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本科生毒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和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显青 李艳博 +6 位作者 荆黎 杨曼 王继 于洋 李阳 段军超 孙志伟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44-445,共2页
通过分析毒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情况,并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在毒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毒理学的教学... 通过分析毒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情况,并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在毒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毒理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关键元素暴露的神经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崔佳璟 李希涵 +2 位作者 陈汉清 陈瑞 李晓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关键元素(Energy-critical elements, ECE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将显著增加,增加了人群暴露风险,但是其健康效应尚未明确。ECEs主要为金属元素,如锂、钴及稀土元素。为了解金属ECEs的潜在健康效应,重点关注其...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关键元素(Energy-critical elements, ECE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将显著增加,增加了人群暴露风险,但是其健康效应尚未明确。ECEs主要为金属元素,如锂、钴及稀土元素。为了解金属ECEs的潜在健康效应,重点关注其神经危害或风险,为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提出干预策略。回顾了与金属ECEs相关的毒理学、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报道,主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实验动物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对上述金属ECEs神经效应的综述。目前,金属ECEs健康效应的研究面临一些挑战:现有的人群研究数量有限,亟需更多的研究为建立有关健康、环境影响和安全的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能源行业建立一个可持续、安全和健康的职业环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能源关键元素 稀土元素 金属 神经效应
下载PDF
大气环境污染加重对户外环卫工人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曼 张玥 +4 位作者 曹寒 徐超楠 乐知音 李艳博 孙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环境中,对户外环卫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自主设计问卷,对河北省衡水市两个区域的户外环卫工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统... 目的探讨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环境中,对户外环卫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自主设计问卷,对河北省衡水市两个区域的户外环卫工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声嘶和胸闷憋气患病与户外工作年限有关(P<0.05),而每周工作的天数与这些症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发现吸烟会增加咽痛、糖尿病、体重大幅下降的患病率(P<0.05),调查对象中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结论环境污染加剧,对户外工作者的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是长年作用的累积结果,同时也发现吸烟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会加剧健康恶化,此外,仍需进行大规模、广泛性的调查使研究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户外工人 健康影响
下载PDF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TBL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彩霞 李艳博 +2 位作者 牛丕业 田琳 孙志伟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308-311,共4页
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性学习,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解TBL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 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性学习,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解TBL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探讨其推广的可行性,通过构建学习团队、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测试、问卷调查等,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采用TBL教学尝试。结果显示,T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授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围绕不足今后应有针对性地积极实践和完善、优化TBL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方法 TBL教学
下载PDF
小鼠体内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对体内主要脏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曼 孙小铃 +4 位作者 王继 梁宝璐 李艳博 荆黎 孙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I0001,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SiO_2)在体内对小鼠各脏器的影响,为纳米SiO_2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只6~8周龄BALB/c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SiO_2组(7mg·kg^(-1))、中剂量SiO_2组(21mg·kg^(-1))...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SiO_2)在体内对小鼠各脏器的影响,为纳米SiO_2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只6~8周龄BALB/c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SiO_2组(7mg·kg^(-1))、中剂量SiO_2组(21mg·kg^(-1))和高剂量SiO_2组(35mg·kg^(-1))(n=10),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5次,每3d1次,最后一次染毒1和15d后取小鼠左肺、右肾、肝脏、心脏和脾脏制成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摘眼球取血,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尤其是中和高剂量SiO_2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的炎症实变表现以及少量的小动脉血栓;肝脏出现肉芽肿样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的局灶性肝细胞坏死;脾脏红髓增大充血,巨噬细胞增生并可见散在的巨核细胞;上述表现存在剂量依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15d后这些损伤表现均有减轻的趋势;肾组织则表现为轻微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生化指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实验组中有一定的波动,提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损伤;实验组小鼠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提示有肾功能损害,但无明显剂量及时间效应。结论:气管滴注纳米SiO_2对不同脏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炎症及损伤方面,受影响的脏器主要有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气管滴注 组织病理学 炎症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营养学基础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夏男 吴申申 +1 位作者 张洪伟 陈瑞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营养学基础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重要章节,是学习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具有知识点零散、应用性强的特点。学习进阶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遵循思维路径逐渐复杂化的规律,一般按照经验、映射、关联、系统和整合五个发展层级进... 营养学基础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重要章节,是学习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具有知识点零散、应用性强的特点。学习进阶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遵循思维路径逐渐复杂化的规律,一般按照经验、映射、关联、系统和整合五个发展层级进行教学设计。按照经验、映射、关联和系统的部分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实践后,没有人觉得自己学得很好,34.29%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通过对系统这一发展层级强化后,10.81%的学生认为学得很好,75.68%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可见,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营养学基础教学实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习进阶理论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的心血管系统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雨凡 王继 +1 位作者 郭彩霞 李艳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3-1049,共7页
