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探究——以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润德”志愿服务行动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钟元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素材意义、过程意义和效果意义,应以认同教育为核心和目标,以实践育人为方式和助力,以氛围形成为过程和导向,以学生成长为效果和愿景。通过形成制度化、科学化、联动化和常态...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素材意义、过程意义和效果意义,应以认同教育为核心和目标,以实践育人为方式和助力,以氛围形成为过程和导向,以学生成长为效果和愿景。通过形成制度化、科学化、联动化和常态化的实践育人机制,凝练出"公益实践"的理念,实现高校育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方法多样、育人效果突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
下载PDF
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梅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00-203,207,共5页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经济困难大学生 心理特征 资助体系
下载PDF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建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在体育消费的内容、男女生的消费差异、家庭收入对体育消费的影响以及体育消费的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辽宁 大学生 体育消费 调查研究 家庭收入 消费意识 消费结构
下载PDF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谦益 刘元元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6期82-83,共2页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深入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入手,阐释了人性化管理是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需求,并提出了人性化管理必须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深入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入手,阐释了人性化管理是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需求,并提出了人性化管理必须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人性化
下载PDF
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白雪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认可度较高、确立政治信仰因素较为复杂,以及非常关注共同信仰缺失问题。因此,当前加... 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认可度较高、确立政治信仰因素较为复杂,以及非常关注共同信仰缺失问题。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信仰教育意识,充分发挥理论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引导功能,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以人文关怀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仰 高等教育 校园文化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谦益 白英龙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及学校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通过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对这个群体的思想教育及疏导,使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家庭经济困难 人生观
下载PDF
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对高校实践育人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公益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形式,因其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和多方联动性的属性,它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在承载和传递大学生公益精神,丰... 公益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形式,因其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和多方联动性的属性,它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在承载和传递大学生公益精神,丰富高校实践育人内容,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功能,促进高校实践育人的条件建设及将高校实践育人实效性推向新高度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大力建设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共同体、努力开创专业实践与公益实践活动互利共赢的局面以及全力打造弘扬公益正能量宣传阵地等路径,实现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实践活动 高校 实践育人
下载PDF
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白雪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还要从社会需求角度探索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研究切入点,阐释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以人为本的重要... 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还要从社会需求角度探索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研究切入点,阐释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及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路径,助力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供给侧改革 学生 教育管理 探究
下载PDF
大学生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 《商情》 2010年第2期47-47,共1页
高校学生家访是落实16号文件精神,实施关怀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在家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些家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为今后的家访工作提出... 高校学生家访是落实16号文件精神,实施关怀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在家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些家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为今后的家访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英龙 《神州》 2011年第8期91-91,共1页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建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它的教育性、宣传性、交流互动性、持续性和时效性,拉近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距离,成为独特而新颖的教育载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博...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建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它的教育性、宣传性、交流互动性、持续性和时效性,拉近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距离,成为独特而新颖的教育载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意义和指导原则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博客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对策探析
11
作者 宋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1-103,共3页
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状况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资助工作的紧迫性,并阐述了开展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经济困难学生 工作对策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12
作者 姜维军 《管理观察》 2011年第8期96-97,共2页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诚信教育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
13
作者 白雪峰 王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7-71,共5页
勤俭节约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却不容乐观。在明确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强化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节约意识 培养
下载PDF
构建高校全员育人格局的原则性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滢 张钟元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29-431,440,共4页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群体,思想层面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全员育人"已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以高校"全员育人"内涵为切入点,对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群体,思想层面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全员育人"已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以高校"全员育人"内涵为切入点,对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从"四个原则""三个结合"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全员育人 新格局构建 四原则与三结合
下载PDF
使用价值概念及其批判:鲍德里亚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后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欲立 温晓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社会转型的历史境遇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概念的时效性和解释力提出质疑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能仍停留在生产逻辑的水平,因此,走出生产逻辑进入消费逻辑才能探索出...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社会转型的历史境遇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概念的时效性和解释力提出质疑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能仍停留在生产逻辑的水平,因此,走出生产逻辑进入消费逻辑才能探索出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范式。实际上鲍德里亚激进批判的哲学后果一方面隐含着对革命和解放的绝望,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因素——历史辩证法的彻底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消费社会 物的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下载PDF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英龙 陈彬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8-80,共3页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个大学生入学后首先经历的一项重要的大学教育课程。本文通过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对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举措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新生 入学教育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汉语副词虚实归属的进一步探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雪冬 白英龙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0-62,78,共4页
本文从汉语实词虚词分类问题谈起,深入剖析了汉语副词的特殊性,尤其是副词的重叠问题,并认为一般所说的副词重叠是语素重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结果,不属于句法范畴的构形重叠。最后,从语法化角度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汉语副词归为虚... 本文从汉语实词虚词分类问题谈起,深入剖析了汉语副词的特殊性,尤其是副词的重叠问题,并认为一般所说的副词重叠是语素重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结果,不属于句法范畴的构形重叠。最后,从语法化角度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汉语副词归为虚词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为今后副词研究确立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虚词 实词 重叠 语法化
下载PDF
合理构建心理健康三级防护体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雪峰 邢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9-91,共3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紧迫,需要通过合理构建三级防护体系来实现心理健康的防护.三级防护包括校级防护、院系防护、专业防护.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三级防护 高校
下载PDF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论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雪峰 谢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8,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意识形态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情感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力量
下载PDF
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梅 陈彬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为充分发挥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评助育人"的思想教育功效,避免"评助"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应以"评助"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 为充分发挥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评助育人"的思想教育功效,避免"评助"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应以"评助"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通过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的公示监督举报制度及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等积极有效对策避免"评助"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国家助学金评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 评定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