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党100周年|悠悠五十载,与党同行——《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创刊五十年
1
作者 胡蓉 张君 +2 位作者 徐建 李威 张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2期70-72,共3页
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解放 艰难困苦 壮丽史诗 中华民族发展史 自强不息 国家富强 建党 新征程
下载PDF
青海海北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5′-UTR遗传进化分析
2
作者 林伟山 马豆豆 +6 位作者 雷萌桐 魏斌 李国才 王光华 王戈平 简莹娜 李秀萍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R保守区域,建立特异性检测牦牛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以该方法对青海海北地区牦牛养殖场BVD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选取4份BVDV阳性样品,对BVDV 5′-UTR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NCBI中不同亚型BVDV以及同属病毒毒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BVDV 5′-UTR区域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基于BVDV 5′-UTR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7,标准品浓度为2.69×10^(2)~2.69×10^(9)拷贝/μ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限为2.69×10^(2)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1.7%,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县、祁连县、海晏县和湟源县的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率分别为45.00%、36.00%、30.77%和29.00%。BVDV 5′-UTR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株牦牛源BVDV与伊朗、美国的BVDV-1a亚型毒株聚集在同一个独立分支,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6%~99.7%。【结论】本研究明确了BVDV-1a型是导致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该地区牦牛养殖场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当地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该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青海牦牛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谢林林 曹瑾 +7 位作者 赵玉琪 张欣 郝力壮 简莹娜 孙偲 李军训 宋洪宁 王楠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671,共14页
本研究旨在从青海省牦牛源样品中分离筛选可用于改善牦牛腹泻的潜在益生菌菌株,并评价其体外益生特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牦牛粪便和酸奶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16S rDNA以及对部分菌株进行保守基因rpoA测序,并进行BLAST比... 本研究旨在从青海省牦牛源样品中分离筛选可用于改善牦牛腹泻的潜在益生菌菌株,并评价其体外益生特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牦牛粪便和酸奶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16S rDNA以及对部分菌株进行保守基因rpo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评价菌株的生长、耐酸、耐胆盐、自动聚集能力和疏水性等特性筛选出优异菌株,重点考察其对来自腹泻致死牦牛中分离的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同时对其抗生素耐药性、细胞黏附能力、抗氧化能力[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能力]及抗炎能力[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共获得8株乳酸菌,其中1株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3株为植物乳植杆菌,4株为屎肠球菌。其中,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自动聚集率和疏水率分别为(64.07±1.36)%和(26.90±1.51)%;对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QH01、QH02和QH03的抑菌率分别为(87.29±0.98)%、(74.67±1.28)%和(86.43±0.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指示菌的抑菌率达74%以上;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GG相比,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对结肠细胞的黏附能力更强,黏附率为(54.38±2.15)%;菌悬液的抗氧化能力更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分别为(4.19±1.03)%、(180.29±9.28)%和(6.07±0.60)%;抑制巨噬细胞释放NO的能力与鼠李糖乳杆菌GG相当。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出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可作为后续研制用于防治牦牛腹泻益生菌制剂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益生菌 筛选 益生特性
下载PDF
青海部分地区藏羊感染人兽共患无浆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4
作者 李志 韩元 +5 位作者 付永 张学勇 沈秀英 马怡隽 朵红 郭志宏 《青海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了解青海部分地区藏羊无浆体感染情况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为该地区藏羊无浆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青海门源、海晏、天峻、刚察和贵南5个地区共采集204份藏羊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检测藏羊血液样本中蜱传无... 为了解青海部分地区藏羊无浆体感染情况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为该地区藏羊无浆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青海门源、海晏、天峻、刚察和贵南5个地区共采集204份藏羊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检测藏羊血液样本中蜱传无浆体的感染情况。利用DNASP v.6、PopArt和MEGA 7.0软件进行无浆体病原单倍型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以确定该地区藏羊感染无浆体的遗传进化特征。结果表明:(1)上述5个地区藏羊血液无浆体的平均感染率为38.24%(78/204),其中绵羊无浆体的感染率为29.41%(60/204),牛无浆体的感染率为8.33%(17/204),山羊无浆体的感染率为0.49%(1/204)。(2)根据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可知,绵羊无浆体的19个单倍型以Hap1为主,占比为40.00%(24/60),Hap2占比为31.67%(19/60),其他17个单倍型(Hap3~Hap19)均各占1.67%(1/60);而牛无浆体的6个单倍型以Hap2为主(7/17),Hap1占比为23.53%(4/17),Hap3和Hap6各为2个(2/17),Hap4和Hap5各为1个(1/17)。(3)系统发育树表明,青海部分地区藏羊携带的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山羊无浆体分别均与不同宿主的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山羊无浆体处于一支。青海部分地区藏羊感染的无浆体病原在不同地区的感染率各有差异,且其病原呈现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藏羊 无浆体 感染率 单倍型 遗传进化
下载PDF
青海甘德一起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分析
5
