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举措克服高校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以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奇 胡茂槐 《办公室业务》 2021年第14期25-26,共2页
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目前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仍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出现党建与业务脱离,形成“两张皮”的局面。为克服这种难题,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探索党建与业务两手抓的有效措施,依... 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目前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仍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出现党建与业务脱离,形成“两张皮”的局面。为克服这种难题,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探索党建与业务两手抓的有效措施,依托平台建设,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建设专职队伍,使党建与业务齐头并进;健全工作机制,规避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业务工作 “两张皮” 三举措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中拉曼光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涛 李军科 +1 位作者 刘柱 袁士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63-10565,共3页
仪器的发展使得拉曼光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微观结构变化的灵敏性、样品的非破坏性、使用的样品量较小及其高分辨率等都是选择拉曼光谱作为分析手段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拉曼光谱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拉曼光谱
下载PDF
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少平 殷军艺 +1 位作者 黄丹菲 余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263-268,共6页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背景,重点对评估结果为“A^-”以上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发现上述高校近年来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上有显著提升,其中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较为突出。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基于国际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促进并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际合作 专业建设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Roger RUA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40,291,共4页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逐渐受到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力改善大学生科研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实验室 科学研究
下载PDF
食品学科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光翠娥 王世强 +2 位作者 赵建新 徐贻学 李丁 《实验室科学》 2015年第5期225-227,共3页
食品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特点,本科生实验教学存在因其课程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而与理论学习争学时的问题。同时,作为实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室安全教学因为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而被压缩,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了学校的正... 食品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特点,本科生实验教学存在因其课程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而与理论学习争学时的问题。同时,作为实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室安全教学因为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而被压缩,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次序并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着重探讨了食品学科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和开展教育教学方式,高效地传播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学科 实验室安全 本科生 教学
下载PDF
浅谈多学科交叉的食品科学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曾茂茂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2期148-148,共1页
食品科学是整合和应用多个学科的基础学科理论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化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与食品科学关系紧密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食品科学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具有多... 食品科学是整合和应用多个学科的基础学科理论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化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与食品科学关系紧密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食品科学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具有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食品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食品科学 课程体系建设
下载PDF
上海金山区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芳 陈坚 +4 位作者 何振凤 薛峰 金建军 叶华 王周平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7期29-33,共5页
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是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提高自控自检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市金山区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建设现状,... 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是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提高自控自检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市金山区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建设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要从宣传教育、规章制度和技术队伍3方面加强改进和完善,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规范标准,不断提高区域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 标准化 竞争力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丁 曹沛 +3 位作者 王萍 王世强 光翠娥 赵建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6-158,共3页
实验室安全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从高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江南大学实际,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准... 实验室安全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从高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江南大学实际,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式,并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推行近两年以来的实施效果,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切实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 问卷调查 实施效果
下载PDF
食品热加工与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允圃 刘玉环 +4 位作者 阮榕生 曾稳稳 杨柳 刘成梅 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3-467,共5页
食品热加工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对长寿人群的饮食习惯调查结果启示了低温烹调应当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食品非热加工新技术快速发展,预示食品热加工技术将被非热加工技术部分取代。
关键词 食品 热加工 非热加工
原文传递
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在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晓鸣 周健 +2 位作者 刘巧瑜 倪婉星 冯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对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表明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具有直接利用底物、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高、产品容易分离纯化、产品具有绿色环保概念等优点。
关键词 脂肪酶催化合成 有机相 应用
下载PDF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夏文水 高沛 +2 位作者 刘晓丽 葛藜红 许艳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68-574,共7页
酶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技术,对食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理化变化,受热时营养素、颜色、质构、风味等方面容易受到破坏,这就为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目前,酶技术已经广泛应... 酶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技术,对食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理化变化,受热时营养素、颜色、质构、风味等方面容易受到破坏,这就为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目前,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工业、肉制品工业、焙烤工业、饮料和果汁工业、淀粉和糖工业、油脂工业及安全检测等食品领域。本文主要从改善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增强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酶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技术 食品加工 应用
原文传递
食品与中药寒凉温热炎五性的现代科学认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玉环 刘童莹 +2 位作者 阮榕生 彭红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3-256,共4页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 中医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的不同,将食品、中药划分寒凉温热四性。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促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中药 生理学属性 化学基础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栅栏技术在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进 杨瑞金 +1 位作者 张文斌 华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获得货架期在3个月以上的25℃保藏的高水分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文中利用栅栏技术南美白对虾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设置控制水分活度、浸泡乙醇、调节pH值、降低氧化还原值、热杀菌等保质栅栏因子。在整个常温保藏过程中,产品的菌落总数... 为获得货架期在3个月以上的25℃保藏的高水分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文中利用栅栏技术南美白对虾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设置控制水分活度、浸泡乙醇、调节pH值、降低氧化还原值、热杀菌等保质栅栏因子。在整个常温保藏过程中,产品的菌落总数未超过相关标准,虽然感官评分出现下滑的趋势,但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即食食品 加工工艺 栅栏技术 保藏实验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对食品玻璃化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菲 张锦胜 +3 位作者 金志强 刘玉环 林向阳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669,共4页
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原理和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及NMR状态图的概念及其在食品玻璃化转变和转变前后食品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玻璃化转变 玻璃化转变温度 核磁共振状态图
下载PDF
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负载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健 邓苏梦 +6 位作者 戴燕 邹洁 刘丹 邹立强 刘伟 彭盛峰 陈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 β-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但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低水溶性,这些都会导致β-胡萝卜素低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极大地限制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物化不稳定性、低水溶性及低的生物利用率,越来越多利用不同包埋技术构建的食品级运载体系来负载β-胡萝卜素。载β-胡萝卜素食品级运载体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更加广泛地提高β-胡萝卜素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包埋形式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对β-胡萝卜素的负载特性和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开发性能优良的食品级运载体系和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生物利用率提供一定理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运载体系 溶解度 稳定性 生物利用率
原文传递
植物基食品乳酸菌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关倩倩 熊涛 谢明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共11页
植物基食品泛指用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食品。进入大健康时代,植物基食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乳酸菌发酵技术在多元化的植物基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可实现植物基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健康功效的多元化。因此,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 植物基食品泛指用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食品。进入大健康时代,植物基食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乳酸菌发酵技术在多元化的植物基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可实现植物基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健康功效的多元化。因此,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对国内外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类型、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新型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食品 乳酸菌发酵技术 风味口感 营养健康 产业化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唐亚丽 卢立新 赵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从食品营养与安全角度出发,介绍生物芯片的原理及分类,着重讨论此类技术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有害物质分析及食品营养与疾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食品工业与高新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结合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生物芯片 营养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道峰 邓省亮 赖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1-264,共4页
分别介绍量子点、荧光微球、上转磷光、纳米磁珠为代表的新型标记物免疫层析,非免疫学层析,替代抗原层析等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综述其原理、优势及其在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层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型 层析检测 食品安全 应用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文学方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99-402,共4页
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和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量子点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桂澜 匡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5091-5097,共7页
微生物超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生物污染是影响国家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覆盖度、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已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技术逐渐替代常规DNA诊断和微生物分型方法.本文通过综述测... 微生物超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生物污染是影响国家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覆盖度、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已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技术逐渐替代常规DNA诊断和微生物分型方法.本文通过综述测序的发展历史和二代测序原理及流程,着重论述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16S rRNA、全基因组、宏基因组以及宏转录组分析在现代食品安全实验室中的应用,展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控及食品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 16S RRNA 全基因组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宏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