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玉花 魏景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893-896,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至2020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收治的阻塞性...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至2020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血压水平、脂质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最低80%以下氧饱和度次数、最低80%以下氧饱和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有积极影响,可改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血压水平、脂质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提高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代谢指标
下载PDF
乌拉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茜 白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535-2537,2560,共4页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乌拉地尔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乌拉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乌拉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BN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NT-proBNP、BNP水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左西孟旦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脑钠肽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景美 汪晓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7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4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进行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4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NIHS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 d,且治疗后7 d、14 d、1个月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对患者血压、心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缬沙坦 卡托普利 临床效果 NIHSS评分
下载PDF
GSTM1、PIGF、GDF-15联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占青 韩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63-2165,2176,共4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u1(GSTM1)、磷脂酰肌醇聚糖锚生物合成F类(PI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子痫前期组,同时选取正常晚期...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u1(GSTM1)、磷脂酰肌醇聚糖锚生物合成F类(PIG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30例为子痫前期组,同时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晚期妊娠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GSTM1、PIGF、GDF-15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STM1、PIGF、GDF-15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血清中GSTM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而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中GSMT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血清中PIGF和GDF-15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P<0.05),但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GSTM1、PIGF、GDF-1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7.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70.00%、80.00%、77.00%。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GSTM1、PIGF、GDF-1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7.00%、80.00%、83.00%,特异度分别为87.00%、87.00%、83.00%。GSTM1、PIGF、GDF-15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1.67%,准确度为83.33%。结论 血清中GSTM1、PIGF、GDF-15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Mu1 磷脂酰肌醇聚糖锚生物合成F类 生长分化因子15 妊娠期高血压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PER、1-25(OH)2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茜 白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1,25-二羟维生素D 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90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同期8... 目的探究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1,25-二羟维生素D 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90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问卷方式获取受试者血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等情况,记录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肌酐(creatinine,Cr)、血清GPER及1-25(OH)2D3等指标,并进行血清GPER、1-25(OH)2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TG、FBG、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GPER、1-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TG、FBG、GPER、1-25(OH)2D3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PER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77,P<0.05),1-25(OH)2D3与收缩压、舒张压亦呈负相关(r=-0.439、-0.357,P<0.05)。结论血清GPER与老年女性高血压呈负相关,1-25(OH)2D3与老年女性高血压亦呈负相关,且低GPER、1-25(OH)2D3水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雌激素 骨化三醇
下载PDF
伴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翔 刘存 任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在心电生理学中,通常认为发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患者,其罪犯血管没有发生完全闭塞(TOCA),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通过心电图诊断的N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目前,国内并无针对NSTEMI患者伴有T... 在心电生理学中,通常认为发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患者,其罪犯血管没有发生完全闭塞(TOCA),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通过心电图诊断的N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目前,国内并无针对NSTEMI患者伴有TOCA的诊疗建议,使TOCA血管闭塞时间长,心肌损伤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未及时解决NSTEMI合并TOCA相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明显较差。本文旨在对伴有TOCA的NSTEMI患者的流行病学、机制原因、风险预后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旭辉 刘世明 +2 位作者 吴晓峰 吉建江 唐永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468例,对其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分析感染发生的...