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气候资料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杨淑芝 《青海气象》 2001年第2期53-54,共2页
1 引言气候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是国家宏观决策、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数据资源。气候资料工作是气象基本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是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重要窗... 1 引言气候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是国家宏观决策、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数据资源。气候资料工作是气象基本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是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气候资料工作 原始数据 标准化 数据库 档案管理
下载PDF
青海省气候资料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杨淑芝 《青海档案》 2001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青海 气候资料工作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4
3
作者 汪青春 李林 +2 位作者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3,共5页
利用青海省 1 96 1~ 2 0 0 2年 2 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 1 0个站1 981~ 2 0 0 1年降水自记资料 ,分析近 4 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 ,但降水强度在增大。... 利用青海省 1 96 1~ 2 0 0 2年 2 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 1 0个站1 981~ 2 0 0 1年降水自记资料 ,分析近 4 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 ,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 ;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 2 0年来 1 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 ,2 0世纪 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 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雨日 强降水 气候变化 资料统计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青海省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汪青春 张国胜 +1 位作者 李林 时兴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5,共6页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4 月~6 月降水量6 年左右的周期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产量 影响 气候生态因素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祁如英 祁永婷 +2 位作者 郭卫东 朱宝文 王启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杜鹃 物候现象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汪青春 李林 +2 位作者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青海气象》 2003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利用青海26个代表1961~2002年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a来青海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 本文利用青海26个代表1961~2002年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a来青海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降雪日数增多和每次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a来十分钟、一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机率多于80年代,白天则少于80年代。因此从降水的强度变化和强降水出现时间变化来看,今后防止洪涝灾害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雨日 雨强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E601B型蒸发与小型蒸发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进虎 邵玉红 +1 位作者 汪青春 张焕平 《青海科技》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蒸发量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要素,本文利用青海省30个气象台站E601B型与小型蒸发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我省两种蒸发器观测资料的差异、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两种蒸发器观测值差异的原因。确定了由小型蒸发器换算到E601B型蒸发器蒸... 蒸发量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要素,本文利用青海省30个气象台站E601B型与小型蒸发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我省两种蒸发器观测资料的差异、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两种蒸发器观测值差异的原因。确定了由小型蒸发器换算到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对比观测 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的初步展望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陆生 《青海气象》 2001年第2期2-13,31,共13页
以青海省21世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为主题,广泛收集了中国、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青海省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析。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对本省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江河、湖泊... 以青海省21世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为主题,广泛收集了中国、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青海省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析。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对本省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江河、湖泊、土地荒漠化、生物及气象灾害的可能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展望。这些初步结果虽然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在当前形势下,仍然部分满足了本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期规划对这一领域的需求;同时,也为本省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提供了有用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 气象灾害 江河 湖泊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汪青春 张国胜 《青海科技》 1997年第3期40-46,39,共8页
本文利用青海省有代表性的17个气象台站1960-199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和历年全省粮食、油料单产资料,用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海近三十五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青海粮食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影响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2004年秋季气候(9-11月)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升 白彦芳 朱西德 《青海气象》 2005年第1期71-72,共2页
2004年秋季(9~11月,下同),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9月上旬本省东部地区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倒伏、发芽霉烂,也给农业区浅、脑山地区尚在收割、打碾和晾晒的农事活动造... 2004年秋季(9~11月,下同),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9月上旬本省东部地区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倒伏、发芽霉烂,也给农业区浅、脑山地区尚在收割、打碾和晾晒的农事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青海省 秋季 部分地区 连阴雨天气 气候特点 东部地区 脑山地区 不利影响 农事活动 农作物 农业区 降水 倒伏 霉烂 收割
下载PDF
青海省2004年暖冬的气候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彦芳 申红艳 《青海气象》 2005年第3期28-30,共3页
