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尼泊尔黄堇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丹丹 刘玉萍 +3 位作者 张雨 王亚男 郑长远 苏旭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7期1-3,共3页
尼泊尔黄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尼泊尔黄堇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 尼泊尔黄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尼泊尔黄堇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尼泊尔黄堇种群动态的研究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对未来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尼泊尔黄堇 研究现状 种质资源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峰 郑长远 +4 位作者 张雨 王亚男 苏旭 刘玉萍 马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1期96-102,共7页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隶属于3科6属;易危种3种,隶属于3科3属。该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 调查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青藏高原特有属扇穗茅属物种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涛 刘玉萍 +6 位作者 吕婷 梁瑞芳 刘峰 马子兰 周勇辉 陈志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0-1656,共7页
为研究扇穗茅属(Littledalea)在青藏高的分布区及影响其分布范围的因子,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扇穗茅属3个物种(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藏扇穗茅(Littledalea tibetica),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 为研究扇穗茅属(Littledalea)在青藏高的分布区及影响其分布范围的因子,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扇穗茅属3个物种(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藏扇穗茅(Littledalea tibetica),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地理分布格局及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扇穗茅(L.racemosa)潜在适生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四川西南部,分布面积最大(17.792万km2);藏扇穗茅(L.tibetica)适生区面积最小(9.019万km2),位于青海省南部、西藏自治区北部;寡穗茅(L.przevalskyi)分布于甘肃省西南部、青海省北部(15.783万km2)。当前生境环境气候影响扇穗茅属物种分布相对重要性较高的生态因子有7个,海拔(Altitude)因子影响最高。相比该属当前物种潜在分布,在未来2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100年、RCP4.5和RCP8.5),寡穗茅和扇穗茅适生区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藏北高原那曲及玉树等地,而藏扇穗茅适生区整体缩小,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该属藏扇穗茅潜在分布的威胁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穗茅属 生态位模型 物种分布 潜在适生区
下载PDF
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威 赵志敏 马永贵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2期51-56,75,共7页
以青藏高原两种特有药用伞形科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42 184 bp、146 952 bp, GC含量分别为37.4%、37.60%,共有基因123、127个,SSR位点208、219个。系统发育... 以青藏高原两种特有药用伞形科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42 184 bp、146 952 bp, GC含量分别为37.4%、37.60%,共有基因123、127个,SSR位点208、219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青海当归与其他当归属植物同属一支且自展值为100,与宽叶羌活支持率不高。研究结果充实了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对伞形科属间水平关系提供了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羌活 青海当归 叶绿体全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属——固沙草属表型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5
作者 刘涛 吕婷 +3 位作者 刘玉萍 梁瑞芳 陈志 苏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9-1229,共11页
该研究通过测量固沙草属(Orinus)3个物种(青海固沙草、固沙草和居间固沙草)的40个天然居群145个个体的22个表型性状,依据VIF膨胀系数筛选得到年平均降雨(MAP)等9个气候因子和海拔等因子,并采用冗余分析(db-RDA)考察不同物种、不同居群... 该研究通过测量固沙草属(Orinus)3个物种(青海固沙草、固沙草和居间固沙草)的40个天然居群145个个体的22个表型性状,依据VIF膨胀系数筛选得到年平均降雨(MAP)等9个气候因子和海拔等因子,并采用冗余分析(db-RDA)考察不同物种、不同居群植物表型多样性与多元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探讨该属植物表型多样性驱动机理。结果显示:(1)基于22个植物表型性状,固沙草属天然居群在组内最小方差(Ward)55时可归为2类,居群间表型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植物表型多样性高(Shannon-Wiener index,H:1.045~2.734),17个定量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CV)平均值47.84%,而居群间小穗颜色多样性最低(H:0.170),证明固沙草属植物表型性状具有独特的环境响应模式。(2)巢式方差分析显示,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F>10,P<0.01),旗叶、颖片和外稃分别是主成分分析中表型总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型分化系数居群间变异(71.10%)大于居群内(28.90%),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变异来源于居群间。(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拔(ALT)和年平均风速(Wind)是决定青海固沙草(O.kokonoricus)和固沙草(O.thoroldii)居群间表型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极端气候条件[最冷季平均温度(Bio9)和最干季降雨量(Bio14)]对固沙草居群间表型相似性起促进作用,相反干燥度指数(AI)与水气压(Vapr)对其差异性起促进作用;居间固沙草(O.intermedius)居群间表型差异受年均降雨(MAP)、潜在蒸散(PET)和水气压(Vapr)影响。