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甸小叶金露梅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对季节的响应
1
作者 邓秀霞 曹文侠 +3 位作者 王世林 王文虎 刘婉婷 李文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8-95,105,共9页
【目的】明确高寒地区灌木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方法】以东祁连山的优势灌木小叶金露梅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根部的内生真菌,用形态鉴定和ITS分子测序相结合进行真菌鉴... 【目的】明确高寒地区灌木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方法】以东祁连山的优势灌木小叶金露梅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根部的内生真菌,用形态鉴定和ITS分子测序相结合进行真菌鉴定并分析其季节多样性。【结果】春季、夏季和秋季在小叶金露梅根段组织中分离得到71株真菌纯培养物,归属于5纲5目5科6属8个分类单元;不同季节的小叶金露梅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从多样性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s diversity指数表现为春季(1.57,0.75)>夏季(1.26,0.69)>秋季(1.08,0.62)。春季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夏季和秋季,但优势属均为脉孢菌属(Neurospora)和曲霉属(Aspergillu);春季特有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色串孢属(Torula);赭霉属(Ochroconis)为夏季特有属,葡萄孢属(Botrytis)为秋季特有属。【结论】不同季节小叶金露梅根部均分离得到了内生真菌,且内生真菌在小叶金露梅根部的定殖存在季节差异性,春季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金露梅 内生真菌 分子鉴定 季节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混播比例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秦燕 刘勇 +2 位作者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8-1774,共7页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生物量 株高 分蘖/分枝
下载PDF
河西走廊多年生豆禾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小军 曹文侠 +4 位作者 王世林 李小龙 李文 刘玉祯 王辛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39-1350,共12页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豆禾混播 栽培草地 混播组合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寒退化禾本科混播草地地下芽库特征与群落持续性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婉婷 曹文侠 +5 位作者 王文虎 王辛有 王世林 邓秀霞 李文 师尚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73-1780,共8页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种分蘖芽为主,而3组分混播草地地下芽主要由侵入种的分蘖芽、根茎芽、根颈芽和根蘖芽构成,建植种芽密度占比较低;分蘖芽密度与建植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根茎芽、根颈芽、根蘖芽密度与侵入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其中,混播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gyron cristatum)”草地地下芽结构最优,可适当延长混播草地使用年限,是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混播草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混播模式 芽库 群落持续性
下载PDF
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云娇 马存明 +7 位作者 王磊 许发芳 韩启春 湛守军 莫华山 马利民 周继平 吴国芳 《猪业科学》 2021年第1期80-83,共4页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发酵饲料因其来源广泛,不受原料的种类的限制,发酵环境要求不高,投资较少,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依靠酶类催化,增强猪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减少粪便排出量,对于保护环境...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发酵饲料因其来源广泛,不受原料的种类的限制,发酵环境要求不高,投资较少,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依靠酶类催化,增强猪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减少粪便排出量,对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关于生物发酵饲料和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酵饲料 生猪生产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浅谈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文娟 王磊 +1 位作者 薛星星 吴国芳 《猪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40-42,共3页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种公猪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优劣直接关系到猪群的整体质量。文章对种公猪的选择、营养需求及饲养管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种公猪的合理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公猪 饲养管理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