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和电路理论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1
作者 赵隆莲 曹广超 +2 位作者 闫欣 苏万峰 咸庆玲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目的]识别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关键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障碍点,刻画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黄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 [目的]识别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关键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障碍点,刻画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格局,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黄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和电路理论方法,刻画以源地—阻力面—廊道为框架的海南州生态安全格局。[结果](1)海南州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较好,主要以极重要和高度重要服务为主;(2)研究区内生态源地面积约5 4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0%,斑块分布较为零散,集中分布在海南州南部、东部和青海湖南岸;识别生态廊道共55条,总长度为1 963 km,其中关键廊道22条,廊道分布呈现南部、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格局;共识别生态夹点37个,生态障碍点32个,主要分布在共和县和贵德县中部;(3)通过整合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障碍点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西部未来应重视生境的保护和修复,提升海南州生态系统的整体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电路理论 生态安全格局 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
下载PDF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初中地理生活化实践教学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2
作者 周妤柯 毛旭锋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34期80-83,共4页
文章在梳理相关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以青海省为例,挖掘青海省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初中地理生活化实践教学设计,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乡土地理资源 生活化实践教学 初中地理
下载PDF
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2
3
作者 安福元 高志香 +1 位作者 李希来 王懿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对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为当地矿区与渣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沉积学、光释光(OSL)年代学以及土壤营养学对江仓和木里地区高寒湿地表层土壤剖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①... [目的]对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为当地矿区与渣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沉积学、光释光(OSL)年代学以及土壤营养学对江仓和木里地区高寒湿地表层土壤剖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①江仓剖面由冲积扇砾石层、黄土层、泥炭层和腐殖质层组成,腐殖质层形成年代为1.7±0.1 ka,木里高寒湿地剖面由基岩风化层和腐殖质层组成,腐殖质层形成年代为2.0±0.2 ka。②江仓和木里两剖面的腐殖质层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等含量较高。[结论]该地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的形成时间至少是2 000 a,形成过程十分缓慢,草原植被生长依赖于含量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后续的渣山植被恢复工作需要因地制宜,通过提高土壤厚度、肥力等方法来缩短土壤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光释光年代 土壤营养学 矿山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青海省互助北山自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与时空对比研究
4
作者 肖景义 张纯 李興来 《青藏高原论坛》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开展自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与时空对比研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依据问卷调查与统计年鉴数据,以互助北山自然公园为案例地点开展自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及时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2007~... 开展自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与时空对比研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依据问卷调查与统计年鉴数据,以互助北山自然公园为案例地点开展自然公园游憩价值评估及时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互助北山自然公园游憩价值由1.285×107元增长到2.957×109元。2018年公园不同旅游资源对游憩价值贡献大小依次是森林(41.85%)、地质地貌(33.54%)、水体(17.55%)、人文景观(5.46%)、动物(1.60%),表明游客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认可导致了游憩价值的增值效应显著,但公园旅游收入远低于游憩价值,说明公园旅游资源—产品—市场—品牌转化率不高;(2)中国20家自然公园游憩价值的空间分布呈现以张家界自然公园最高并以该公园为界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中部高,东西部低"趋势。(3)影响自然公园游憩价值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品牌竞争力、网络关注度、适游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密度。最后提出相应的自然公园游憩价值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公园 游憩价值 ZTCM 时空对比 青海省互助北山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研究
5
作者 龙雯 唐仲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3期61-66,共6页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状况在互联网上的直观表现,文章通过百度指数获取2018—2022年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信息,计算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青海省...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状况在互联网上的直观表现,文章通过百度指数获取2018—2022年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信息,计算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在7月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青海湖景区和茶卡盐湖景区季节变化最明显;在空间分布上,青海省居民关注度最高,其次为临近的甘肃、四川、陕西等省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北京,以及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北川河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董晋鹏 赵霞 陈东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以北川河流域5个水文站径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与径流量相关的水文地貌特征因子,通过对多年平均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经过共线性诊断筛选水文地貌特征因子,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以北川河流域5个水文站径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与径流量相关的水文地貌特征因子,通过对多年平均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经过共线性诊断筛选水文地貌特征因子,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北川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形趋于平坦,水系发育程度更高,汇流能力更强;影响多年平均径流量主要的宏观地形因子贡献率分别是地形湿度指数(50.66%)和地表粗糙度(44.33%),主要的微观地形因子贡献率分别是剖面曲率(36.25%)、高程(27.26%)和坡向变率(24.31%),主要的水系形态指标贡献率分别是节点连接率(54.16%)和面积高程积分(32.95%).上述结果为深入理解北川河流域的水文地貌关系提供依据,为研究其他小流域的不同水文节点,特别是上下游的水文地貌特征以及径流量与水文地貌特征的关系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貌特征 径流量 多元线性回归 共线性诊断 相关性
