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C教学在口腔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289-290,共2页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通过MOOC平台,学习者对选修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只要通过MOOC平台的考核,即可获取学分或者证书。全球第一个MOOC始于2008...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通过MOOC平台,学习者对选修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只要通过MOOC平台的考核,即可获取学分或者证书。全球第一个MOOC始于2008年,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推出了近百门课程上线,此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加入到MOOC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2012年因此被称为美国的“MOOC元年”。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学堂在线”,这是中国第一个MOOC平台。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学教育MOOC平台建设及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成立大会,象征中国医学的MOOC元年的到来。2014年11月,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官方平台“人卫慕课”正式上线发布,这也是全球首个医学专业MOOC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教学 中国医学 口腔 选修课程 麻省理工学院 医学教育 斯坦福大学 哈佛大学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迟鹏 宿颖 +3 位作者 吴堰霖 文金林 陈佳慧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L2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划痕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L2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划痕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应用苦参碱可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型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抑制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敏 赵艳华 +1 位作者 杨圣辉 汤晓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的口腔癌细胞株Tca8113、KB和DOK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体外粘附和侵袭实验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Tca8113、KB和DOK细胞增殖、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羧甲基壳聚糖对Tca8113、KB...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的口腔癌细胞株Tca8113、KB和DOK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体外粘附和侵袭实验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Tca8113、KB和DOK细胞增殖、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羧甲基壳聚糖对Tca8113、KB和DOK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1mg/mL羧甲基壳聚糖对Tca8113和KB细胞体外粘附和侵袭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1mg/mL羧甲基壳聚糖对DOK细胞的体外粘附亦有抑制作用。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癌细胞体外粘附和侵袭有抑制作用,有望成为辅助干预口腔癌及癌前病变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口腔癌 癌前病变 粘附 侵袭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结合低剂量照射对口腔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敏 杨慧 +1 位作者 宿颖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低剂量照射(750cGY)结合对口腔鳞癌细胞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单独作用或与低剂量照射结合对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和KB细胞以及人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增...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低剂量照射(750cGY)结合对口腔鳞癌细胞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单独作用或与低剂量照射结合对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和KB细胞以及人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AS2O3单独作用或与低剂量照射结合对Tca8113和KB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采用体外血管形成试验验证AS2O3单独作用或与低剂量照射结合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的作用。结果 AS2O3结合低剂量照射对Tca8113细胞、KB细胞和人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还可以诱导Tca8113细胞和KB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两种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AS2O3和低剂量照射结合使人血管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AS2O3结合低剂量照射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还可以明显抑制体外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低剂量照射 口腔鳞癌 凋亡
下载PDF
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汤晓飞 王建平 +1 位作者 郑东翔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345-346,共2页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思维的养成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医学院科研平台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科研与教学基地,它在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医学生 科研思维 医学研究生 教学基地 实验技能 社会服务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人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RASSF1和RASSF2的甲基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洁 宿颖 +1 位作者 刘瑶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OLK)、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抑癌基因RASSF1、RASSF2的甲基化状态变化与病理学及人口学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黏膜科OLK 87例,OSCC 39例,3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OLK)、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抑癌基因RASSF1、RASSF2的甲基化状态变化与病理学及人口学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黏膜科OLK 87例,OSCC 39例,3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内切酶消化法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RASSF1和RASSF2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中,RASSF1、RASSF2启动子区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口腔白斑中RASSF1甲基化阳性率为44. 83%,RASSF2甲基化阳性率为52. 87%,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增高(P <0. 017);口腔鳞癌RASSF1甲基化阳性率为25. 64%,RASSF2甲基化阳性率为43. 59%,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增高(P <0. 017)。结论抑癌基因RASSF1、RASSF2启动子甲基化有成为口腔黏膜癌变早期标志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甲基化 RASSF1 RASSF2
下载PDF
中药在口腔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慧 汤晓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293-296,共4页
中药在癌症的防治中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制剂及中药中的单体化合物等方面对肿瘤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层面探索中药的抗瘤作用。本文就中药在口腔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口... 中药在癌症的防治中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制剂及中药中的单体化合物等方面对肿瘤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层面探索中药的抗瘤作用。本文就中药在口腔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口腔癌的基础研究、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瘤作用 口腔癌 中药复方制剂 单体化合物 单味中药 分子层面 临床用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与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蕊 刘晓亮 +1 位作者 葛丽华 樊明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305-309,共5页