研究认为,固沙草属植物天然居群之间表型变异反映出明显的地理气候变化趋势,这些表型变异是高山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固沙草属 高山植物 表型多样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苦马豆研究进展及种质资源收集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男 张雨 +3 位作者 郑长远 苏丹丹 刘玉萍 苏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79-81,共3页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集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药用植物 研究进展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荒漠植物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质资源收集及谱系遗传分化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3 位作者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3-740,共8页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查了沙鞭野生种质资源在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自然地理分布,并在群体水平上收集了凭证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同时,从采集材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0个个体进行了nrITS序列的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沙鞭所有参试种群的nrITS序列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谱系遗传分支,即一个分支主要由生长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所测个体组成,另一个分支由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所测个体构成,这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鉴分的结果相吻合。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沙鞭的重要性和相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沙鞭 荒漠植物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青海湖区芨芨草草原土壤养分对翻耕和补播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涛 朱迪 +6 位作者 吕婷 梁瑞芳 刘峰 马子兰 李以康 马玉枝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为探究翻耕和补播导致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变化,以青藏高原青海湖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为实验对象,分析1958年翻耕和1990年补播两种不同的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0~10,10~20,20~30,30~... 为探究翻耕和补播导致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变化,以青藏高原青海湖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为实验对象,分析1958年翻耕和1990年补播两种不同的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0~10,10~20,20~30,30~40,40~60 cm)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补播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原生芨芨草样地(P<0.05),而不利于土壤全氮含量的恢复,两种扰动均有利于芨芨草草原土壤浅层(0~10 cm)速效磷、有机碳养分富集;翻耕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全磷、全钾及土壤pH、容重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相比对照样地,补播导致各土层速效氮养分显著降低(P<0.01),但翻耕和补播扰动均使土壤全钾含量显著升高,深层土(40~60 cm)全氮(T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原生芨芨草样地,补播后土壤全氮与全磷含量出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翻耕措施导致原有的速效磷与速效氮二者相关性不显著,两种措施均引起土壤养分与容重之间负相关性。翻耕、补播后土壤pH显著降低,扰动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以及表层速效养分汇集于浅层土壤,将加快土壤养分的周转,输出量增加促进了地上植被恢复,除全钾含量外,以上两种措施引起不同土层全量养分的恢复是一个极其缓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翻耕 补播 土壤养分 土壤恢复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连玉 乔枫 《实验室科学》 2020年第6期237-239,共3页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地改革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地改革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以适应微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为当前高等院校工科类实验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动手能力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鞭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婷 刘涛 +2 位作者 梁瑞芳 苏旭 刘玉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沙鞭形态多样性的82.277%,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颖片长度、小穗长度等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欧式距离对参试居群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0.5时,可以将20个沙鞭野生居群划分为两类,且各表型性状并没有依居群地理分布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沙鞭 表型性状 形态变异 欧式距离
下载PDF
旱生植物苦豆子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雨 苏丹丹 +3 位作者 王亚男 郑长远 苏旭 刘玉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9期55-58,共4页
苦豆子是豆科、槐属的一种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总结药用植物苦豆子的研究现状,并于2... 苦豆子是豆科、槐属的一种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总结药用植物苦豆子的研究现状,并于2019~2020年调查了苦豆子的野外自然地理分布区,收集了苦豆子群体水平上的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最后,阐明苦豆子种质资源收集对将来系统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苦豆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生植物 苦豆子 研究现状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沙鞭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轩睿 苏旭 +6 位作者 刘玉萍 刘涛 陈金元 胡夏宇 杨萍 李小莉 袁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3-1681,共9页
为了明晰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首次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得323309个clean reads,自我矫正产生环形一致性序列(CCS)673540个,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区(CDS)序列28447... 为了明晰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首次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得323309个clean reads,自我矫正产生环形一致性序列(CCS)673540个,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区(CDS)序列28447个;MISA软件共搜索得到沙鞭9356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布于56824条unigene上;转录本基因功能注释,共有166541条序列得到NR注释,结果显示沙鞭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亲缘最近;KOG数据库比对将97892个unigene分为25个功能类别,其中注释较多的功能为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分子伴侣;GO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87930个unigene,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3大类及62个亚类分支;KEGG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代谢通路中注释基因较多。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沙鞭的遗传信息,为今后沙鞭关键耐旱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沙鞭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SSR
