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不同分布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1
作者 路岳衡 耿贵工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独一味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2)Candidatus_Udaeobacter、RB41属和赤芍铁杆属(Ferruginibacter)是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和地霉菌属(Geotrichum)为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3)不同地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多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大武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低;大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歇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4)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独一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5)细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Telmatobacter、Flaviaesturariibacter和真菌Seimatosporium、Ochronectria为独一味根际土壤的关键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筛选独一味促生或生防有益功能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独一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郑长远 王亚男 +3 位作者 张雨 苏丹丹 苏旭 刘玉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独一味是唇形科、独一味属的一种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独一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资源分布与遗传多样性... 独一味是唇形科、独一味属的一种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独一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资源分布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同时对独一味未来可能进行的系统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独一味 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 资源分布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尼泊尔黄堇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苏丹丹 刘玉萍 +3 位作者 张雨 王亚男 郑长远 苏旭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7期1-3,共3页
尼泊尔黄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尼泊尔黄堇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 尼泊尔黄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尼泊尔黄堇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尼泊尔黄堇种群动态的研究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对未来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尼泊尔黄堇 研究现状 种质资源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慧春 贾慧萍 +3 位作者 胡樱 朋毛德吉 王发春 赵泽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了调查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10种,隶属31科79属,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 为了调查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10种,隶属31科79属,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属的53.13%和71.79%;该区植物区系分布以北温带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居多,占总种数的69.09%;药用部位以全草类、根茎类为主;药效以清热解毒功能居多。因此,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该调查结果为青海湖流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区系分布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基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金元 杜维波 苏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相比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青海省新增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大类22科30属53种1变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发菜),二级保护植物52种1变种。3)物种数量最多的科、属分别为兰科(10种)、杓兰属(8种)。4)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属+青藏高原特有属3个,中国特有物种9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9种,中国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13种,另有青海省特有种1种(久治绿绒蒿)。5)青海省54种(含变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18种处于易危(VU)等级,12种处于濒危(EN)等级,总计受威胁等级物种数30种,占所有物种的55.55%。6)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绝大多数分布在青海东南部,主要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东市草原及森林生境中,与青海省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4种(含变种),绝大多数为二级保护植物;特有种类有32个,占所有物种的59.25%;受威胁物种3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多数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林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慧萍 胡樱 +2 位作者 王发春 朋毛德吉 王慧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2期58-62,68,共6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林场的野生植物资源。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对该区野生植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区系分布、应用价值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区域野生植物共51科182属290种,其中木本植物48种,... 目的: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林场的野生植物资源。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对该区野生植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区系分布、应用价值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区域野生植物共51科182属290种,其中木本植物48种,草本植物242种;区系分布涉及北温带、东亚、温带亚洲等15个类型,其中北温带占主要优势;涉及药用、油料、园林栽培等多种用途。结论:对该区域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米林场 野生植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区主要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樱 魏晶晶 +3 位作者 贾慧萍 王志鸽 张浩然 王慧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7-415,共9页
该研究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青海省互助北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208种野生木本植物,分属32科66属.其中,乔木类占比17.79%,灌木类占比74.04%;科属分布集中在少种科(37.50%)、单种科(31.25%)以及... 该研究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青海省互助北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208种野生木本植物,分属32科66属.其中,乔木类占比17.79%,灌木类占比74.04%;科属分布集中在少种科(37.50%)、单种科(31.25%)以及单种属(50.00%)、少种属(33.33%)中,说明研究区野生木本植物科属分布具有狭窄性;在属的区系分布中,研究区野生木本植物具北温带特性(50.00%).在用途分类中,观赏类占总种数比最高(35.10%),其次为药用类(31.25%)和食用类(12.98%).观赏类中灌木占比87.67%,乔木占比12.33%,观赏部位主要是株形;药用类资源中,叶入药(30.77%)、寒性(32.31%)、苦味(44.62%)、清热类药(18.46%)占优势;食用植物以果实类(77.78%)为主.调查结果可为青海省互助北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北山林区 野生 木本植物 资源现状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药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樱 王志鸽 +4 位作者 魏晶晶 贾慧萍 曹选泰 郭发新 王慧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7-62,共6页
