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血管结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戚慧茹 林瑶 石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川崎病(KD)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瘤(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标志着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的临床预后。血管内膜层单核细胞浸润、内皮细胞降解以及弹性层破坏是KD合并CAA的基本病变,提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存在炎症... 川崎病(KD)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瘤(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标志着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的临床预后。血管内膜层单核细胞浸润、内皮细胞降解以及弹性层破坏是KD合并CAA的基本病变,提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存在炎症破坏。不同遗传背景的KD患儿发生CAA的风险各异,提示遗传因素在CAA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KD合并CAA的血管结构相关基因和发病机制,为KD合并CAA的早期识别和机制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血管结构 基因
下载PDF
130例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心血管损害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瑶 石琳 +5 位作者 刘岩岩 刘杨 张明明 李爱杰 邓燕骏 刘京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心血管损害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且未经治疗的130例患儿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发生亚临床心血管损... 目的评估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心血管损害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且未经治疗的130例患儿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发生亚临床心血管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中48例(36.9%)发生左心室肥厚,35例(26.9%)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单因素分析显示,24h平均舒张压、血尿酸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发生左心室肥厚有关(均P<0.05)。空腹C肽水平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有关(P<0.05)。结论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就诊时已存在亚临床心血管损害,需加强对相关因素的监测,警惕亚临床心血管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琥珀酸盐及琥珀酰化与心血管疾病
3
作者 王玉婷 石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291-294,共4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是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质谱的应用,研究发现琥珀酰辅酶A在心脏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其他器官,琥珀酰化也是心脏PTM的关键部分。该文介绍琥珀酸盐及琥珀酰化在缺血性心脏病、高...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是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质谱的应用,研究发现琥珀酰辅酶A在心脏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其他器官,琥珀酰化也是心脏PTM的关键部分。该文介绍琥珀酸盐及琥珀酰化在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琥珀酰化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豆文婷 李晓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2期53-56,共4页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主要通过PKC/NF-κB通路的激活或刺激泡沫细胞的生成,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血浆TMAO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分层指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通过与宿...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主要通过PKC/NF-κB通路的激活或刺激泡沫细胞的生成,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血浆TMAO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分层指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通过与宿主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影响宿主血压水平;肠道菌群也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影响调节血压,即“脑-肠-骨髓轴”假说。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丰度及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其肠道内某些特有细菌具有超抗原活性并可产生热休克蛋白,并通过影响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川崎病
下载PDF
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突出表现的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2例并文献复习总结
5
作者 王宏茂 张明明 +2 位作者 林瑶 李晓惠 石琳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报道2例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突出表现的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文献复习总结。方法介绍本院收治的2例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例,检索1990年~2021年的关于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等研究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及RevMa... 目的报道2例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突出表现的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文献复习总结。方法介绍本院收治的2例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例,检索1990年~2021年的关于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等研究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及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98例患儿,其中男6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12.2±4.9)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42例(48%)。98例患儿中包括108段心肌桥,位置在左前降支98段,占比90.7%;统计儿童心肌桥长度(23.5±15.2)mm,厚度(8.6±6.0)mm;合并HCM 46例(52.9%);明确记载的行心肌桥松解术39例(44.8%);随访时间为3个月~10年,随访中死亡者7例,明确记载预后良好的70例(81.4%)。结论儿童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病时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突出表现,位置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常见,治疗则是冠脉狭窄程度+Schwarz分型结合临床综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杨 石琳 +4 位作者 林瑶 陆萍 张明明 李爱杰 刘岩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_2-微球蛋白检查,作为评估眼底、心脏、肾脏损伤的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Ⅰ期组(89例)和Ⅱ期组(36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将研究对象分为靶器官损害组(71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54例),观察血清25-(OH)D浓度与高血压儿童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血清25-(OH) D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5,P=0.956)。