下载PDF
沙鞭PvDREB基因克隆与表达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雨 苏旭 +3 位作者 刘玉萍 苏丹丹 郑长远 陈金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基于沙鞭的三代转录组数据,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DRE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征,以探讨干旱胁迫下沙鞭DREB转录因子的功能和作用,为揭示P... 基于沙鞭的三代转录组数据,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DRE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征,以探讨干旱胁迫下沙鞭DREB转录因子的功能和作用,为揭示PvDREB基因响应沙鞭的耐旱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一个沙鞭DREB基因,命名为PvDREB;PvDREB基因编码区长度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AP2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PvDREB蛋白是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存在跨膜结构和可能的糖基化及磷酸化位点。(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vDREB基因与毛竹的DREB亲缘关系较近。(3)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PvDREB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4)qRT-PCR显示,沙鞭根、茎和叶中PvDREB均可诱导表达但差异较大,且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0%PEG-6000模拟干旱下,PvDREB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加,12 h时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研究推测,沙鞭PvDREB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且该基因可能在沙鞭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DREB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特异性 生物信息学 干旱胁迫
下载PDF
苦豆子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夏宇 刘玉萍 +2 位作者 苏旭 杨萍 王亚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m)和近中部着丝粒(sm)2种,除甘肃武威的居群3含有sm型染色体外,其余居群的染色体均为m型;染色体平均臂比为1.19~1.37,长度比介于1.72~2.19,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4.30%~57.17%;核型类型有1A、3A和2B三种;苦豆子居群3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居群19(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聚类分析显示,苦豆子6个参试居群聚集成A和B两大分支,分支A又可分为C和D两亚支,其中居群5(甘肃武威)和居群13(内蒙古阿拉善盟)聚为C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3单独聚为D亚支,与C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分支B又可分为E和F两亚支,居群19和居群43(内蒙古鄂尔多斯)聚为E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17(宁夏银川)单独聚为F亚支,与E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从居群水平上探讨了苦豆子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为今后苦豆子系统进化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染色体 核型 进化趋势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15
作者 陈芝军 王蓉 +7 位作者 刘涛 刘玉萍 胡夏宇 孙成林 袁园 李小莉 毛轩睿 苏旭 《青海科技》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了探讨干旱和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NaCl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以及相对发芽势(RGe)和相对发芽指数(RGi)。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干旱和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NaCl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以及相对发芽势(RGe)和相对发芽指数(RGi)。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PEG-6000和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PEG-6000(≤15%)干旱胁迫下,苦豆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0%的PEG-6000干旱胁迫下苦豆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PEG-6000干旱胁迫下,苦豆子发芽指数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苦豆子种子在10%的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发芽势高于对照组,相对发芽指数高于任意处理组却低于对照组;15%和20%的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时,苦豆子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随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同样,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苦豆子的种子,各组间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与其差异显著(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苦豆子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低于对照组),当NaCl浓度超过0.3 mol/L时,苦豆子种子的相对发芽指数为0。研究结果为苦豆子耐旱和耐盐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PEG-6000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扇穗茅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萍 苏旭 +3 位作者 刘玉萍 王亚男 胡夏宇 陈金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12-1720,共9页
