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区卤水中十二烷基吗啉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1
作者 王金思 程怀德 +5 位作者 马海州 路淼 马亮 韩文华 马学海 吕翰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5,共6页
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区钾肥生产目前主要使用的反浮选药剂是十二烷基吗啉(DMP),但目前对于察尔汗盐湖区卤水中DMP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尚不清楚。采集了察尔汗盐湖区33个采样点的卤水样(其中部分为淡水样),采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DMP浓... 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区钾肥生产目前主要使用的反浮选药剂是十二烷基吗啉(DMP),但目前对于察尔汗盐湖区卤水中DMP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尚不清楚。采集了察尔汗盐湖区33个采样点的卤水样(其中部分为淡水样),采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DMP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湖区DMP浓度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察尔汗盐湖区DMP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整体较低、部分地区出现高值的特征。(2)在湖区所采的不同类型水样中,DMP浓度呈现生产线卤水>盐田卤水>盐湖卤水>淡水≈采卤渠卤水的分布特征,质量浓度介于0.06~18.90 mg/L,平均值为2.16 mg/L。(3)卤水中DMP浓度受pH、电导率、Na^(+)、K^(+)、Mg^(2+)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盐湖 浮选药剂 十二烷基吗啉 分布特征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藏北温泉-河流-盐湖耦合成矿系统锂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迁移过程
2
作者 薛飞 谭红兵 +4 位作者 张西营 陈国辉 葛璐 李超 苗卫良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8-982,共15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采集了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河和拉果错的水样,分析了样品的水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组成及Li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索美藏布上游河水中的溶解态锂主要源自硅酸盐的风化,表现出低锂(7.84μg/L)和高δ^(7)Li值(+8.21‰)的特征。在经过富锂(8071.73μg/L)且低δ^(7)Li值(+0.19‰)的夏康坚温泉排泄补给后,索美藏布河水发生了锂的显著富集和锂同位素的负漂移,锂元素富集了200多倍,达到1777.02μg/L,δ^(7)Li值降低了8.07‰,降至+0.14‰。经过温泉区后,河水中的锂浓度在流动过程中大体保持稳定(1105.49~1452.33μg/L),δ^(7)Li值仅提高0.6‰(+0.12~+0.72‰),这表明硅酸盐风化和次生矿物吸附对富锂河水地球化学成分影响有限,充足的锂能够通过河流稳定地补给到盐湖中,表现出与低锂背景河流不同的演化特征。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拉果错盐湖共同组成了一个从地史时期持续到现在的耦合成矿系统。富锂温泉作为主要的内生物源,河流作为矿质表生输送路径,尾闾湖泊作为容矿场所,高寒干旱气候条件导致的蒸发浓缩作为成矿驱动力,持续形成盐湖卤水锂矿。锂元素完成了从源到汇、从深部到浅部的运移富集,实现了从内生成矿到外生成矿的形式转换,成为锂循环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水化学 成矿系统 温泉-河流-盐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上庄含碳酸岩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云 马海州 +4 位作者 程怀德 李永寿 李斌凯 韩文华 马学海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青海上庄杂岩体为磷、铁、稀土矿化岩体,且磷矿石是磷肥生产的重要材料。上庄杂岩体包括超镁铁质岩、碱性正长岩和碳酸岩,碳酸岩主要为方解石碳酸岩,次为白云石碳酸岩,前人对辉石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而,辉石岩-正长岩-碳酸岩整体的岩... 青海上庄杂岩体为磷、铁、稀土矿化岩体,且磷矿石是磷肥生产的重要材料。上庄杂岩体包括超镁铁质岩、碱性正长岩和碳酸岩,碳酸岩主要为方解石碳酸岩,次为白云石碳酸岩,前人对辉石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而,辉石岩-正长岩-碳酸岩整体的岩石成因和矿化机制还不清楚。文章开展了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C-O-Sr-Nd同位素的研究。岩相学研究表明,岩石形成顺序为辉石岩-正长岩-碳酸岩。方解石碳酸岩的Sr、Ba含量分别为10928.13×10^(-6)、14293.18×10^(-6),δ^(13)C值为-4.72‰,表明其为火成碳酸岩。辉石岩-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亏损,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及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杂岩体具有共同的地幔源区,该地幔源区曾被俯冲物质交代而富集。研究表明,上庄偏碱性辉石岩-碱性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形成于俯冲向伸展环境转变的构造体制,幔源偏碱性碳酸质基性岩浆由于镁铁质矿物及磷灰石结晶形成Fe-P-REE富集的单斜辉石岩,残余熔体成分向长英质端元分异,形成正长岩,随后碳酸岩熔体可能由不混溶作用产生,形成碳酸岩,碳酸岩出溶的流体对正长岩交代可能是交代正长岩具较高稀土含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庄 杂岩体 碳酸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热水Li、B差异富集机制及其对尾闾盐湖成矿的物源制约
