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治疗中,观察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锚定区不足的TBAD病人122例,均行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评估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目的将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治疗中,观察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锚定区不足的TBAD病人122例,均行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评估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率、主动脉重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9.18%和97.54%。术后2周主动脉重塑指标得到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主动脉重塑指标改善程度逐渐提高,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3例内漏、1例脑梗死、1例难治性高血压;随访过程中2例内漏消失,出现1例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TBAD临床效果佳,远期支架通畅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透光旋切术(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及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两组各...目的探讨透光旋切术(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及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两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4.6±5.2)ml vs(63.3±7.0)ml]、住院时间[(5.4±1.2)天vs(7.8±1.5)天]、下床活动时间[(21.0±2.4)小时vs(26.1±3.5)小时]及术后复发率[0 vs 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3.0%)与对照组患者(4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CIVIQ及V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皮肤溃疡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PP联合传统手术可显著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且有利于下肢皮肤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将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治疗中,观察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锚定区不足的TBAD病人122例,均行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评估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率、主动脉重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9.18%和97.54%。术后2周主动脉重塑指标得到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主动脉重塑指标改善程度逐渐提高,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3例内漏、1例脑梗死、1例难治性高血压;随访过程中2例内漏消失,出现1例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TBAD临床效果佳,远期支架通畅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文摘目的探讨透光旋切术(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TIPP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及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两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4.6±5.2)ml vs(63.3±7.0)ml]、住院时间[(5.4±1.2)天vs(7.8±1.5)天]、下床活动时间[(21.0±2.4)小时vs(26.1±3.5)小时]及术后复发率[0 vs 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3.0%)与对照组患者(4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CIVIQ及V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皮肤溃疡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PP联合传统手术可显著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且有利于下肢皮肤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