作者 聂尔求秀 简莹娜 +5 位作者 彭毛卓玛 王志军 李志 付永 朵红 张学勇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2024年4~6月份,青海甘德某牦牛养殖合作社的犊牛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检测病原探明发病原因,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0份,采用PCR方法检测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牛肠道病毒... 2024年4~6月份,青海甘德某牦牛养殖合作社的犊牛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检测病原探明发病原因,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0份,采用PCR方法检测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牛肠道病毒、牛环曲病毒、牛诺如病毒、牛纽布病毒、球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结果表明,在10份腹泻粪样中,均仅检出牛冠状病毒,其他病原未检出。这说明该合作社犊牛腹泻由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在犊牛发生腹泻后,可通过静脉注射补液,利用中药强心剂强心,同时使用适当的抗菌素进行预防细菌性病原继发感染,应加强营养管理,增强免疫力,减少环境应激,注意圈舍消杀,减少污染环境暴露及激发感染,可达到有效地治疗与防控目的,本研究为该合作社犊牛腹泻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腹泻 牛冠状病毒 PCR检测 防控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传统牦牛酸奶品质差异及菌群结构分析
6
作者 任海佳 吴海玥 +3 位作者 胡蓉 闫忠心 胡博 郭娅慧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51,共6页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H和酸度普遍较好,玉树(Y)地区样品的黏度和持水性较高,果洛(G)地区6份样品持水性均达40%以上,海北(B)地区只有B5、B6样品的pH和酸度较好;通过16sRNA测序技术,4个地区牦牛酸奶鉴定出22个门和27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G地区的优势菌属,而Y、N和B地区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实现传统发酵乳制品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为更好地调控牦牛乳发酵产品的品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有效提高青海牦牛乳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理化特性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冬虫夏草在青海省的潜在适生区
7
作者 梁静 李秀璋 +4 位作者 张振西 陈建博 唐楚煜 王涛 李玉玲 《草原与草坪》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预测冬虫夏草在青海省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稳定产区农牧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62个冬虫夏草地理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冬虫夏草的地... 【目的】预测冬虫夏草在青海省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稳定产区农牧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62个冬虫夏草地理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分析环境变量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并划分适生等级,分析适生区环境特征。【结果】AUC(曲线下面积)值高于0.9,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宜于冬虫夏草的生境适宜性预测。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年降水量(613~727 mm)、年平均气温(-2~3℃)、海拔(3800~4500 m)和最冷月最低温(-13~-11℃),上述环境变量的累计贡献率为88.5%。适生区分析结果显示,冬虫夏草主要集中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班玛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海西藏族自治州的都兰县。【结论】MaxEnt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本次预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大于已知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冬虫夏草 MaxEnt模型 降水量 海拔 适生区
下载PDF
青海牦牛育肥场调查报告
8
作者 程晨旭 张曼 +7 位作者 廖扬 聂洪辛 曾子铭 李毓敏 王嘉明 王书祥 杨英魁 柴沙驼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牦牛养殖业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型产业。对养殖场的建设与管理、牦牛的育肥类型、饲料及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养殖场的发展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有助于促进牦牛养殖场的规范化和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牦牛 育肥场 调查 问题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作用的影响
9
作者 周豪 王君玲 +1 位作者 刘颖 秦燕 《青海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探究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在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光合生理变化特性,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为供试材料,设置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对照,60%~65%为轻度干旱,40%~50%为中度干旱,30%~35%为重度干旱,通过测... 为了探究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cv.Qinghai)在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光合生理变化特性,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为供试材料,设置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对照,60%~65%为轻度干旱,40%~50%为中度干旱,30%~35%为重度干旱,通过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系统分析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生理指标与干旱胁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光合系统受损,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潜力受到抑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系数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上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本研究结果为理解青海草地早熟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地早熟禾 叶片含水量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青海省地方标准《有机牦牛生产技术规范》解析
10
作者 孙璐 崔占鸿 +1 位作者 王迅 刘书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对青海省地方标准《有机牦牛生产技术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饲草料、引入与转换期、繁殖、饲养管理、平行生产、疾病防治、运输、屠宰及分割、档案管理及溯源等内容进行解析,为该标准的推广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牦牛 标准 技术解析
下载PDF
磷添加对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生物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佳豪 何克燕 +3 位作者 鲍根生 徐航 何霖 魏小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磷对植物体内氮代谢和氮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添加适量的磷肥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抗逆性。为探究不同磷添加下牧草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置7个磷添加梯度(0、30、60、90、120、150、180 kg/hm^(2)),分析了5龄青海... 磷对植物体内氮代谢和氮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添加适量的磷肥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抗逆性。