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介绍--新形式下的一种期刊联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军 张俊敏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5-869,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于2011年3月正式宣布成立,本文简要介绍了本期刊联盟从构想到成立的过程、架构、宗旨和管理办法,以对目前新形式下期刊整合的思路有所拓展。
关键词 期刊联盟 期刊整合 首都医科大学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脑室下区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殿帅 蔡青 +2 位作者 鲁强 刘丙方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成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裂后细胞 ,还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另外发现 ,室管膜(EL)细胞、EL深部细胞、少突胶质样细胞以及不同细胞突起所组成的网络样结构与上述 SVZ成神经样细胞紧密相邻。实验结果表明 ,SVZ成神经样细胞周围可以没有特定的胶质细胞鞘包裹 ,位于侧脑室外侧壁的不同类型细胞可能在 SVZ神经生发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神经生发功能 脑室下区 细胞 形态学 胶质细胞鞘
下载PDF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
3
作者 张京钟 余爽 +2 位作者 段德义 赵春礼 徐群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克隆中国人Neurturin基因,重组携带Neurtur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Neurturin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在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儿脑中获取Neurt... 目的:克隆中国人Neurturin基因,重组携带Neurtur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Neurturin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在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儿脑中获取NeurturincDNA,将其克隆至pGEM-Easy-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重组携带Neurturin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PCX-Neurturin;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载体转染PT67包装细胞系,用病毒上清感染NIH3T3细胞系以检测病毒滴度。结果:RT-PCR扩增到人NeurturincDNA片段,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将Neurturin基因亚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载体得到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载体pLPCX-Neurturin,病毒上清滴度为5×104CFU/mL。结论:获得人Neurturin基因cDNA序列,检测到Neurturin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得到较高滴度的病毒上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以软刻技术微图案化培养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侃 刘丙方 徐群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7-792,共6页
探讨以软刻技术微加工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图案,对培养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以软刻技术(微接触印刷方法)微加工三种不同的黏附底物: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oly-L-lys... 探讨以软刻技术微加工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图案,对培养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以软刻技术(微接触印刷方法)微加工三种不同的黏附底物: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和PEI.新生乳鼠纹状体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观察不同黏附底物对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态的影响,观察神经元在不同黏附底物上形成网络图案的差异.结果表明,在PEI和PLL表面生长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大于LN组,PEI与PLL、LN相比能形成更为完整的神经元图案.带强正电荷的PEI有助于神经元在其表面形成相对完整的图案,是构建体外神经网络的一种良好界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软刻技术 纹状体神经元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界面法组织培养: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平台
5
作者 商燕 徐群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目的:界面法是一种通过插件将组织片静态地置于气液界面上进行培养的新型的技术手段,界面法组织培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热点,本文对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定义、形成的历史、实施过程和特性、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 目的:界面法是一种通过插件将组织片静态地置于气液界面上进行培养的新型的技术手段,界面法组织培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热点,本文对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定义、形成的历史、实施过程和特性、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5-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rganotypic,culture,slicecultur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01/2005-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器官型培养,组织培养”,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界面法组织培养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8篇相关文献,将其分类整理,筛出经典或近期发表的文章共26篇纳入分析。排除的18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2篇涉及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定义,3篇涉及界面法组织培养形成的历史,26篇涉及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实施过程、特性与应用,7篇涉及界面法组织培养的优缺点。资料综合:界面法是一种通过插件将组织片静态地置于气液界面上进行培养的新型的组织培养方法,从悬滴培养法、培养瓶培养法、灌注小室培养法,到目前仍广泛采用的旋转管培养法,造就了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界面法的诞生弥补了上述方法某些方面的不足,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实施过程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相对容易,并可以根据相应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培养基(有无血清)和取材动物(年龄大小)。目前,在神经科学领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与修复、神经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其在应用中凸显出来的优点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同时界面法组织培养的局限性,为这种方法的采用提供一些客观的认识。结论:界面法的诞生使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压力 生物科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氯化锰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悦 段春礼 +4 位作者 张海燕 苏忆兰 王元身 邓一夫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通过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 ,进而探讨锰中毒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分离培养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不同剂量 Mn Cl2 处理后 ,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 ,观察了凋亡神经元数量。用腹腔注射及... 本文通过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 ,进而探讨锰中毒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分离培养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不同剂量 Mn Cl2 处理后 ,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 ,观察了凋亡神经元数量。