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群体的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原红军 曾兴权 +3 位作者 徐其君 王玉林 扎桑 尼玛扎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2-928,共7页
为有针对性地利用青稞种质资源,收集世界各地青稞种质资源共1 220份,利用95对SSR引物评估其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95对SSR引物总共检测到45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4.74个,变化范围为1~19。1 220份青稞种质可被划分为A1... 为有针对性地利用青稞种质资源,收集世界各地青稞种质资源共1 220份,利用95对SSR引物评估其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95对SSR引物总共检测到45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4.74个,变化范围为1~19。1 220份青稞种质可被划分为A1和A2两个亚群,A1亚群有192份材料,主要为国外青稞种质;A2亚群有1 028份材料,主要为青藏高原地区种质;与A2亚群相比,A1亚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等位变异丰度。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化分析显示,A1和A2亚群间具有显著的群体分化,群体间遗传差异能解释17.29%群体方差。构建的青稞核心种质群体包括300个材料,代表了原始群体约98.4%的遗传变异和94.7%以上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核心种质 SSR
下载PDF
西藏青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原红军 曾兴权 +5 位作者 王玉林 徐其君 扎桑 于明寨 顿珠加布 尼玛扎西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49-52,共4页
青稞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酿造作物和牲畜饲料,是广适性、抗逆性最强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构建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揭示高原青裸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以1164份青稞... 青稞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酿造作物和牲畜饲料,是广适性、抗逆性最强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构建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揭示高原青裸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以1164份青稞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青稞种质资源农艺与品质性状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种质品种多、类型丰富多样,在不同的地区每个性状的变异也相当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青稞高原适应性的多组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曾兴权 王玉林 +2 位作者 原红军 羊海珍 许从萍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9,共8页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凭借其独特的耐寒、耐旱、耐盐碱及早熟特性,在高原极端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基于高通量组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系统梳理了青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层面,重点解析了其基因组...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凭借其独特的耐寒、耐旱、耐盐碱及早熟特性,在高原极端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基于高通量组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系统梳理了青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层面,重点解析了其基因组结构特征及起源进化规律;在环境适应机制方面,深入探讨了非生物胁迫(紫外线辐射、干旱和盐碱)和生物胁迫(白粉病)响应的分子调控网络;在品质形成机理层面,阐明了β葡聚糖、花青素等特征性功能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应包括:构建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图谱、开展泛基因组研究、推进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标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基因组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品质性状 多组学
下载PDF
斯布牦牛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朱勇 俄广鑫 +6 位作者 信金伟 陈晓英 张强 曹涵文 姜辉 陆东祥 张成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共6页
作为我国西藏重要的牦牛国家遗传资源代表性品种,斯布牦牛对藏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价值。本研究旨在利用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变异评估不同被毛颜色的斯布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全部152个个体内的768 bp长度的D_Loo... 作为我国西藏重要的牦牛国家遗传资源代表性品种,斯布牦牛对藏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价值。本研究旨在利用线粒体D_Loop区域遗传变异评估不同被毛颜色的斯布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全部152个个体内的768 bp长度的D_Loop区域中,共发现57个多态位点,构建获得51个D_Loop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分布为0.893(黑色)~0.944(棕色),全部单倍型归属于两大系统发育分支,有12个D_Loop单倍型为两群体间共享单倍型。两群体Tajima'D和Fu's D参数均为不显著(P>0.05)且群体间遗传分歧不显著(F_(ST)=0.00409,P>0.05)。总体而言,斯布牦牛群体母系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近期历史上未出现群体扩张,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遗传背景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对进一步明确斯布牦牛种群关系及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布牦牛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查吾拉牦牛遗传资源概况与保护利用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巴桑旺堆 平措占堆 +4 位作者 鲜莉莉 洛桑顿珠 王登云 俄广鑫 张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6期3-10,共8页