靶器官损害组血清25-(OH) D浓度明显低于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t=3. 631,P=0. 000)。血清25-(OH) D浓度与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肾损害具有负相关性(r=-0.273,P=0.002),其中,血清25-(OH)D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负相关性(r=-0. 221,P=0.013)。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血清25-(OH) D浓度与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其中血清25-(OH) D浓度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童 25-羟基维生素D 靶器官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慧 刘岩岩 +2 位作者 张裕 陈晓丽 石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儿童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7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121例原发性高...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儿童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7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121例原发性高血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基因型分为CC型组(19例)、CT型组(51例)和TT型组(51例);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4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74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儿童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儿童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北京地区健康成年人群和中国汉族成年人群(P<0.001)。TT型组血清Hcy水平高于CC型组和CT型组(P<0.001)。H型高血压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1),且MTHFR基因C677T多为TT基因型,TT基因型与H型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OR=12.71,P<0.001)。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间靶器官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次诊断时,H型高血压组即可存在多脏器受累情况,占11%(5/4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儿童MTHFR基因C677T的T等位基因突变率高且与血清Hcy水平具有一定关联,TT基因型是儿童H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早期靶器官损伤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基因多态性 儿童
下载PDF
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媛媛 包敏 +4 位作者 张明明 王利军 王宏茂 石琳 郑春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完成经典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造影组)和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 目的探究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完成经典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造影组)和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超声组)病例。两组患儿均用超声心动图和X线评估封堵效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等。结果患儿年龄6个月~11岁,体重8~40 kg。超声组72例,造影组14例。所有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组穿刺单根血管的有62例,造影组均穿刺两根血管,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并发症。超声组手术时间为[(52.1±22.8)min比(111.0±42.4)min,P=0.030]、射线剂量[(25.4±19.0)mGy比(123.7±55.6)mGy,P<0.001]、对比剂用量[(0.2±1.2)ml比(42.5±14.4)ml,P<0.001]显著低于造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PDA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川崎病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辰 李晓惠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3期32-36,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并发症主要为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川崎病伴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机制尚...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并发症主要为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川崎病伴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分别从遗传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降解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儿童心血管疾病评估中的作用
10
作者 沈辰(综述) 石琳(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724-727,共4页
心肺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客观、动态、连续的评估方法, 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潜力、风险分层、预后并指导治疗决策。近年来, 心肺运动试验在多学科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该试验对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要求... 心肺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客观、动态、连续的评估方法, 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潜力、风险分层、预后并指导治疗决策。近年来, 心肺运动试验在多学科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该试验对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此外, 心肺运动试验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有丰富的研究资料, 然而, 与儿童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却相对少见。该文就心肺运动试验在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等疾病中的评估作用进行综述, 为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心肺运动试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先天性心脏病 川崎病 肺动脉高压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运动试验在儿科心血管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蔺婷娟(综述) 石琳(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3-76,共4页
