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4
1
作者 辛荣芳 李宗仁 +3 位作者 张焜 张兴 黄丽 刘宝山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4-261,共8页
为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原因,以GF-1和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多源、多时相、多期次的遥感影像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基于地学知识的支撑,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甄别、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 为了解近年来青海省湟水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原因,以GF-1和GF-2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多源、多时相、多期次的遥感影像对比监测的基础上,基于地学知识的支撑,通过研究区已有地质灾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甄别、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验证等方法建立了详细、可靠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模型,结合地质灾害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地质环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区内共发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3188处,2009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地质灾害点233处。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可见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诱发了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湟水流域 动态变化 遥感监测 变化分析
下载PDF
青海某脉石英制备初级高纯石英砂试验研究
2
作者 马永成 李永登 +2 位作者 李玉龙 马平 王泰山 《非金属矿》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以青海东昆仑某地脉石英矿为原料,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根据原料分析结果,采用“破碎-色选-棒磨-分级-磁选-浮选-酸浸”的工艺对原料进行提纯,得到精矿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99.901%,Fe_(2)O_(3)含量降至3.4×10^(-6),Al... 以青海东昆仑某地脉石英矿为原料,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根据原料分析结果,采用“破碎-色选-棒磨-分级-磁选-浮选-酸浸”的工艺对原料进行提纯,得到精矿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99.901%,Fe_(2)O_(3)含量降至3.4×10^(-6),Al_(2)O_(3)含量降至780×10^(-6),达到初级高纯石英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英矿 工艺矿物学 浮选 酸浸 高纯石英砂
下载PDF
深度学习支持下的智能化信息提取技术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佳 刘锦秀 +2 位作者 李晓民 马世斌 彭玺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第5期61-67,共7页
在青海省域开展自然资源变化遥感智能信息提取的同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遥感智能信息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自动提取模型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样本训练,相比传统的两期变化检测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两期影像展开新增自然资源变化监... 在青海省域开展自然资源变化遥感智能信息提取的同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遥感智能信息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自动提取模型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样本训练,相比传统的两期变化检测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两期影像展开新增自然资源变化监测,对不同卫星、不同传感器遥感影像有着更强的普适性,监测成果精度高,能够大大减小人工作业,提高监测效率。为实现青海省自然资源监测的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遥感 青海省 变化自动提取
下载PDF
青海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处理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玉梅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3期602-608,共7页
在对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过程中,采用准备工作→数据收集→价值估算→成果汇总→检查验收的清查方法流程。针对清查过程中出现的耗费时间长、部分实物量清查信息缺失、部分数据缺失或不完善等问题,在利用现有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在对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过程中,采用准备工作→数据收集→价值估算→成果汇总→检查验收的清查方法流程。针对清查过程中出现的耗费时间长、部分实物量清查信息缺失、部分数据缺失或不完善等问题,在利用现有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同仁市清查所采用的宗地图斑编号、不动产数据偏差处理、无矿区范围的处理、矿区范围重叠的处理、空洞无属性图斑处理等技术。通过对同仁市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开展实物量和价值量清查,得到了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情况。结果表明,结合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实践,完成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清查工作的冗余图斑、数据空间信息要素层空洞区域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成效。研究成果可为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清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青海同仁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绿色勘查高效监管方法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世斌 皮英楠 +3 位作者 王佳 张焜 李生辉 彭玺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3,共9页
