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三稀”矿产资源现状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善平 薛万文 +6 位作者 任华 赵海霞 张志青 邱炜 陈秉芳 白建海 付军 《青海科技》 2018年第6期10-15,共6页
青海省内"三稀"矿产地高达105处,其中稀有金属矿产71处,稀土金属矿产20处,稀散元素矿产14处;达到矿床规模矿产45处,其中稀有金属具备优势矿产资源。柴北缘地区稀有稀土矿成矿时间具有分地区、分时段、较为集中的特征,其中伟... 青海省内"三稀"矿产地高达105处,其中稀有金属矿产71处,稀土金属矿产20处,稀散元素矿产14处;达到矿床规模矿产45处,其中稀有金属具备优势矿产资源。柴北缘地区稀有稀土矿成矿时间具有分地区、分时段、较为集中的特征,其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是一个多期次复合叠加成矿的过程,稀有金属成矿以加里东期、印支期最为重要;稀土矿主成矿期为印支期;稀有稀土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矿产 资源现状 柴北缘地区 成矿规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有顺 李善平 +4 位作者 李永祥 温得银 王树林 黄青华 常有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接触带部位的蚀变玄武岩中,形态复杂,矿石类型较简单。钼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内具弱蚀变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浅色花岗闪长斑岩和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岩中,少量分布于黄铁矿青磐岩化玄武岩中,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延伸比较稳定。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型铜钼矿为主,其来源于陆内碰撞而加厚的下地壳。复合断裂是控制本区斑岩成矿带的主要因素,铜钼矿床即产于大断裂交汇部位。中酸性侵入体是内在控矿因素,裂隙构造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日贡玛 铜钼矿床 斑岩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尕朵-扎朵早侏罗世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五福 刘金恒 +11 位作者 李善平 贾春兴 王成武 周金胜 王春涛 许传兵 谈生祥 胡继春 章荣清 龚林 王秉璋 王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50,共27页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青海南部玉树)以西到喀喇昆仑白龙山(新疆南部)之间一直还没有其他锂铍矿的报道。本次研究在青海省玉树地区草陇锂铍矿床以西72 km的尕朵‒扎朵地区发现了92条花岗伟晶岩,其中22条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含矿性较好,另有不含矿伟晶岩脉15条,含矿性不明伟晶岩55条。本文对尕朵‒扎朵地区新发现的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含矿)和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矿伟晶岩具有高SiO_(2)(72.87%~75.01%)、Al2O3(14.81%~17.18%)含量,低MgO(0.02%~0.03%)、CaO(0.32%~0.48%)、TiO_(2)(0.001%~0.007%)、P_(2)O_(5)(0.30%~0.42%)含量,及富钠( Na_(2)O/K_(2)O=2.05~12.92)的地球化学特征;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亦具有高SiO_(2)(69.97%~73.75%)、Al_(2)O_(3)(15.18%~16.18%)含量,低MgO(0.01%~0.02%)、CaO(0.22%~0.38%)、TiO_(2)(0.001%~0.003%)、P_(2)O_(5)(0.35%~0.46%)含量,及变化的 Na_(2)O/K_(2)O值(0.35~2.04,平均1.0)。含矿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的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Nd、Zr、Ti和稀土元素,且Zr/Hf值(7.85~18.44)低和Rb/Sr值(2.98~74.21)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负Ce异常,正‒负Eu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含矿伟晶岩Li_(2)O品位为0.18%~2.33%,平均品位0.76%;BeO品位为0.04%~0.05%,平均品位0.043%,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年代学研究显示,含矿和不含矿伟晶岩的铌钽铁矿和锡石U-Pb年龄分布在194~178 Ma区间内,代表岩浆结晶和成矿时代,是燕山早期早侏罗世晚期产物;其白云母Ar-Ar年龄为158~153 Ma,可能为后期热液改造或侵入体冷却年龄。尕朵‒扎朵地区成矿伟晶岩的形成最有可能与早侏罗世陆内背景下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发生熔融和随后的岩浆与热演化以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富集有关。该区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找矿意义:①玉树地区锂铍多金属矿化带从草陇向西延伸70多公里到尕朵‒扎朵地区,构成一个具有重大潜力的矿集区(N:33°20′~33°50′;E:96°30′~97°30′),本研究将其定名为“草陇‒尕朵锂铍多金属矿集区”,该矿集区将是未来伟晶岩型锂铍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②前人的研究显示,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中的锂铍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218~194 Ma),本次研究发现了该巨型锂矿带中最年轻的成矿伟晶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194~178 Ma)。这表明该成矿带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伟晶岩外,早侏罗世晚期伟晶岩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找矿时间和空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 锂铍成矿 成矿时代 尕朵-扎朵 草陇-尕朵矿集区 青海玉树 青藏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秉璋 罗照华 +3 位作者 潘彤 宋泰忠 校培喜 张志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0-874,共15页
