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经典著作藏译历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作者 久西杰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30-145,191,共17页
在1950年至1990年间,完成了近百部毛泽东经典著作的藏译本,但由于年代与条件所限,部分著作未能及时出版,如今已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且现存译作数量不多,渐成绝版,需搜集与整理。毛泽东经典著作的藏译工程,对毛泽东思想在西藏及涉藏州县地... 在1950年至1990年间,完成了近百部毛泽东经典著作的藏译本,但由于年代与条件所限,部分著作未能及时出版,如今已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且现存译作数量不多,渐成绝版,需搜集与整理。毛泽东经典著作的藏译工程,对毛泽东思想在西藏及涉藏州县地区的传播与扎根,对藏族民众接受和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拥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思想保证。另外,在40多年的毛泽东经典著作藏译过程中,经过历代译者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翻译策略和方法,尤其是创造和积累了诸多马克思主义藏语新词术语,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藏语词汇库。文章通过梳理毛泽东经典著作的藏译历程,对其现实意义、社会和学术价值、西藏及涉藏州县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经典著作 藏译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藏族牧区儿童教育的服务研究--以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J村为例
2
作者 泽让吉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3年第4期136-137,共2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要考虑到民族这个因素。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之一。J村虽然不能代表整个藏族牧区,但根据调查,该村约90%的村民...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要考虑到民族这个因素。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之一。J村虽然不能代表整个藏族牧区,但根据调查,该村约90%的村民没上过学。所以对J村儿童教育服务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研究基于同仁市J村教育现状的调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为指导,通过对同仁市J村儿童教育的服务研究进行需求评估,制定J村儿童教育服务的小组方案,并对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效果予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增能理论 社会工作专业 儿童教育 社会工作介入 介入效果 需求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
下载PDF
西藏远古氏族“格茹”考——基于《格茹父系的起源》研究
3
作者 尕本加 德拉东知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155,156,共9页
生活在西藏西部的“■”或“■”人与川西嘉绒藏族同宗同源,两者皆是川西高原远古人群“格茹”的直系后裔。即早在吐蕃形成之前,“格茹”人西迁至青藏高原,定居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西藏“■”人。对藏文早期刻本文献《... 生活在西藏西部的“■”或“■”人与川西嘉绒藏族同宗同源,两者皆是川西高原远古人群“格茹”的直系后裔。即早在吐蕃形成之前,“格茹”人西迁至青藏高原,定居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西藏“■”人。对藏文早期刻本文献《格茹父系的起源》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藏、汉文相关史料语境,详细考证西藏“格茹”人的起源及其早期变迁历程,深入探讨其与嘉绒藏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可进一步探知从先秦时期到吐蕃分据割据时期,我国西南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而可论证西藏各民族为推动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氏族 格茹 嘉绒 族源关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阅下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学交流及其意义--以吕激先生为中心
4
作者 来忠措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 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研究的重大学术议题,汉藏因明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汉藏因明交流滥筋于13世纪时期,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但是,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深入梳理和探讨相关史实及其意义。因此,以吕徽先生的因明著作和学术活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汉藏因明交流的动因,详细梳理发展脉络及交流路径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从传播学的视阈厘定汉藏因明交流的相关理论问题,力求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因明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从而为宗教中国化研究提供学理依据、历史脉络和本土特色,挖掘当下汉藏因明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因明 交流 传播学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羌、戎、吐蕃、羊同之汉藏对音新讨论
5
作者 意西微萨·阿错 久西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60-70,共11页
羌、戎(尤其西戎)、吐蕃、羊同等是汉语古代文献中指称青藏高原和西北一带古族群名或古国名的词语。前辈学者们从藏语藏缅语乃至古代羊同语等民族语言出发考察这些族群名和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同时也有不少存疑的地方。国内外学界在... 羌、戎(尤其西戎)、吐蕃、羊同等是汉语古代文献中指称青藏高原和西北一带古族群名或古国名的词语。前辈学者们从藏语藏缅语乃至古代羊同语等民族语言出发考察这些族群名和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同时也有不少存疑的地方。国内外学界在研究汉语“吐蕃”一词的来源、古藏文对音方面发表的论文达数十篇。除主张“吐蕃”直接来自藏语,也有来自其他民族,或来自藏语又通过其他民族为中介说等,迄今难有定论。尤其是要妥帖解释“吐蕃”的“吐”字也颇为不易。另外,汉语“蕃”字本身,中古读入声韵还是阳声韵等也有不少争议。这些族群名和国名的民族语“本字”问题,首先是民族语与汉语,尤其是汉藏古音对音,亦即属于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问题。本文利用学界关于汉语上古音和古藏语语音的研究为基础,梳理前贤相关对音和本字研究成果,并尝试提出新的思考。与流行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汉语“吐蕃”与古今藏族自称的■(bod)和藏族本土宗教■(bon)无关,论证“吐蕃”在古藏语中应为■(dbon),即侄甥国;而“羊同”即■(zhang zhung)是舅父国,两者是相互联姻的“甥舅”国关系。论证上古汉语的“羌”古藏语应为5(sgang),戎古藏语应为■(rong)或■(lung),羌、戎为高岗与谷地,亦即牧人部落与农人部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甥舅 羊同 吐蕃 语音对应规律