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468例,对其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生感染156例,感染率为33.3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37.50%、22.02%和10.71%;共分离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6株占45.24%,革兰阴性菌92株占54.76%,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22.62%、18.45%、15.48%、14.88%、11.9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7.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帕尼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8.00%;研究表明,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症、应用抑酸剂和心功能分级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心血管内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进行及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住院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汪晓洲 边惠萍 +7 位作者 杨蕾 张旭辉 朵杰 严萍 周茜 马占青 白洁 韩琼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住院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住院高血压...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住院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住院高血压患者中,78%(95%CI70%~86%)为H型高血压,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16.0±7.7)μmol/L,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OR=3.406,95%CI 1.530~7.581)、藏族(OR=5.788,95%CI2.298~14.581)、高海拔居住(OR=2.907,95%CI 1.214~6.958)、吸烟(OR=4.785,95%CI2.143~10.685)为H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足量蔬菜摄入(OR=0.413,95%CI 0.183~0.931)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青海地区住院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藏族、高海拔居住史及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高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赵翔 刘存 任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42-0044,共3页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现况、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入选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NSTEMI患者,共742例,排除各种数据缺失者518例,共2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现况、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入选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NSTEMI患者,共742例,排除各种数据缺失者518例,共2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组和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组。对比两组间人口学、临床指标、生化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137名NSTEMI患者行PCI术发现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完全闭塞的发生率为27.5%。全闭组3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病史、LVEF<40%的占比更高。全闭组cTnI、CK -MB增高,AST、LDH、α-HBDH、LDL-C水平更高。全闭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尿素氮、载脂蛋白A1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占青 韩琼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6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6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150),高血压2级组(n=165)、高血压3级组(n=147)。选取同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100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基础资料、血清PPARγ、ox-LDL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四组间的性别比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素氮、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断升高(均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清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PARγ水平不断降低,ox-LDL水平不断升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PARγ与EH患者ADMA呈负相关,与一氧化氮、FMD呈正相关(r=-0.572、0.653、0.704,P<0.05),ox-LDL、收缩压、舒张压与EH患者ADMA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FMD呈负相关(r=0.566、0.503、0.506;-0.681、-0.524、-0.551;-0.712、-0.536、-0.52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PPARγ、ox-LDL是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β=-8.603、-7.321、0.785、-0.095,均P<0.05)。结论血清PPARγ和ox-LDL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群体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茜 汪晓洲 白洁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调查青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群体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治疗现状,旨在为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青海地区某社区中530例65岁以上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多病共存主要组合类型及多重用药率,采用汉化... 目的调查青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群体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治疗现状,旨在为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青海地区某社区中530例65岁以上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多病共存主要组合类型及多重用药率,采用汉化用药生活问卷(LMQ)分析患者用药负担,采用STOPP/START标准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潜在不合理用药(PIM)。同时将年龄、性别、工作状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独居、主要照看者、经济来源、患病种类、用药种数、处方获得方式等纳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独立因素。结果①530例被研究对象中合并2种、3中及4种以上疾病患者占比分别为71.70%、20.00%及8.30%。②多病共存排名前五的组合类型分别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6.04%)、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16.0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3.0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7.5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3.96%)。③患者服药种类1~11种,平均服药种类为6.13种,其中多重用药率达到83.02%(440/530)。④问卷调查显示,多病共存患者处于中重度药物负担状态。⑤以STOPP/START为标准,PIM发生率为32.64%。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及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获得处方是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PIM的保护因素,而用药种类是PIM的危险因素。