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发育,初步确定该地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晚奥陶世,可划分出4个火山岩带,分别为公路沟-乱石沟带、宽沟-小狼牙山带、巴音郭勒-苏海图带和那陵格勒河带。公路沟-乱石沟带火山岩为富铌玄武岩... 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发育,初步确定该地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晚奥陶世,可划分出4个火山岩带,分别为公路沟-乱石沟带、宽沟-小狼牙山带、巴音郭勒-苏海图带和那陵格勒河带。公路沟-乱石沟带火山岩为富铌玄武岩组合,具有相对高的Nb(7.4×10-6~10.1×10-6)、TiO2(1.56%~2.24%)和P2O5(0.24%~0.34%)含量。宽沟-小狼牙山带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SiO2质量分数集中分布于2个端元,可进一步分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组合和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玄武岩中获得了440.2Ma±2.4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流纹岩中获得了450.3Ma±1.2Ma的年龄值。巴音郭勒-苏海图带为拉斑玄武岩组合,具低钛(1.1%)、富钠(2.17%,)、低钾(0.14%)的特点。那陵格勒河带火山岩也为拉斑玄武岩组合,特征与巴音郭勒-苏海图带相似,但具有更高的Ti含量(1.64%)。这3类岩石组合均代表了弧后裂陷环境中形成的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地区 早古生代 海相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多彩地区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善平 潘彤 +6 位作者 李永祥 王磊 温得银 王树林 常有英 黄青华 王钦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92-1606,共15页
多彩蛇绿岩是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的组成部分,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北延部分。多彩蛇绿岩各岩石组分呈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出露零星,面积小,但岩石组分较齐全,主要由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及硅质岩... 多彩蛇绿岩是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的组成部分,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北延部分。多彩蛇绿岩各岩石组分呈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出露零星,面积小,但岩石组分较齐全,主要由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及硅质岩等组成,缺乏地幔橄榄岩,蛇绿岩组分均与围岩呈构造接触关系。异剥橄榄岩以富MgO、贫TiO2、贫P2O5为特征,Eu不显异常或显弱负异常,是具有SSZ型蛇绿岩的重要岩石组分;辉长岩具高TiO2、Al2O3;玄武岩与辉绿岩具相似的特性,玄武岩Th/Ta平均为1.78,Ta/Hf>0.15,而Ta/Hf=0.15~0.2,与大洋板内玄武岩相似;硅质岩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9,(La/Ce)N值为1.81,可能具有陆源海特性。由上述特征并结合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推测多彩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盆地 蛇绿岩 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 俯冲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3 位作者 张林 刘荣 刘永成 刘春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开心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高铝玄武岩,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试的锆石206Pb-238U年龄(380.1±5.6)Ma(MSWD=0.21),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平均20.16%)和低Si... 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开心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高铝玄武岩,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试的锆石206Pb-238U年龄(380.1±5.6)Ma(MSWD=0.21),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平均20.16%)和低SiO2(平均48.32%)、低Na2O(平均2.29%)、低K2O(平均0.39%)、低TiO2(均值0.754%)、低Alk(均值2.68%)的特点,并有(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向钙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CIPW标准矿物属石英拉斑玄武岩(Q含量2.77%~9.32%),高铝、低钾、贫碱的特点与典型的高铝玄武岩一致。岩石的稀土总量均一且总体偏低,ΣREE含量为32.69×10-6~41.01×10-6,稀土配分模式近水平,δEu为1.12~1.28,均值为1.2,具有较强的正Eu和Ce异常。岩石富集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Sr、Ba、Ce正异常和Nb负异常,岩石化学特点及相关的一系列岩石化学图解均表明其为岛弧玄武岩,表明分布于昌都—兰坪地块的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它的发现为三江地区古生代火山地层的确定、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三江地区 晚泥盆世 高铝玄武岩 LA-ICP-MS 岛弧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札达地区多年冻土遥感技术圈定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晓民 张焜 +3 位作者 李冬玲 李得林 李宗仁 张兴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札达地区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归纳总结了冻土下限的遥感解译标志;利用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源对冻土的下限位置进行了圈定,并分别与高程模型和温度模型的圈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区多年冻土区面积为17 148....