下载PDF
青海湖沼泽湿地cbbL固碳微生物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7
作者 章妮 陈克龙 +3 位作者 杨紫唯 杨艳丽 李莹 王明宇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高寒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温度升高的深刻影响,然而高寒沼泽湿地固碳微生物群落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的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通过开顶箱进行增温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青海湖沼泽湿地cbbL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模式。结... 高寒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温度升高的深刻影响,然而高寒沼泽湿地固碳微生物群落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的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通过开顶箱进行增温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青海湖沼泽湿地cbbL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模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是青海湖沼泽湿地cbbL固碳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温响应明显。LEfSe分析显示,纲水平到属水平的酸硫杆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科水平和属水平的硫盐嗜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可作为增温处理下的重要指示性菌群。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此外,固碳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与全碳含量呈现了高度相关性,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湿度及碳氮含量。本研究为未来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下高寒沼泽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阐明碳循环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固碳微生物 气候变化 碳固定 高寒湿地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格局动态研究
8
作者 王江 曹生奎 +2 位作者 刘振梅 雷义珍 侯瑶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6-947,共12页
青海湖流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山地内流河流域,研究其生态系统碳汇时空格局动态对青海湖流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和土壤异养呼吸模型估算了2000—2022年青海湖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借助ArcGI... 青海湖流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山地内流河流域,研究其生态系统碳汇时空格局动态对青海湖流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和土壤异养呼吸模型估算了2000—2022年青海湖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格局动态。结果表明近23年青海湖流域年均NEP值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170.85~240.01 g·m^(-2)·a^(-1),多年平均NEP值为204.5 g·m^(-2)·a^(-1)。青海湖流域多年平均NEP值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研究期内青海湖流域年NEP值的增加主要集中在FVC<10%和≥50%的区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流域年均NEP值与年均植被覆盖度和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随海拔升高而减弱。总体上,近23年来气候暖湿化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均有利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碳汇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时空格局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青海省博物馆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为例
9
作者 冯楚雯 肖景义 +2 位作者 张纯 高海辛 李興来 《青海环境》 2020年第3期115-119,143,共6页
开展博物馆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是科学保护博物馆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条件价值法,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数据,以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为案例进行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2018年青藏高... 开展博物馆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是科学保护博物馆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条件价值法,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数据,以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为案例进行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2018年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非使用价值约为2.56×10^6元,其中,存在价值(1.15×10^6元)>遗产价值(1.02×10^6元)>选择价值(3.93×10^5元),这表明大多数游客对于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传承意识和代际意识,愿意为博物馆资源的永续存在和开发保护提供资金支持。(2)各因素对游客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性别>年龄。其中,游客职业的稳定、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的高低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性别方面,男性的支付意愿较高于女性;年龄方面,年轻者的支付意愿较高于年长者。最后提出提高游客支付意愿及促进博物馆保护与开发的相关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使用价值 条件价值法 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海省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青海省玉树县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林华 高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青海省1990年背景值,其中As、Cd和Hg出现了较强的的富集现象,同时As、Cd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表明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元素出现了过度富集;来源分析表明,玉树县土壤重金属As、Pb、Zn和Cd主要与成土因素有关,Hg、Cu和C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Mn来源于气候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中Cd和Hg的危害最大,尤其是Hg已出现了很强风险和极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分布在国道214沿线人口聚集的城镇和地段,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子流域中,江曲流域土壤重金属属于强风险,其他区域均属于中等风险。总体而言,玉树县土壤重金属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人口聚集区Hg源的控制,以保护其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玉树县 三江源区
下载PDF
基于地面高光谱数据的典型作物类型识别方法--以青海省湟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飞飞 高小红 +2 位作者 杨灵玉 贾伟 何林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9,共8页