下载PDF
新中国汉藏语研究70年
6
作者 黄成龙 久西杰(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设立研究机构、不断壮大科研队伍、积极培育学科体系等方式来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学者们从汉藏语的调查分析、系属问题研究、描写、比较到更广阔的语言类型、语言接触等领域。在汉藏语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藏语研究的成就。从单一描写到多元化研究,研究手段不断革新,从纸笔记录到描写分析;从数字技术手段到大范围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从定性研究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推进汉藏语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跨学科合作,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汉藏语系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比较研究 前沿动态
下载PDF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藏涉藏资料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旦加布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4,共8页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从西藏带回日本的民族志资料;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等人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在尼泊尔等喜玛拉雅藏系社会的调查资料;第三个时期是中日建交后通过“中国民族文化宫”收购的一批民族文化资料中的涉藏部分。这些资料对今后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涉藏资料 人类学
下载PDF
藏传佛教在青海藏区的地位与作用
8
作者 才让扎西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5年第5期24-26,共3页
藏传佛教是青海藏区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意识形态因素之一,和谐新青海建设不能脱离宗教在藏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当前仍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着佛教与藏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性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藏传佛教为社会主义社会... 藏传佛教是青海藏区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意识形态因素之一,和谐新青海建设不能脱离宗教在藏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当前仍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着佛教与藏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性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藏传佛教为社会主义社会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藏传佛教在青海藏区的地位和作用,对藏传佛教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性发展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青海藏区 地位 作用
下载PDF
汉藏翻译视野下青海藏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初探
9
作者 朋毛多杰 玉珍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4期18-31,共14页
本文以实地考察和人物采访、采集数据为依据,就汉藏翻译视野下青海藏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进行了考察。青海藏语电视台是全国唯一使用藏语安多方言播出的上星频道,有效覆盖我国涉藏省区60%以上的地域面积,涉及8个藏族自治州,服务人口... 本文以实地考察和人物采访、采集数据为依据,就汉藏翻译视野下青海藏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进行了考察。青海藏语电视台是全国唯一使用藏语安多方言播出的上星频道,有效覆盖我国涉藏省区60%以上的地域面积,涉及8个藏族自治州,服务人口280多万。自1984年成立至今,青海藏语电视台坚守民族语主流媒体定位,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新闻翻译为主,致力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提升宣传、教育、引导、服务安多方言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队伍专业化、栏目精品化、服务优质化”建设为抓手,以主流价值引领主流舆论,不断强化藏语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语电视事业 汉藏翻译 发展 成就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语言接触现象探究--以青海循化境内语言接触为例
10
作者 久西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循化县是个多民族聚集县,也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各民族长期以来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同时在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语言接触和影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民族语言当... 循化县是个多民族聚集县,也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各民族长期以来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同时在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语言接触和影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民族语言当中既有吸收其它民族语言至本民族语言的案例,也有本民族语言分流融合于其它民族语言的事例。各民族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语言上也不断补充新的血液。其中藏语对周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极其明显,比如撒拉语中的“名+数”语序、于格、复数标记和名物化标记等的用法,在其同语支中非常鲜见。经调查,撒拉语中的这些特殊语法现象就是在与周边藏族人民和谐共处过程中语言上高频接触、受藏语影响而产生的。与此相同,循化当地汉语方言当中也能找到大量的受藏语影响的语言现象。另外,青海循化各族人民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有着深度的认同,这在语言当中有足够的实证案例,如语言兼用、语言借用、吸收大量的汉语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进而增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青海循化境内的语言接触、语言兼用、双语通用无一不体现出循化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着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内向力。我们有必要从博大精深的语言里提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种表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藏语 撒拉语 循化方言 语言接触