查吾拉牦牛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产区平均海拔4700m,截至2020年,存栏7万余头。查吾拉牦牛体格健壮、体型较大,平均屠宰率为约50%;役用能力突出,繁殖力优异。当前,该品种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 查吾拉牦牛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产区平均海拔4700m,截至2020年,存栏7万余头。查吾拉牦牛体格健壮、体型较大,平均屠宰率为约50%;役用能力突出,繁殖力优异。当前,该品种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西藏自治区内现有国家牦牛遗传资源存在显著遗传分歧,具有独立遗传背景。2021年查吾拉牦牛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审定,正式跻身为国家遗传资源。该文拟对查吾拉牦牛资源形成及保护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查吾拉牦牛遗传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吾拉牦牛 畜禽遗传资源 遗传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不同性别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常规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6
作者 董又菡 李明睿 +5 位作者 张群英 王登云 郭娜 景小平 米见对 张强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性别对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3周岁、健康、体重为(174.33±19.81)kg的公牦牛和(108.43±5.92)kg的母牦牛各6头,进行短期舍饲育肥试验。预试期10 d,正... 试验旨在探究性别对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3周岁、健康、体重为(174.33±19.81)kg的公牦牛和(108.43±5.92)kg的母牦牛各6头,进行短期舍饲育肥试验。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公牦牛平均日增重比母牦牛显著提高40.46%(P<0.05)。公牦牛饲粮干物质、有机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公牦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与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大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试验期间,舍饲公牦牛的增重效益和利润收入高于母牦牛。研究表明,舍饲育肥条件下查吾拉公牦牛生长性能优于母牦牛,其养殖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查吾拉牦牛 舍饲育肥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和生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向思琪 羊海珍 旺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7-1015,共9页
为明确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45份青稞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抗病性鉴定。供试材料中仅有08-1280表现为高抗黄矮病,6份材料(ZYM1289、北青6号、ZDM4409、甘青... 为明确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45份青稞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抗病性鉴定。供试材料中仅有08-1280表现为高抗黄矮病,6份材料(ZYM1289、北青6号、ZDM4409、甘青2号、藏青3000、ZYM1853)表现为抗病,中抗、感病、高感材料分别有47份、173份、18份。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08-1280携带Yd2抗性基因。为了解大麦黄矮病毒侵染对青稞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接种病毒后高抗材料08-1280、高感材料康青3号中总酚、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差异。接种后10 d,高抗材料总酚、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高感材料。接种后30 d时,高抗材料总酚含量增加幅度高于高感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显著低于高感材料;与对照组相比,高抗材料可溶性蛋白显著下降,高感材料显著上升。本研究为青稞抗病品种培育和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优异资源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鉴定 抗性生理
原文传递
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王小强 徐齐君 +1 位作者 曾兴权 羊海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4-28,33,共6页
以328份来源不同区域的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5个籽粒表型性状(长均值、宽均值、长/宽、直径和千粒重)和4个品质性状(总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和β-葡聚糖)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定的9个性状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 以328份来源不同区域的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5个籽粒表型性状(长均值、宽均值、长/宽、直径和千粒重)和4个品质性状(总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和β-葡聚糖)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定的9个性状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青稞籽粒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6.23%~17.22%,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0.60%~27.34%。9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1.8,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区域上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外、西藏山南、国内其他地区、西藏昌都、西藏日喀则、西藏拉萨、西藏林芝、西藏阿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籽粒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青稞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高青 次仁央金 +3 位作者 尤佳洁 张唐伟 次仁德吉 金涛 《乡村科技》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给青稞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以青稞品种“藏青2000”为试验对象,构建不同施氮水平单因素试验体系,剖析不同施氮量对青稞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动态的作用机制与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除茎秆外的其他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 为给青稞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以青稞品种“藏青2000”为试验对象,构建不同施氮水平单因素试验体系,剖析不同施氮量对青稞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动态的作用机制与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除茎秆外的其他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于180 kg/hm^(2)(N4)或210 kg/hm^(2)(N5)处理达峰值,茎秆的干物质积累持续上扬;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主体由茎秆转至籽粒。