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札达地区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归纳总结了冻土下限的遥感解译标志;利用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源对冻土的下限位置进行了圈定,并分别与高程模型和温度模型的圈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区多年冻土区面积为17 148.93 km2;3种模型相互补充参考,可以提高大比例尺多年冻土制图精度,此方法应用结果在区域上作为参考资料前期使用,可大大缩小相关项目前期工作量,提高效率;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圈定多年冻土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为青藏高原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下限 地温反演 冻土地貌 遥感解译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初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泰山 鲁海峰 +3 位作者 张尧 逯永卓 马俊林 徐贝贝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新矿床,文章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已经发现的白钨矿体从赋矿层位、含矿岩性、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新矿床,文章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已经发现的白钨矿体从赋矿层位、含矿岩性、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与地层及构造关系密切,其中石英脉是矿区内白钨矿的主要载体,白钨矿在垂向上存在一定的分带特征,元素也从地表W元素向深部W、Cu、Bi元素组合变化,同时分析了区内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成矿条件,提出了二道沟白钨矿床为中高温石英脉型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二道沟 格尔木
下载PDF
基于GIS和CF-Logistic回归模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青海湟中县为例
9
作者 张晓博 周萍 +3 位作者 张焜 张兴 刘宝山 邓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7,共11页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工程岩组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工程岩组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利用ROC曲线和AUC值对模型分类精度进行验证,最终得到AUC值为0.863,说明该方法对湟中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客观性。本文研究表明,高层、坡向、距河流距离和工程岩组4个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该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湟水河及其干流两侧低山丘陵地区,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地区。从评价因子的角度分析,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离河流500m的松散冲洪积岩层和软弱层状碎屑岩岩层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F-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能为研究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 易发性评价 确定性系数 LOGISTIC回归模型 湟中县
下载PDF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青藏高原特殊景观区的找矿效果及其异常与矿体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炜 王富春 罗先熔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77-381,共5页
利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区和冻土覆盖区开展找矿试验研究,有针对地选择已知剖面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证明了在已知剖面上方出现的地电化学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说明在该类地区应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进行找矿预测是切实可... 利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区和冻土覆盖区开展找矿试验研究,有针对地选择已知剖面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证明了在已知剖面上方出现的地电化学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说明在该类地区应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进行找矿预测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初步建立了在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区及冻土覆盖区寻找隐伏金属矿的地电化学异常形态与矿体产状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在同类特殊景观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 矿体产状 找矿应用 旱荒漠区和冻土覆盖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土壤离子电导率法和地电提取法在青藏高原冻土区寻找隐伏金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炜 王文 任二峰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青藏高原冻土区找寻隐伏矿床的难度很大,选用传统的物化探技术手段并未取得找矿突破。本次研究采用土壤离子电导率和地电提取测量法在高寒区--扎家同哪金矿区开展隐伏矿找矿预测工作,在未知区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靶区,其中,Ⅰ类找矿靶区... 青藏高原冻土区找寻隐伏矿床的难度很大,选用传统的物化探技术手段并未取得找矿突破。本次研究采用土壤离子电导率和地电提取测量法在高寒区--扎家同哪金矿区开展隐伏矿找矿预测工作,在未知区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靶区,其中,Ⅰ类找矿靶区异常规模较大,位于测区中部,成矿条件好,应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勘探区。此外,选择研究区4号勘探线作为已知剖面,开展了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已知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地电提取Au元素异常,进一步证实这2种方法组合在青藏高原冻土区的找矿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离子电导率 地电提取法 隐伏金矿 青藏高原冻土区
下载PDF