结论青海地区老年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率高,处于中重度药物负担状态,且PIM发生率高,建议临床加强慢性多病共存患者用药规范性,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65岁以上老年群体 多病共存 高血压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晓洲 边惠萍 +10 位作者 杨蕾 徐效龙 白洁 韩琼 严萍 张晶 周茜 赵彩莲 朵杰 马占青 张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比较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与高原高血压(AR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AR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治疗、来自海拔3.0~4.5 km地区的198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 目的比较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与高原高血压(AR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AR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治疗、来自海拔3.0~4.5 km地区的198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5例患者在居住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到达西宁市(海拔2.26 km)10~14 d后血压恢复正常(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或在同样治疗方案下血压较高海拔居住地区下降≥20/10 mm Hg,纳入ARH组;其余1822例纳入EH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颅CT、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比较ARH与EH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与EH患者相比,ARH患者居住地海拔更高[(3587.4±329.8)比(3404.9±300.7)m,t=6.855,P<0.001]、发病年龄更早[(48.0±11.5)比(54.4±9.8)岁,t=6.925,P<0.001]、男性比例更高(77.6%比55.3%,χ^(2)=30.596,P<0.001)、舒张压较高[(115.8±18.5)比(108.6±15.4)mm Hg,t=4.849,P<0.001]、收缩压较低[(165.9±21.3)比(178.9±24.4)mm Hg,t=7.412,P<0.001]。ARH还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酸水平升高(均P<0.05)。ARH患者右心房内径[(37.6±4.8)比(35.8±3.5)mm,t=4.705,P<0.001]和右心室内径[(43.4±3.8)比(36.6±3.8)mm,t=22.011,P<0.001]较EH患者增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比例增高(9.1%比4.9%,χ^(2)=5.397,P=0.020),但两组患者在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汉族,居住地海拔、血红蛋白和尿酸升高,肥胖与ARH发生相关。结论ARH是高原地区特有的疾病,在中青年男性中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多个系统受累,血压升高可能只是其表现之一,但仍然可以造成相应靶器官损害,需要早期识别、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血压 低氧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芹菜素与老年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朵杰 汪晓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对芹菜素与老年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选择健康的老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剂量芹菜素组各10只。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结... 目的对芹菜素与老年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选择健康的老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剂量芹菜素组各10只。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勤脉前降支,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余各组在缺血前10 min股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聚乙二醇、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芹菜素,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凋亡细胞数极少;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的增多,芹菜素低剂量(1 mg/kg)组:Apil1、芹菜素中剂量(2 mg/kg)组:Apil2、芹菜素高剂量(4 mg/kg)组:Apil4的凋亡的凋亡细胞数下降,其中芹菜素高剂量(4 mg/kg)组:Apil4的凋亡细胞数下降明显。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的Bcl-2、Bax、Caspase-3、AR与正常组、假手术组、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低剂量组Bcl-2、Bax、Caspase-3、AR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芹菜素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中剂量组Bcl-2、Bax、Caspase-3、AR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芹菜素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芹菜素低剂量组的Bax、AR与芹菜素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芹菜素与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存在相关性,且芹菜素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缺血心肌细胞 Bcl-2 BAX Caspase-3
下载PDF
氯沙坦与厄贝沙坦对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建勤 徐烨华 +5 位作者 罗萍 李继东 何丽娟 马丽 王习韫 汪晓洲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厄贝沙坦对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厄贝沙坦对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50)采用氯沙坦钾治疗,对照组(n=50)采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46/50)比90.0%(4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尿酸、FBG、FINS、hs-CRP、ISI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3.09±10.11)mmHg、(82.76±6.23)mmHg,对照组分别为(131.54±11.01)mmHg、(83.75±6.88)mmHg,两组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19.742、10.606,对照组:t=18.925、-9.956,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尿酸[(387.21±25.5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29.67±27.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6,P<0.05);观察组hs-CRP、FINS、HOMA-IR、ISI分别为(4.92±1.02)mg/L、(15.92±3.01)mU/L、(1.71±0.24)、(1.047±0.095),对照组分别为(4.54±1.00)mg/L、(17.23±3.20)mU/L、(1.65±0.27)、(1.140±0.083),两组hs-CRP、FINS、HOMA-IR均降低,ISI均升高,且观察组FINS、ISI和HOMA-IR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5.213、3.191,均P<0.05)。结论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两者相比氯沙坦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女(雌)性 血压 尿酸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 疗效比较研究 氯沙坦 厄贝沙坦
原文传递
血浆miR-21和miR-133a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萍 赵彩莲 韩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7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miR-21和miR-133a在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5例IC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指标以及血浆miR-21与miR-133a... 