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高寒区不同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种子产量评价
1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B10外,其余材料2年间的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14的两年累计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8314.99 kg/hm^(2)。从无芒雀麦各材料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有效分蘖、单序籽粒重和小穗宽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有效分蘖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性最大,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无芒雀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综合以上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种子活力,以B14、B13和B10,3份无芒雀麦资源总体表现较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文辉 贾志锋 +5 位作者 魏小星 梁国玲 马祥 张永超 秦燕 刘勇 《青海科技》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阐述了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等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很多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方面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q... 本文阐述了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等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很多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方面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国家牧草品种审定程序时间长、还未建立省级草品种审定机构","牧草新品种保护缺乏、新品种推广体系需要建立"等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评价筛选
3
作者 刘慢 秦燕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吴雨涵 起惠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9-1480,共12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品种,本试验以俄罗斯引进51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对象,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稳定性评价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无芒雀麦材...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品种,本试验以俄罗斯引进51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为对象,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稳定性评价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无芒雀麦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千粒重、叶占比的增加均显著提高种子产量;株高、茎粗、总分蘖数、穗占比、叶面积和根干重的增加均显著提高饲草产量;各材料在2018年和2019年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B21和B49种子产量表现最优;B12的饲草产量表现最优,在2018—2020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种植年份的增加,无芒雀麦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均呈下降变化;从稳产性来看,饲草和种子高产期均在第1年,最佳利用年限为2~3年;B21和B49种子产量和种子产量性状均表现最优,有极大潜力发展为长期产籽型品种;B30,B12和B49饲草产量和饲草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极大潜力发展为长期产草型品种;B49的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种用型和产草型育种目标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产量 农艺性状 高寒区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六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性差异及农艺性状分析
4
作者 任春燕 刘文辉 +5 位作者 梁国玲 张永超 李文 于辉 胡伟 王凤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8-1015,共8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落粒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存在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E.nutans)自然落粒率最高,达到49.54%;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与小穗长、外稃长、芒长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单序籽粒数、小穗数、穗轴节数、株高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序籽粒数、小穗数、株高、穗轴节数是培育低落粒性披碱草属牧草的目标性状,芒长、小穗长和外稃长是影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的关键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披碱草属 落粒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早熟燕麦资源筛选和适应性评价
5
作者 任春燕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文辉 刘凯强 段嘉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129,共14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的早熟燕麦品种,对西宁地区种植的595份燕麦资源进行熟性划分,筛选出22份产量优异的早熟燕麦资源,在海北和湟中2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评价,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早熟燕麦资源进行籽粒性状比较,为选育...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的早熟燕麦品种,对西宁地区种植的595份燕麦资源进行熟性划分,筛选出22份产量优异的早熟燕麦资源,在海北和湟中2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评价,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早熟燕麦资源进行籽粒性状比较,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早熟燕麦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早熟燕麦主要是缩短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完熟期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生育期。中熟和晚熟燕麦资源干草产量表现较高,平均为4744.8和4999.9 kg·hm^(-2);而中熟燕麦资源平均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3186.9 kg·hm^(-2)。2)筛选的22份早熟燕麦资源中,平均饲草产量以海北试验点表现较高,为10209.5 kg·hm^(-2),平均种子产量以湟中试验点表现较高,为2640.6 kg·hm^(-2);海拔3100 m的海北试验点燕麦平均生育期较海拔2700 m的湟中试验点推迟15.3 d,生育期超过116 d不能在海北地区进行种子生产。3)湟中试验点燕麦种子萌发性能远高于海北试验点,其中青永久782、青永久797在2个试验点萌发性能均较好。综合评价燕麦生产性能和籽粒性状,青永久782、青永久797适宜在青海省环湖地区海拔3100 m左右的地区种植并能完成生育期,且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现推广品种,可作为该区域的推荐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早熟 生育期 生产性能 适应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瑞 刘文辉 +6 位作者 张永超 刘敏洁 刘凯强 张燕 杨晶 秦燕 魏小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品种,以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采集的11份老芒麦种质资源为对象,以国审登记品种青牧1号和同德老芒麦为对照,进行了连续3年的种子生产性能评价,为进一步选育种用型老芒麦材料提...