近年来,运动试验在儿科领域,尤其是儿科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监测机体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气体代谢参数等指标,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运动试验可进一步评估心律失常,鉴别晕厥... 近年来,运动试验在儿科领域,尤其是儿科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监测机体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气体代谢参数等指标,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运动试验可进一步评估心律失常,鉴别晕厥及发现心肌病、川崎病患儿的早期心肌灌注缺损;另外,运动试验的气体代谢参数可评价儿童的运动耐量,如心肌病患儿的运动受限程度,还可用于评价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疗效等。随着对运动及其病理生理的研究的深入,运动试验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疾病诊疗中,其在儿科的临床价值亦将越来越高。该文对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运动试验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明明 李晓惠 +4 位作者 石琳 任军 林瑶 刘杨 陆萍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的冠状动脉(冠脉)内径绝对值诊断标准和Z值法诊断标准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脉扩张的检出率,为KD合并冠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 目的比较传统的冠状动脉(冠脉)内径绝对值诊断标准和Z值法诊断标准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脉扩张的检出率,为KD合并冠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KD患者。分别依据1988年《中华儿科杂志》标准(1988年标准)、2015年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2015年标准)及2017年版《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学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推荐的2种Z值法(Kobayashi、Dallaire)诊断标准,计算KD合并冠脉并发症患儿的冠脉扩张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KD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共89例。分别采用1988年标准、2015年标准及Z值法(Kobayashi、Dallaire标准),1岁以内小婴儿右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53.85%、15.38%、26.92%、19.23%;其中1988年标准明显高于其他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34.62%、34.62%、42.31%、34.62%,Z值法(Kobayashi标准)冠脉扩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3种诊断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上患儿右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25.40%、12.70%、12.70%、12.70%,其中1988年标准检出率高于其余各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17.46%、34.92%、14.29%、14.29%,其中2015年标准的检出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88年《中华儿科杂志》标准检出右冠状动脉扩张比例较高;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在>1岁患儿组检出左冠状动脉扩张比例偏高;Z值法(Kobayashi、Dallaire标准)结合了患儿体格变化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川崎病合并冠脉并发症情况,2种Z值计算方法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并发症 Z值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Korotkoff第Ⅳ、Ⅴ音与成年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明明 闫银坤 +3 位作者 刘军廷 赵小元 石琳 侯冬青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Korotkoff第Ⅳ音(K4)与Korotkoff第Ⅴ音(K5)对成年高血压及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于1987年在北京市选择6~18岁的健康学生共计3 198人(男1 700人,...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Korotkoff第Ⅳ音(K4)与Korotkoff第Ⅴ音(K5)对成年高血压及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于1987年在北京市选择6~18岁的健康学生共计3 198人(男1 700人,占53.2%),进行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的测量,以有联系方式的2 242人(70.1%)作为基线随访人群。于2010年至2012年进行成年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问卷调查及亚临床CVD(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的评估,参加随访体检并数据完整者1 252人。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取K1为收缩压(SBP),分别取K4、K5为舒张压(DBP)。成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即高血压诊断为SBP和/或D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成年期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高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以≥同年龄、同性别第75百分位为标准。结果基线K4 DBP (66.4±9.1) mmHg,K5 DBP (54.1±11.1) mmHg。以K4作为DBP,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9.4%,高血压检出率11.3%;以K5作为DBP,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6.9%,高血压检出率8.4%。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调整年龄及随访年后,儿童期K4、K5 DBP与成年期SBP、DBP、cfPWV、cIMT均呈正相关,且K4 DBP与成年SBP、DBP、cfPWV、cIMT的相关性好于K5。分别以K4、K5 DBP作为自变量,以是否高血压、高cIMT及cfPWV为结局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其诊断准确性,结果K4对成年高血压、高cIMT及高cfPWV的诊断准确性高于K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儿童青少年期K4、K5水平均能预测成年CVD风险,K4对成年期CVD的预测价值优于K5,对于高cfPWV的预测价值高于高cIMT,但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期K4与K5 DBP水平存在较大差异,K4DBP与成年亚临床CVD的相关性更强,更适合评价儿童期的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Korotkoff第Ⅳ音 Korotkoff第V音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儿童血压变化节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杨 石琳 +5 位作者 张明明 林瑶 齐铁雄 郑彤 丛晓辉 潘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儿童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为临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原发性高血压患儿74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记录完整数据。依据74例患儿不同的血压分期(前期、Ⅰ期、Ⅱ期)分别作图,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儿童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为临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原发性高血压患儿74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记录完整数据。依据74例患儿不同的血压分期(前期、Ⅰ期、Ⅱ期)分别作图,观察不同分期高血压患儿的血压变化节律,并与血压正常儿童的昼夜节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74例患儿平均年龄(12.2±2.7)岁,其中男58例,女16例,高血压分期:前期9例,Ⅰ期43例,Ⅱ期22例。74例患儿平均收缩压(133.59±11.95)mmHg,平均舒张压(75.68±9.57)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平均收缩压(122.93±10.31)mmHg,平均舒张压(70.13±5.84)mmHg,高血压Ⅰ期平均收缩压(130.16±8.68)mmHg,平均舒张压(72.24±6.32)mmHg,高血压2期:平均收缩压(144.65±10.97)mmHg,平均舒张压(84.44±11.05)mmHg。对74例患儿的动态血压每小时监测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压失去正常勺型变化节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儿血压失去正常变化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高血压 24小时血压 儿童
下载PDF
儿童β受体亢进症临床分析
15