高光谱技术运用于农作物识别与分类目前已成为农业遥感应用领域前沿课题之一。使用ASD FieldSpec4地物光谱仪实测青海省湟水流域大豆、青稞、土豆、小麦和油菜5种典型作物冠层光谱,经数据预处理,利用1/R、d(R)、N(R)、log(R)、d(log(R))... 高光谱技术运用于农作物识别与分类目前已成为农业遥感应用领域前沿课题之一。使用ASD FieldSpec4地物光谱仪实测青海省湟水流域大豆、青稞、土豆、小麦和油菜5种典型作物冠层光谱,经数据预处理,利用1/R、d(R)、N(R)、log(R)、d(log(R))、d(N(R))6种光谱数据变换形式和在"绿峰"、"红谷"、"红边"、"光谱吸收特征区"提取的16种光谱特征变量的6种选取结果,分别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典型作物类型识别模型,通过模型精度比较以寻求用于高光谱农作物分类的有效光谱数据形式和光谱特征变量。结果表明:1/R、d(R)、log(R)、d(log(R))及d(N(R))5种数据变换形式能显著提高模型识别精度,以d(N(R))变换数据构建BPNN模型其辨识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达88%;在提取的16种光谱特征变量中,以变量数分别为16、14、12的3种选取方案构建BPNN模型其辨识精度较优,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86%、84%;BPNN模型能较好地识别5种作物光谱,且采用选取光谱特征变量方法构建BPNN模型其网络训练效率和模型稳定性优于光谱数据变换方法构建BPN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作物识别 光谱变换 光谱特征变量 BPNN模型
下载PDF
青海省果洛州乡级人口-牲畜雪灾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光良 赵霞 +1 位作者 李凡 刘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6-253,共8页
青海省果洛地区雪灾频发,以青海省果洛州5县40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选取3个气象指标、12个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GIS和RS工具,分别对各乡镇的雪灾致灾危险性、人口与牲畜承险体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和适... 青海省果洛地区雪灾频发,以青海省果洛州5县40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选取3个气象指标、12个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GIS和RS工具,分别对各乡镇的雪灾致灾危险性、人口与牲畜承险体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雪灾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州乡镇雪灾风险总体较高,其中雪灾人口牲畜综合风险高的有久治县的智青松多等3个乡镇,雪灾风险较高的有甘德县青珍等21个乡镇,风险中级的有班玛县吉卡等8个乡镇,风险较低的有玛沁县下大武等8个乡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区域雪灾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雪灾应对体系等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级 雪灾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青海湖江西沟2号遗址炭屑浓度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莹莹 鄂崇毅 +4 位作者 侯光良 孙永娟 李凡 赵亚娟 杨龙 《地球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98-105,共8页
通过对JXG2人类遗址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不同粒级的炭屑浓度变化分析,研究了全新世炭屑颗粒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10.4~9kaBP),细粒(10-50岬)和中粒(125-50g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全新... 通过对JXG2人类遗址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不同粒级的炭屑浓度变化分析,研究了全新世炭屑颗粒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10.4~9kaBP),细粒(10-50岬)和中粒(125-50g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各个粒径的炭屑含量在整个全新世总体较低;5kaBP之后,降水减少,气温波动大,随着气温的波动,中粒炭屑浓度与之很好地对应。因此中粒(125~50gm)炭屑浓度的变化能较好地与各个时段的自然条件相对应。(2)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细粒(10~50p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7-6kaBP,中粒和粗粒(〉125μm)的炭屑浓度增高;4.5kaBP前后新石器文化活跃期,中粒炭屑浓度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炭屑 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30 a青海省公路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晓敏 李玲琴 +6 位作者 付建新 曹广超 唐仲霞 李雅玲 王好文 王瑞强 刘爱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6-1387,共12页
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引力模型与克里金插值、XY to line、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符号等GIS分析方法,以1986年、1995年、2004年、2016年为时间断面,分析了青海省公路网络中43个主要节点城镇的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的演化规律,结... 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引力模型与克里金插值、XY to line、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符号等GIS分析方法,以1986年、1995年、2004年、2016年为时间断面,分析了青海省公路网络中43个主要节点城镇的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的演化规律,结论为:1986—2016年,青海省公路网络等可达性线呈现不规则的半环状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位置、交通、经济及其时间距离等,可达性插值表现为交通主干道指向性;青海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水平均有提升,可达性值的变化呈现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1986—2016年,青海省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经济联系总量增长愈来愈快;前五等级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前三经济联系总量的县域基本集中于西宁、海东地区,体现出青海省典型的"单核"城市空间结构,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与可达性均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不同海拔黄土磁化率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运坤 鄂崇毅 +6 位作者 张晶 孙满平 李萍 彭强 徐春霞 谢丽倩 张兆康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256-268,共13页
青藏高原黄土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但青海湖地区黄土中磁化率指示意义尚不明确,鉴于粒度指标意义明晰,对青海湖地区多个黄土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相关性研究,探究磁化率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磁化率存在差异:(1)低于3300 m时,磁... 青藏高原黄土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但青海湖地区黄土中磁化率指示意义尚不明确,鉴于粒度指标意义明晰,对青海湖地区多个黄土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相关性研究,探究磁化率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磁化率存在差异:(1)低于3300 m时,磁化率和粒度对古环境指示作用较好,即气候暖湿,成壤作用增强,黏粒增加,强磁性矿物增加,磁化率升高,气候冷干时相反;海拔改变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磁化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2)高于3400 m时,粒度的古环境指示作用明确但磁化率不敏感,可能因为高海拔地区土壤易处于还原环境,强磁性矿物被溶解导致磁化率异常,磁化率随海拔上升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黄土 磁化率 粒度 海拔效应
下载PDF