为探究不同磷添加下牧草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置7个磷添加梯度(0、30、60、90、120、150、180 kg/hm^(2)),分析了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施磷量的增加能够显著影响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3.99%、7.31%;(2)随施磷量增加,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碳、氮、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150 kg/hm^(2)施磷水平下,根系氮和磷含量最高,较对照组增加37.05%和34.63%,而90 kg/hm^(2)水平下,叶片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60%和37.66%;(3)不同器官碳、氮、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碳、氮含量高于根系,而根系磷含量却高于叶片;(4)各器官生物量与碳、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地上植株生物量(叶片、茎秆)与碳氮比、碳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由此可见,磷添加能显著调控青海扁茎早熟禾营养元素吸收和平衡能力,适度磷添加(90 kg/hm^(2))对高效利用高龄青海扁茎早熟禾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添加 青海扁茎早熟禾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青海牧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田 韩生义 +3 位作者 李淑萍 胡国元 李玲霞 李生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及小鼠毒性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携带F17、ompA、fimC、espA、HPI、LEE、VT1、SLT2等毒力基因,未检出K88、K99、LT1等毒力基因,小鼠最低致死剂量为2.5×10^(9)CFU/mL,优势血清型为O25、O55和O107,分别占定型血清的25.40%、14.29%和19.05%,系统主要发育群为B1群。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青海地区致犊牦牛腹泻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疫苗研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芳 张春平 +6 位作者 董全民 霍丽安 童永尚 张雪 杨增增 俞旸 曹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3-2815,共13页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多年生栽培草地的真菌优势菌门。与单播草地相比,混播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但显著增加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的潜在功能和营养方式具有多样性,且混播草地真菌的病理-腐生-共生型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播草地。影响研究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全磷、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全碳:全磷。相比于单播,混播有助于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碳含量,促进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地区 多年生单播栽培草地 多年生混播栽培草地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青海高原优势禾草-麦宾草内生真菌最佳培养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媛 雷姝琦 +2 位作者 张鹏 马婧娟 鲍根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48,共17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型麦宾草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最适碳源和氮源存在差异。其中,1、3号菌株分别以蔗糖和胰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Epichloë内生真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大,而2、4号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在以淀粉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高,5号菌株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2)不同碳源处理下,2、3、5号菌株菌落形态相似,正面中央白色凸起,具有生长圈,背面颜色由中央向边缘由土黄色过渡为淡黄色;1号菌株在淀粉条件下边缘菌丝呈不规则形状;4号菌株在果糖条件下生长缓慢。不同氮源处理下,5个菌株菌落正面中央白色凸起,背面颜色由中央至边缘逐渐变浅;在钼酸铵条件下,仅观察到白色小圆点;而在不添加任何氮源时,菌落边缘气生菌丝稀疏呈透明色。3)分生孢子形态多为椭圆形、圆形、肾形或两端不对称,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下,同一菌株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分生孢子梗长度及基宽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型麦宾草−Epichloë内生真菌生长所需碳、氮源存在差异,筛选麦宾草内生真菌生长最佳培养碳氮源将为利用麦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披碱草属禾草新种质创制提供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宾草 Epichloë内生真菌 最佳培养条件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青海东部干旱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饲用品质和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龙然 王伟 +3 位作者 蒲小剑 魏希杰 傅云洁 徐成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6-1943,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本研究对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紫花苜...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本研究对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紫花苜蓿均可在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介于172~174 d间,差异较小。29个紫花苜蓿中‘大业3号’鲜干草产量均为最高;‘西贝’株高超1.00 m,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佳能’分枝数最多超过15个;‘磐石’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1.71%DM;‘MT4015’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MT4015’和‘磐石’相对饲喂为价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利用灰色关联度综合饲用价值和生产性能进行排序,发现‘磐石’‘大业3号’‘218TR’位居前列,兼顾产量和品质,适宜在该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干旱区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青海冬虫夏草不同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辉 陈建博 +7 位作者 王涛 唐楚煜 梁静 曹正飞 肖梦君 何敏 李玉玲 李秀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4-834,共11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冬虫夏草培养基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HL)、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HN)、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XH)、果洛藏族自治... [目的]探究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冬虫夏草培养基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HL)、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HN)、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XH)、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DR)、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MQ)、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ZD)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果青牧场(GQ)7个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省冬虫夏草主产区为试验样地。