通过对全省1961-2004年冬季共44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冬季是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偏暖幅度最大的冬季。本文用冬季累计积雪量、500hPa环流形势、500hPa高原指数、500hPa副高面积指数等分析了形成这种大幅度偏暖的气候成因。
关键词 2004年 气候诊断分析 青海省 500hPa 暖冬 资料分析 气象记录 环流形势 气候成因 面积指数 冬季 积雪量 大幅度 气温 高原 副高
下载PDF
青海省动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祁如英 《青海气象》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动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动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动物始鸣期至绝鸣期的出现期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 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动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动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动物始鸣期至绝鸣期的出现期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鸣期提早约5.4d左右,日照时数偏多10h,提早0.6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绝鸣期推迟8.3d,降水量增多10mm,提早0.8d,日照时数偏多10h,推迟0.5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绝鸣期平均间隔日数延长11.8d,降水量增多10mm,缩短1.1d,日照时数偏多10h,延长0.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青海省气候异常的部分事实揭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俊 《青海环境》 1997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利用青海省均一性、代表性都较好的5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1996年的历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省内各主要气侯区的温度、降水异常状况。结果表明各地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的年份较为一致,而降水异常则呈现出很强的局地性特点。
关键词 气候异常 环境气象学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土壤表面开始冻结和解冻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如英 《青海气象》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对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土壤表面开始冻结和解冻期现象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因青海地形复杂而各地气象条件不同自然物候始冻结和解冻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最初至最后的自然物候现象出现呈现出作物生... 对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土壤表面开始冻结和解冻期现象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因青海地形复杂而各地气象条件不同自然物候始冻结和解冻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最初至最后的自然物候现象出现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全省土壤表面平均开始冻结期的响应:3-9月平均气温升高 1℃,冻结推迟2.3d;3-9月总降水量增多10mm,冻结推迟0.4d。4)全省土壤表面平均开始解除冻期的响应:上年10 月至当年2月平均气温升高1℃,解冻提早2.5d左右,上年10月至当年2月总降水量增多10mm,解冻推迟2.3d。全省土壤表面开始冻结至解冻平均间隔日数:上年10月至当年2月平均气温升高1℃,冻结至解冻平均间隔日数缩短 1.8d;上年10月至当年2月总降水量增多10mm,则缩短6.7d。5)各地土壤表面开始冻结和解冻期自然物候在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面 气候变化 解冻期 青海省 响应 应用 自然物候 气温升高 总降水量 月平均 回归分析 气象条件 牧业生产 观测站 地域性 生长季 冻结期 3d 日数 间隔 缩短 地形 4d
下载PDF
青海省1998年秋季—1999年春季异常气候分析
15
作者 周陆生 张国胜 +1 位作者 时兴合 汪青春 《青海环境》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1998年秋季— 1999年春季全省气温普遍偏高 ,降水持续偏少。特别是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降水异常偏少 ,蒸发量急剧增加 ,连续无降水日数达 130多天 ,部分地区达到 2 0 0多天 ,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明显的异常气候 ,导... 1998年秋季— 1999年春季全省气温普遍偏高 ,降水持续偏少。特别是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气温异常偏高 ,降水异常偏少 ,蒸发量急剧增加 ,连续无降水日数达 130多天 ,部分地区达到 2 0 0多天 ,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明显的异常气候 ,导致了东部农业区春播和环湖地区牧草返青期严重缺水 ,发生了最严重的三季连旱 ,也是全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气候异常 春季 1998-1999年 农业
下载PDF
青海省2005年秋季气候
16
作者 朱西德 白彦芳 王志俊 《青海气象》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2005年秋季青海省气候特点是:青海大部气温偏高;降水除青海西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偏少外,其余地区偏多;全省大部日照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有洪灾、冰雹、雪灾以及降水天气造成的局部地区山体滑坡及地质水文灾害。
关键词 气候特点 青海省 秋季 降水天气 部分地区 气象灾害 水文灾害 山体滑坡 西北部 气温
下载PDF
青海省2005年冬季及年气候
17
作者 戴升 朱西德 王振宇 《青海气象》 2006年第1期80-82,77,共4页
1冬季气候概况2005年冬季(2005年12—2006年2月,下同),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 1冬季气候概况2005年冬季(2005年12—2006年2月,下同),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概况 青海省 冬季 平均降水量 柴达木盆地 气候特点 气象资料 日照时数 青南高原 农业区
下载PDF
青海省2005年夏季气候
18
作者 白彦芳 申红艳 唐跃萍 《青海气象》 2005年第4期85-86,共2页
1 基本气候概况 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著。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 1 基本气候概况 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著。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洪水及长时间连续的降水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对青海省道路运输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但黄河上游地区丰沛的降水和来水缓解了水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龙羊峡库区蓄水水位、蓄水量均创下闸蓄水19年以来的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概况 青海省 夏季 黄河上游地区 气候特征 强对流天气 龙羊峡库区 农业生产 部分地区
下载PDF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诊断分析
19
作者 陈宗颜 秦宁生 汪青春 《青海环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章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的 9个站 4 3年的气温资料 ,采取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该区气候的冷暖特征 ,揭示了 4 3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①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 ,在 ... 文章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的 9个站 4 3年的气温资料 ,采取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该区气候的冷暖特征 ,揭示了 4 3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①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 ,在 4 3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 ;②该区年与四季平均温度序列 ,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其中冬季增温率最大 ,年与夏季增温率较小 ,10a增温趋势各不相同 ,年平均增温率为 0 2 93℃ 10a ,进入上世纪 9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 ,高达 0 5 19℃ 10a ,这与北半球及全球的大气候背景相一致。③就本区气候变化而言 ,80年代以前 ,升温速率慢而降温速率快 ;80年代以后 ,升温速率快而降温速率慢 ,这种变化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冬季 夏季 东北部地区 四季 气候变化特征 青海 诊断分析 气温资料 最大熵谱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2005年春季气候
20
作者 朱西德 申红艳 周余萍 《青海气象》 2005年第3期75-76,共2页
2005年春季(3-5月)青海省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基本接近常年,暖湿气候特征显著。
关键词 2005年 青海省 春季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