目的观察血浆miR-21和miR-133a在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5例IC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指标以及血浆miR-21与miR-133a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血浆miR-21与miR-133a表达水平与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CI术史比率(25.45%)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NT-pro BNP、LVEF、LVED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C、HDL-C、miR-21、miR-133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miR-21与NT-pro BNP、LVEDV呈正相关(P<0.05),血浆miR-133a与年龄、TC、TG、LDL-C、HDL-C、NT-pro BNP、LVEF、LVEDV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血浆miR-21与miR-133a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提高;血浆miR-21与NT-pro BNP、LVEDV呈正相关,提示miR-21可能参与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过程,可以作为诊断、评估缺血性心肌病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微小RNAS MIR-21 miR-133a 心室重构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青海省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食肉饮食致血脂异常与肥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彩莲 严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食肉饮食致血脂异常与肥胖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青海省高原地区多体检中心18岁及以上受试对象共396例纳入研究分析,使用常规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超重和肥胖及危险因素信息。同... 目的分析青海省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食肉饮食致血脂异常与肥胖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青海省高原地区多体检中心18岁及以上受试对象共396例纳入研究分析,使用常规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超重和肥胖及危险因素信息。同时根据BMI水平计算肥胖的发生率。结果高海拔居住者血脂异常比例(35.68%、38.96%、41.78%、33.80%、35.21%)比低海拔居住者(23.49%、21.85%、25.68%、25.68%、19.67%)更高;男性群体血脂异常比例(21.39%、18.90%、16.91%、15.92%、22.38%)比女性(13.33%、11.28%、8.20%、9.23%、14.35%)更高;60~80岁群体血脂异常比例(32.51%、21.47%、23.31%、20.24%、25.15%)比18~44岁(18.67%、2.48%、12.00%、2.48%、14.67%)、45~59岁群体(16.45%、12.02%、13.92%、10.75%、14.55%)更高;肥胖人群血脂异常率(27.43%、24.77%、25.66%、8.84%、28.31%)比低体重(20.51%、6.87%、6.87%、15.38%、16.67%)、正常体重(10.14%、7.24%、4.34%、4.34%、5.79%)及超重群体(16.91%、14.70%、11.76%、12.50%、13.23%)更高;大专及以上群体血脂异常率(4.76%、5.95%、5.35%、4.76%、4.16%)比小学及初中(12.94%、10.58%、8.23%、7.05%、5.88%)、高中/中专(18.18%、18.88%、13.28%、14.68%、16.78%)更低(P<0.05);在肉食平均摄入量方面,肥胖群体摄入超标/过少比例(55.15%、33.82%)比非肥胖人群(16.54%、26.15%)更高,肥胖群体摄入正常比例(11.03%)比非肥胖人群(57.31%)更低;血脂正常群体摄入超标/过少比例(18.05%、26.35%)比血脂异常人群(53.78%、26.05%)更低,血脂正常群体摄入正常比例(55.60%)比血脂异常人群(20.17%)更高(P<0.05);以血脂是否异常为因变量,以肉食摄入超标/过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摄入超标/过少均为导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134、1.146,P<0.05);以是否肥胖为因变量,以肉食摄入超标/过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摄入超标/过少均为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OR=1.145、1.327,P<0.05)。结论高原地区18岁及以上人群饮食特征不稳定,血脂异常发生率为30.05%,肥胖发生率为34.34%,肉类食物摄入超标或过少均与该人群血脂异常与肥胖之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肥胖 血脂异常 肉类食物摄入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核受体和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占青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I,group H,member 4,NR1H4)和转运体(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1-SLCO1B1、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ABCG2)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降脂疗... 目的探讨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I,group H,member 4,NR1H4)和转运体(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1-SLCO1B1、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ABCG2)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治疗的15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6周。利用全血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患者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进行核受体及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分析。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计算其变化幅度。结果SLCO1B1 521T>C突变患者(TC/CC)较野生型(TT)患者能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及升高HDL-C水平(F=4.655~7.234, P<0.05)。ABCG2 421C>A突变患者(AC/AA)较野生型(CC)患者能显著降低TC、LDL-C水平(F=5.784~8.249,P<0.05)。未发现SLCO1B1 NR1H4-1G>T对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结论 SLCO1B1 521T>C及ABCG2 421C>A能够增加瑞舒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但仍需扩大临床样本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降脂 基因多态性 转运体
下载PDF
不同支架术治疗高海拔人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旭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术治疗高海拔人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单支架术45例(单支架组),双支架术55例(双支架组),...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术治疗高海拔人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单支架术45例(单支架组),双支架术55例(双支架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冠脉造影结果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单支架组术后24h、72h血清CRP、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双支架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主支血管血流TIMI3级、分支血管血流TIMI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以上比率及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支架组术后12个月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以上26.67%,显著高于双支架组的10.9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支架与双支架术治疗高海拔人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短期疗效类似,但双支架相比单支架术后炎症反应更轻,术后12个月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以上发生风险显著小,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支架 高海拔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朵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10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患者的治疗时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发病后1... 目的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10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患者的治疗时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发病后12 h内开通血管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发病后12 h后择期开通血管治疗,分析两组心动图相关指标、TIMI血流及Killip心功能分级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IMI 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52(96.3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42(77.78%)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其中急诊治疗方案对患者左心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时机 左心功能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