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优势物种分布及生物量分配的环境驱动模式分析
1
作者 刘涛 刘玉萍 +4 位作者 岳广阳 苏旭 靳佳瑞 余明君 朱迪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68-81,共14页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内35个样地175个样方86种优势植物重排序、异速生长关系、方差分解及结构方程模型方式,分析研究区土壤粒径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沿干旱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养分与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35个样点物种丰富度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特征,经过重排序分析呈多个物种集合。多年生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1),证明优势物种分布模式为集群分布,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不显著(P=0.885),而一年生优势物种地下生物量分配速率高于地上;(2)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优势物种分布的7个气候因子,它们对研究区多年生灌木、半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程度(方差分解地上生物量R^(2)=0.318)高于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地下生物量R^(2)=0.01),而海拔对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证明海拔间接影响优势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表明柴达木盆地海拔变化引起水热协同变化,极端气候(如等温性、最冷季降雨与最湿月、最湿季降雨)对其存在显著正、负影响,土壤粒径对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异速生长率 土壤粒径 方差分解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光伏建设后植被群落恢复过程分析——以青海共和光伏园区为例
2
作者 刘强 马鸿元 +3 位作者 崔颖颖 叶得力 张旭萍 拉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深入探究光伏园区内部植物群落和生境随时间的恢复过程。方法:采用空间序列分析代替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共和光伏园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对比不同建成年限光伏园区之间以及园区内板间和板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 目的:深入探究光伏园区内部植物群落和生境随时间的恢复过程。方法:采用空间序列分析代替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共和光伏园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对比不同建成年限光伏园区之间以及园区内板间和板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α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等。结果:研究区域内重要值最高的植物为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ev],紫羊茅(Festuca rubra L.)为板间、板下和站外3个区域的共有优势种,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率以及α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光伏园区建成年限呈正相关关系,板下土壤含水率和地上生物量的增量分别为1.40%/年和8.02g/年,大于板间的0.72%/年和2.97g/年。结论:共和地区光伏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当地土壤水分涵养、植物生长以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对该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且建成年限与恢复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园区 植物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生长和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郭璟 王越 +1 位作者 祁存英 李静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评价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的促生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内生真菌均能促进燕麦株高生长,增加根长、干重、鲜重等,其中,ADK对燕麦生长性状影响最显著(P<0.05),AF对燕麦产量增加最显著(P<0.05)。内生真菌对燕麦生理也有显著影响(P<0.05),ADK和AF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C(Vc)含量较CK分别增加87.53、86.03%%和5.56%、58.11%,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减少64.62%、72.85%和54.82%、63.85%。此外,ADK和AF能够提高土壤全磷含量,且AF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内生真菌浸种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以及特有OTU的数量,改变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ADK促进了燕麦生长,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AF提高了燕麦产量,增强了燕麦抗逆性。本研究揭示出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并能增强燕麦的抗逆性及改变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为后期开发植物促生菌剂提供了菌种资源,也有助于开发木霉菌及黄绿卷毛菇在生物菌肥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燕麦 浸种 促生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燕麦AsDof6.5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氮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王越 郭璟 +3 位作者 张银翠 李静 祁存英 周同永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为筛选与燕麦(Avena sativa L.)耐低氮相关的Dof类基因,本研究以燕麦耐低氮品种‘加燕2号’和不耐低氮品种‘青永久016’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下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一个与耐低氮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sDof6.5。通过PCR扩增获得AsDof6.5... 为筛选与燕麦(Avena sativa L.)耐低氮相关的Dof类基因,本研究以燕麦耐低氮品种‘加燕2号’和不耐低氮品种‘青永久016’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下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一个与耐低氮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sDof6.5。通过PCR扩增获得AsDof6.5基因编码区无内含子、开放阅读框含有858 bp和编码285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63和蛋白分子量为29550.01 Da,并获得AsDof6.5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2227 bp。