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以韶关学院为例
1
作者 张绍青 龙来寿 李锐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223-224,231,共3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课程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以韶关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一个较长期的教学改革策略。以项目式学习教学法为切入点改革教学方法、融入科研案例和热点问题丰富课程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课程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以韶关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一个较长期的教学改革策略。以项目式学习教学法为切入点改革教学方法、融入科研案例和热点问题丰富课程内容、依托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对课程进行改革、更新和完善。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项目式学习
下载PDF
“土木工程概论”“四度四性六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常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0期133-137,共5页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必修课,担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领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以及使学生了解土木、热爱土木的重要使命,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如何对待土木工程“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但随着科...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必修课,担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领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以及使学生了解土木、热爱土木的重要使命,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如何对待土木工程“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但随着科技及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渐显脱节,从重构课程的定位作用入手,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的内容,结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及研究,提出“土木工程概论”“四度四性六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概论 四度四性六结合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在线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结构力学为例
3
作者 段冠 辜曼 +2 位作者 赵志广 王鹂 蓝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16期185-185,共1页
以在线课程期间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例,阐述了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课程开展一定的课程思政教育,增加课程的人文教育元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积极投身国家建设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结构力学 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下载PDF
医学生“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郑兰 陈鲜丽 +1 位作者 郑海鹏 钟鸣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无机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医学职业道德、根植医学人文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无机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医学职业道德、根植医学人文情怀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无机化学”教学中的策略,为医学生“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医学生 课程思政 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5
作者 黄冬兰 焦琳娟 +2 位作者 丘秀珍 罗建民 王宇琳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93-98,共6页
为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围绕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对部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构建了以“分析化学实验”知识为主... 为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围绕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对部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构建了以“分析化学实验”知识为主体,以分析化学中的励志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环保意识、哲学思维等素材为主导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一步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和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教学案例设计
下载PDF
基于5E模式的化学探究性教学设计——以“茶垢清洁剂成分探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静 王小兵 +1 位作者 邱书文 曾懋华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205-208,共4页
基于5E教学模式,开展了“茶垢清洁剂成分探究”的教学设计。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步骤,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设计了以茶垢清洁剂为主题的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将5E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展了实践。
关键词 5E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 茶垢清洁剂
下载PDF
物理化学课程化学热力学模块的教学策略探讨
7
作者 莫云燕 卢文贯 +2 位作者 付志平 焦琳娟 王小兵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期88-91,共4页
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其他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及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该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公式繁杂且限制条件多等突出特点,给刚开始进行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带来较大阻碍,也... 化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其他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及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该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公式繁杂且限制条件多等突出特点,给刚开始进行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带来较大阻碍,也成为教师教学上的难点。因此,文章紧密结合化学热力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化学热力学模块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教学方法的思考以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旨在进一步提升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化学热力学 教学方法 教学探讨
下载PDF
基于镍纳米团簇-铕混合物的纸基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
8
作者 王宇琳 陈锦婷 +1 位作者 韩炜田 丘秀珍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243-249,共7页
介绍了一个科研转化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基于镍纳米团簇(NiNCs)-铕混合物(NiNCs-Eu^(3+))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实验包括NiNCs-Eu^(3+)的制备、表征及对四环素的响应性能,纸基传感器的构建及可视化识别的分析方法探究。该实验综合性强... 介绍了一个科研转化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基于镍纳米团簇(NiNCs)-铕混合物(NiNCs-Eu^(3+))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实验包括NiNCs-Eu^(3+)的制备、表征及对四环素的响应性能,纸基传感器的构建及可视化识别的分析方法探究。该实验综合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一个“看得见”的综合化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团簇 四环素 纸基荧光传感器 综合化学实验
下载PDF
鲁尔四通阀在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中的应用
9
作者 余静 杨怡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98-101,共4页
以高中化学“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质检验实验、含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实验”为例,利用鲁尔四通阀的液体流向可控性、良好气密性,注射器的定量性,设计了一种将气体制取、性质检验、物质转化结合的一体化微型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装置简易... 以高中化学“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质检验实验、含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实验”为例,利用鲁尔四通阀的液体流向可控性、良好气密性,注射器的定量性,设计了一种将气体制取、性质检验、物质转化结合的一体化微型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装置简易、操作简便、所需药品少、效果明显且绿色环保等优点。该一体化微型实验不仅可用于教师演示实验,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用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尔四通阀 注射器 一体化微型实验 实验改进
下载PDF
PP/PE双层共挤薄膜界面粘接对撕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吴泳诗 谢嘉宜 +1 位作者 徐睿杰 雷彩红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0,共6页
采用熔体拉伸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双层共挤薄膜,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通过采用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聚丙烯原料与相同聚乙烯匹配共挤出,探究了熔体流动速率对双层共挤薄膜的界面粘接性能影响,并且,对后续界面形貌和撕裂性... 采用熔体拉伸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双层共挤薄膜,在相同加工条件下,通过采用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聚丙烯原料与相同聚乙烯匹配共挤出,探究了熔体流动速率对双层共挤薄膜的界面粘接性能影响,并且,对后续界面形貌和撕裂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PP和PE的熔体流动速率差值(△MFR)为1.3时,双层共挤薄膜的界面剥离力提高至(1172.4±30.7)mN,界面内侧缠结结构增多,内侧表面粗糙度提高至(18.7±1.7);相应的双层薄膜具有较高的撕裂强度,其值为(1.29±0.19)kN/m,撕裂后无明显的微观分层现象,穿刺性能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熔体流动速率差可以实现不相容树脂的界面粘接,为新型多层共挤膜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挤 界面粘接 撕裂性能 聚丙烯 聚乙烯