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永革 李杰 +2 位作者 喇品贤 韩晓龙 苑永涛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因,对该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类型主要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铜、铅多金属矿和岩浆熔离型镍... 为了研究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因,对该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类型主要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铜、铅多金属矿和岩浆熔离型镍(伴生钴、铁)矿,成矿时期为印支早期。该研究成果为区域上铜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及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格勒沟 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地电化学提取技术在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区的参数对比研究及找矿预测——以拉陵高里河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炜 任华 +2 位作者 林艳海 罗先熔 李杰 《矿产勘查》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通过对拉陵高里河西地区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等工作,开展了找矿新技术——地电化学提取技术的找矿试验研究。为了研究该技术方法在拉陵高里河西地区的找矿应用效果,首先在矿区内进行了地电化学工作参数... 通过对拉陵高里河西地区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等工作,开展了找矿新技术——地电化学提取技术的找矿试验研究。为了研究该技术方法在拉陵高里河西地区的找矿应用效果,首先在矿区内进行了地电化学工作参数对比试验,从而得到了适合拉陵高里河西地区的最佳技术参数,之后利用该套技术参数在找矿未知区进行了地电化学提取,最终圈定了5处地电化学异常找矿预测靶区,建议重点对BQ4号甲类异常靶区进行查证工作,有望实现找矿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 参数对比 找矿预测 拉陵高里河西
下载PDF
青海省玛多县“5·22 M s7.4地震”地表破裂与次生灾害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保 李五福 +8 位作者 董福辰 王秉璋 张新远 刘建栋 王春涛 曹锦山 宋泰忠 张琨 陈丽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和伴生次生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组采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方式对地震影响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和伴生次生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组采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方式对地震影响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之间形成了一条宽约75 km、长约230 km的活动断裂带,地表新发现地裂缝653条、砂土液化和喷砂冒水点1237个、地震鼓包97个、塌陷坑2个。地表破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出现马尾状分支的现象,东段与玛多-甘德断裂带以一定角度斜交,地裂缝整体走向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走向高度一致。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特征显示,此次玛多M s7.4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断面整体南倾,性质为左行走滑。此次大地震的发生是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背景下,巴颜喀拉地块强烈向东挤出构造作用导致其北部走滑断裂发生左旋运动的结果。调查结果为地方政府关于灾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后重建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断层 次生灾害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钪资源概况、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进寿 安永尉 +3 位作者 付彦文 黄青华 李善平 严兴鹏 《青海科技》 2021年第6期45-50,共6页
青海省拉脊山磷铁稀土矿床和铁镍矿床超基性岩中新发现伴生钪资源,其Sc_(2)O_(3)> 50×10^(-6),矿床地质特征、围岩含矿性及富钪矿物等与我国云南同成因矿床相似,其估算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目前对其勘查程度较低。同时,资源分布... 青海省拉脊山磷铁稀土矿床和铁镍矿床超基性岩中新发现伴生钪资源,其Sc_(2)O_(3)> 50×10^(-6),矿床地质特征、围岩含矿性及富钪矿物等与我国云南同成因矿床相似,其估算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目前对其勘查程度较低。同时,资源分布分析表明,青海省分布多条与其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的超基性岩带(柴北缘有矿化显示),钪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基于青海省钪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的深入研究,指出青海省钪资源开发利用面临对伴生钪资源重视程度不够、小型矿山企业开发伴生矿种成本高昂、矿业活动与生态环保相矛盾等瓶颈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勘查部署进度,促进地方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及扶贫开发;加强对已发现伴生钪资源的"产、学、研"技术攻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完善绿色勘查及绿色矿山建设三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资源 资源分布 预测 勘查部署 拉脊山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巴拉大才钨锡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泰山 张鑫利 +3 位作者 雷晓清 李永登 刘宝山 徐贝贝 《甘肃冶金》 2016年第5期38-45,共8页
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南约160 km处;构造上位于甘德-玛多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木孜塔格-布青山混杂岩与玛多-玛沁增生楔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笔者通过对巴拉大才钨锡矿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手标本、... 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南约160 km处;构造上位于甘德-玛多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木孜塔格-布青山混杂岩与玛多-玛沁增生楔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笔者通过对巴拉大才钨锡矿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手标本、光薄片进行详细观察与鉴定,查明了区内主要矿化体特征、矿石成分,并通过对比国内及区内白干湖钨锡矿田,总结了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点为受岩浆与构造活动控制的中高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锡矿点(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锡矿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巴拉大才
