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中亚稳奥氏体-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原位分析
1
作者 薛维维 孙殿东 +6 位作者 胡俊睿 顾新阳 杜兆鑫 崔丽 郭岩 郝旭龙 高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0,共8页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与马氏体间奥氏体和马氏体与铁素体间奥氏体相比,三叉晶界处的奥氏体和孪晶奥氏体在变形早期更容易发生马氏体相变,这与变形过程中不同分布残余奥氏体所受不同的应变或应力密切相关。与大尺寸奥氏体相比,小尺寸奥氏体在变形后期开始转变,有助于延长均匀伸长率。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寸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和平均C含量,并且由于细晶强化效应需要较大的宏观应力/应变来诱导马氏体相变。拉长/等轴残余奥氏体在变形早期容易转变,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变形后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塑性。不同的转变行为是由于C和N含量的差异以及层错、位错和滑移等缺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原位分析 相变行为 残余奥氏体 塑性
下载PDF
多元体系下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承 曹磊 +2 位作者 赵洋 田钱仁 尚德礼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4-105,123,共13页
钢中刚性夹杂物对钢的品质有很大影响,采用镁处理可以对钢中有害夹杂物进行改性。本文总结了镁脱氧反应热力学与镁处理夹杂物动力学,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研究进展以及镁加入方法。镁处理可明显改善钢中刚性夹杂物MOx(M=Al,Ti)的形状,将其... 钢中刚性夹杂物对钢的品质有很大影响,采用镁处理可以对钢中有害夹杂物进行改性。本文总结了镁脱氧反应热力学与镁处理夹杂物动力学,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研究进展以及镁加入方法。镁处理可明显改善钢中刚性夹杂物MOx(M=Al,Ti)的形状,将其由不规则形状改质为近似球形,尺寸明显减小,从而减轻了夹杂物在钢中的危害;钢液中加镁的方法主要为镁蒸气加入和镁合金方式加入,在实验室以及工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处理 夹杂物 热力学与动力学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核电用16MND5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海洋 刘徐源 +3 位作者 王爽 颜秉宇 孙殿东 王永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141,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回火工艺对150 mm厚的核电站用16MND5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40℃回火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和0℃冲击功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当保温时间为225 mi...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回火工艺对150 mm厚的核电站用16MND5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40℃回火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和0℃冲击功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当保温时间为225 min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伸长率变化不大,冲击功略有提高。分析认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相组织向平衡组织的转变会导致试验钢板整体强度呈下降趋势,铁素体含量的增加是伸长率和冲击功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合金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则造成冲击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用钢 16MND5 保温时间 回火温度 合金渗碳体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异质复合钢板覆材晶间腐蚀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颜秉宇 王爽 +2 位作者 刘祥 孙殿东 胡海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超景深放大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异质复合钢板覆材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固溶热处理、调质热处理、敏化热处理和模拟消应力热处理4种热处理状态下,覆材304L的显微组...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超景深放大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异质复合钢板覆材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固溶热处理、调质热处理、敏化热处理和模拟消应力热处理4种热处理状态下,覆材304L的显微组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透射电镜下的晶界和位错处均未出现影响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Cr(23)C6或Cr N化合物,证明了调质热处理状态异质复合板生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复合钢板 覆材 热处理 晶间腐蚀
原文传递
GCr15轴承钢中TiN复合夹杂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4
5
作者 田钱仁 马骞 +2 位作者 尚德礼 雷洪 王国承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在GCr15轴承钢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有两类复合TiN夹杂物,分别为:TiN-MnS和TiN-MgO-MgAl_2O_4-MnS。热力学计算表明,GCr15轴承钢中TiN夹杂物在固液两相区析出,MnS在固相区析出,Mg元素部分来源于炉衬中MgO被钢液中溶解的碳侵蚀还原,[Mg]与... 在GCr15轴承钢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有两类复合TiN夹杂物,分别为:TiN-MnS和TiN-MgO-MgAl_2O_4-MnS。热力学计算表明,GCr15轴承钢中TiN夹杂物在固液两相区析出,MnS在固相区析出,Mg元素部分来源于炉衬中MgO被钢液中溶解的碳侵蚀还原,[Mg]与[O]将已经形核的Al2O3改质为MgAl_2O_4。TiN-MgOMgAl_2O_4-MnS的析出顺序依次为:MgAl_2O_4、MgO、TiN、MnS。MgO可作为TiN的形核质点;MgAl_2O_4若作为MgO、TiN、MnS的形核质点,取决于其周围元素的类型以及析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TIN 复合夹杂物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镍-钴硫/磷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析氢反应
6
作者 魏素凤 孙殿东 +3 位作者 张君宇 王瑜喆 李恩泽 王国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4-682,共9页
为寻求廉价、性能优异且反应稳定的碱性析氢催化剂以代替贵金属,以过渡金属Ni、Co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步煅烧处理得到Ni-Co硫/磷化物催化剂,借助X射线检测和能谱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催化剂的成功制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阴/阳离子之间... 为寻求廉价、性能优异且反应稳定的碱性析氢催化剂以代替贵金属,以过渡金属Ni、Co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步煅烧处理得到Ni-Co硫/磷化物催化剂,借助X射线检测和能谱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催化剂的成功制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阴/阳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Ni-Co硫/磷化物的催化活性和电荷转移速率均超过Ni-Co氢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Ni-Co硫/磷化物仅需要106 mV的过电势就可以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循环寿命超过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催化剂 析氢反应 硫磷化物 异质结构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Ni含量对高强度低合金钢淬透性影响的晶体学认识
