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青海湖研学活动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俊杰 侯光良 +1 位作者 李金龙 杨夕冉 《中学课程资源》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依据青海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研学活动前的准备、研学目标、研学活动、研学旅行评价四个方面设计青海湖的研学活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问题情境式学习、模拟仿真体验...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依据青海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研学活动前的准备、研学目标、研学活动、研学旅行评价四个方面设计青海湖的研学活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问题情境式学习、模拟仿真体验等方式,以求达到自然与人文地理双方面的研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活动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教育研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
2
作者 孙芮 仲俊涛 张梦娇 《甘肃教育》 2023年第12期28-33,共6页
地理学在高中教学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明显错位,高校实施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文理兼收体现了新的专业精神,对促进地理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 地理学在高中教学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明显错位,高校实施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文理兼收体现了新的专业精神,对促进地理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对文理兼收班级学生培养方法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地理科学专业文理兼收背景下,文科背景学生地理基础扎实、地理思维相对活跃,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鲶鱼效应”。文章针对“中国地理”课程培养方法,提出以地理基础扎实学生为中心成立互补小组,采取分组、分层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不同背景学生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地理科学师范生成为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兼收 地理科学师范生 培养方法 中国地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仲霞 白嘉奇 王昕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183-189,206,共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点评文本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搜集了“携程”“美团点评”“去哪儿”“同程旅行”等旅游网站的游客点评文本,运用ROST CM6.0网络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对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点评文本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搜集了“携程”“美团点评”“去哪儿”“同程旅行”等旅游网站的游客点评文本,运用ROST CM6.0网络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对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进行了语义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表明:在认知形象上,青海湖景区自然景观吸引物成为游客主要认知;游客对青海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在整体形象上,游客对青海湖景区正面情绪占比较高,但也存在对服务设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部分中性情绪和负面情绪。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青海湖景区文旅融合程度,打造文化青海湖;二是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游客需求;三是创造多元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游客二次消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青海湖景区 网络文本分析
下载PDF
基于当量因子法的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4
作者 李婧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黄河青海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本研究基于当量因子法得出2020年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866.99亿元.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 黄河青海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本研究基于当量因子法得出2020年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866.99亿元.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占50%以上,其余依次为湿地>水域>森林>耕地>荒漠/裸地.按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区分,黄河青海流域在调节服务方面产生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68.81%,其次为支持服务与供给服务,占比约占总价值的20%.按生态系统服务小类分,生态价值最高的为水文调节,水文调节方面产生的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34.14%,其余依次为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净化环境、气体调节、美学景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黄河青海流域 当量因子法
下载PDF
基于MOD10A1 V6产品下青海省各片区积雪的分布气候特征
5
作者 史飞飞 李晓东 +5 位作者 肖建设 雷春苗 曹晓云 苏文将 石明明 刘致远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利用MOD10A1 V6版积雪产品获取青海省及省内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积雪信息,并对积雪变化与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6年来青海省内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可可西里积雪覆盖面积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生... 利用MOD10A1 V6版积雪产品获取青海省及省内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积雪信息,并对积雪变化与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6年来青海省内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可可西里积雪覆盖面积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生态功能区变化不显著,从阶段变化来看青海省及各生态功能区在2016积雪季后积雪覆盖面积大幅增加,而在2016积雪季前仅柴达木盆地积雪覆盖面积显著减少(p<0.05),其余地区减少趋势不显著。(2)16年来青海省内积雪日数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可可西里内26.8%的面积积雪日数显著增加(p<0.05),而三江源腹部、柴达木盆地东部和祁连山地区西部积雪日数显著减少(p<0.05)。(3)近16年来青海省及各生态功能区积雪覆盖面积与降水显著正相关(r>0.65,p<0.01),与气温显著负相关(r>0.5,p<0.05),其中在青海省、祁连山、可可西里和柴达木盆地的积雪覆盖面积变化主要受降水主导,而三江源和青海湖流域则是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0A1 V6积雪产品 积雪气候特征 积雪覆盖面积 积雪日数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时空变化
6