启动子分析预测表明,该区段包含脱落酸、茉莉酸以及防御应激反应等与逆境胁迫相关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AsDof6.5具有高度保守的zf-Dof结构域,属于AsDof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及同源比对表明,燕麦AsDof6.5蛋白与黑麦草(Lolium rigidum 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与其他禾本科植物Dof蛋白同源比较一致性为73.99%,但zf-Dof结构域一致性高达99.50%,具有高度保守性,说明可能具有类似的功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sDof6.5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AsDof6.5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且根中几乎不表达,叶中的表达量是根中的100倍左右。因此推测,在燕麦耐低氮过程中,AsDof6.5基因可能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AsDof6.5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低氮胁迫 AsDof6.5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锋推进影响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段懿轩 苗峻峰 冯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83,共18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Advanced Research WRF)(Version 4.0)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锋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镇...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Advanced Research WRF)(Version 4.0)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锋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锋推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城镇化造成的海风锋结构差异是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城镇下垫面的摩擦效应与城市热岛的增强阻碍海风向内陆推进,减弱了海风锋途经地区的降温增湿效应,造成海风锋位置相对滞后;而城镇化所引起的高海陆热力差异增强了海风风速及海风辐合,同时导致海风锋前的垂直上升气流和海风环流厚度也明显增强。海风锋发展不同时期,城镇化对海风锋的推进影响有所不同。海风锋发展初期,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推动作用与摩擦效应的阻碍作用相抵消,导致海风锋的推进无明显影响;海风锋发展强盛阶段,城镇化条件下内陆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热力差异有所增强,阻碍了海风锋向内陆推进,导致海风锋内陆渗透距离减小。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市化对海风锋推进的影响有所不同,相比于晴空天气,多云天气下城市与非城市的热力差异稍强,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风推进的阻碍作用,导致海风锋滞后距离稍远。此外,当土地利用类型更换为城镇后,净辐射与陆气间交换能量减少,导致其潜热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值变大,从而升高了下垫面温度,增强了海风的垂直上升运动,进而造成边界层高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城镇化 土地覆盖变化 复杂地形 热带海岛
下载PDF
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杂交改良后代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研究
6
作者 阿芸 师尚礼 张晓燕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目的】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Qingshui)是建植放牧型草地和生态草地的优良种质,但其饲草生产性能低。本研究为了改良清水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方法】以清水和WL168紫花苜蓿(M. sativa cv. 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 【目的】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Qingshui)是建植放牧型草地和生态草地的优良种质,但其饲草生产性能低。本研究为了改良清水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方法】以清水和WL168紫花苜蓿(M. sativa cv. 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RSA-03为研究对象,以亲本清水和WL168为对照,对供试材料不同茬次下的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探究其产量特征和营养价值。【结果】1)RSA-03的年干草产量较WL168低出8.88%,而较清水高出31.11%,与清水相比,RSA-03的产量杂种优势突出。WL168、清水和RSA-03的产量均表现:第1茬>第2茬>第3茬。2)RSA-03的ADF含量较清水和WL168显著低出2.62%和3.84%,RSA-03的RFV较清水显著高出2.26%,RSA-03的ADF含量和RFV杂种优势突出,其中,在各茬次下三者的营养品质不尽相同。3)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品质评价得出:WL168>RSA-03>清水。【结论】与高产优质的WL168杂交,亲本清水紫花苜蓿的产量、营养品质、相对饲喂价值和适口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RSA-03适宜于放牧型草地的建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紫花苜蓿 WL168 产量 营养品质 杂种优势 灰色关联度法
下载PDF
萨吾尔山冰川现状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建新 李忠勤 +4 位作者 王璞玉 梁鹏斌 王炎强 白昌彬 王芳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7-1291,共15页
萨吾尔山是中国西部14座冰川分布的山系之一,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尽管冰川规模不大,但因二元政治主体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同时萨吾尔山冰川水资源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航摄地形图、Land... 萨吾尔山是中国西部14座冰川分布的山系之一,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尽管冰川规模不大,但因二元政治主体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同时萨吾尔山冰川水资源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航摄地形图、Landsat及Sentinel卫星遥感影像,并参考已有冰川编目和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历史图像等数据资料,在野外台站现场观测验证基础上对萨吾尔山冰川当前现状和过去30多年间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截止2022年,萨吾尔山共分布冰川31条,总面积11.47 km^(2),新疆吉木乃县境内的木斯岛冰川为最大规模冰川,面积2.95 km^(2),其余90%的冰川其面积不足1 km^(2)。(2)过去30多年来,萨吾尔山冰川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冰川分裂、面积减小和末端后退持续增加。冰川数量从12条分裂成31条,1989-2022年冰川面积减少8.11 km^(2),退缩率达41.42%,冰川末端退缩11.30 m。气温升高、冰川反照率降低和冰川破碎程度加大是引起萨吾尔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3)相较于我国其他13座高大山系,萨吾尔山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冰川面积相对退缩幅度最大。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萨吾尔山冰川极大可能会基本消融殆尽,这对本就干旱贫水的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需提早统筹谋划以应对未来的水资源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现状 演化过程 冰川变化 萨吾尔山