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然而作为资源发现的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021年6月随着《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DZ/T 0374—2021)》的正式发布,我国绿色勘查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在全国全面开展,然而与之相... 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然而作为资源发现的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往往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021年6月随着《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DZ/T 0374—2021)》的正式发布,我国绿色勘查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在全国全面开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绿色勘查监管却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该文以满足勘查责任主体对绿色勘查项目的监督检查及管理需求为目标,开展了基于遥感的绿色勘查高效监管方法体系研究和探讨,并结合青海省某多金属普查项目的应用工作,梳理和阐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以及地勘项目监管服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遥感的绿色勘查监管方法应用不仅能够查明项目区外部环境基本情况,而且能够掌握项目工程实施布设及实施进展情况,检验与项目工作方案的一致性,并能通过信息定量化调查工作充分掌握项目工作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破坏情况以及恢复治理情况,为绿色勘查实施成效评估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绿色勘查 监管服务 方法体系
下载PDF
溶析结晶用于盐湖卤水提钾和镁锂分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成春春 李玉龙 +1 位作者 张志强 刘雪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采用溶析结晶法快速分离盐湖卤水中氯化钾并降低卤水中的镁锂比,解决青海盐湖盐田摊晒存在的生产周期长、需要修建大面积盐田等难题。以有机溶剂为溶析剂,考察了不同种类溶析剂加入量、溶析温度、溶析时间等对盐湖氯化钾收率及镁锂比的... 采用溶析结晶法快速分离盐湖卤水中氯化钾并降低卤水中的镁锂比,解决青海盐湖盐田摊晒存在的生产周期长、需要修建大面积盐田等难题。以有机溶剂为溶析剂,考察了不同种类溶析剂加入量、溶析温度、溶析时间等对盐湖氯化钾收率及镁锂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溶析剂与盐湖卤水体积比为2∶1,溶析温度为-15℃,时间为90 min时,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收率分别达到93.15%和99.84%。溶析结晶后的母液经过过滤,在70~80℃,以0.5℃/min的降温速率进行动态降温,析出氯化镁晶体,镁锂质量比由原卤中的388.44降低至266.63,最终达到快速分离氯化钾的目的及为后续对镁锂进一步分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析结晶 氯化钾 高镁锂比 盐湖卤水 镁锂分离
下载PDF
以碳酸钾为原料制备碳酸锂晶体团聚现象及调控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成春春 李玉龙 +4 位作者 张志强 左硕 覃冬兰 周娜 王佳琴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4,共8页
以氯化锂与碳酸钾为原料进行反应结晶制备碳酸锂,以提高碳酸锂收率、降低其钾含量及获得良好粒径分布为目标,考察反应温度、搅拌转速、晶种加入量及晶种加入的粒径大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锂与碳酸钾反应结晶存在着明显的... 以氯化锂与碳酸钾为原料进行反应结晶制备碳酸锂,以提高碳酸锂收率、降低其钾含量及获得良好粒径分布为目标,考察反应温度、搅拌转速、晶种加入量及晶种加入的粒径大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锂与碳酸钾反应结晶存在着明显的晶体团聚现象,反应温度不同,对晶体形貌有显著影响,低温下晶体呈片状团聚体,较高温度下晶体呈棒状团聚体。剪切力的增加可以减小团聚体尺寸,晶种的加入有利于抑制爆发成核,减轻晶体团聚和黏壁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搅拌转速为400 r/min、氯化锂浓度为3.2 mol/L、晶种加入量为3.0 g/L、晶种粒径控制在小于54μm、超声功率为100 W、超声时间为150 min条件下,获得的碳酸锂收率高、晶体不易发生聚结、钾含量较低且拥有较好的粒径分布。以碳酸钾为原料制备的碳酸锂与以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的碳酸锂收率相当,但杂质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且在反应结晶过程中加入超声后可有效避免出现大团聚体,在保证碳酸锂收率无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钾含量明显降低。通过研究获得的实验条件可以为碳酸锂生产调整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并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晶体 团聚 晶种 超声
下载PDF
长江源尕恰迪如岗冰川变化高分七号等多源卫星遥感监测
8
作者 刘锦秀 张兴 +1 位作者 李得林 张焜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5期1522-1536,共15页