作者 赵浩然 曹生奎 +3 位作者 曹广超 李文斌 陈链璇 侯瑶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3-3439,共17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以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计算并研究了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布格...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以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计算并研究了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地形效应,结合年均气温、年均地表温湿度、年生长季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和年植被覆盖度等数据,探讨了PUE与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湖流域单位像元(1 km^(2))PUE平均值在0.4—0.7 gC m^(-2)mm^(-1)间变化,平均为0.54 gC m^(-2)mm^(-1),且在年际间无显著变化趋势(R^(2)=0.05,P≥0.05)。在空间上,青海湖流域多年PUE平均值环湖呈现不均匀分布,除青海湖东岸外,PUE值随湖面距离增大呈减小趋势;其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湖西岸和南岸的半环区;年PUE变化趋势的斜率值为-0.05—0.04 gC m^(-2)mm^(-1)a-1,其中显著变化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29.63%。(2)青海湖流域多年PUE平均值在海拔效应和坡度坡向两种不同微地形效应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海拔每升高50 m,PUE值将减少0.02 gC m^(-2)mm^(-1);随坡度增加,PUE值呈降低趋势,平坡至险坡(>45°)的变化范围为0.3—0.61 gC m^(-2)mm^(-1);不同坡向PUE值表现为由东北坡向西南坡递减,范围为0.52—0.56 gC m^(-2)mm^(-1)。(3)在空间上,青海湖流域PUE值与地表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较为明显。沿海拔梯度,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与PUE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P<0.01;R^(2)=0.98,P<0.01),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与PUE显著正相关(R^(2)=0.89,P<0.05;R^(2)=0.90,P<0.05;R^(2)=0.86,P<0.05),地表土壤湿度与PUE无显著相关性(R^(2)=0.16,P≥0.05)。评估了青海湖流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特征及其与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明确了植被对降水的利用能力及其耗水特性,可为青海湖流域植被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相关关系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虹彤 孙永娟 +1 位作者 鄂崇毅 卜铭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31期91-94,共4页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针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重游轻学的现象,提出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构建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模式,并以青...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针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重游轻学的现象,提出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构建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模式,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提供完整的课程设计范例,以期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效性,达到综合实践育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研学旅行 课程设计 青海湖国家公园
下载PDF
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驱动分析
8
作者 李文斌 曹生奎 +3 位作者 曹广超 赵浩然 陈链璇 侯瑶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6,343,共11页
[目的]明确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植被NPP的主要因素及驱动比例,为青海湖流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植被NP... [目的]明确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植被NPP的主要因素及驱动比例,为青海湖流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植被NPP、气温、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强度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植被NPP在子流域、海拔、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化,并对流域NPP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及植被NPP的驱动要素进行研究。[结果](1) 21年间青海湖流域年植被NPP逐年波动上升,增速为2.22 g C·m^(2)/a,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增。(2)年植被NPP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植被覆盖度的显著相关区域占流域面积比依次为40%,9%,59%。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与年植被NPP的一级偏相关系数显著区域占流域面积比分别是59.26%和33.39%。(3)驱动分析表明气温(q=0.58)、海拔(q=0.54)、人类活动(q=0.38)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解释力。[结论]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NPP整体逐年增长,在海拔、子流域和微地形格局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性,气温、海拔、人类活动的交互驱动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青海高寒草甸马勃蘑菇圈增温作用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曹铭 王文颖 +4 位作者 徐进 周华坤 刘艳方 德却拉姆 杨玉青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7,共6页
蘑菇圈是广泛存在于草地和森林的大型真菌子实体环状群落。有些蘑菇圈如马勃蘑菇圈会显著促进周围植物生长,其蘑菇圈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一直是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本研究选取青海海北高寒草甸马勃蘑菇圈,从2023年6月15日至7月15日,... 蘑菇圈是广泛存在于草地和森林的大型真菌子实体环状群落。有些蘑菇圈如马勃蘑菇圈会显著促进周围植物生长,其蘑菇圈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一直是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本研究选取青海海北高寒草甸马勃蘑菇圈,从2023年6月15日至7月15日,对蘑菇圈土壤温度进行连续监测,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蘑菇圈子实体进行拍照,同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检验蘑菇圈真菌生长对土壤温度和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蘑菇圈圈上土壤温度变化与圈内、圈外有明显差异,在当日23时后至次日凌晨5时,蘑菇圈上土壤温度高于圈外与圈内0.3℃~1.6℃,红外影像显示蘑菇圈真菌子实体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4℃。蘑菇圈圈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圈内圈外(P<0.05)。蘑菇圈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圈内和圈外。因此马勃蘑菇圈真菌的生长增加了土壤环境温度、提高土壤酶活,通过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了蘑菇圈上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圈 高寒草甸 土壤增温 土壤酶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特有种唐古特红景天的地理分布格局预测
10
作者 李小莉 苏旭 +3 位作者 王东 刘玉萍 陈金元 孙成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为探究唐古特红景天(Rhodiola tangutica)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宜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基于唐古特红景天青藏高原38个分布位点以及当前和未来5个时期7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构建唐古特红景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模拟和验证当前时... 为探究唐古特红景天(Rhodiola tangutica)在青藏高原的潜在适宜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性,基于唐古特红景天青藏高原38个分布位点以及当前和未来5个时期7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构建唐古特红景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模拟和验证当前时期1970—2000年与SSP245情景模式下未来4个时期(2030s、2050s、2070s和2090s)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Alt)和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是影响唐古特红景天地理分布格局的最主要生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89.3%和4.9%。(2)当前气候背景下,唐古特红景天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为195.21×10^(4) km^(2),主要位于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北部及西藏中部等。(3)与当前时期相比,未来4个时期唐古特红景天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变化不太明显,但高适宜区面积却有所增加,呈现出向青藏高原中部集中分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红景天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区预测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11