4
作者 韩春梅 樊启顺 +5 位作者 吴蝉 王建萍 李庆宽 陈天源 杨浩田 秦占杰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0-967,共18页
青藏高原多条造山带发育富Li、B等资源元素的地热水,是尾闾盐湖矿床的重要物源。青藏高原富锂硼盐湖基本遵循热泉补给-河流携载运移-尾闾盐湖富集成矿的源-运-汇沉积模式。目前大多研究集中于高原南部地热及盐湖资源,缺乏对高原北部不... 青藏高原多条造山带发育富Li、B等资源元素的地热水,是尾闾盐湖矿床的重要物源。青藏高原富锂硼盐湖基本遵循热泉补给-河流携载运移-尾闾盐湖富集成矿的源-运-汇沉积模式。目前大多研究集中于高原南部地热及盐湖资源,缺乏对高原北部不同造山带地热水及尾闾盐湖卤水Li、B资源差异富集成矿的对比研究。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南缘由东昆仑地热水补给的一里坪-东西台-(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盐湖卤水型锂矿床、柴北缘由大柴旦地热水补给的大柴旦盐湖固-液硼矿床,这些盐湖资源分别是中国重要的锂、硼矿资源储集地和开发基地,并为研究地热水及尾闾盐湖Li、B富集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窗口。因此,本文系统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南北两侧对称的东昆仑和柴北缘地热水中Li、B差异富集机制及其对盐湖成矿的物源制约。通过对青藏高原地热水、河水、盐湖卤水及岩石的元素含量及H-O-Li-B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认识:(1)两大地热水及尾闾盐湖卤水的Cl^(-)含量和H-O同位素值揭示东昆仑与大柴旦地热水由大气降水(冰雪融水)与岩浆流体混合形成;(2)柴达木盆地南北两侧的地热水存在Li-B含量的差异特征,其物源补给差异控制着尾闾盐湖卤水Li-B资源矿床。东昆仑热泉水富Li-B(Li=96.00mg/L,B=180.00mg/L),而大柴旦热泉水富B(平均值B=41.54mg/L,Li=3.18mg/L);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晶间卤水Li含量介于122.91~447.07mg/L之间,明显高于大柴旦盐湖卤水值(Li=117.00~187.00mg/L),而B含量则相反(大柴旦盐湖卤水B=513.00~706.00mg/L,一里坪等尾闾盐湖卤水B=143.50~329.71mg/L);(3)对比青藏高原地质背景与地热水、盐湖卤水Li-B含量关系发现,青藏高原地热水Li-B含量分别受到造山运动过程中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控制。东昆仑岩浆作用形成富Li花岗岩(伟晶岩)或火山岩制约了布喀达坂峰热泉中的Li含量,祁连山变质作用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富B变质岩约束了大柴旦热泉B含量,即两大地热水及尾闾盐湖卤水中的Li-B主要来自围岩溶滤补给;(4)东昆仑低Li(<1mg/L)-高δ^(7)Li值(+29.45‰)的大气降水和高Li(928×10^(-6)~34,851×10^(-6))-低δ^(7)Li值(-3.39‰~+7.55‰)的伟晶岩约束了地热水和盐湖卤水的Li资源富集过程;柴北缘低B(<1mg/L)-高δ^(11)B值(+16.69‰)的大气降水和高B(32,000×10^(-6)~35,000×10^(-6))-低δ^(11)B值(-9.86‰~-3.75‰)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电气石约束了地热水和大柴旦盐湖卤水的B资源富集过程。本研究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北部地热水Li-B资源元素的差异性富集机制,为理解高原地热水-尾闾盐湖资源成矿提供源-运-汇富集模式,反之地热水资源元素丰度可作为内生Li、B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青藏高原 锂-硼的富集机制 地质构造
下载PDF
藏东昌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物源属性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对区域成盐古流体迁移过程的指示
5
作者 李长忠 苗卫良 +3 位作者 张西营 朱登贤 顾焕恩 马晓晨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3-1066,共24页