下载PDF
青海省科技藏译的历程与成果--以青海科技报(藏文版)为例
11
作者 才旦拉毛 仁增 《攀登(藏文版)》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科技藏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以《青海科技报》(藏文版)为例,在其创刊以来,面向广大涉藏地区,翻译了许多科技词汇和科普知识及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针对社会发展需要编译了许多科技知识读本,还联合本省民族译制中心制...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科技藏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以《青海科技报》(藏文版)为例,在其创刊以来,面向广大涉藏地区,翻译了许多科技词汇和科普知识及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针对社会发展需要编译了许多科技知识读本,还联合本省民族译制中心制作了大量科普类的民语视频节目,对涉藏地区普及科技知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科技报》(藏文版) 科技翻译 社会贡献
下载PDF
吐蕃时代之前的青藏高原诸部落考论——访著名藏学家周华
12
作者 才让南加 才让环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21-41,共21页
这篇文章参考著名藏学家周华多年来的藏族历史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藏族传统教法史与相关文献所载藏地外在环境之形成与其名称之演变、相关汉文典籍对藏民族之称谓及古今对松赞干布之前就生活于青藏高原的上象雄之上、中、下地理范围的... 这篇文章参考著名藏学家周华多年来的藏族历史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藏族传统教法史与相关文献所载藏地外在环境之形成与其名称之演变、相关汉文典籍对藏民族之称谓及古今对松赞干布之前就生活于青藏高原的上象雄之上、中、下地理范围的不同看法、如何定论如今所谓的象雄文明、下苏毗与苏毗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苏毗与女儿国是否同指一个国家、北阿夏与吐谷浑两国之间有无区别、如何认识南西夏与西夏、江与姜有何区别和异同等等有关藏族历史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同时,说明了上述王国之姓氏来历、地理范围、历史文化、兴衰更替等,尤其对学界至今还在争论且还未得到解决的一些相关历史问题,结合敦煌文献、石刻碑文、传统教法史等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做了针对性阐释。对有意探讨以上小邦历史文化的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雄 苏毗 阿夏 弭药 姓系 疆域
下载PDF
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基础、主要挑战和实现路径
13
作者 张云 索南尖参(译注)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20,共20页
文章利用汉藏文资料,梳理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若干代表性特征,考察了藏传佛教所具有的优良爱国传统,及其在传承西藏优秀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剖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最后,探析了化解难题并... 文章利用汉藏文资料,梳理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若干代表性特征,考察了藏传佛教所具有的优良爱国传统,及其在传承西藏优秀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剖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最后,探析了化解难题并推动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中国化方向 历史基础 主要挑战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献中多元伦理思想及其意义探析
14
作者 才项多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本文依据敦煌藏文伦理文献的主要内容及终极目标,将诸多伦理文献分为藏族世俗伦理文献、中原儒家伦理文献、佛教伦理文献等三种类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伦理文献的解读与阐释,突出藏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吐蕃时期藏族对外... 本文依据敦煌藏文伦理文献的主要内容及终极目标,将诸多伦理文献分为藏族世俗伦理文献、中原儒家伦理文献、佛教伦理文献等三种类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伦理文献的解读与阐释,突出藏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吐蕃时期藏族对外文化交流,梳理和阐述多元伦理思想传入吐蕃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指出多元伦理思想在吐蕃地区的交汇交融及其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多元伦理 交汇交融 学术意义
下载PDF
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微探——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
15
作者 旦珍加布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近年来,全球人民面临世界性气候问题和地方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基于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祁连县牧区的一些草原生态危机为依据,对青藏高原牧区目前存在的草原生态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该文首先阐明了草原生态是草、畜、人之间的一... 近年来,全球人民面临世界性气候问题和地方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基于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祁连县牧区的一些草原生态危机为依据,对青藏高原牧区目前存在的草原生态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该文首先阐明了草原生态是草、畜、人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关系,草原生态恶化就是源于这一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观点;其次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导致草原生态恶化的各种人为因素,当初是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生态出现问题,后来针对草原出现的问题施行一些不符合草原生态系统的政策和项目导致草原进一步退化;最后结合相关资料对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比较可观的建议,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是考验私政联手共同奋斗的重要表现,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牧民的传统智慧,更应该让草畜人之间的生态系统作用发挥起来,从而实现青藏高原牧区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牧区 经济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藏译本《因明入正理论》校勘者合尊大师生平事迹考述