作者 刘晓洋 张乐乐 +2 位作者 陈克龙 高黎明 段紫仪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5期1666-1677,共12页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沼泽湿地是流域内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但针对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能量平衡...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沼泽湿地是流域内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但针对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能量平衡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19年瓦颜山综合观测场获取的能量平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高寒沼泽湿地地表能量平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颜山沼泽湿地地表辐射通量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通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净辐射、向上和向下长波辐射通量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能量平衡特征具体表现为净辐射主要被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消耗,占比分别达全年有效能量的60.6%和35.3%,夏、秋季主要消耗潜热通量,冬、春季主要消耗感热通量。沼泽湿地相较于青藏高原其他下垫面,地表潜热通量在夏、秋季占比更大,可占有效能量的75%以上。瓦颜山沼泽湿地全年地表能量闭合率0.69,冻结期和非冻结期闭合率分别为0.51和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能量平衡 闭合率 青海湖流域 沼泽湿地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高中地理教案编写探索
12
作者 文奕凡 夏兴生 +1 位作者 陈琼 张娜娜 《地理教育》 2024年第12期17-22,共6页
传统的教案编写模式虽然有助于规范化教学,但难以满足地理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本文探索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高中地理教案编写方法,以ChatGPT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其优化高中地理教案的流程和步骤。... 传统的教案编写模式虽然有助于规范化教学,但难以满足地理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本文探索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高中地理教案编写方法,以ChatGPT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其优化高中地理教案的流程和步骤。首先,通过优化逻辑结构,使教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其次,基于新课标,优化教学目标,融入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以实现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紧密衔接;再次,根据地区差异,融入地方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最后,针对学情,提供定制化教学建议,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结果表明,ChatGPT在高中地理教案编写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案优化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教案优化 人工智能 地理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13
作者 刘芙梅 吴成永 陈克龙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索青海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采用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以MOD13Q1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2001-2019年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 【目的】探索青海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采用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以MOD13Q1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2001-2019年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1)2001-201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FVC)增长率为2.1%/10 a,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P<0.05),FVC改善面积约为1.21×10^(4) km^(2),占总面积的48.77%;(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和41.52%;(3)降水和温度与FVC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93%和4.15%。【结论】近19 a年青海湖流域FVC整体改善显著,显著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和青海湖北岸区域;气候变化是流域FVC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局地FVC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水对流域FVC变化的影响力更高,局地FVC变化对温度响应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残差分析 偏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驱动分析
14
作者 赵浩然 曹生奎 +3 位作者 雷义珍 陈链璇 李文斌 康利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54-3566,共13页
本文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量遥感影像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并研究了近21年生长季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特征,结合近21年生长季平均气温... 本文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量遥感影像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并研究了近21年生长季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特征,结合近21年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该流域WUE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1年生长季青海湖流域单位面积WUE平均值在0.06~2.88 g·m^(-2)·mm^(-1)间变化,年际间呈显著下降趋势(R^(2)=0.39,P<0.05)。在空间上,青海湖流域多年生长季WUE平均值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南部和中部。WUE时空变化受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对WUE斜率值的贡献分别为-0.78和0.76 g·m^(-2)·mm^(-1)·a^(-1)。其中,自然环境因子是主要驱动力。生长季青海湖流域Hurst指数均值为0.45,WUE变化的反向特征比同向特征更明显,其中72.09%的地区表现为逆向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驱动分析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真核微藻资源调查与分析
15
作者 杜少波 鄂崇毅 +1 位作者 祁姝瑾 谢惠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8期120-128,共9页