冰川波动对局地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下游水资源量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同时极易引发冰川灾害。格拉丹冬地区冰川作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跃动型冰川集中分布的一个区域,开展该地区长时相的冰川监测非常必要。本文采用GF-... 冰川波动对局地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下游水资源量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同时极易引发冰川灾害。格拉丹冬地区冰川作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跃动型冰川集中分布的一个区域,开展该地区长时相的冰川监测非常必要。本文采用GF-7立体影像提取了长江源格拉丹冬地区尕恰迪如岗冰川分布区高程信息,结合SRTM GL1进行冰川高程变化与物质平衡估算,同时利用Landsat系列、高分系列、资源系列卫星影像进行长时间序列冰川边界提取,获取了研究区冰川2000—2021年高程和物质平衡变化及1986—2021年面积变化。结果表明,GF-7卫星用于冰川三维监测是可行性的,研究区冰川面积从1986年的193.85 km^(2)减少至2021年的176.98 km^(2),35年间冰川面积减少18.87 km^(2)(9.73%),年均面积萎缩速率为0.54 km^(2)·a^(-1);2000—2021年间(GF-7 DEM覆盖区)冰川厚度平均减薄6.10 m(0.29 m·a^(-1)),冰川体积减少1.02 km^(3),储量累计亏损(0.87±0.06)Gt[(5.19±0.37)m w.e.];4条跃动型冰川虽存在跃动,但储量仍在减少;长江源头江源点冰川平均减薄程度最大,21年平均减薄11.34 m,减薄速率为0.54 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号 立体测绘 长江源 尕恰迪如岗地区 三维冰川变化 遥感监测
下载PDF
国产海洋卫星数据在内陆地区的应用--以青海为例
9
作者 刘锦秀 刘建强 +2 位作者 李晓民 王佳 马世斌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第5期56-58,共3页
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充分利用HY-1C/D卫星大幅宽、高重访周期、快速获取等特点及发挥HY-2B卫星主动遥感优势,综合运用水分指数、悬浮泥沙指数、非监督分类等自动提取技术,开展湖泊面积、水位监测、湖泊冰情监测、河流泥沙悬浮物监测... 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充分利用HY-1C/D卫星大幅宽、高重访周期、快速获取等特点及发挥HY-2B卫星主动遥感优势,综合运用水分指数、悬浮泥沙指数、非监督分类等自动提取技术,开展湖泊面积、水位监测、湖泊冰情监测、河流泥沙悬浮物监测、农作物反演等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其中利用HY-1C卫星与HY-2B卫星联合实现青海湖面积和水位同步监测;24期次HY-1C/D星结合影像实现青海湖冰情高频次快速监测、7天4期次HY-1C卫星影像实现可可西里盐湖冰情动态监测充分展现国产海洋卫星高重访优势;HY-1C/D卫星高信噪比对水体、泥沙、植被等典型地物响应敏感,可用于获取大范围中尺度国土监测信息,为高原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同时表明国产海洋卫星在内陆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C/D卫星 HY-2B卫星 海岸带成像仪 自然资源 遥感调查与监测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侯永浩 张兴 +1 位作者 李晓民 李宗仁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0期1477-1481,共5页
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及时识别和排查潜在的隐患灾害点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地质灾害排查方法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对广泛区域的全面排查。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情... 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及时识别和排查潜在的隐患灾害点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地质灾害排查方法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对广泛区域的全面排查。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获取了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了哨兵1号(Sentinel-1)雷达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InSAR)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成功揭示了该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重点监测区域的变化信息,从而提高了地质灾害及时预防和应对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InSAR) 地质灾害 地表形变 时序监测
下载PDF
青海纳赤台地区脉石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11
作者 马永成 李波 +3 位作者 罗志中 李永登 王泰山 郭宏杰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3期41-45,49,共6页
纳赤台脉石英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该矿床产于昆南断裂发育的次级构造,脉石英品质较好,矿石呈白色—乳白色,块状构造,SiO2含量98.8%~99.63%,认为纳赤台脉石英矿床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本文通过总结纳赤台脉石英矿床地质特征、矿... 纳赤台脉石英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该矿床产于昆南断裂发育的次级构造,脉石英品质较好,矿石呈白色—乳白色,块状构造,SiO2含量98.8%~99.63%,认为纳赤台脉石英矿床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本文通过总结纳赤台脉石英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结合测试数据分析矿床成因。