(2)在氮素积累方面,各器官氮含量随施氮量递增呈显著线性增长;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变化规律迥异,主要光合功能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鞘与茎秆的氮素积累量呈逐步上升趋势;营养器官氮素分配率变化与积累趋势趋同,籽粒的氮素分配率呈递减趋势。(3)氮素对青稞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影响显著。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须科学合理调控施氮水平,以达成青稞高产高效种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氮量 氮含量 氮素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青稞
下载PDF
青稞干旱应答的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陈帅豪 牛莉萍 +4 位作者 博拉 覃钟梦怡 达瓦顿珠 伦珠朗杰 侯昕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23,共8页
青稞是重要的禾本科作物,具有较强抗旱性,在青藏高原等地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研究其抗旱机制,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青稞品种进行模拟干旱及转录组分析。从敏感品种YC85和抗旱品种ZY1100中分别筛选出85和186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 青稞是重要的禾本科作物,具有较强抗旱性,在青藏高原等地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研究其抗旱机制,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青稞品种进行模拟干旱及转录组分析。从敏感品种YC85和抗旱品种ZY1100中分别筛选出85和186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显示,YC85主要集中在水应答和离子转运,ZY1100富集在酸代谢和氨基酸合成;KEGG分析发现,YC85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和氨基酸代谢通路,ZY1100富集在激素信号转导和氨基酸合成。并从中挖掘到59个干旱应答基因。研究丰富了青稞抗旱基因信息,为解析青稞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抗旱基因挖掘提供了宝贵资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干旱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胁迫应答
下载PDF
高抗BYDV的Yd2基因在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中的分布
11
作者 徐齐君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57-60,共4页
黄矮病是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麦类作物的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引起的,以蚜虫为介体进行持久性非增殖方式传播,近年来,在西藏青稞种植区域造成青稞减产。Yd2基因是目前发现在大麦中对BYDV抗性最... 黄矮病是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麦类作物的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引起的,以蚜虫为介体进行持久性非增殖方式传播,近年来,在西藏青稞种植区域造成青稞减产。Yd2基因是目前发现在大麦中对BYDV抗性最有效的基因。本研究选取1215份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材料,通过Yd2基因的检测,筛选出携带Yd2基因的材料共7份,并对Yd2基因在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为将Yd2基因在青稞抗黄矮病育种上奠定材料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BYDV) Yd2基因
下载PDF
中国牦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强 俄广鑫 +1 位作者 平措占堆 巴桑旺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92-7518,共27页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世界牦牛最大存栏量,且牦牛养殖业是我国高原牧区最重要的畜牧支柱产业。我国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丰富,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优势,而且在鲜肉品质、乳制品、毛皮品质等方面的经济性能优势突出。然而,由于高原地区自...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世界牦牛最大存栏量,且牦牛养殖业是我国高原牧区最重要的畜牧支柱产业。我国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丰富,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优势,而且在鲜肉品质、乳制品、毛皮品质等方面的经济性能优势突出。然而,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多种因素,致使当前我国固有牦牛资源品种遗传改良进程缓慢、生产力低下。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当前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概况、主要牦牛品种生产性能特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成果以及牦牛重要经济及适应性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与遗传标记筛选的研究进展。这可为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新品种(系)的培育以及我国牦牛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遗传资源保护 经济性状 适应性状
下载PDF