纳米二氧化硅(SiNPs)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量最高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其环境暴露和健康效应逐渐受到关注。在产品开发、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人类可通过职业接触、环境暴露、医源性和食源性等途径接触到SiNPs... 纳米二氧化硅(SiNPs)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量最高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其环境暴露和健康效应逐渐受到关注。在产品开发、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人类可通过职业接触、环境暴露、医源性和食源性等途径接触到SiNPs。SiNPs暴露与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等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涉及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离子通道等。此外,SiNPs与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引发的毒性效应受暴露模式(如染毒剂量、途径、次数)和颗粒的理化性质(如粒径、表面积、表面修饰)等影响。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毒性作用、毒作用机制和毒作用影响因素方面系统阐述SiNPs的心血管毒性,为SiNPs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以及加强纳米材料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心血管系统 毒性作用 毒性机制
下载PDF
我国近十年大气污染治理与心血管病防治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志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给国民带来巨大健康和生命损失。大气污染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首要环境危险因素,大气污染导致的心血管病占其诱发各类疾病的60%以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心血管病现状,介绍了大气污染诱发心...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给国民带来巨大健康和生命损失。大气污染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首要环境危险因素,大气污染导致的心血管病占其诱发各类疾病的60%以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心血管病现状,介绍了大气污染诱发心血管病的人群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探讨了过去十年间空气质量改善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和心血管病防治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流行趋势 环境危险因素 大气污染 大气颗粒物
下载PDF
不同粒径SiO_2颗粒诱导BEAS-2B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秋玲 胡何晶 +1 位作者 段军超 孙志伟 《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lica particles,SiO_2)颗粒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进一步阐明SiO_2颗粒粒径相关的毒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AS-2B)为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lica particles,SiO_2)颗粒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进一步阐明SiO_2颗粒粒径相关的毒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AS-2B)为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2(Nano-Si40、Nano-Si60和Si200)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为6.25、12.5和25μg/ml。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3种SiO_2颗粒粒径、形貌特征及分散稳定性。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测定细胞膜的完整性;TEM观察SiO_2颗粒摄取;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后细胞核的形态;Annexin V/PI双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3种SiO_2颗粒分布均匀,大小均一,颗粒呈圆形或椭球形,分散性良好,未发生明显聚集。Image J软件计算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41.26±3.78、61.51±7.93和206.31±18.70 nm。与对照组相比,SiO_2颗粒作用BEAS-2B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3种SiO_2颗粒均能够被BEAS-2B细胞摄取,大量的粒子以单个粒子或以膜包裹的聚集状态分布在胞质中,呈核周分布的现象;DAPI染色细胞核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和染色质凝聚边缘化等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3种SiO_2颗粒均能诱导细胞凋亡发生,且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SiO_2颗粒可被BEAS-2B细胞摄取,降低细胞存活率,进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发生,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粒径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细胞凋亡 粒径依赖 支气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SiO_2颗粒诱导细胞自噬的研究
10
作者 李秋玲 段军超 +2 位作者 江丽珍 邹洋 孙志伟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 O_2)颗粒诱导的细胞自噬,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 O_2(Si200,Nano-Si60,Nano-Si40)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为25μg/ml。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二氧化硅(Si O_2)颗粒诱导的细胞自噬,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 O_2(Si200,Nano-Si60,Nano-Si40)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为25μg/ml。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Si O_2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细胞处理24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i O_2颗粒摄取及细胞自噬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3-MA预处理后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结果电镜显示3种Si O_2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未发生聚集。用Image J软件计算得到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46.26±5.68 nm、61.51±7.82 nm和206.31±6.35 nm。与对照组相比,Si O_2颗粒作用于BEAS-2B细胞后,细胞活力下降(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Nano-Si60和Nano-Si40处理组细胞内呈现出自噬泡累积,自噬泡内含有明显的高电子密度Si O_2颗粒及被部分降解的细胞内物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显示LC3蛋白水平在Nano-Si60和Nano-Si40处理组有明显变化,加入3-MA预处理后LC3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Si O_2颗粒可降低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并具有剂量和粒径依赖趋势;纳米级Si O_2颗能够诱导细胞发生自噬而微米级Si O_2颗粒则不诱导细胞自噬;3-M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i O_2颗粒诱导细胞自噬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细胞自噬 3-甲基腺嘌呤 尺度效应 支气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柴油机尾气生物有害效应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夏男 李晓波 陈瑞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柴油机尾气(DE)成分复杂,所含的颗粒物可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进入机体致多器官损伤。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转录后调控改变,已有多项证据表明DE可通过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影响多器官多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调控多种疾病... 柴油机尾气(DE)成分复杂,所含的颗粒物可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进入机体致多器官损伤。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转录后调控改变,已有多项证据表明DE可通过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影响多器官多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调控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在DE生物有害效应中的研究进展,为DE的安全性评价、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尾气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纳米二氧化硅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莫萱 周显青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环境中存在着人工合成和天然来源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纳米SiO2作为矿物质粉尘的典型组分,是大气污染物中主要的无机颗粒污染源。由于大气污染和纳米SiO2在军事、医药和机械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面临纳米SiO2的环境暴露、职业暴露和... 环境中存在着人工合成和天然来源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纳米SiO2作为矿物质粉尘的典型组分,是大气污染物中主要的无机颗粒污染源。由于大气污染和纳米SiO2在军事、医药和机械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面临纳米SiO2的环境暴露、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暴露(作为药物载体)。美国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OECD)已将纳米SiO2列入优先毒性评估范围内[1-2]。已有资料表明,纳米SiO2可以透过血-睾屏障进入睾丸,引起雄性生殖器官的损伤和生殖功能的下降,影响精子的发生过程[3-5]。本文就纳米SiO2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纳米SiO2毒性机制和预防奠定基础,为其安全性评价和生殖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雄性生殖毒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MI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