基于GIMMS NDVI 3g.v1的近34年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代子俊 赵霞 +2 位作者 李冠稳 王兴春 庞龙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13-725,共13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海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以GIMMS NDVI 3g.v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Kendal方法研究青海省1982-2015年植被覆盖区域NDVI时空变化,将趋势分析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叠...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海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以GIMMS NDVI 3g.v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Kendal方法研究青海省1982-2015年植被覆盖区域NDVI时空变化,将趋势分析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叠加,研究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持续性特征,并揭示植被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从西北到东南的增加趋势;且变异系数显示,波动性较大地区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和青南牧区西北部等植被NDVI较低的区域,波动性较小地区集中在祁连山东部、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东南部等植被NDVI较高的区域。2)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38%·10a^(-1);且NDVI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存在1994年和2000年两个突变点。3)近34年青海省植被改善区域(75.4%)远大于退化区域(24.6%),其中显著改善面积占植被覆盖区域面积的40.9%,退化区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转移现象。4)Hurst指数表明,青海省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较强,趋势分析与Hurst指数叠加得出,由退化转为改善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13.7%,由改善转为退化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44.3%,另41.5%的区域无法确定未来变化趋势。5)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NDVI3g.v1 Sen+Mann-Kendall R/S 生长季NDVI 时空变化 变化响应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仲霞 白嘉奇 王昕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183-189,206,共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点评文本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搜集了“携程”“美团点评”“去哪儿”“同程旅行”等旅游网站的游客点评文本,运用ROST CM6.0网络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对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点评文本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搜集了“携程”“美团点评”“去哪儿”“同程旅行”等旅游网站的游客点评文本,运用ROST CM6.0网络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对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进行了语义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表明:在认知形象上,青海湖景区自然景观吸引物成为游客主要认知;游客对青海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在整体形象上,游客对青海湖景区正面情绪占比较高,但也存在对服务设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部分中性情绪和负面情绪。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青海湖景区文旅融合程度,打造文化青海湖;二是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游客需求;三是创造多元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游客二次消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青海湖景区 网络文本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琛悦 赵霞 +2 位作者 辛玉春 唐文家 王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2,共7页
以第2次土壤普查形成的土壤图和草地资源清查图为本底,通过文献搜集及实测数据的结合,对青海省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6.12 Pg,平均碳面密度为18.08 kg·m^(-2),其中:地上植被碳储量(包括... 以第2次土壤普查形成的土壤图和草地资源清查图为本底,通过文献搜集及实测数据的结合,对青海省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6.12 Pg,平均碳面密度为18.08 kg·m^(-2),其中:地上植被碳储量(包括凋落物)为0.009 7 Pg,平均碳面密度为0.03 kg·m^(-2);地下植被碳储量为0.096 7 Pg,平均碳面密度为0.29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01 Pg,平均碳面密度为17.76 kg·m^(-2);土壤储存的有机碳是植被的54倍多.2)从9大草地类来看,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甸类(3.64 Pg)、高寒草原类(0.94 Pg)、低地草甸类(0.61 Pg)、温性草原类(0.35 Pg)、温性荒漠类(0.33 Pg)、温性荒漠草原类(0.08 Pg)、山地草甸类(0.08 Pg)、高寒草甸草原类(0.05 Pg)、高寒荒漠类(0.04 Pg);从5大功能区来看,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三江源地区(3.95 Pg)、柴达木盆地(1.31 Pg)、祁连山地区(0.45 Pg)、青海湖流域(0.31 Pg)、河湟谷地(0.10 Pg).3)从9大草地类总碳面密度来看,低地草甸类的总碳面密度最高(57.37kg·m^(-2)),温性草原类的最低(14.04kg·m^(-2));从5大功能区总碳面密度来看,柴达木盆地的最高(24.41 kg·m^(-2)),河湟谷地的最低(14.05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面密度 植被 土壤有机碳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RSEI模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6
19
作者 褚馨德 贾伟 +1 位作者 张峻豪 李净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于1988—2018年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计算获得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应用RSEI对保护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作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RSE... 基于1988—2018年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计算获得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应用RSEI对保护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作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RSEI上升0.016,可1998—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多位于保护区西北角和东南角,保护区中段和外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应重点在2 km~4 km高程区保护植被生长,减少人类活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动态监测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尤李俊 陈建宏 +5 位作者 韩赟 李润杰 赵霞 黄佳盛 冯琪 杨占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中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选取、分析了影响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 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中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选取、分析了影响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影响较大的8个指标分别为水质净化与消毒设施(备)配套率、实际供水能力、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水源保证率、取水时间/距离达标率、水质监测能力和供水保证率;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民和县农村饮水状况得分为76.1335,表明民和县农村饮水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还提出了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水源保护等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