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廖宗敏 刘建 +7 位作者 谢崇伟 刘文瑛 谭利明 李茵 姚翔 季琳 陈刚 彭奕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与对策,提升住培教学的质量。方法:从本院新报到的住培医师中随机抽取100名为研究对象,调查住培医师毕业后从学校进入医院学习是否存在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各种文化休克的占比,科学地分析影响住培医师文化... 目的:研究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与对策,提升住培教学的质量。方法:从本院新报到的住培医师中随机抽取100名为研究对象,调查住培医师毕业后从学校进入医院学习是否存在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各种文化休克的占比,科学地分析影响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的因素。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实施。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使用卡方检验,对各变量的相关性采用简单分析。结果:住培医师文化休克阳性率达69%,并且,5种类型均有涉及。外地入培的住培医师文化休克阳性比率明显高于当地入培的住培医师。住培医师文化休克与寻求朋友的帮助意愿、遇困难冷静程度、教学计划的完成、新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及寻求家人的陪伴6个因素相关。所以本研究针对这些因素,通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的策略。措施实施4个月后,住培医师文化休克比例降低为28%(P<0.05)。结论:住培医师在培训期间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文化休克,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影响其培训的效果。培训单位要从加强岗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和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以及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提高住培医师自身抗文化休克的能力两方面帮助其解决文化休克,使其顺利完成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培医师 文化休克 对策
下载PDF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3 位作者 朱剑华 吴青松 赵家锋 张小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中段切除术 端侧吻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稳心颗粒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叶曦 陈宝峰 +1 位作者 范文茂 章蓓蓓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3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125例非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标准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标准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治疗...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125例非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标准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标准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前、12周后临床症状、心室率、心功能改善、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心室率、心功能改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NT-proBNP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进一步降低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永久性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心脏病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联合活性维生素D_3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建发 张魁正 +3 位作者 黄洁平 伍军 邓行江 何敏 《当代医学》 2012年第8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联合活性维生素D3(VitD3)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行MHD的终末肾脏病(ESRD)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HD+HP联合活性VitD3冲击治疗组20例和MH...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联合活性维生素D3(VitD3)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行MHD的终末肾脏病(ESRD)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HD+HP联合活性VitD3冲击治疗组20例和MHD对照组20例,治疗组每周进行1次HD+HP及2次MHD治疗,同时口服活性VitD3冲击治疗;对照组每周行3次MHD治疗,同时常规口服活性VitD3;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Ca)、血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Ca、P及i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均有上升,P、iPTH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联合活性VitD3冲击治疗与MHD联合活性VitD3治疗对MHD的ESRD患者高磷血症均有效,但HD+HP联合活性VitD3冲击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活性维生素D3 冲击治疗 高磷血症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校 白玉双 +1 位作者 王海 刘树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52例AS患者,25mg/次,每周1次,疗程12周,同时加用沙利度胺50~100mg每晚一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52例AS患者,25mg/次,每周1次,疗程12周,同时加用沙利度胺50~100mg每晚一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沙利度胺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药物治疗 依那西普 沙利度胺
下载PDF
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席新华 吴强 +4 位作者 胡孔和 钟学仁 何小龙 朱文刚 包拥政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对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制定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脊柱转移性肿瘤住院病历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随访治疗病例671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脊椎... 目的对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制定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脊柱转移性肿瘤住院病历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随访治疗病例671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现况及城乡分布。结果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高峰是40-70岁,男女比例为1∶0.69,原发病灶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对研究对象的性别进行了城乡分布的分析。其中乡村占比显著高于城市,这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相一致。