下载PDF
青海省天峻山地质遗迹集中区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
17
作者 张小永 宋泰忠 +2 位作者 郑英 保广普 刘荣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2-18,共7页
以查明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评价其综合价值,为后期建设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为目的,论文采用资料收集与筛选、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等调查研究手段,将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2大类、6类、7亚类;研究... 以查明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评价其综合价值,为后期建设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为目的,论文采用资料收集与筛选、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等调查研究手段,将天峻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2大类、6类、7亚类;研究认为区内地质遗迹具有分布面积大、景观密集、稀有性及典型性等特点,在国内少见,青海省内罕见;同时集科研、科普、美学观赏、社会经济价值于一体,是研究特提斯海沉积环境、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环境变化、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良好场所,亦是优质的地学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认为具有后期建设地质公园及开发地学旅游景区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峻山 地质遗迹 价值
下载PDF
青海省湟中区东岔沟克素尔组叠层石分类及地层对比
18
作者 但浩文 保广普 +1 位作者 董琳 秦树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98-3212,共15页
叠层石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的一些最古老的生命痕迹,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重要窗口。作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唯一常见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特别是中、新元古代盆地间的地层对比。青海省中祁连地层分区东岔沟村花石山群克素尔组以... 叠层石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的一些最古老的生命痕迹,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重要窗口。作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唯一常见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特别是中、新元古代盆地间的地层对比。青海省中祁连地层分区东岔沟村花石山群克素尔组以白云质碳酸盐岩组合为主,赋存大量叠层石。依据曹瑞骥和袁训来总结的分类方法,在研究区识别出9种不同的叠层石属,分别为:Baicalia、Chihsienella、Anabaria、Tielingella、Conicodomenia、Tungussia、Colonnella、Stratifera和Cryptozoon。研究区叠层石组合与中元古界上部蓟县系铁岭组叠层石组合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也有很强的相似性,据此推测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的年代大致为中元古代晚期。青海叠层石的报道将为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中、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分布提供新产地的数据,常见叠层石属、种的垂直分布延限也有新的化石证据,对提升地层对比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中元古代 克素尔组 分类 地层对比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市黑尖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鑫利 张永涛 +4 位作者 张启龙 王泰山 林艳海 余福承 李建亮 《中国锰业》 2018年第4期123-125,132,共4页
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划属昆南金、铜、钴成矿带上。地层出露复杂,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重点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找矿远景进行分析,对研究区以后的地质找矿... 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划属昆南金、铜、钴成矿带上。地层出露复杂,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重点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找矿远景进行分析,对研究区以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远景
下载PDF
青海省开木棋河东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志中 孙宏亮 +3 位作者 罗瑛 李升阳 付军 常海安 《中国锰业》 2019年第5期91-94,共4页
研究区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之东昆仑北坡复合岩浆弧带,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 1 J),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断裂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空间,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呈岩基状大面积产出。铜钼矿化体属斑岩... 研究区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之东昆仑北坡复合岩浆弧带,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 1 J),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断裂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空间,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呈岩基状大面积产出。铜钼矿化体属斑岩型成矿系统,构造、脉体、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