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品种,以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采集的11份老芒麦种质资源为对象,以国审登记品种青牧1号和同德老芒麦为对照,进行了连续3年的种子生产性能评价,为进一步选育种用型老芒麦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材料在不同年份间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I-1-5-13和I-1-5-19产量表现最优,平均产量达到1494.93 kg/hm2和1386.82 kg/hm2,较青牧1号老芒麦高81.49%和68.36%,较同德老芒麦高90.92%和77.11%。(2)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老芒麦种子产量呈下降变化。从种子稳产性来看,I-1-5-47和I-1-5-50两份材料3年内均表现为高产稳产,均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进行重点培育。(3)从各材料种子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种子长、小穗数、穗长和单序籽粒重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单序籽粒数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09),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4)13份材料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来源于海拔较高地区,平均海拔为3696 m,其产量表现中等;第Ⅱ类群材料来源于平均海拔为3244 m的低海拔地区,其种子产量高;第Ⅲ类群材料来源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为4392 m,其种子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子产量 产量性状
原文传递
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王凤宇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和分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茎节绒毛最高(1.026),苗期株型最低(0.162);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第三茎节茎粗最高(2.09),旗叶叶面积最低(1.87);变异系数以无效分蘖数(54.92%)最大,茎节数最小(12.20%);茎部性状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面积是影响燕麦种子和饲草产量的重要因子。590份燕麦资源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可作为饲草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IV可作为抗倒伏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茎部性状 叶部性状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老芒麦穗部性状年际差异分析和穗型划分
8
作者 起惠芳 刘文辉 +4 位作者 刘敏洁 刘慢 梁国玲 张永超 李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1-1763,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穗型老芒麦农艺性状的年际间差异,以本研究团队前期提出的老芒麦穗型分类方法为基础,筛选出9份穗型差异较大且稳定的老芒麦材料,连续三年对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老芒麦在生长第2年的种子产量、花序性状... 为明确不同穗型老芒麦农艺性状的年际间差异,以本研究团队前期提出的老芒麦穗型分类方法为基础,筛选出9份穗型差异较大且稳定的老芒麦材料,连续三年对种子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老芒麦在生长第2年的种子产量、花序性状、小穗性状、种子长和千粒重均最大,之后随着年限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试验材料年际间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不一致。以单穗重作为穗型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生长年限的老芒麦,不同年份的供试材料均被分为3类,不同生长年限三种穗型的分类标准分别为:生长第2年轻穂型(TST)(<0.75 g),中穗型(MST)(0.75~1.15 g),重穗型(HST)(>1.15 g);生长第3年TST(<0.57 g)、MST(0.57~0.87 g)和HST(>0.87 g);生长第4年TST(<0.24 g)、MST(0.24~0.48 g)和HST(>0.48 g)。不同穗型老芒麦的有效分蘖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花序性状、小穗长、种子长和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生长年限,HST的穗长、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单穗重、着粒密度、小穗长和种子产量均高于TST,三种穗型单序籽粒重和单穗重随着单穗重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结果为选育适合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高产牧草新品种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穗型 年际间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青藏高原9个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胡伟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凯强 刘文辉 李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8-17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 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9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位...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 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9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位性状特征对燕麦倒伏率影响的路径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9份燕麦品种中‘林纳’(A.sativa‘LENA’)的抗倒伏能力最强,其穗长、株高、重心高、第二节节长显著低于‘青引2号’(A.sativa‘Qingyin No.2’)和‘青永久870’(A.sativa‘Qingyongjiu 870’)(P<0.05),而第二节壁厚、弯曲性能、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单株根重、主根长和毛细根长均显著高于‘青引2号’和‘青永久870’(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茎部形态结构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直接效应最大,根系特征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突出。因此,进行抗倒伏燕麦品种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茎部形态结构和根系特征,以提高品种选育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抗倒伏 表型性状 茎秆力学 显微结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野生老芒麦苗期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伟 刘文辉 +4 位作者 马祥 贾志锋 马晖玲 张永超 刘敏洁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筛选苗期抗旱性较强的野生老芒麦种质材料,用于青藏高原人工牧草栽培与育种,采用砂培和盆栽2种培养方式,对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收集的25份老芒麦材料进行模拟干旱试验,并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各材料的抗旱性,引入干旱变异指数筛选老芒麦抗... 为筛选苗期抗旱性较强的野生老芒麦种质材料,用于青藏高原人工牧草栽培与育种,采用砂培和盆栽2种培养方式,对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收集的25份老芒麦材料进行模拟干旱试验,并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各材料的抗旱性,引入干旱变异指数筛选老芒麦抗旱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两次筛选结果相似,其中10-124、14-250、16-335、09-118、G23和09-035为抗旱材料,14-234、09-110、川草1号、09-089、09-249、09-129、09-150、09-053、G9、13-306、13-360和10-005为中等抗旱材料;1-1-4-2、09-210、09-149、1-1-5-13、青牧1号、13-364和14-004为不抗旱材料;(2)叶面积、根冠比、根长、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的干旱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可作为青藏高原老芒麦抗旱种质材料筛选的依据。综上,10-124、14-250、16-335、09-118、G23和09-035抗旱性较强,可作为青藏高原牧草栽培与育种的首选材料;叶面积、根冠比和根长等指标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可作为老芒麦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干旱胁迫 抗旱性筛选 隶属函数法 干旱变异指数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不同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继秀 马祥 +4 位作者 琚泽亮 刘凯强 何纪桐 马小龙 贾志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60-2170,共11页