16
作者 万玛羊桑 尕本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2期71-81,共11页
《因明入正理论》藏译本是从玄奘译本翻译的古印度因明典籍,其校勘者系南宋少帝赵显,藏语名为合尊曲杰仁青,目前学界对其生平部分事迹语焉不详、尚存讹误。通过查阅汉藏历史文献,确定其出家、遣至西藏、返回河西等重要时间界限的同时,... 《因明入正理论》藏译本是从玄奘译本翻译的古印度因明典籍,其校勘者系南宋少帝赵显,藏语名为合尊曲杰仁青,目前学界对其生平部分事迹语焉不详、尚存讹误。通过查阅汉藏历史文献,确定其出家、遣至西藏、返回河西等重要时间界限的同时,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其生平主要活动轨迹,尤其结合藏文史料对其死因进行了考证与补充,认为元帝“赐死”原因主要是其在西藏门徒众多,势力庞大及私自潜返河西,而不尽是所谓的“文字狱”;并在此基础上,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合尊对“构筑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入正理论》 合尊曲杰仁青 赵显 生平事迹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境内外藏语方言亲疏关系研究
17
作者 东主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文章从“一带一路”视角,运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的方法,以及藏语方言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藏语各方言间的总体亲疏关系、方言内部的若干次方言间的亲属远近关系、相关的方言分区原则等问题。通过语言... 文章从“一带一路”视角,运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的方法,以及藏语方言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藏语各方言间的总体亲疏关系、方言内部的若干次方言间的亲属远近关系、相关的方言分区原则等问题。通过语言的历史比较,分析藏语及其周边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特点,探析青藏高原民族与周边民族文化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语言文化上的密切关联,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藏语方言 亲疏关系
下载PDF
敦煌古藏文术语“Thong Myig”之含义探析
18
作者 加杨昂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52-160,共9页
目前对于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关键术语“Thong Myig”一词的解读一致认为是痈疽。但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有关历史文献,发现“Thong Myig”是“Thong Myi”别写,也是现代藏文“Thong Mi”,并提出“Thong Myi”不是指一般的凶手... 目前对于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关键术语“Thong Myig”一词的解读一致认为是痈疽。但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有关历史文献,发现“Thong Myig”是“Thong Myi”别写,也是现代藏文“Thong Mi”,并提出“Thong Myi”不是指一般的凶手,而具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暗自进行蓄意谋杀之意。此外,根据法藏古藏文文献P.T1071(《Law of hunting.》)的内容,在吐蕃时期的命价法之中专门列有“Thong Myi”之法,假如,在狩猎等看似平常的场合与活动中发生伤人或谋杀的案件,被害人通过证人及各种渠道获取证据指定某个嫌疑人并以故意伤害、杀人罪的名义起诉,但指定的嫌疑人不承认对方控诉而双方就此发生纠纷,为此本案属于“Thong Myi”之法。至此有关部门(Gtsang Dkar Bcu Gnyis)通过侦查和促使双方发誓的手段判定最终结果。其“Thong Myi”之法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立“Thong Myi”的死刑惩罚;就是被指控的嫌疑人最终成为故意伤害、杀人犯,而且因为最初并没有主动承认犯罪的事实,导致了不拥有任何通过偿付命价而保命生还的余地,而直接判为死刑。二是被冤“Thong Myi”的偿付,是被指控的嫌疑人最终罪名不成立,起诉方要按照“Thong Myi”之法的条款向被指控的嫌疑犯偿付被冤“Thong Myi”的相应金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古藏文文献 Thong Myig “Thong Myi”之法
下载PDF
谈藏族当代文学翻译的经验和感悟——访藏族当代诗人和翻译家居·格桑
19
作者 公保杰布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1-30,共20页
藏族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居·格桑精通藏族传统文化、兼通中外文化、文学造深厚、才华横溢,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成绩卓著,多年从事汉藏翻译工作,其译作无论是数量还是翻译艺术都为译界所称道。他在大量译介国内外文学名篇的同时,长期致... 藏族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居·格桑精通藏族传统文化、兼通中外文化、文学造深厚、才华横溢,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成绩卓著,多年从事汉藏翻译工作,其译作无论是数量还是翻译艺术都为译界所称道。他在大量译介国内外文学名篇的同时,长期致力于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文献和地名、单位名称的翻译,还参与果洛山水文化的研究和辞书的编纂、翻译和审订等工作,对推动和发展当代汉藏翻译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翻译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方面,先后翻译了朱自清《春》、伊丹才让《种》、峻青《海滨仲夏夜》、李白《望庐山瀑布》、舒婷《致橡树》、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等国内外经典诗歌、散文和童话作品。这些译作从对原文的理解和再现作者创作风格、审美情趣到译文的表达都显得准确、生动、优美,成为当代藏族文学翻译的典范。此次访谈,笔者重点围绕他的诗歌和散文的代表性译作,从译出文本的挑选、翻译动机、翻译标准和原则,译出文本和译入文本之间的风格调整方法、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差异,以及藏族当代文学翻译的趋向和前景一一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格桑 汉藏翻译 文学翻译 技巧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