藏东昌都地区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空间位置毗邻,且盆内同样发育有丰富的中生代膏盐类沉积及大量盐泉,但二者间在物源演化关系和区域成盐古流体迁移过程等方面研究薄弱且存在争议。本文以昌都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对盆地内3个中生代... 藏东昌都地区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空间位置毗邻,且盆内同样发育有丰富的中生代膏盐类沉积及大量盐泉,但二者间在物源演化关系和区域成盐古流体迁移过程等方面研究薄弱且存在争议。本文以昌都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对盆地内3个中生代长序列地层剖面沉积学、岩相学、矿物学研究,结合沉积物硅酸盐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物源属性特征、沉积环境演化及区域内的古流体迁移过程,并尝试揭示昌都地区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之间的物源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昌都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兼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等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信息,显示了研究区长期以来的混合物质来源。昌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的源岩属性特征均以长英质酸性岩系为主,且与兰坪-思茅盆地对应地层的物源属性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昌都盆地的沉积环境从中侏罗世的海陆过渡相环境逐渐演变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内陆河流-湖泊相环境。结合砂岩粒度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分析,发现中侏罗世以来盆地内的沉积环境由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逐渐演变为滨浅湖相环境、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环境。通过对昌都盆地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之间物源演化关系的讨论,认为晚中生代昌都盆地陆相古湖盆圈闭了大规模的变质海水,为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巨型“异常”蒸发盐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盆地 物源属性 沉积环境演化 古流体迁移
下载PDF
从源汇视角探讨察尔汗盐湖北缘东陵湖钾盐沉积的水文补给研究
6
作者 石海岩 樊启顺 +5 位作者 刘万平 李庆宽 赵为永 陈天源 杨浩田 商雯君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7-1083,共17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主要的钾盐储备地,其中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钾镁盐沉积和钾肥生产基地。东陵湖是察尔汗北缘沉积的小盐湖,其浅部石盐层中伴有光卤石沉积,氯化钾(KCl)品位为4.55%~10.26%,显示东陵湖边缘浅层沉积有低品位固体钾矿。盐湖...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主要的钾盐储备地,其中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钾镁盐沉积和钾肥生产基地。东陵湖是察尔汗北缘沉积的小盐湖,其浅部石盐层中伴有光卤石沉积,氯化钾(KCl)品位为4.55%~10.26%,显示东陵湖边缘浅层沉积有低品位固体钾矿。盐湖卤水和蒸发盐的沉积必须有持续水文补给,才能保持强烈蒸发条件下盐湖卤水的水文平衡和化学蒸发盐的沉积,而盐湖“源-汇”水文补给过程是制约东陵湖钾盐沉积的重要科学问题。因此,本文以东陵湖湖表卤水、钻孔晶间卤水、承压卤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卤水水化学和H-O-Li-Sr同位素,结合盆地主要河流和尾闾盐湖水化学数据,从源-汇视角探讨了东陵湖水文补给来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陵湖卤水矿化度变化较大,介于80.6~547.1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为Ca-Cl型;湖表卤水和湖区晶间卤水钾含量(0.81g/L)较低,而湖区外凹地晶间卤水(3.13g/L)和承压卤水(1.10g/L)钾含量较高,这与东陵湖边缘浅层沉积有低品位固体钾矿有关;B-Li含量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和正相关性,湖表卤水含量最高,其次为晶间卤水和承压卤水,总体呈现高B低Li特征;(2)东陵湖卤水与盆地Ca-Cl水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正偏移现象和高δ^(7)Li(+28.74‰~+36.2‰)-δ11 B(+20.33‰~+29.17‰)同位素值特征,解释了东陵湖卤水及光卤石沉积与断裂带Ca-Cl水的补给控制密切相关;(3)东陵湖湖表卤水具有高Sr含量(375.38~525.82mg/L)及较高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0.711735~0.711766)特征,位于柴北缘高B含量和高Sr同位素背景区。结合盆地南北两侧水文补给与地形地势条件(察尔汗北缘东陵湖地势高而察尔汗其他区域地势低),提出东陵湖与柴北缘水文补给有关,柴北缘地下水沿山前断裂下渗、经历深部循环沿红梁山等背斜构造断裂上涌补给至东陵湖南缘,该水文循环过程溶滤了古近纪-新近纪地层中可溶盐组份为东陵湖提供了含盐溶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水文补给 水化学特征 H-O-Li-Sr同位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东采区储卤层降落漏斗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马洪奎 韩积斌 王建萍 《盐湖研究》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察尔汗盐湖东采区储卤层降落漏斗自1984年形成以来,长期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11—2019年呈现出减小趋势。