玉树牦牛与四个牦牛群体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侯孟典 宋仁德 +6 位作者 王会 柴志欣 杨玉文 尕才仁 汪永洲 信金伟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6,共6页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牦牛 分子标记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阿里牦牛经济性状相关遗传标记基因型频率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强 洛桑顿珠 +7 位作者 鲜莉莉 平措占堆 索朗多吉 巴多 旦巴 旦巴加参 支张 巴桑旺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Ali[AL])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潜力。【方法】利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AL类群内7个已被证实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SNPs标记的基因型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阿里牦牛... 【目的】进一步明确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Ali[AL])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潜力。【方法】利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AL类群内7个已被证实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SNPs标记的基因型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阿里牦牛群体内2个SNP位点(MyoD1_C1710T和ACSL1_G2409A)是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4个SNP位点(ACSL1_A2079T、Hesx1_T226C、TMEM-18_C1267T、TMEM-18_C4447T)为低度多态位点(0.25<PIC<0.5),另外Hesx1-G618C位点在全部个体中均为纯合子(G/G)。除Hesx1-G618C位点外,其他全部位点在阿里牦牛群体内均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阿里牦牛群体内与生长相关的标记MyoD1_C1710T和TMEM18_C4447T位点均携带高频率的优势基因型。另外,有17.7419%的阿里牦牛个体在HesxI_T226C位点携带与牦牛12月龄体质量、体高和胸围相关的优势基因型(T/C),有11.2903%个体携带与牦牛产乳量和乳品质相关标记ACSL1_G2409A的优势基因型A/A。【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阿里牦牛在多个已知经济性状相关SNP标记中携带高比例优势基因型,进一步明确了阿里牦牛分子选育遗传改良的潜力,同时为今后牦牛分子育种标记体系建立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牦牛 经济性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标记 优势基因型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Cytb及ZFY基因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文博 王会 +3 位作者 柴志欣 王吉坤 信金伟 钟金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7,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申扎、斯布、类乌齐和帕里4个西藏牦牛类群的mtDNA-Cytb基因及ZFY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Cytb基因全长1140 bp,共发现SNP位点13个,核苷酸多样性(... 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对申扎、斯布、类乌齐和帕里4个西藏牦牛类群的mtDNA-Cytb基因及ZFY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Cytb基因全长1140 bp,共发现SNP位点13个,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15,Tajima's D值为0.41410(P>0.10),共检出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09;(2)ZFY基因第11外显子长596 bp,筛查出SNP位点22个,Tajima's D值为0.78287(P>0.10),发现3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001066和0.2976;(3)聚类分析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西藏牦牛与家牦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与美洲野牛及欧洲野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次之,与水牛及非洲水牛的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进一步支持将西藏牦牛及家牦牛划为牛亚科中独立牦牛属的观点,及牦牛的原始祖先来自于亚欧大陆东北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CYTB ZFY 系统进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评估5个西藏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强 洛桑顿珠 +10 位作者 巴桑旺堆 彭阳洋 俄广鑫 尼玛次仁 索朗多吉 巴多 旦巴 鲜莉莉 旦巴加参 支张 平措占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8-2238,共11页
【目的】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 【目的】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牦牛GPR4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军 王吉坤 +3 位作者 柴志欣 王会 信金伟 钟金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基因在牦牛中的遗传多态性,对麦洼牦牛(50头)、申扎牦牛(47头)和类乌齐牦牛(28头)GPR41基因外显子区域片段进行扩增,筛查SNPs位点,利用R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其基因型,开展其与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基因在牦牛中的遗传多态性,对麦洼牦牛(50头)、申扎牦牛(47头)和类乌齐牦牛(28头)GPR41基因外显子区域片段进行扩增,筛查SNPs位点,利用R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其基因型,开展其与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为牦牛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麦洼牦牛中未发现突变位点,申扎和类乌齐牦牛在外显子2区域发现1个突变位点,第4570位碱基发生G→A突变,属同义突变;经RFLP鉴定出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G和GG;χ~2适应性检验显示,申扎牦牛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1),类乌齐牦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申扎牦牛和类乌齐牦牛均表现为中度多态;GPR41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申扎牦牛体重和体高显著相关,且GG型显著高于AA型(P<0.05),而GPR41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类乌齐牦牛各体尺性状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上,申扎牦牛GPR41基因G4570A基因座可为牦牛选育过程中分子标记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GPR41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麦洼牦牛UC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军 柴志欣 +4 位作者 王吉坤 王会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49-153,共5页