为选育适宜青海省东部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Avena sativa)种质,对国内外引进的21份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应用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燕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间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 为选育适宜青海省东部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Avena sativa)种质,对国内外引进的21份燕麦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应用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燕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间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以ZY003178和ZY004067表现最优,达16 230和16 400 kg·hm^(-2)。饲草产量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为1.60~1.88。聚类分析将21份燕麦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适合作为选育高产抗倒伏品种的亲本;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类群Ⅲ有益性状不明显。综合表现较佳的燕麦种质有ZY004067、ZY000519、ZY004071、ZY003178、ZY004080、ZY004106、ZY004105、ZY004101和ZY004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干草产量 农艺性状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段鹏 张永超 +2 位作者 王金贵 王婷 赵之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9-767,共9页
为给高寒湿地的退化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湿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退化阶段并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给高寒湿地的退化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试验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湿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退化阶段并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退化草甸样地微生物群系相似性更高。不同退化程度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沼泽化草甸>退化草甸>湿地>重度退化草甸>退化草原。整个退化过程土壤微生物对酯类碳源代谢能力均为最强,在退化早期土壤微生物对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较低。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主要受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植物盖度、土壤含水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AWCD 逆演替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高寒区150份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1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16-2127,共12页
高寒区匮乏的豆科牧草限制了其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豌豆是高寒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关键。为筛选高寒区优良的豌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国内外1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豌豆种质资... 高寒区匮乏的豆科牧草限制了其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豌豆是高寒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关键。为筛选高寒区优良的豌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国内外1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豌豆种质资源开展农艺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豌豆种质资源的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大,6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22%和0.96,1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41.39%,1.79。17个农艺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25%;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150份豌豆材料分为产草量、籽粒数量和籽粒大小3大类群。因此,本研究可为适宜高寒区种植优异豌豆种质资源筛选、选育及豌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老芒麦落粒性及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瑞 刘文辉 +3 位作者 张永超 秦燕 魏小星 刘敏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老芒麦资源自然落粒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124的落粒最严重,平均落粒率为56.92%。以17-064和17-050的抗落粒性最强,落粒率分别为17.54%和18.63%,且各资源间落粒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2)各资源的动态落粒率表明从乳熟后第3天至第15天落粒率不断增加,且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从各材料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落粒率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7。与穗轴节数、花序长、小穗宽和外稃长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花序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芒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小穗数、芒长和花序宽是影响落粒率的主要因素。4)15份资源通过农艺性状与落粒率被聚为4类,第Ⅰ类群平均落粒率较高,为41.24%,但小穗数多,单序籽粒数多;第Ⅱ类群和第Ⅳ类群落粒率低,仅为18.63%和17.54%,可作为低落粒种质筛选的候选材料;第Ⅲ类群平均落粒率高达42.41%,小穗数较多,单序籽粒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老芒麦 落粒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高寒区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2 位作者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44-1855,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百粒重与株高、茎粗、茎干重、地下生物量、荚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下载PDF
150份豌豆(Pisum sativum L.)种质资源开花期关键性状评价
16
作者 冯晓云 鲍根生 刘文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7,共8页
为筛选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草产量高、绿肥特性优的豌豆品种,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50份国内外豌豆种质资源花期关键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豌豆种质资源花期根瘤数量和花干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65和0.41,... 为筛选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草产量高、绿肥特性优的豌豆品种,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50份国内外豌豆种质资源花期关键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豌豆种质资源花期根瘤数量和花干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65和0.41,其次为叶干重、茎干重和根干重。根瘤数量、茎、叶和花干重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花期主要性状主成分分析发现,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2.76%,分别代表草产量和绿肥特性。系统聚类可将供试豌豆种质资源分为草产量低、草产量高且绿肥特性好、固氮能力最强三大类群。其中,第Ⅱ大类群的保加利亚豌豆、173、秋复5号豌豆、311、A-65豌豆和A-73豌豆等可作为高寒区适宜种植的豌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质资源 花期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婷 张永超 赵之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8,共10页