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2019年降落漏斗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2003—2009年降落漏斗面积增大的主要... 察尔汗盐湖东采区储卤层降落漏斗自1984年形成以来,长期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11—2019年呈现出减小趋势。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2019年降落漏斗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2003—2009年降落漏斗面积增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卤水开采活动(r=0.847,p=0.016)和蒸发作用(r=0.962,p<0.001);2011—2019年降落漏斗面积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为驱动补水溶矿工程(r=0.908,p<0.001),因此建议补采比取0.8,这样既能保证卤水开采量又能恢复东采区卤水水位。该研究对察尔汗盐湖补水溶矿和水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漏斗面积 蒸发量 卤水开采量 驱动补水溶矿工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近44年我国盐湖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韩进军 陈亮 +3 位作者 王建萍 赵春涛 陈元军 孙洪波 《盐湖研究》 2025年第2期35-46,共12页
盐湖面积变化可以直观地评估盐湖资源分布状态与生态功能变化。文章通过矢量化1977—2020年间6期的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我国盐湖面积的变化特征、变化类型和空间分异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青海、西藏和新疆盐湖区... 盐湖面积变化可以直观地评估盐湖资源分布状态与生态功能变化。文章通过矢量化1977—2020年间6期的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我国盐湖面积的变化特征、变化类型和空间分异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青海、西藏和新疆盐湖区以扩张型盐湖为主,占51.41%,平均扩张率达10.66 km^(2)/10 a,这与高原的湿暖化引起冰川积雪消融加剧,上游的冰雪融水和降水致使湖区补给量增大有关。而萎缩型盐湖占15.82%,平均萎缩率达13.05 km^(2)/10 a,这与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或补给量的减少有关。稳定型盐湖与湖区补给量和蒸散发之间能保持动态平衡有关。(2)内蒙古盐湖区以稳定型为主,占54.83%,萎缩型占22.39%,平均萎缩率仅为0.97 km^(2)/10 a,这是该盐湖区冰川分布稀少,以降水量为主要补给源决定的。降水补给与蒸散发间保持动态平衡则为稳定型,小于则为萎缩型。其余扩张型也以小幅扩张为主,平均扩张率仅1.85 km^(2)/10 a。(3)典型盐湖中,西台吉乃尔盐湖、扎布耶茶卡和吉兰泰盐湖均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近44年大幅度萎缩;巴里坤湖则受资源开发的影响较小,其萎缩主要与蒸散量大于补给量有关;艾比湖由于上游补给量的增加而扩张,其受资源开发的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面积 影响因素 中国 气候变化 人为因素
下载PDF
氮磷输入对咸盐湖泊沉积物中陆地草源有机质降解的影响
9
作者 吴增辉 韩明贤 +5 位作者 韩积斌 张西营 祖丽皮亚木·木沙尔 刘永红 杨渐 蒋宏忱 《盐湖研究》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氮磷输入对咸盐湖泊中陆源有机质降解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晰。文章采用微宇宙培养和地质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究无机氮和/或磷输入对不同盐度湖泊(即柴窝堡湖:2.15 g/L,巴里坤湖:74.56 g/L,幻彩湖:103.41 g/L)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羊茅草)矿... 氮磷输入对咸盐湖泊中陆源有机质降解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晰。文章采用微宇宙培养和地质微生物学分析方法,探究无机氮和/或磷输入对不同盐度湖泊(即柴窝堡湖:2.15 g/L,巴里坤湖:74.56 g/L,幻彩湖:103.41 g/L)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羊茅草)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草源有机质实验组的CO_(2)产生速率(1.01~127.52μg C g^(-1)d^(-1))显著(P<0.05)高于不添加任何有机质和氮磷的对照组(0.58~5.05μg C g^(-1)d^(-1))。添加10倍氮和/或磷实验组的CO_(2)产生速率显著低于添加1倍氮和/或磷的实验组。实验样品中CO_(2)产生速率与Bacteroidia、Desulfobulbia及Desulf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ph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及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该研究结果为评估陆源有机质和氮磷输入增加对咸盐湖泊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盐湖泊 沉积物 氮磷输入 有机质矿化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补给河流河水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10