7
作者 苏帅 韩鹏 +3 位作者 杨善武 王华 金耀辉 尚成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9-801,共13页
Ni作为可以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合金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高强度钢的生产中,但是当Ni的质量分数低于5%时,Ni元素的添加对于基体性能的改善不明显。然而对于低碳低合金钢而言,添加Ni会引起淬透性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协变相变产物的演变是... Ni作为可以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的合金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高强度钢的生产中,但是当Ni的质量分数低于5%时,Ni元素的添加对于基体性能的改善不明显。然而对于低碳低合金钢而言,添加Ni会引起淬透性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协变相变产物的演变是不可忽略的。本工作设计了2种不同Ni含量的高强度低合金钢(0.92Ni钢和2.94Ni钢),通过末端淬火实验和热模拟实验研究了Ni含量对0.92Ni钢和2.94Ni钢淬透性及相变温度的影响,利用SEM和EBSD表征了0.92Ni钢和2.94Ni钢协变相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Ni含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2.94Ni钢的淬透性,降低其相变温度。在0.5℃/s的低冷速下,2.94Ni钢的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少量呈薄膜状弥散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岛(M/A岛),形成以密排面分组(CP分组)为主导的相变模式,大角晶界密度、板条束(block)边界密度和V1/V2变体对含量较高,硬度也较高;而0.92Ni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呈粗大块状分布的M/A岛,形成以Bain分组为主导的相变模式,大角晶界密度、block边界密度和变体对含量较低,硬度较低。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在0.5℃/s的低冷速下,Ni含量增加显著提高了2.94Ni钢的相变驱动力,转变速率更快;提高了未转变奥氏体中最大C含量的上限,促进了贝氏体的完全转变,减少M/A岛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淬透性 贝氏体 变体 M/A岛
原文传递
新型含Cu管线钢--提高管线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新途径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柯 史显波 +3 位作者 严伟 曾云鹏 单以银 任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微生物腐蚀是造成管线材料破坏和失效并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新型管线钢是从材料自身角度降低发生微生物腐蚀倾向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管线钢化学成分基础上,通过适量... 微生物腐蚀是造成管线材料破坏和失效并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新型管线钢是从材料自身角度降低发生微生物腐蚀倾向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管线钢化学成分基础上,通过适量的Cu合金化,在服役环境中发生的微量铜离子的持续释放会杀死细菌并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从而起到耐微生物腐蚀作用,这是提高管线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主要创新思想。本文通过总结当前管线钢的微生物腐蚀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从材料角度防治微生物腐蚀的新方法。介绍了新型含Cu管线钢在合金设计、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抗氢致开裂性能和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含Cu管线钢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研究结果,最后展望了新型含Cu管线钢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Cu合金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微生物腐蚀 氢致开裂
原文传递
回火温度对1000 MPa级NiCrMoV低碳合金钢微观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成 赵坦 +3 位作者 叶其斌 田勇 王昭东 高秀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7-1569,共13页
利用SEM、TEM、EBSD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回火温度(450~650℃)对NiCrMoV低碳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拉伸和冲击实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利用相变仪和DICTRA模拟方法分别分析了两相区回火过程中奥氏体逆相变过程和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 利用SEM、TEM、EBSD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回火温度(450~650℃)对NiCrMoV低碳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拉伸和冲击实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利用相变仪和DICTRA模拟方法分别分析了两相区回火过程中奥氏体逆相变过程和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结果表明,NiCrMoV低碳合金钢经热轧-在线淬火后的显微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自回火马氏体组成。回火温度从450℃升高到550℃,马氏体板条发生回复,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逐渐分解;经两相区600℃回火后,在回火马氏体边界处形成了4.8%(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提高两相区回火温度到650℃,显微组织由层状分布的新鲜马氏体和临界铁素体组成。随着回火温度升高,NiCrMoV低碳合金钢在-80℃的冲击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600℃回火时达到峰值160 J;同时,NiCrMoV低碳合金钢在600℃回火时获得了最佳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强度1030 MPa,抗拉强度1104 MPa,延伸率18%。相变仪分析结果表明NiCrMoV低碳合金钢经60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全部保留到室温,而在650℃回火后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并转变成新鲜马氏体。DICTRA模拟结果证明奥氏体稳定化元素C、Ni和Mn在600℃等温回火过程中的富集程度要显著高于650℃等温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合金钢 回火温度 低温韧性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镁处理低碳钢中MgAl2O4夹杂物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磊 金朋亮 +3 位作者 肖远悠 尚德礼 刘春伟 王国承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6,共10页
为了研究MgAl2O4夹杂物的聚集行为,通过金相试样法和有机溶液电解分离法结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镁处理铝脱氧低碳钢中单颗MgAl2O4夹杂物、多粒子MgAl2O4夹杂物进行观察。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MgAl2O4夹杂物在液相中析出。FactSage计... 为了研究MgAl2O4夹杂物的聚集行为,通过金相试样法和有机溶液电解分离法结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镁处理铝脱氧低碳钢中单颗MgAl2O4夹杂物、多粒子MgAl2O4夹杂物进行观察。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MgAl2O4夹杂物在液相中析出。FactSage计算得到钢中夹杂物相变规律,夹杂物预测种类与试验观察结果一致。对多粒子MgAl2O4夹杂物进行分析,发现腔桥力远远大于毛细管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黏滞力。因此,腔桥力是诱导MgAl2O4夹杂物发生聚集的主要作用力。钢液条件为温度升高、低aO(氧活度)、低w([S])时,腔桥力数值较小,引起MgAl2O4夹杂物的聚集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处理 低碳钢 夹杂物 热力学 聚集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