用腹腔注射及脑内单侧注射 Mn Cl2 染毒方法处理大鼠 ,并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方法 (HPLC-ECD)在活体检测了术后不同时间的纹状体细胞外液中 DA及其代谢产物 DOPAC、HVA以及 5 -HT的代谢产物 5 -HIAA等的含量 ;同时作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发现 ,凋亡神经元的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染色质呈块状深染 ,凋亡细胞数量随 Mn Cl2 剂量升高而增多。Mn Cl2 脑内注射侧与注射对侧相比 ,术后 4、7、10、2 0 d的 DA、DOPAC、HVA和 5 -HIA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腹腔染毒高、低剂量组 2 0 d后大鼠整体纹状体匀浆的上述指标也明显降低。此外 ,染毒大鼠纹状体中丙二醛水平随染毒剂量增高而增高 ,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染毒剂量增高却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丙二醛 过氧化物歧化酶 帕金森病 大鼠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晓亮 杨朝阳 +1 位作者 李晓光 张皑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断,人工神经修复组以复合bFGF-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术后对实验动物的坐骨神经进行大体观察,对运动进行行为观察,以及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和靶肌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5周,与单纯损伤组相比,人工神经修复组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人工神经修复组再生的坐骨神经已经通过bFGF-壳聚糖导管越过缺损并与远端相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坐骨神经再生段可观察到神经微丝(NF)阳性和S-100阳性纤维。应用Masson染色方法,可观察到人工神经修复组腓肠肌去纤维化程度相对于单纯损伤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FGF-壳聚糖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并使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人工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壳聚糖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学术性期刊中的人文特色——《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创办《名师》栏目的体会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瑞芳 张俊敏 +1 位作者 李菁锦 王晓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62,共3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创办了《名师》栏目,阐述了做该栏目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建议学术性期刊可以在发表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人文特色的栏目,丰富期刊的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科研人员中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创办了《名师》栏目,阐述了做该栏目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建议学术性期刊可以在发表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人文特色的栏目,丰富期刊的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科研人员中宣传和弘扬人文精神和学术道德,有助于遏制学术不端现象,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行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人文精神 名师 医学生教育 学术不端
原文传递
脑内炎症反应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长时程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军泉 王元身 +2 位作者 孙晓红 张进禄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观察黑质部位炎症反应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内炎症反应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10μg、25μg、50μg脂多糖组。定位注射生理盐水或脂多糖入右... 目的观察黑质部位炎症反应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内炎症反应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10μg、25μg、50μg脂多糖组。定位注射生理盐水或脂多糖入右侧脑室,术后24周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及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1.大鼠行为学观察显示,10μg、25μg和50μg脂多糖组大鼠的平均运动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0μg和25μg脂多糖组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明显。50μg脂多糖组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不明显。3.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0μg和25μg脂多糖组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胞体变小,突起减少甚至消失,染色变浅;50μg脂多糖组大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4.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计数显示,10μg和25μg脂多糖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减少15.5%(P<0.01)和20.1%(P<0.01);50μg脂多糖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室注射脂多糖引发的脑内炎症可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这一过程呈慢性迟发性;同时,低剂量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毒性作用更为明显;该病理过程较好地模拟了帕金森病的发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相利 夏萍 +2 位作者 张宇新 孟 霞 杨 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光、电镜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神经细胞表型及神经递质合成酶鉴定。结果显示:MSCs经BHA和DMSO诱导后,80%以上的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形态,胞浆内可见较多Nissl体,并表达nestin、NSE、NF、MAP、SYN,部分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hAT、TH、GAD;电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细胞器发达,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提示,MSCs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有合成某些神经递质的能力并具有发育早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大鼠 诱导分化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借助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朝阳 蔡青 +5 位作者 鲁强 姬曼 王元身 高尔静 刘玉军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HRP神经示踪及大体观察。结果术后 2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 ,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人工神经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 神经再生 大鼠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应用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皑峰 欧喜超 +3 位作者 杨朝阳 刘玉军 鲁强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33-113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实验组10只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 mm坐骨神... 目的观察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实验组10只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不加以任何干预措施)各10只大鼠为对照。术后3个月,通过大体观察、形态学及电生理检查观察损伤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结论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导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大鼠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光 杨朝阳 +5 位作者 张皑峰 蔡青 鲁强 姬曼 徐群渊 刘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8周、12周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Ⅱ及对照组Ⅲ,与对照组Ⅰ相近。