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原因,以GF-1和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多源、多时相、多期次的遥感影像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基于地学知识的支撑,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甄别、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为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原因,以GF-1和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多源、多时相、多期次的遥感影像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基于地学知识的支撑,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甄别、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验证等方法建立了详细、可靠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模型,结合地质灾害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地质环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区内共发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3188处,2009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地质灾害点233处。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可见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诱发了地质灾害。展开更多
为实现有效准确的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利用改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某矿山的雷达视线(Radar Line of Sight,LOS)的向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解算。同时,针对矿区本身较为复杂的地形,结合升...为实现有效准确的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利用改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某矿山的雷达视线(Radar Line of Sight,LOS)的向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解算。同时,针对矿区本身较为复杂的地形,结合升降轨影像对垂直向、东向、西向的形变进行解算,得到形变量之后分析其走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垂直向的变形程度较小,平均变形速率为-3.26~3.26 mm/a;东向和西向的地形分布并不均匀,且变形较大,平均变形速率大部分都超过了20 mm/a。检测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三维地表沉降检测。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原因,以GF-1和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多源、多时相、多期次的遥感影像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基于地学知识的支撑,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甄别、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验证等方法建立了详细、可靠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模型,结合地质灾害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地质环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区内共发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3188处,2009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地质灾害点233处。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可见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诱发了地质灾害。
文摘为实现有效准确的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利用改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某矿山的雷达视线(Radar Line of Sight,LOS)的向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解算。同时,针对矿区本身较为复杂的地形,结合升降轨影像对垂直向、东向、西向的形变进行解算,得到形变量之后分析其走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垂直向的变形程度较小,平均变形速率为-3.26~3.26 mm/a;东向和西向的地形分布并不均匀,且变形较大,平均变形速率大部分都超过了20 mm/a。检测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三维地表沉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