下载PDF
高寒草甸蘑菇圈上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8
作者 彭清青 孙占清 +5 位作者 毛玉晶 郭璟 杨家宝 孟清 王宝 谢占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2,共11页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米尔克棘豆(Oxytropis merkensis)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最高;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和米尔克棘豆相似性最高,其次为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与米尔克棘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特征向量中心性(EC)值为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C值为0.75。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及其内生真菌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植物特异性和组织偏好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物资源 黄绿卷毛菇 矮嵩草 可培养微生物 优势真菌 植物−内生真菌互作
下载PDF
某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厂MBBR氧化沟+深度处理工程案例
9
作者 尚兴宝 颉调云 王小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48,共4页
西北黄土塬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10^(4) m^(3)/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针对原水低碳氮比、高悬浮物水质特性,提标改... 西北黄土塬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10^(4) m^(3)/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针对原水低碳氮比、高悬浮物水质特性,提标改造工程采用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和增加深度处理流程的措施,即采用MBBR氧化沟+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实际运行中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单位运营成本及总成本分别为1.40、2.73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低碳氮比 深度处理 氧化沟
原文传递
2023年5月沧州一次极端风雹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
10
作者 王楠 王明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2023年5月12日傍晚至夜间,河北沧州出现一次以风雹为主、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对流过程,过程第一阶段风力最大达到11~12级,以<2 cm小冰雹为主,第二阶段风力减弱,最大9级,沧州南部出现2~5 cm大冰雹。前期冷池出流作用利于对流触发。水汽... 2023年5月12日傍晚至夜间,河北沧州出现一次以风雹为主、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对流过程,过程第一阶段风力最大达到11~12级,以<2 cm小冰雹为主,第二阶段风力减弱,最大9级,沧州南部出现2~5 cm大冰雹。前期冷池出流作用利于对流触发。水汽、不稳定能量及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强,配合地面辐合线发展有利于对流的再次触发和加强。中气旋风场后向倾斜加强气压梯度、降水粒子的拖拽、干空气夹卷导致负浮力加强下沉气流共同作用,有利于极端雷暴大风出现。湿层厚度增加,VIL明显跃增、风暴顶高和强回波高度较高,雷暴质心下降较慢;存在典型Z_(DR)柱,CC 0.8 dB高度超过5 km、K_(DP)显示空洞,预示大冰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冰雹 双偏振雷达 触发机制 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东非高原1982—2020年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
11
作者 马艳 陈铁喜 +3 位作者 陈鑫 肖寅渺 周圣杰 汪生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61-2570,共10页
东非高原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非洲大陆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平衡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该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GIMMS LAI4g数据集检测东非高原的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TRNED... 东非高原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非洲大陆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平衡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该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GIMMS LAI4g数据集检测东非高原的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TRNEDY v9中10个动态植被模型(DGVM)数据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东非高原的LAI在1982—1999年间变化趋势平缓(2.5×10^(-3)m^(2)·m^(-2)·a^(-1)),而在2000—2020年显著上升(5.2×10^(-3)m^(2)·m^(-2)·a^(-1)),是1982—1999年间的2.1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在1982—1999年间与LAI的相关性较弱,在2000—2020年间与LAI变化显著相关;不同DGVM显示出一致的归因结果,表现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2000—2020年间LAI趋势的贡献明显高于1982—1999年间。研究表明了2000—2020年间气候变化在推动东非高原植被显著变绿中的关键作用,可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叶面积指数 东非高原 植被变化
原文传递
羌塘高原极大陆型冰川厚度分布模拟与冰储量估算
12
作者 梁鹏斌 牟建新 +2 位作者 高永鹏 田立德 李林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6-736,共11页
冰川厚度与储量是未来冰川变化预测、可用淡水资源估计以及潜在海平面上升评估等冰川学研究的前提。基于我国西部31条冰川实测探地雷达厚度数据,对GlabTop2冰厚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优化,模拟羌塘高原冰川厚度分布并评估冰川水资源总量,... 冰川厚度与储量是未来冰川变化预测、可用淡水资源估计以及潜在海平面上升评估等冰川学研究的前提。基于我国西部31条冰川实测探地雷达厚度数据,对GlabTop2冰厚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优化,模拟羌塘高原冰川厚度分布并评估冰川水资源总量,结果表明:(1)GlabTop2模型模拟的冰川平均厚度与实测平均厚度较接近,二者相关性为0.87,均方根误差为18.2 m,模型对冰川厚度的高估和低估分别为9%和-17%,模型模拟冰川中流线基岩地形形状的能力优于剖面基岩形状;(2)2022年羌塘高原冰川储量为(177.6±26.6)km^(3),平均冰川厚度为(88.2±12.3)m,冰储量集中分布在5600~6200 m,为(148.28±22.24)km^(3),占整个羌塘高原冰川总储量的84.4%,其余高程带冰储量分布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冰川储量 探地雷达 GlabTop2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