旨在为该区域寻找同类或类似的脉石英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 脉石英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在某矿山地质构造沉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保德 周乐勋 杨兴业 《中国锰业》 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实现有效准确的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利用改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某矿山的雷达视线(Radar Line of Sight,LOS)的向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解算。同时,针对矿区本身较为复杂的地形,结合升... 为实现有效准确的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利用改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某矿山的雷达视线(Radar Line of Sight,LOS)的向地表形变情况进行解算。同时,针对矿区本身较为复杂的地形,结合升降轨影像对垂直向、东向、西向的形变进行解算,得到形变量之后分析其走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垂直向的变形程度较小,平均变形速率为-3.26~3.26 mm/a;东向和西向的地形分布并不均匀,且变形较大,平均变形速率大部分都超过了20 mm/a。检测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三维地表沉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矿山地质 沉降检测 形变
下载PDF
新疆地区矿产开采强度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世斌 张焜 +3 位作者 皮英楠 王佳 刘锦秀 李晓民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切实掌握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增矿山占损土地面积、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及行政区国土面积三大参量信息描述的单个矿山和不同行政区矿产开采强度变化评价方法,并分析了新疆地区各矿山以及各行政区2018—201... 为切实掌握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增矿山占损土地面积、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及行政区国土面积三大参量信息描述的单个矿山和不同行政区矿产开采强度变化评价方法,并分析了新疆地区各矿山以及各行政区2018—2019年间的矿产资源开采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矿产开采强度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涉及参量少、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就矿山而言,矿产开采强度增强有2 003个,开采强度减弱有463个;就不同区县而言,矿产开采强度增强的区县有94个,其中裕民县、伊吾县、托里县等13个区县是矿产开采强度增强最多的县(区),而矿产开采强度减弱最多的地区有新市区、乌苏市、和田市等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矿产资源 开采强度 新增占损土地 新增恢复治理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青海同仁市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特征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宗仁 沙永莲 +3 位作者 辛荣芳 张兴 隋嘉 孙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158-15170,共13页
选取青海省同仁市作为研究区,以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mall baselines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反演提取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结合... 选取青海省同仁市作为研究区,以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mall baselines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反演提取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植被覆盖、历史地灾等背景资料,辅以GF-2光学影像筛选确认,实现了区内滑坡隐患的早期识别,共识别出滑坡隐患19处,其中8处为已知滑坡灾害点,11处为新识别隐患点。对形变反演与隐患识别结果进行了形变速率精度分析与结合几何畸变的差异性分析,评价了形变反演结果的精度与有效性,证明了隐患识别结果的全面与准确性。选取了3处典型滑坡隐患从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光学影像特征、实地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特征解析,掌握了区内滑坡隐患的孕灾条件及变形趋势。区内隐患坡体不稳定,均呈缓慢变形趋势,尤其是6—8月集中降雨期间,形变呈加速趋势,降雨是该区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市 滑坡隐患 SBAS-InSAR 早期识别 特征解析
下载PDF
涩北气田地表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储层参数反演
15
作者 沙永莲 张焜 +3 位作者 李宗仁 王雅婷 祁慧君 张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4-3592,共9页
对气田区进行沉降监测及储层参数反演可为气田安全生产防护、开采规划提供重要支撑信息。以涩北气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BAS-InSAR方法调查了其于2022年2月—2023年9月期间的地表沉降演化特征,进一步以InSAR监测结果为观测量,通过长椭球... 对气田区进行沉降监测及储层参数反演可为气田安全生产防护、开采规划提供重要支撑信息。以涩北气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BAS-InSAR方法调查了其于2022年2月—2023年9月期间的地表沉降演化特征,进一步以InSAR监测结果为观测量,通过长椭球模型反演了气田储层中心投影坐标、深度、走向等参数信息。