原文传递
K掺杂的SrSiO_(3-δ)基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曹志坤 陈超 +2 位作者 朱民正 刘洋 田长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Sr_(1-x)K_(x)SiO_(3-δ)(x=0.00、0.05、0.10、0.15、0.20、0.25、0.30、0.35)。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等对试样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用固相法经950℃煅...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Sr_(1-x)K_(x)SiO_(3-δ)(x=0.00、0.05、0.10、0.15、0.20、0.25、0.30、0.35)。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等对试样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用固相法经950℃煅烧所得粉体呈立方钙钛矿结构。Sr_(1-x)K_(x)SiO_(3-δ)的烧结活性较好,在1200℃烧结的电解质陶瓷相对密度均大于98%,平均晶粒尺寸为7~15μm;中温条件下该系列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较高、电导活化能较低。其中800℃时Sr_(0.90)K_(0.10)SiO_(2).95的离子电导率最高(8.66×10^(-2)S/cm),电导活化能最低(1.27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 固相法 烧结活性 电导率 活化能
原文传递
手持技术探究酸碱滴定过程中缓冲容量的变化
12
作者 郑海鹏 钟鸣 +1 位作者 陈鲜丽 郑兰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针对韶关学院基础化学课程中酸碱滴定的学习内容,以酸碱滴定为基础,绘制滴定过程中溶液缓冲容量的变化图,并结合型体分布分数的知识联合讨论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缓冲容量变化,扩充了酸碱滴定和缓冲容量的知识,可以加深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针对韶关学院基础化学课程中酸碱滴定的学习内容,以酸碱滴定为基础,绘制滴定过程中溶液缓冲容量的变化图,并结合型体分布分数的知识联合讨论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缓冲容量变化,扩充了酸碱滴定和缓冲容量的知识,可以加深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对酸碱滴定的理解.使用手持技术实验设备中的pH传感器和滴数传感器设计了酸碱滴定实验,使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HAc,H_(2)C_(2)O_(4),H_(3)PO_(4)溶液,绘制相应的pH-V曲线和β-pH曲线,基础借助δ-pH曲线解释缓冲容量变化,并联合分析其滴定过程中缓冲容量的变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酸碱滴定和缓冲溶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技术 PH传感器 滴数传感器 滴定曲线 分布型体 缓冲容量
下载PDF
Fe3O4@GO@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综合化学实验的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琳娟 卓银珊 +1 位作者 唐家惠 张家伟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氧化石墨和Fe3O4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Fe3O4@GO@TiO2)复合光催化剂,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晶型结构及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并考察其对... 以氧化石墨和Fe3O4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Fe3O4@GO@TiO2)复合光催化剂,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晶型结构及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并考察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涉及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仪器分析、催化及环境等领域,可作为高年级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综合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磁性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钛
下载PDF
高校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路径
14
作者 陈雅娟 王操 《黑河学刊》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的预备者,其职业角色和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健康成长。所以,本文根据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和特征分析,探究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的预备者,其职业角色和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健康成长。所以,本文根据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和特征分析,探究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对策,这对于师范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积极心理品质 培育路径
下载PDF
“生生互动”在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设计策略
15
作者 李灵聪 谭雅诗 +1 位作者 雷畅 付志平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化工类本科生由于缺乏专业表达方面的锻炼,在课堂参与方面时常显得非常被动,需要更符合专业学情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对分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应用对分课堂的教学... 化工类本科生由于缺乏专业表达方面的锻炼,在课堂参与方面时常显得非常被动,需要更符合专业学情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对分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应用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即“生生互动”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提升学习自信、课堂参与度、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展现了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作者以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生生互动”在实际操作中的设计策略。精心设计的“生生互动”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对分课堂 生生互动 高校教学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反应物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6
作者 徐先燕 郑灵丹 +3 位作者 周慧颖 张梓淇 刘素晶 陈洁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因具有简单便携、易操作、数据实时等优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手持技术,在考虑了反应吸、放热影响的基础下,利用气压传感器探究了盐...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因具有简单便携、易操作、数据实时等优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手持技术,在考虑了反应吸、放热影响的基础下,利用气压传感器探究了盐酸浓度对Mg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FeCl_(3)用量、温度对H_(2)O_(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体系“压强-时间”曲线及反应速率的直接对比,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用量、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 气压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手持技术的双波长法测定甲基橙的电离平衡常数
17
作者 郑海鹏 曾桂花 陈博 《中学理科园地》 2024年第2期74-76,共3页
利用手持技术设备中的色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设计了双波长法测定甲基橙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手持技术实验,通过拟合一次方程得出测定结果,结果较准确,误差较小,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中学的化学课外兴趣实验中,也能很好激发... 利用手持技术设备中的色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设计了双波长法测定甲基橙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手持技术实验,通过拟合一次方程得出测定结果,结果较准确,误差较小,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中学的化学课外兴趣实验中,也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丰富了手持技术的实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技术 甲基橙 双波长法 电离平衡常数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梁凯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98-102,共5页
为研究对分课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韶关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级1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2019级2班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结束后,通过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学习效果及... 为研究对分课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韶关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级1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2019级2班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结束后,通过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结果显示: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应用于实践教学,可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实践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对分课堂模式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畅 龙来寿 +1 位作者 付志平 蒋荣华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4期335-336,共2页
根据《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课堂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内容的重构,"对分课... 根据《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课堂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内容的重构,"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学设计的改进,"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途径,解决对分课堂模式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原理 对分课堂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