作者 蔡娜 王雪平 +1 位作者 朱海霞 张西营 《盐湖研究》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保证该盐湖补给河流的水体质量对于盐湖资源及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察尔汗盐湖主要补给河流开展水化学和重金属元素分析(As、Hg、Pb、Cd、Cu、Ni、Zn),尝...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保证该盐湖补给河流的水体质量对于盐湖资源及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察尔汗盐湖主要补给河流开展水化学和重金属元素分析(As、Hg、Pb、Cd、Cu、Ni、Zn),尝试揭示其分布特征并评价重金属元素的生态环境风险。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整体上偏碱性,河流中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Na型。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水中Hg的标准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而其余重金属均属于地表水Ⅰ类标准,高含量的Hg需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除全集河中Ni属于中等污染外,其余河流重金属都属于低污染水平,研究区地表水水体清洁无污染。水体质量指数均小于100,各河流地表水水体质量好,水质清洁无污染。在各河流地表水所有采样点中七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值均低于150,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通过对单一生态风险指数比较,河流地表水中Hg风险值最大,其次为Ni。该研究可为青藏高原河流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盐湖 河流 重金属 水体质量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采卤井结盐特征及防结盐技术研究
11
作者 辛国山 朱登贤 +8 位作者 王明祥 陈祥 刘青青 王召邦 杨青山 李开梅 金青明 白宝云 侯振文 《盐湖研究》 2025年第2期79-86,共8页
文章通过研究区21口采卤井盐垢成分、层位和结盐原因的研究,并开展除盐试验,获取防结盐有效技术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1)盐垢样品XRD分析表明,研究区盐垢主要成分为石盐,采卤井结盐最严重层位为采卤泵进水口下2~3 m及其上8~10 m;(2)过... 文章通过研究区21口采卤井盐垢成分、层位和结盐原因的研究,并开展除盐试验,获取防结盐有效技术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1)盐垢样品XRD分析表明,研究区盐垢主要成分为石盐,采卤井结盐最严重层位为采卤泵进水口下2~3 m及其上8~10 m;(2)过饱和度是盐析晶体晶核形成最直接的相变驱动力,是结垢的首要条件,当溶液中成垢离子浓度高于平衡浓度时,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对,大量离子对彼此聚集,形成晶核并继续生长最终在管壁上形成结垢;研究区卤水析盐窗口:矿化度300~330 g/L,这一析盐窗口NaCl析出量占析盐总量的80%,卤水结盐与否最重要的判断条件就是矿化度是否在结盐范围内;此外卤水扰动条件也是结盐的重要因素之一;(3)除盐试验表明适合别勒滩区段的压水除盐关键技术参数:淡水加压泵最优压力为10 kg,最佳淡水注入量为出卤量的1%,加压方式为变频恒压;除盐时间为6~8 h,流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为了井壁安全,除盐后及时关闭淡水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卤井结盐 防结盐技术 察尔汗盐湖
下载PDF
青海囊谦高浓度盐泉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凤清 陈彦交 +4 位作者 韩继龙 韩文霞 马云麒 年秀清 杨修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本研究基于青海囊谦盆地8个盐泉的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盆地中高浓度盐泉盐类物质的来源与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青海囊谦盐泉的平均矿化度为254.6 g/L,在空间上矿化度从西到东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pH为中性,盐泉元... 本研究基于青海囊谦盆地8个盐泉的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盆地中高浓度盐泉盐类物质的来源与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青海囊谦盐泉的平均矿化度为254.6 g/L,在空间上矿化度从西到东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pH为中性,盐泉元素可分为三类—Na^+-Cl-^-K^+-Br^-,B^(3+)-Li^+-SO_4^(2-)-HCO_3^-,Ca^(2+)-Mg^(2+)。盆地中高浓度盐泉的大面积出现,及盐泉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均表明囊谦盆地地下有丰富的含盐地层。盐泉的成因类型为溶滤盐泉,溶滤的主要矿物为石盐,其次还有少量灰岩和石膏岩。盐泉的硼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盐泉水δ^(11)B值在+3.55‰^+35.49‰之间变化,分布范围较大,从北西向南东逐渐降低,结合盐泉的Br含量,指示该含盐地层应属陆相成因。