结果表明,涩北气田区中台南气田、涩北1号、2号气田均出现沉降漏斗,年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24~-109、-275~-34、-329~-89 mm/a,其中,涩北1号、2号气田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地表沉降现象,而且3个气田区地表均在持续快速下沉;进一步以InSAR监测结果为观测量反演得到储层参数,结果显示,利用储层参数正演所得形变与观测形变差异较小,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基于SBAS-InSAR形变结果反演涩北气田储层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SBAS-InSAR 地表沉降 参数反演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王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玉龙 韩杰 +4 位作者 赵志逸 李积清 王涛 王秉璋 王泰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7,共16页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430.2±2.4 Ma,形成时代为中志留世。辉长岩SiO_(2)(51.40%~53.66%)含量较低,MgO(18.56%~22.16%)和FeO^(T)(7.54%~10.64%)含量高,Mg^(#)为79~82。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Ni(276~973μg/g)、Cr(2152~3574μg/g)和Sc(35.5~53.1μg/g)含量,低Nb/Ta值(3.23~8.68)和εHf(t)值(-7.3~-3.6)。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岛弧基性岩特征,其成因可能是流体和俯冲沉积物加入的富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区域资料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形成于东昆仑原特提斯洋俯冲晚期阶段,进一步限定原特提斯洋晚期俯冲与碰撞转换时限为中志留世,随后转入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志留纪 大格勒农场南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婷婷 王秉璋 +9 位作者 王涛 李五福 刘建栋 袁博武 付长垒 李玉龙 张新远 韩晓龙 郑英 曹锦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铌矿物主要为铌铁矿族、铌钙矿、烧绿石、褐铈铌矿、铌易解石,含铌矿物为含铌钛铁矿、斜锆石。铌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嵌布关系紧密而复杂。其中,铌铁矿族常与磁铁矿、铌钙矿、褐铈铌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多以细粒状集合体呈浸染状、星散型沿磁铁矿裂纹与边部进行交代。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常与铌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铌钙矿局部与铌铁矿呈不规则状接触分布,烧绿石呈不规则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褐铈铌矿多以团块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铌易解石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呈不规则状接触。初步推断铌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烧绿石和铌易解石,热液期形成的铌铁矿、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矿物组合初步显示,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至少经过了岩浆和热液两个时期的富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铌铁矿族69.92%,铌钙矿59.55%,烧绿石59.14%,褐铈铌矿43.12%,铌易解石41.55%;含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含铌钛铁矿1.33%,斜锆石1.22%。其中,铌铁矿族和铌钙矿、烧绿石为可选且具有工业价值的铌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铌矿物类型 电子探针 地球化学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型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昆仑河泥盆纪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4 位作者 陈静 张金明 何皎 金婷婷 李五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90,共20页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昆仑河地区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Hf、Sr同位素研究发现: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8~416Ma),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暗色矿物均为黑云母(≤5vol%);为富钠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平均值是1.13,A/CNK为1.03~1.10,富集LREE,(La/Yb)_(N)为9.7~28.1,重稀土弱亏损,Y为8.69×10^(-6)~23.4×10^(-6),Yb为0.67×10^(-6)~2.43×10^(-6);Eu具较明显的负异常(Eu/Eu^(*)=0.48~0.86),Rb/Sr比值(0.34~1.12)和Rb/Ba比值(0.18~0.32)较低;(^(87)Sr/^(86)Sr)_(i)为0.7045~0.7083,ε_(Nd)(t)为-4.94~-1.64,t_(DM2)为1.56~1.29Ga;锆石ε_(Hf)(t)值分布在-3.3~2.7之间,t_(DM2)为1.61~1.28Ga;岩浆源于古老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区有地幔物质或源于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志留世(425~422Ma)和早泥盆世(418~416Ma)两期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与东昆仑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俯冲岩石圈板片断离、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地壳熔融相关。根据1/25万化探数据做概要分析,该花岗岩分布区显示了较好的Li、Be、Sn等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加里东期 东昆仑 昆仑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