结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前提前;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来源肿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几种主要肿瘤的早诊治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脉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凌俊 陆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脉压(P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1 4 9例ACS病人分为PP <6 5mmHg组( 4 1例)和PP≥6 5mmHg组( 1 0 8例) ,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脉压(P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1 4 9例ACS病人分为PP <6 5mmHg组( 4 1例)和PP≥6 5mmHg组( 1 0 8例) ,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①PP≥6 5mmHg组病人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PP <6 5mmHg组(P <0 .0 5) ,其中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在PP≥6 5mmHg组中高达96 .3%(P <0 .0 1 ) ;②PP≥6 5mmHg组病人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P <0 .0 5)。结论 发生ACS时,PP高的ACS病人其危险因素多于PP低者,且冠状动脉病变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脉压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环磷酰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校 白玉双 +1 位作者 何敏 刘树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3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环磷酰胺组与甲氨蝶呤组,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患者耐受良好,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环磷酰胺组与甲氨蝶呤组,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患者耐受良好,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环磷酰胺 甲氨蝶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明贤 周立平 +1 位作者 刘尚忠 陈蛟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NASH患者76例和健康人84例,分析临床症状、生化和影像学指标。结果在76例患者中,体检发现者43例(56.6%),有症状者33例(43.4%);NASH组BMI、DBP、FPG、2hPPG、TG、ALT、...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NASH患者76例和健康人84例,分析临床症状、生化和影像学指标。结果在76例患者中,体检发现者43例(56.6%),有症状者33例(43.4%);NASH组BMI、DBP、FPG、2hPPG、TG、ALT、ALT/AST、CRP、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NASH关系最密切的指标是BMI(OR=8.45),其次分别是TG、2hPPG、FPG、DBP、年龄、病程(OR分别为3.70,2.83,2.61,2.10,1.41、1.20)。结论 NASH患者起病隐匿,多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发生NASH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制1%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颖皓 《中原医刊》 2006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寻求能有效减轻给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带来的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导尿法,改良组在常规导尿基础上使用自制1%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性成功率... 目的寻求能有效减轻给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带来的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导尿法,改良组在常规导尿基础上使用自制1%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性成功率和尿道损伤率。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χ2=15.72,P<0.01,一次性成功率比较χ2=7.35,P<0.01,尿道损伤率比较χ2=7.68,P<0.01。结论1%盐酸丁卡因胶浆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中对尿道的损伤及疼痛,提高导尿一次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胶浆 前列腺增生 导尿 润滑 麻醉 1%盐酸丁卡因胶浆
下载PDF
美容护理实习生与就诊者沟通技巧的临床带教
11
作者 李清梅 《中华护理教育》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美容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历从护生到美容医学心理咨询师角色的转换,沟通技巧的带教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减轻挫败感至关重要。沟通技巧的带教方法主要是领悟沟通技巧,用心倾听,巧妙回答就诊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对若干话题都感... 美容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历从护生到美容医学心理咨询师角色的转换,沟通技巧的带教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减轻挫败感至关重要。沟通技巧的带教方法主要是领悟沟通技巧,用心倾听,巧妙回答就诊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对若干话题都感兴趣,以丰富的美学知识引领就诊者建立审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 美容技术 教育 护理
下载PDF
上肢手术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清梅 贝抗胜 +3 位作者 邹金英 何玉珍 蔡志敏 肖雨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右上臂周径大小分为S组(≤25cm)、M组(26~30cm)和L组(>30cm),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分别测定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以...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右上臂周径大小分为S组(≤25cm)、M组(26~30cm)和L组(>30cm),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分别测定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以周径和测定值为依据确定充气压力:周径≤25cm者,充气压力为25 kPa(IkPa=7.5mm Hg),>25cm者。以肢体周径(cm)作为个体充气压力(kPa)值,最大值≤40kPa。用上述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150例,并观察术中创面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副损伤发生情况。结果30例右侧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参考值分别为:S组[(19.17±1.95)kPa,(?)±s,下同]和(11.50±1.98)kPa,M组(21.18±2.09)kPa和(13.45±1.86)kPa,L组(27.00±4.12)kPa和(16.43±1.13)kPa,各组阻断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应用150例中,上臂周径平均为(28.13±3.53)cm,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平均为(28.19±3.03)kPa。手术应用个体充气压力,止血效果优147例,良3例,术后均无止血带副损伤。结论以上肢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作为充气压力的参考值(kPa),是上肢手术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上肢 显微外科手术 充气压力
原文传递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适宜浓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开明 黄燕虹 +2 位作者 叶志刚 王韶莉 胡峥嵘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分娩疼痛 镇痛 产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