此外,盐泉水硼含量与硼同位素呈反比关系,呈现出高B低δ11B值端元和低B高δ^(11B)值端元,盐泉的p H值与硼同位素组成也呈一定的反比关系。通过对盐泉和区域地质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多伦多盐泉地区出露的大量火山物质可能是盐泉硼的一个重要来源。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囊谦盐泉的形成条件为:(1)盆地内的含盐地层为盐类物源;(2)稳定的降水为盐泉提供了持续的水源;(3)广布的断裂构造为盐泉的发育提供了通道;(4)地形高差大为其提供了水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盐泉 硼同位素 囊谦盆地 水化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区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及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冬梅 祁兆鑫 +4 位作者 刘亚斌 杨幼清 李淑霞 胡夏嵩 付江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探讨高寒干旱环境下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选取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尕斯库勒盐湖区作为研究区,筛选出芦苇、海韭菜、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5种优势盐生植物作为试验供试种,对其进行了室内... 为探讨高寒干旱环境下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选取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尕斯库勒盐湖区作为研究区,筛选出芦苇、海韭菜、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5种优势盐生植物作为试验供试种,对其进行了室内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剪试验,分析了复合体容重、含水量、根长密度(RLD)、根重密度(RWD)和根面积比(RAR)5种因素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评价了上述5种因素对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摩擦角φ值与影响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容重为0.740,0.879,含水量为0.698,0.849,根重密度为0.692,0.609,根长密度为0.655,0.519,根面积比为0.631,0.569;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与5种影响因素容重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显著。其中芦苇根系增强土体粘聚力c值作用相对较为显著,其根系在土体中呈近似垂直状分布,故在试样中根系多数穿过剪切面,即当复合体发生剪切变形时,试样中根系基本均能起到抵抗剪切变形作用。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有效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尕斯库勒盐湖区 盐生植物 根—土复合体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盐湖卤水化学组成及储卤层渗透性变化的制约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小龙 张西营 +4 位作者 盛金昌 高东林 李斌凯 都永生 万维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4-1732,共9页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浅部储卤层是一个多场耦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受到水动力、气候、化学等多种因素控制。本文对昆特依盐湖浅部储卤层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卤水组成和储卤层渗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卤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从...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浅部储卤层是一个多场耦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受到水动力、气候、化学等多种因素控制。本文对昆特依盐湖浅部储卤层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卤水组成和储卤层渗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卤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从夏季到冬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K、Mg、Ca、Cl的含量都相应增加,增加幅度为:Cl、Mg、K、Ca;而SO_4^(2-)和Na的含量却均有下降,且SO_4^(2-)下降更显著;抽水试验计算结果发现,从夏季到冬季,钻孔ZK08渗透系数K由178m/d降至97m/d。本文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芒硝(Na_2SO_4)从卤水中结晶析出,是以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芒硝的析出,促进了含K、Mg、Ca等硫酸盐矿物(杂卤石)的溶解,使得卤水中K、Mg、Ca浓度增加;另一方面,析出的芒硝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储卤层的孔隙,卤水的粘度也因温度降低而增加,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降低了储卤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特依干盐湖 环境温度 储卤层渗透性 卤水化学组成 固液转化