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酸溶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及高碘酸钾比色法对土壤相应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微生物含量及种类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测定,研究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大多数土壤理化因子在各产区差异不大。微生物在各产区组成相似,其中真菌优势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不同产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细菌优势门,Subgroup_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RB41等为细菌优势属;真菌群落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真菌优势门,湿伞属(Hygrocybe)、蜡壳耳属(Sebacin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为真菌优势属。产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土壤pH、铁(Fe)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B41、Nitrospira和Subgroup_6与全钾(TK)、全磷(TP)、有机质(OM)、锰(Mn)和钠(N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与TP呈正相关,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TK、全氮(TN)、OM呈负相关,土壤pH与多数真菌优势属均呈正相关。[结论]进一步证实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土壤pH、OM、Na和Fe与冬虫夏草产区的多数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维芹 祁增源 +3 位作者 刘亚倩 韩银仓 李文浩 孙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5,共8页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不同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关联性。【结果】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上存在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 3个SNP位点,其中g.732195A>G上存在2种基因型(AA,AG),g.732091C>G和g.732373G>A上各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G、GG和GA、AA、GG);卡方检验表明,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且g.732195A>G为低度多态(PIC<0.25),g.732091C>G和g.732373G>A为中度多态(0.25<PIC<0.50)。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高原型牦牛的体质量和胸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732091C>G和g.732373G>A的GG以及g.732195A>G的AA。对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合并基因型GG-AA-GG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体斜长表现最佳。【结论】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有3个SNP位点,因其与青海高原型牦牛的部分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GHR基因 SNP位点 基因多态性 合并基因型
下载PDF
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解钾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佩 王彬贤 +1 位作者 郭思雨 马玉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解钾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测定;将解钾菌接种于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K15、K50和K65三株解钾菌均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培养3 d后,3株解钾菌溶解有机磷的浑浊圈直径为3.75~7.13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2~11.33μg·mL^(-1);溶解无机磷的透明圈直径为3.25~5.31 mm,解无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3.39~6.63μg·mL^(-1);解钾的黄色光圈直径为17.53~25.17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4.87~7.15μg·mL^(-1);降解纤维素的透明圈直径为8.37~12.07 mm。3株解钾菌均可提高空心菜种子的萌芽率(表现为K65>K50>K15)。施用解钾菌菌液可提高空心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K65>K50>K15)。其中,K65对幼苗的促生作用最显著,K65处理的幼苗鲜质量达到0.24 g,比CK提高33.3%。【结论】3株解钾菌均具有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施用解钾菌菌液后空心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K50和K65的促生效果均比K15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土壤微生物 不动杆菌 根际促生菌 解钾菌
下载PDF
青海省牦牛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璐瑶 舒适 +5 位作者 付长其 张君 徐尚荣 王国文 黄荣 彭巍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1-9,15,共10页
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少数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进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是一种独特且珍贵的遗传资源。牦牛养殖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手段,保护与利用牦牛独特的遗传资源多样性对青海经济和生态平衡... 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少数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进行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是一种独特且珍贵的遗传资源。牦牛养殖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手段,保护与利用牦牛独特的遗传资源多样性对青海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但长期以来,相对于其它肉牛品种,有关牦牛良种繁育方面的研究较少,且重视程度不够,其生产发展总体水平低下,牦牛品种的退化导致个体生产性能不断下降,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因此,保护青海牦牛种质资源刻不容缓。本文就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探讨牦牛品种保护和利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牦牛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牦牛 种质资源 杂交改良 保护利用 对策分析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彩彩 安海涛 +2 位作者 董全民 吕卫东 杨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6,共9页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逐渐减少,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大。(2)放牧会提高土壤中全磷含量和pH值,但会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和土层的加深,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逐渐减小。(4)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随土壤黏粒和粉粒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和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P<0.01)。综上,土壤单重分形维数能够表征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质地的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和单重分形维数均逐渐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状况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环青海湖 放牧强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粒径组成 单重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