本文采用现场考查、文献查阅以及访谈等方法,对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记录了药用植物168种,分属于47科122属,以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唇形科为主;并且对所有药用植物的生活型、区系分布、药... 本文采用现场考查、文献查阅以及访谈等方法,对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记录了药用植物168种,分属于47科122属,以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唇形科为主;并且对所有药用植物的生活型、区系分布、药用部位、药性、药味以及药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草本植物、北温带分布类型、全草或全株药用、寒性、苦味、化湿类药用植物占多数;其中含4种珍稀药用植物.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的分类现状及种质资源收集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1 位作者 周勇辉 苏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1-13,共3页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是禾本科雀麦族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青藏高原特有属,属内大多数物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和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记载有4个种,均分布于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物...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是禾本科雀麦族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青藏高原特有属,属内大多数物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和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记载有4个种,均分布于青藏高原。扇穗茅属物种形态变异复杂多样,种间界限模糊,演化关系问题较多,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2015—2017年,调查了扇穗茅属物种在青藏高原的分布,并在种群水平上收集了其种子、DNA材料和标本,为将来研究和利用扇穗茅属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禾本科 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 分类现状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勇辉 刘玉萍 +3 位作者 李兆孟 苏旭 吕婷 胥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3-119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KNO3和浓硫酸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以机械破皮和浓硫酸处理30 min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20、25、30℃恒温和15/30℃变温条件下,3种野豌豆种子在25℃下萌发率达到最高,温度超过25℃时种子萌发率则逐渐下降,且15/30℃变温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介于20、30℃之间,表明25℃恒温处理是最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救荒野豌豆 山野豌豆 三齿萼野豌豆 萌发率
下载PDF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青藏高原特有属扇穗茅属物种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涛 刘玉萍 +6 位作者 吕婷 梁瑞芳 刘峰 马子兰 周勇辉 陈志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0-1656,共7页
为研究扇穗茅属(Littledalea)在青藏高的分布区及影响其分布范围的因子,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扇穗茅属3个物种(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藏扇穗茅(Littledalea tibetica),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 为研究扇穗茅属(Littledalea)在青藏高的分布区及影响其分布范围的因子,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预测扇穗茅属3个物种(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藏扇穗茅(Littledalea tibetica),扇穗茅(Littledalea racemosa))地理分布格局及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扇穗茅(L.racemosa)潜在适生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四川西南部,分布面积最大(17.792万km2);藏扇穗茅(L.tibetica)适生区面积最小(9.019万km2),位于青海省南部、西藏自治区北部;寡穗茅(L.przevalskyi)分布于甘肃省西南部、青海省北部(15.783万km2)。当前生境环境气候影响扇穗茅属物种分布相对重要性较高的生态因子有7个,海拔(Altitude)因子影响最高。相比该属当前物种潜在分布,在未来2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100年、RCP4.5和RCP8.5),寡穗茅和扇穗茅适生区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藏北高原那曲及玉树等地,而藏扇穗茅适生区整体缩小,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该属藏扇穗茅潜在分布的威胁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穗茅属 生态位模型 物种分布 潜在适生区
下载PDF
青海互助南门峡土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拉本 马燕 +4 位作者 马晓玲 尼知措 张洁 盛洲 亢俊铧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互助土族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探索土族应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14个村为研究点,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凭证标本采集、问卷调...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互助土族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探索土族应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14个村为研究点,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凭证标本采集、问卷调查及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调查编目等方法对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土族民间传统食用野生植物有81种,36科71属,其中菊科、蔷薇科、唇形科、伞形科的植物比较多,其次是十字花科、毛茛科、豆科;(2)土族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为野生蔬菜(食用)、调味品、药用、饲料、香料等类型;(3)土族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生活中应用这些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时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土族 野生食用植物 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小红门兰属2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3
作者 杜婧璇 曾阳 +4 位作者 左文明 陈雯清 袁伟博 刘力宽 李锦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目的:明确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donW、CUSP、SPSS等软件,对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密码子进行选择分析。结果:通过对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分析,发... 目的:明确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donW、CUSP、SPSS等软件,对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密码子进行选择分析。结果:通过对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分析,发现2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的GC含量为35.8%~37.3%,有效密码子数目为47.10%~47.79%,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等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和突变是影响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值和ENC值,获得了65个最优密码子。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密码子偏好使用A/T结尾,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外类群聚类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影响小红门兰属植物基因组密码子偏好的关键因子有9种:GUU、UCA、CCA、ACA、UAA、GAU、UGU、AGA、AGG。结论:本研究可为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异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门兰属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自然选择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峰 郑长远 +4 位作者 张雨 王亚男 苏旭 刘玉萍 马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1期96-102,共7页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隶属于3科6属;易危种3种,隶属于3科3属。该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 调查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门源县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慧萍 胡樱 +5 位作者 王慧春 张毓 王发春 乔福鹏 李春菁 宋锡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11期70-73,94,共5页