下载PDF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焙烧-热浸”溶钾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怀德 海擎宇 +2 位作者 李俊 唐启亮 李雯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进行"焙烧-热浸"溶浸实验,研究300~500℃杂卤石矿的焙烧和焙烧产物90℃热水浸钾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焙烧过程中杂卤石质量减少,是由于杂卤石结构遭受破坏而失去两个结... 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进行"焙烧-热浸"溶浸实验,研究300~500℃杂卤石矿的焙烧和焙烧产物90℃热水浸钾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焙烧过程中杂卤石质量减少,是由于杂卤石结构遭受破坏而失去两个结构水;温度越高,杂卤石结构破坏越严重,最低的焙烧温度不低于350℃;焙烧产物在90℃热水中热浸钾收率超过95%,较90℃热水溶杂卤石钾收率(31.23%)和常温21℃溶杂卤石钾收率(23.56%)提高了3倍以上;浸取液钾含量和钾收率随焙烧温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焙烧 热浸 钾收率 昆特依盐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水量增补对盐湖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樊启顺 程雅平 +1 位作者 陈天源 许乃军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18,共8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资源集中分布区,受21世纪暖湿化气候和水量增补的影响,盆地多个盐湖呈现湖面扩张趋势,该过程开始影响盐湖资源离子含量和湖泊生态环境,也对湖区沿线公共基础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研究湖泊水量增补对盐湖资源及生...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资源集中分布区,受21世纪暖湿化气候和水量增补的影响,盆地多个盐湖呈现湖面扩张趋势,该过程开始影响盐湖资源离子含量和湖泊生态环境,也对湖区沿线公共基础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研究湖泊水量增补对盐湖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了柴北缘山前5个湖泊(苏干湖、德宗马海湖、巴仑马海湖、小柴旦湖和托素湖)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017~2021年湖泊扩张、典型盐湖矿化度和资源元素变化趋势以及对周边基础设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型湖泊湖水淡化和资源品位下降;2)生态型湖泊周边植物群落发生变化(水生植物芦苇扩张、旱生植物白刺和梭梭衰退);3)淹没湖区房屋和旅游道路,危及周边的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该研究结果不仅具有为柴达木盆地乃至青藏高原盐湖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为青海省基础设施保护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湖泊 盐湖资源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管理系统的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数据平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萍 陈元军 +2 位作者 任元成 陈亮 凌智永 《盐湖研究》 CSCD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盐湖科学数据存在分散、局限于单学科领域、多元异构、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引导盐湖科学领域的重大和协同产出。为进一步促进盐湖科学数据的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盐湖科学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科院百... 长期以来我国盐湖科学数据存在分散、局限于单学科领域、多元异构、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引导盐湖科学领域的重大和协同产出。为进一步促进盐湖科学数据的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盐湖科学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从分析盐湖科学数据特点、数据现状和用户需求入手,对多学科多源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协同、各主题数据库结构和逻辑关系、数据挖掘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GIS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完成了盐湖资源与环境数据平台的设计及功能开发。该平台实现了对历史与现在的、分散与多元的盐湖科学数据的有效整合。通过将盐湖领域科学数据资源聚集、挖掘和融合,以期达到用数据和信息的杠杆引导盐湖科学向符合信息时代特征方向发展,建立以数据驱动的科研创新范式,为我国盐湖科研创新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资源与环境 GIS空间管理系统 数据平台 设计与功能