结果提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组织工程方法 修复 大鼠 周围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 壳聚糖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光 杨朝阳 +4 位作者 蔡青 鲁强 刘玉军 姬曼 徐群渊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借助人工神经-明胶导管作载体,连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观察周围神经再生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脱水架桥处理的明胶导管组1个月后,其内壁已形成毛细血管网,2个月后导管被分解吸收,缺损部位神经再生完成,而用戊二醛交联组未见神经再生。... 借助人工神经-明胶导管作载体,连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观察周围神经再生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脱水架桥处理的明胶导管组1个月后,其内壁已形成毛细血管网,2个月后导管被分解吸收,缺损部位神经再生完成,而用戊二醛交联组未见神经再生。手术后2个月和4个月进行锇染色、Bodian染色及S-100蛋白染色,2个月时,发现再生轴索已到达缺损部位的远端,新生髓鞘已经形成。结合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追踪显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和后角的感觉神经末梢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TMB)反应呈阳性,机能检测可见诱发肌电图和大脑体性感觉诱发电位恢复。以上结果提示明胶是用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良好医用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人工神经 明胶导管 热脱水处理 医用材料
下载PDF
影响大鼠胚胎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立南 徐群渊 +1 位作者 吕捷 张进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2,I006,共7页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取材方法 ,得到胎鼠腹侧中脑细胞 ,以较高密度 (1× 10 5 / cm2 )分别种入由 Matrigel及 PL L作为基质的塑料培养皿中。体外培养 5 d后 ,对培养物进行 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量 TH免疫反应突起的长度并计算 TH免疫反应神经元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结果和结论  1.采用改进的方法 ,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占培养细胞总数的比例为 15 % ) ;2 .与 PL L相比 ,Matrigel能有效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神经细胞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元 PLL MATRIGEL
原文传递
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艳 高殿帅 +4 位作者 蔡青 刘丙方 高尔静 鲁强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582,共7页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时观察了正常RMS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观察到:(1)在光镜下,Nissl染色切片的RMS由深染和浅染细胞组成,其中深染细胞为PSA-NCAM、BrdU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浅染细胞为GFAP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2)电镜下,RMS存在数量不等、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团,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和少量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团中可看到正在分裂的细胞。结果提示:(1)除少突胶质细胞外,RMS主要由两种类型细胞组成,即成神经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2)成神经细胞存在于RMS全长并保持分裂特性,属神经元前体细胞;(3)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RMS中存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下区 吻侧迁移流 形态学 大鼠
下载PDF
用单纯疱疹病毒I型跨神经元输送对大鼠小脑纤维联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合义 徐群渊 +2 位作者 刘娜 张进禄 鲁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2-358,T004,共8页
实验选用SD大鼠23只,分别在小脑前、后叶定位定量(10~15μl)注射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HK-2株,滴度10-7)存活1~5d或10d后灌杀取脑切片,经抗HSV1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反应。结果显示,... 实验选用SD大鼠23只,分别在小脑前、后叶定位定量(10~15μl)注射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HK-2株,滴度10-7)存活1~5d或10d后灌杀取脑切片,经抗HSV1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反应。结果显示,免疫阳性神经元呈类似Golgi样染色,胞体和树突标记清晰。注射部位不同或术后动物存活时间不同,其标记细胞出现的数量和部位也不同。1.后叶注射后1d可出现小脑Purkinje细胞及小脑核的标记,术后2d标记细胞可进一步出现在脑桥核、下橄榄核、前庭内侧核等。术后3d则另可在中缝核群、网状结构、室周灰质、丘脑腹外侧核发现标记细胞。2.前叶注射后3d,除有与后叶相似结果外,标记神经元还出现在红核、楔核、楔形核、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和Cajal中介核。实验结果表明:HSV1(HK-2株)注入小脑后可在神经元内进行逆行和顺行输送,其在脑内的跨神经元输送主要是顺行的,输送距离与存活时间有关。在选择正确的存活时间和滴度的情况下,HSV1(HK-2株)是一种良好的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束路追踪剂。如在小脑不同部位注射,可显示良好的小脑传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I型 跨神经元 小脑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经侧脑室注射脂多糖诱导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咏梅 李军泉 +2 位作者 吕风月 闫颖 徐群渊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3,145,共4页
目的观察经脑室注射脂多糖(LPS)后大鼠的黑质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探讨脑内炎性反应在黑质DA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LPS组,分别向大鼠右侧脑室注... 目的观察经脑室注射脂多糖(LPS)后大鼠的黑质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探讨脑内炎性反应在黑质DA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LPS组,分别向大鼠右侧脑室注射20μL NS或50μg LPS,40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是否激活、激活的程度(OX-42及OX-6抗体水平),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以Fluoro-Jade B(FJB)染色法检测黑质部位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 (1)NS对照组大鼠黑质部位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呈静息状态,染色浅。LPS组大鼠黑质部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呈部分激活状态,染色深。两组大鼠黑质部位均未发现OX-6阳性小胶质细胞。(2)NS对照组大鼠黑质部位有大量深染的TH阳性神经元。LPS组大鼠黑质部位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目(99.11±20.31)比NS对照组(189.52±12.12)减少47.7%(P<0.01)。(3)两组大鼠黑质部位均未见FJB阳性染色神经元。结论经侧脑室单次注射LPS可能造成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长期慢性激活及DA能神经元慢性迟发性功能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炎症
下载PDF
神经肌肉接头中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旋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终板 乙酰胆碱酯酶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和肌肉共同作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扬 董振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结构 分子机制 改变 轴突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 发育 特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