采用样线法、样地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药用功效、药用部位和药性。调查结果表明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共有38科103属151种,其中寡种... 采用样线法、样地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药用功效、药用部位和药性。调查结果表明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共有38科103属151种,其中寡种科最多,占总科的47.37%;该区植物区系分布涉及北温带、东亚、温带亚洲等10个类型,其中北温带占主要优势,占总种数的53.64%;在生活型构成上,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2.25%;药用功效以清热为主,占总种数的18.54%;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植物最多,占总种比的65.56%;药性以寒为主,占总种比的39.74%。仙米林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大对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并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 资源保护 可持续利用 资源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峡群国家森林公园常见野生药用植物调查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福鹏 周碧瑶 +8 位作者 李春菁 张海龙 胡樱 贾慧萍 费翔林 杨敏婷 陈雨璇 李嘉钰 王慧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线路调查、文献查阅、民间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峡群国家森林公园的常见药用植物。结果表明,该区常见药用植物有128种,分属41科95属,科属分布中,以单种科最多,占总科比6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72.62%),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 通过线路调查、文献查阅、民间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峡群国家森林公园的常见药用植物。结果表明,该区常见药用植物有128种,分属41科95属,科属分布中,以单种科最多,占总科比6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72.62%),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占多数(占比72.62%);按药效分,以清热(32.43%)、解表(31.53%)、化湿(27.02%)三类占多数。该区还分布有冬虫夏草、柴胡、羌活、大黄等价值较大的药用植物。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药用资源 峡群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雨璇 周碧瑶 +6 位作者 胡樱 贾慧萍 杨敏婷 费翔林 乔福鹏 李嘉钰 王慧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访问、随机路线和文献查阅的方法,调查到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193种野生维管植物。结果表明,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中草本植物(69.43%)占多数,菊科植物科属分布(17.10%)具优势,经济类药用植物资源占主导地位(65.80%),且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以... 采用访问、随机路线和文献查阅的方法,调查到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193种野生维管植物。结果表明,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中草本植物(69.43%)占多数,菊科植物科属分布(17.10%)具优势,经济类药用植物资源占主导地位(65.80%),且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47.58%);有6种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结果可为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 野生维管植物 资源调查 区系成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属——固沙草属表型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8
作者 刘涛 吕婷 +3 位作者 刘玉萍 梁瑞芳 陈志 苏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9-1229,共11页
该研究通过测量固沙草属(Orinus)3个物种(青海固沙草、固沙草和居间固沙草)的40个天然居群145个个体的22个表型性状,依据VIF膨胀系数筛选得到年平均降雨(MAP)等9个气候因子和海拔等因子,并采用冗余分析(db-RDA)考察不同物种、不同居群... 该研究通过测量固沙草属(Orinus)3个物种(青海固沙草、固沙草和居间固沙草)的40个天然居群145个个体的22个表型性状,依据VIF膨胀系数筛选得到年平均降雨(MAP)等9个气候因子和海拔等因子,并采用冗余分析(db-RDA)考察不同物种、不同居群植物表型多样性与多元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探讨该属植物表型多样性驱动机理。结果显示:(1)基于22个植物表型性状,固沙草属天然居群在组内最小方差(Ward)55时可归为2类,居群间表型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植物表型多样性高(Shannon-Wiener index,H:1.045~2.734),17个定量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CV)平均值47.84%,而居群间小穗颜色多样性最低(H:0.170),证明固沙草属植物表型性状具有独特的环境响应模式。(2)巢式方差分析显示,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F>10,P<0.01),旗叶、颖片和外稃分别是主成分分析中表型总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型分化系数居群间变异(71.10%)大于居群内(28.90%),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变异来源于居群间。(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拔(ALT)和年平均风速(Wind)是决定青海固沙草(O.kokonoricus)和固沙草(O.thoroldii)居群间表型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极端气候条件[最冷季平均温度(Bio9)和最干季降雨量(Bio14)]对固沙草居群间表型相似性起促进作用,相反干燥度指数(AI)与水气压(Vapr)对其差异性起促进作用;居间固沙草(O.intermedius)居群间表型差异受年均降雨(MAP)、潜在蒸散(PET)和水气压(Vapr)影响。研究认为,固沙草属植物天然居群之间表型变异反映出明显的地理气候变化趋势,这些表型变异是高山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固沙草属 高山植物 表型多样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苦马豆研究进展及种质资源收集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亚男 张雨 +3 位作者 郑长远 苏丹丹 刘玉萍 苏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79-81,共3页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集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药用植物 研究进展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毛措 胡樱 +4 位作者 安红婧 周碧瑶 贾慧萍 朋毛德吉 王慧春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0期47-50,共4页
青藏高原地处第三极,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通过文献计量法(中国知网)筛选到15篇青藏高原相关重金属风险研究论文,分析发现近年来在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逐渐出现了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通过综述近年来青藏... 青藏高原地处第三极,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通过文献计量法(中国知网)筛选到15篇青藏高原相关重金属风险研究论文,分析发现近年来在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逐渐出现了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通过综述近年来青藏地区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研究现状,并提出以下展望:1)青藏地区从东部向西部污染风险逐渐降低,人类活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进一步制定相关规范以减少重金属进入环境;2)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重金属污染源问题,为减少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提供依据;3)今后需加大生物—物理—化学治理联用技术研发,在兼顾生态保护中实现重金属污染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青藏高原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