下载PDF
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萍 凌智永 +2 位作者 陈亮 卢宝良 韩进军 《青海科技》 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
科学数据不仅是科研活动的产出物,更是开展科研创新的必备基础。针对以往中国盐湖科学数据分散、多元异构、数据共享性差,不利于引导重大科学产出的问题,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历时5年,设计并构建了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平... 科学数据不仅是科研活动的产出物,更是开展科研创新的必备基础。针对以往中国盐湖科学数据分散、多元异构、数据共享性差,不利于引导重大科学产出的问题,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历时5年,设计并构建了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平台,旨在通过盐湖资源环境领域科学数据资源的聚集、挖掘和融合,用数据和信息的杠杆作用引导盐湖科学研究向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分析盐湖科学研究的数据特点、数据现状和数据用户需求入手,对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多源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协同、各主题数据库结构和逻辑关系、数据挖掘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并对科学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多源数据集成 数据挖掘 数据更新
下载PDF
青海囊谦盆地始新世石膏层沉积环境研究
19
作者 袁秦 樊启顺 +4 位作者 魏海成 秦占杰 李庆宽 都永生 王明祥 《盐湖研究》 CSCD 2020年第1期69-77,共9页
囊谦盆地出露有晚始新世贡觉组石膏—红色泥岩沉积旋回,对研究古气候演化和沉积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以往的研究仅限于膏盐地层海陆相判定,而对其形成过程未有报道。采集囊谦盆地的盐泉水、贡觉组第三段的石膏和碎屑沉积物样品,并分... 囊谦盆地出露有晚始新世贡觉组石膏—红色泥岩沉积旋回,对研究古气候演化和沉积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以往的研究仅限于膏盐地层海陆相判定,而对其形成过程未有报道。采集囊谦盆地的盐泉水、贡觉组第三段的石膏和碎屑沉积物样品,并分析锶同位素比值和孢粉组合特征。结果表明,囊谦盆地盐泉水和石膏87 Sr/86 Sr比值分布在0.70853~0.70898之间,且位于陆源水的比值范围内;红色碎屑层孢粉组合主要以麻黄—白刺—栎粉为主,其中干旱成分占到45%,主要以麻黄粉(30%)和白刺粉(13%)为主,指示了干旱的气候环境;裸子植物杉粉在红色泥岩中的含量有所波动,最高含量达到36%,平均含量为9%,指示气候干湿交替变化。综合Sr同位素分析和孢粉分析认为,在全球中纬度干旱的大背景下,囊谦盆地石膏层形成于相对干旱和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交替变化的陆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谦盆地 石膏 锶同位素 孢粉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青海察尔汗盐湖碳酸盐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湘如 樊启顺 +4 位作者 魏海成 袁秦 秦占杰 李建森 王明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99-2308,共10页
盐湖蒸发岩的硼(B)同位素组成(δ^(11)B)对卤水古盐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关于盐湖体系碳酸盐沉积的B同位素组成研究较少。本文对察尔汗盐湖百米钻(ISL1A)岩芯碳酸盐进行了B含量及B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样品的B含... 盐湖蒸发岩的硼(B)同位素组成(δ^(11)B)对卤水古盐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关于盐湖体系碳酸盐沉积的B同位素组成研究较少。本文对察尔汗盐湖百米钻(ISL1A)岩芯碳酸盐进行了B含量及B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样品的B含量在10.88×10^(-6)~265.66×10^(-6)之间,δ^(11)B值的变化范围为-1.28‰^+9.94‰,B含量和δ^(11)B值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随着盐湖卤水盐度的增大,卤水的B同位素组成也逐渐增大,这导致盐类沉积物的B同位素组成也相应增大。在天然盐湖中,不充分的沉积分异作用使得蒸发岩析出时依然可能存在碳酸盐沉积,碳酸盐的析出可能贯穿盐湖演化的各个阶段,因此可以尝试利用碳酸盐的B同位素组成分析盐湖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卤水的盐度变化情况。ISL1A钻孔碳酸盐B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察尔汗盐湖在41.8ka以来古卤水盐度的变化及其在析盐过程中经历的气候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硼同位素 盐度变化 气候变化 察尔汗盐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