为了探讨麦洼牦牛UCP2和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牦牛育种工作中遗传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数据参考,试验以97头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UCP2基因第1,2,3,4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UCP3基因第3,6外显子及部分... 为了探讨麦洼牦牛UCP2和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牦牛育种工作中遗传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数据参考,试验以97头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UCP2基因第1,2,3,4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UCP3基因第3,6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序列,比对获得多态位点,研究其遗传多态性与麦洼牦牛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UCP2基因第4外显子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T1499C),第4内含子检测到2个多态位点(A1766G、C1925T);UCP3基因第6外显子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T13190C)。4个突变位点在麦洼牦牛粉嘴和纯黑类群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4个多态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PIC)<0.25]。UCP2基因T1499C位点CT基因型个体体重均值显著高于TT型(P<0.05)。说明麦洼牦牛UCP2和UCP3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UCP2基因T1499C位点可作为麦洼牦牛生长发育性状遗传育种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UCP基因 多态性 多态位点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西藏阿里地区牦牛生态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平措占堆 洛桑顿珠 +8 位作者 鲜莉莉 尼玛次仁 索朗多吉 巴多 旦巴 旦巴加参 支张 张强 巴桑旺堆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2-17,共6页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鉴定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遗传多样性状态,以期为阿里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及线粒体D-Loop高变区分别对69头和50头西藏阿里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在13个...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鉴定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遗传多样性状态,以期为阿里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及线粒体D-Loop高变区分别对69头和50头西藏阿里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出124个等位基因,其中TGL122和ILSTSO50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数最多(15个),BGR3001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1个);从群体上来看,阿里牦牛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SD)为0.5790±0.0139,其中11个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且近交系数(FIS)为0.192(P<0.05);虽然依据IAM和TPM模型暗示该群体存在显著瓶颈效应(P<0.05),但模式迁移图形仍为L-型分布;阿里牦牛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794 bp片段范围内,共计鉴定到80个变异位点,同时构建得到38个单倍型,全部单倍型分为2个母系支系;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41,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600。说明目前阿里牦牛群体内仍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但群体整体可能存在近交和经历瓶颈效应的风险,故而需要进一步加强该群体保种工作,同时优化或改变现有保种模式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牦牛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微卫星
下载PDF
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卓嘎 伦珠朗杰 +6 位作者 张旭辉 旺姆 扎桑 普布卓玛 高利云 达瓦顿珠 汪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7,65,共11页
【目的】解析西藏青稞地方品种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提高西藏青稞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提供的1700份青稞地方品种中选取覆盖西藏青稞种植区域的代表性品种310份,2020-2021年在西... 【目的】解析西藏青稞地方品种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提高西藏青稞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提供的1700份青稞地方品种中选取覆盖西藏青稞种植区域的代表性品种310份,2020-2021年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试验地种植供试的310份青稞种质,调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遗传力、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参试310份青稞品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为0.43~0.95,其中抽穗期的遗传力最高,而株高的遗传力最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30~1.42,均值为1.38,其中千粒质量和抽穗期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穗长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西部地区(日喀则、阿里)的青稞品种表现为早熟、矮秆、穗粒数少、千粒质量高;东部地区(昌都、林芝)的青稞品种表现为晚熟、高秆、穗粒数多和千粒质量低。前4个主成分成熟期、穗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代表青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88.67%的遗传信息量。按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大小,筛选出排名前10位的青稞种质分别为ZDM06930、ZDM06926、ZDM06859、ZDM06732、ZDM06631、ZDM06590、ZDM05468、ZDM05131、ZDM04747和ZDM04727,其中来自西藏林芝的ZDM06930品种F值最高(66.49),综合表现最好。聚类分析将农艺性状采集齐全的291份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与材料地理来源较吻合。【结论】西藏青稞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地区间遗传差异明显,以其为亲本或拟改良亲本育成的后代对西藏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西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