目的:探讨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的真核微藻多样性特征。方法:采集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尕海盐湖、小柴达木盐湖、托素湖、可鲁克湖、都兰水库和雪山乡8个样点水域的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真核微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8个... 目的:探讨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的真核微藻多样性特征。方法:采集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尕海盐湖、小柴达木盐湖、托素湖、可鲁克湖、都兰水库和雪山乡8个样点水域的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真核微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8个样点中,共检测到501个OTU,分属于5门、23纲、52目、89科、139属,共同含有15个不同的OTU;8个样点所包含的绿藻门最多,其中CKYH的优势藻属为盐藻属,CEHYH的优势藻属为转板藻属、扁藻属和盐藻属,DLSK和TSH的优势藻属均为衣藻属和扁藻属,GHYH的优势藻属为衣藻属和Biecheleria,KLKH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XCDMYH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Mantoniella和衣藻属,XSX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和盐藻属;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结果表示,KLKH和DLSK的丰富度最高,CEHYH、XSX、DLSK的多样性最高;PCoA分析显示,CKYH和CEHYH以及TSH和XCDMYH之间的群落结构组成较相似,KLKH和XSX以及XSX和DLSK之间的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较小,GHYH与其他7个样点的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青海省海西州的真核微藻资源丰富,即使在盐湖、温泉水域等极端环境下,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真核微藻资源。研究结果对今后藻种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功能藻种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真核微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海西州 真核微藻 群落结构组成 极端环境
下载PDF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地理思维模型的构建——以初中区域生态治理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科灑 杨显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地理思维模型的构建区别于传统以章节、课时为基础的地理思维模型构建,强调打破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等局限,重组知识体系,结合知识逻辑,组建思维模型。本文从知识结构、问题解决和认知方式3个维度分析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地理思维模型的构建区别于传统以章节、课时为基础的地理思维模型构建,强调打破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等局限,重组知识体系,结合知识逻辑,组建思维模型。本文从知识结构、问题解决和认知方式3个维度分析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地理思维模型的构建优势,提出利用地理眼处理教材逻辑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模型构建和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区域探究的建模策略,并以初中区域生态治理为例构建区域生态治理普适性模型和黄土高原环境保护案例模型,以帮助学生厘清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地理思维模型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思维模型 区域生态治理 初中地理
下载PDF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以高中地理“大气”为例
17
作者 侯晓乐 张海峰 郑雪苹 《中学课程资源》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基于教学活动之后的考试、测验,评价关注点较为局限,导致“教”“学”“评”三者之间出现割裂现象。新课改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但该理念较为抽象,难以直接体现实施效果。SOLO分类理论能够描述学...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基于教学活动之后的考试、测验,评价关注点较为局限,导致“教”“学”“评”三者之间出现割裂现象。新课改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但该理念较为抽象,难以直接体现实施效果。SOLO分类理论能够描述学生的思维水平,即从无序走向有序,呈螺旋上升式发展,能够适应教学评价的新需求。教师将SOLO分类理论与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合,对高中地理“大气”进行教学设计,构建SOLO分类理论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分类理论 大单元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 地理思维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青海省北川河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董晋鹏 赵霞 陈东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以北川河流域5个水文站径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与径流量相关的水文地貌特征因子,通过对多年平均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经过共线性诊断筛选水文地貌特征因子,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以北川河流域5个水文站径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与径流量相关的水文地貌特征因子,通过对多年平均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经过共线性诊断筛选水文地貌特征因子,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北川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形趋于平坦,水系发育程度更高,汇流能力更强;影响多年平均径流量主要的宏观地形因子贡献率分别是地形湿度指数(50.66%)和地表粗糙度(44.33%),主要的微观地形因子贡献率分别是剖面曲率(36.25%)、高程(27.26%)和坡向变率(24.31%),主要的水系形态指标贡献率分别是节点连接率(54.16%)和面积高程积分(32.95%).上述结果为深入理解北川河流域的水文地貌关系提供依据,为研究其他小流域的不同水文节点,特别是上下游的水文地貌特征以及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的关系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貌特征 径流量 多元线性回归 共线性诊断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研究
19
作者 龙雯 唐仲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3期61-66,共6页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状况在互联网上的直观表现,文章通过百度指数获取2018—2022年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信息,计算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青海省...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状况在互联网上的直观表现,文章通过百度指数获取2018—2022年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信息,计算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在7月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青海湖景区和茶卡盐湖景区季节变化最明显;在空间分布上,青海省居民关注度最高,其次为临近的甘肃、四川、陕西等省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北京,以及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青海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研究
20
作者 石建丽 仲俊涛 马勇洁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目的】揭示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对草地进行分区,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各类型区物种多样性和重要... 【目的】揭示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对草地进行分区,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各类型区物种多样性和重要值。【结果】1)青海湖流域草地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及莎草科为主。温性草原优势种以芨芨草、短花针茅和西北针茅为主;中海拔的高寒草地形成以冰草、冷蒿和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草地类型;高寒草甸以嵩草属为主,形成了高山嵩草、矮嵩草、北方嵩草、线叶嵩草草地类型。2)低盖度区以紫花针茅和北方嵩草为优势种,具有耐寒、耐盐碱特点;中盖度区优势种为高山嵩草、线叶嵩草、藏嵩草;高盖度区多以芨芨草、克氏针茅、紫羊茅为优势种,群落结构层次明显。3)不同盖度分区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低盖度(VFC<0.3)<中盖度(VFC0.3~0.6)<高盖度(VFC>0.6),优势度指数呈相反趋势。4)不同草地类型: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形成了“低-高-低”的单峰曲线,在高寒草原区较高,分别介于(0.659~2.897)和(5~26);高寒草甸均匀度指数较高(0.146~0.919)。【结论】盖度对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海拔影响,所以海拔是影响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异 植被群落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