作者 齐铁雄 郑彤 +3 位作者 刘世华 刘艳 包敏 石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7期859-860,共2页
目的分析β受体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4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多汗等;查体: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亢进,部分患儿收缩压偏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S... 目的分析β受体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4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多汗等;查体: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亢进,部分患儿收缩压偏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ST-T下移)。对这42例患儿进行心得安试验,阳性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症状好转或改善,疗程3~4个月。结果阳性者27例,阳性率为64.29%,β受体阻滞剂治疗均有效。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且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阳性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亢进症 心得安试验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监测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曹璐 李亚祺 石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监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测量外周动脉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更能反映大动脉血压变化,监测中心动脉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中心动脉压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其... 监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测量外周动脉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更能反映大动脉血压变化,监测中心动脉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中心动脉压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其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无创性检测 外周动脉压
下载PDF
收获众多 但仍任重道远——2016年度小儿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回顾
17
作者 王宏茂 李晓惠 杜军保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2期18-19,共2页
2016年,我国小儿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颇丰。现将一年来的新进展回顾总结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 小儿 收获 基础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超声评估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媛媛 包敏 +7 位作者 刘波 任军 郭婧慧 曹爱梅 刘艳 郑彤 石琳 郑春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方法,提高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20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功能室诊断的60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方法,提高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20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功能室诊断的60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总检出率为0.2%。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9.1±39.4)月,体重(22.7±15.9)kg,因可疑川崎病经冠状动脉检查者27例,心律失常4例,晕厥2例,胸痛1例,余病例均为偶然发现。所有病例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有54例(90.0%),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右冠窦交界处为4例(6.6%),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1例(1.7%),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1例(1.7%)。其中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患儿,有晕厥病史并伴有左心增大及心功能下降;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冠窦伴开口狭窄,后行手术治疗。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筛查出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超声医师需认识到该病可能引起的恶性后果,建议在婴幼儿期普及经胸超声冠状动脉检查,尽早诊断出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 经胸超声心动图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抗血栓治疗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包涵 李晓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34-37,共4页
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是KD的严重并发症,是患儿及其成年后严重的心脏疾病。KD的抗血栓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及双嘧达莫。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个体化差异与遗传密切相关。目前,与阿司匹林相关基因... 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是KD的严重并发症,是患儿及其成年后严重的心脏疾病。KD的抗血栓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及双嘧达莫。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个体化差异与遗传密切相关。目前,与阿司匹林相关基因研究尚无明确定论,而有关氯吡格雷研究较多且结论较为明确统一的基因为CYP2C19,与华法林相关的为CYP2C9和VKORC1,尚未发现双嘧达莫相关基因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来源于成人研究,且相关基因多态性已分为不同证据级别,为儿童抗血栓治疗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抗血栓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华法林 双嘧达莫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介导原发性高血压中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昊杰 石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hicles,EVs)是体液环境中存在的一种包含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的脂质体,具有在细...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hicles,EVs)是体液环境中存在的一种包含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的脂质体,具有在细胞间信息交换的功能。EVs能够影响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显示,EVs可能在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介导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EVs参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过程,刺激血管内皮分泌促炎症因子,损伤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EVs刺激内皮细胞中活性氧物质水平的增加,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及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引起血压升高。本文总结了EVs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提示EVs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深化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细胞外囊泡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