为了探讨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和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对分布于青藏高原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扇穗茅核型特征及进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扇穗茅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8;... 为了探讨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和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对分布于青藏高原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扇穗茅核型特征及进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扇穗茅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8;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粒(m)型和亚中部着丝粒(sm)型,中部着丝粒型占比更高;平均臂比介于1.27~1.44之间,长度比为1.95~2.56,核不对称系数处于55.64%~57.88%之间;核型类型有1B,2A和2B三种;所有居群中,居群83的染色体核型进化程度最高,居群67的进化程度最低;当遗传距离为1时,居群119和120优先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扇穗茅的染色体核型数目、特征和进化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探明扇穗茅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细胞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穗茅 染色体 核型分析 进化趋势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枫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适应当今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时代,青海师范大学进行“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互动、课下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全校生物学专业本科...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适应当今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时代,青海师范大学进行“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互动、课下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全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进而培养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思考科学问题和创新探索问题的潜力。就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建设中所得经验,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网络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喜马红景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雨 苏旭 +5 位作者 刘玉萍 刘涛 郑长远 苏丹丹 王亚男 吕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2-612,共11页
以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喜马红景天(Rhodiola himalensis)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喜马红景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果显示:喜马红景天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1074 bp,GC含量为37.8%,... 以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喜马红景天(Rhodiola himalensis)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喜马红景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果显示:喜马红景天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1074 bp,GC含量为37.8%,具有1个长单拷贝区、1个短单拷贝区和1对反向重复区的典型四分体结构,其序列长度分别为82309、17017、25874 bp;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30个基因,其中编码蛋白的基因86个、编码tRNA的基因37个、编码rRNA的基因7个;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出25513个密码子,其中编码亮氨酸(Leu)的密码子占比最大;喜马红景天IRa和IRb区的rps19和ycf1基因缺失,长单拷贝区的trnH基因收缩;喜马红景天与圣地红景天(R.sacra)亲缘关系最近;短单拷贝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频率最高。本研究报道了喜马红景天的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进行了组装、注释和序列分析,为今后开展喜马红景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简单重复序列 IR区边界分析 喜马红景天
下载PDF
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丹丹 刘玉萍 +5 位作者 刘涛 郑长远 张雨 王亚男 秦娜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6-454,共9页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进行测序和组装,获得完整的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组装结果表明,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23327 bp,存在IR区丢失,不具有四分体结构;注释结果显示,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进行测序和组装,获得完整的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组装结果表明,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23327 bp,存在IR区丢失,不具有四分体结构;注释结果显示,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08个基因,其中包含74个蛋白编码基因、4个rRNA基因和30个t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上共检测到99个SSR位点,包含75个单核苷酸、17个二核苷酸和7个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苦马豆和骆驼刺为姊妹群,亲缘关系最近。这为今后苦马豆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物种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叶绿体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沙鞭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亚男 刘玉萍 +2 位作者 刘雪利 苏旭 刘瑞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9-1499,共11页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和亚端部着丝粒(st)4种类型,且中部着丝粒类型数量最多。(3)沙鞭不同居群核型公式存在差异。(4)核型类型有1A、2A、1B和2B型4种,染色体平均臂比介于1.29~1.62,长度比为1.73~2.68。(5)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5.96%~59.95%,核型对称性较高,进化程度较为原始,其中37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34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6)沙鞭6个居群聚为两类,37居群单独聚为一类,其他所有居群聚为一类,表明37居群与其他居群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沙鞭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为以后沙鞭的系统进化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奠定了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染色体 核型分析 聚类分析 进化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