为了给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河流湿地,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湿地退化阶段,分析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究湿地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呈碱性,土... 为了给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三江源黄河源区选取退化高寒河流湿地,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湿地退化阶段,分析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究湿地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呈碱性,土壤pH在各土层中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0~20 cm土层,退化严重的湿地土壤pH(8.5~9.0)显著高于未退化湿地的土壤pH(8.0)。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结构趋向复杂;土壤盐分富集层逐渐下移,土壤含水量、全碳含量明显降低,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趋于升高,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玛多河流湿地退化的首要原因,而退化主要影响群落的高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和全碳含量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湿地 高寒河流湿地 植物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沙地3种治沙草本根系形态格局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有军 苟小林 +2 位作者 孙建 董全民 周青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37-1147,I0013,共12页
植物根系是沙化地中植物固沙的重要基础,为明确不同治沙草本植物根系形态格局特征,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比较了资源圃和沙化地中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多年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地下根系根尖... 植物根系是沙化地中植物固沙的重要基础,为明确不同治沙草本植物根系形态格局特征,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比较了资源圃和沙化地中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多年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地下根系根尖数、分枝数、平均直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形态特征,分析了3种草本根尖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比、根体积比的形态格局特征,探讨3种草本根系对沙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一年生燕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在资源圃中显著高于沙地(P <0.05);垂穗披碱草根系形态在资源圃和沙地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以礼草根系根尖数、根分枝数、根长、根表面积在资源圃中明显低于沙地,但是以礼草根系平均直径在资源圃中明显高于沙地(P <0.05)。一年生燕麦根系体积在沙地中大量减少,增加0.2~0.4 mm各径级下的根尖比、根长比、表面积比、体积比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的垂穗披碱草并未显著调整自身根系结构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以礼草通过减少了较大径级(0.7~0.8 mm)的根长和表面积来增加了小径级(0.1~0.2 mm)的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格局,来增加对沙化环境的适应性;垂穗披碱草和以礼草根系形态格局比燕麦根系形态格局更加适应沙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垂穗披碱草 以礼草 根系 治沙
下载PDF
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及筛选
19
作者 吴雨涵 刘文辉 +2 位作者 刘凯强 秦燕 刘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2-3483,共12页
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种质资源,缓解青藏高原地区草畜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促进高寒区生态环境治理,本研究以饲草高产为前提,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 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种质资源,缓解青藏高原地区草畜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促进高寒区生态环境治理,本研究以饲草高产为前提,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生产性能评价,并将筛选后优异资源进行草层结构、物质分配、营养品质分析,以探究其优异共性。结果表明:13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中,B01,B09,B12,B13干草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可作为培育高产稳产牧草种质资源的优良牧草;其中B01,B09株型较矮,适宜天然草场补播利用,B12营养品质好,可以用来提高无芒雀麦适口性,B13两年累计产量最高、叶量最大,适宜作为追求产草量的优良牧草利用,且在日后栽培育种中,应重点关注无芒雀表株高、分蘖能力及根部特性,从而提高干草产量。本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高产稳产无芒雀麦种质资源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干草产量 生产性能 结构方程 草层结构
下载PDF
磷添加对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生物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王佳豪 何克燕 +3 位作者 鲍根生 徐航 何霖 魏小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磷对植物体内氮代谢和氮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添加适量的磷肥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抗逆性。为探究不同磷添加下牧草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置7个磷添加梯度(0、30、60、90、120、150、180 kg/hm^(2)),分析了5龄青海... 磷对植物体内氮代谢和氮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添加适量的磷肥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抗逆性。为探究不同磷添加下牧草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置7个磷添加梯度(0、30、60、90、120、150、180 kg/hm^(2)),分析了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施磷量的增加能够显著影响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3.99%、7.31%;(2)随施磷量增加,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碳、氮、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150 kg/hm^(2)施磷水平下,根系氮和磷含量最高,较对照组增加37.05%和34.63%,而90 kg/hm^(2)水平下,叶片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60%和37.66%;(3)不同器官碳、氮、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碳、氮含量高于根系,而根系磷含量却高于叶片;(4)各器官生物量与碳、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地上植株生物量(叶片、茎秆)与碳氮比、碳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由此可见,磷添加能显著调控青海扁茎早熟禾营养元素吸收和平衡能力,适度磷添加(90 kg/hm^(2))对高效利用高龄青海扁茎早熟禾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添加 青海扁茎早熟禾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