目的比较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ral mucosal lamina propria progenitor cell,OMLPPC)与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免疫磁珠筛选OMLPPC,差速贴壁法分离EMSC。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比较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ral mucosal lamina propria progenitor cell,OMLPPC)与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免疫磁珠筛选OMLPPC,差速贴壁法分离EMSC。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利用CCK-8、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其生长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两者都是梭形类成纤维样细胞,OMLPPCs贴壁、克隆样生长,细胞汇合后,细胞呈短梭形。生长曲线结果显示,OMLPPCs无明显的生长滞缓期,8天后仍保持强的增殖活力。EMSCs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比较,EMSCs的克隆形成能力比OMLPPCs强。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EMSCs第1代增殖指数为9.78,OMLPPCs为14.97;第2代时EMSCs为40.04,OMLPPCs为30.38。结论 OMLPPC具有与EMSC相似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EMSCs为更早胚胎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而OMLPPCs细胞组成相对单一。OMLPPCs在体外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增殖适应性,可以作为间充质前体细胞的来源,为相关口腔组织的组织工程构建提供候选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固有层 前体细胞 外胚间充质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复合不同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蕊 刘晓亮 +2 位作者 李宇红 汤晓飞 樊明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ral mucosal lamina propria progenitor cell,OMLPPC)在不同支架材料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方法筛选OMLPPC,体外培养分成2组:A组正常培养,B组利用矿化诱导条件培养基诱导。2组细胞分别与...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ral mucosal lamina propria progenitor cell,OMLPPC)在不同支架材料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方法筛选OMLPPC,体外培养分成2组:A组正常培养,B组利用矿化诱导条件培养基诱导。2组细胞分别与陶瓷化骨、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利用扫描电镜、HE等方法,观察细胞在2种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并分别移植入裸鼠体内,利用HE及Gimsa染色观察OMLPPC复合2种支架材料在体内环境中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体外环境中,2组细胞在陶瓷化骨、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上都可复层生长。体内环境中,正常培养细胞+陶瓷化骨组,在体内4周生成基质样物质,8周形成典型的骨样组织;矿化诱导组,只可见陶瓷化骨围绕,有基质样物质沉积,未见明显骨样组织形成;2组细胞与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体内4、8周在2组细胞间材料空隙内可见生长的细胞和胶原基质样成分。结论不同支架材料对OMLPPC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OMLPPC在特定的环境中可形成硬组织,可为组织工程骨组织或牙齿硬组织构建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固有层 前体细胞
下载PDF
Garcinol及其新衍生物8-Allyl Garcin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比研究
10
作者 董海涛 曹菁 +3 位作者 韩超明 宿颖 张辛燕 陈新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301-305,共5页
目的比较Garcinol及其新衍生物8-Allyl Garcin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采用不同浓度的Garcinol、8-Allyl Garcinol处理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 目的比较Garcinol及其新衍生物8-Allyl Garcin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采用不同浓度的Garcinol、8-Allyl Garcinol处理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Garcinol和8-Allyl Garcin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 Garcinol和8-Allyl Garcinol均能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8-Allyl Garcinol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优于Garcinol(P <0. 01),但促进细胞凋亡效果较Garcinol弱(P <0. 05),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二者未见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8-Allyl Garcin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和机制与Garcinol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CINOL 8-Allyl GARCINOL 口腔鳞癌
下载PDF
口腔癌生长过程中缺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敏 张敏 +2 位作者 景新颖 苗聪聪 汤晓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移植瘤生长过程中缺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探讨缺氧在口腔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裸鼠口腔癌移植瘤模型,根据移植瘤直径分为4组:2mm对照组和5mm、10mm、15mm实验组,每组20个移植瘤标本。采用组织学观察、Pimonidazole... 目的研究口腔癌移植瘤生长过程中缺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探讨缺氧在口腔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裸鼠口腔癌移植瘤模型,根据移植瘤直径分为4组:2mm对照组和5mm、10mm、15mm实验组,每组20个移植瘤标本。采用组织学观察、Pimonidazole染色、TUNEL染色方法检测移植瘤中缺氧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口腔癌移植瘤的增大,各实验组与2mm对照组相比,其缺氧程度明显增高(P<0.05)。5mm组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低于对照组;10mm、15mm组与对照组及5mm组相比,AI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口腔癌移植瘤的生长过程中,肿瘤内缺氧与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缺氧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癌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缺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姜辣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素红 宿颖 +1 位作者 付洁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姜辣素(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系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Gingerol处理对数期CAL-27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 目的观察姜辣素(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系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Gingerol处理对数期CAL-27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影响;划痕实验检测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检测Gingerol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Gingerol能有效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姜辣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在增殖、克隆和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方面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有作为治疗口腔癌药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口腔鳞癌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对口腔鳞癌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的研究
13
作者 尹小楠 马玉实 +1 位作者 杜娟 范志朋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检测Sonic hedgehog信号在口腔鳞癌致病过程中是否具有调节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功能。方法利用人重组SHH-N蛋白及过表达M2-SMO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6激活Shh信号,利用Cyclopamine阻断Shh信号,采用Real-time PCR在mRNA水平... 目的检测Sonic hedgehog信号在口腔鳞癌致病过程中是否具有调节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功能。方法利用人重组SHH-N蛋白及过表达M2-SMO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6激活Shh信号,利用Cyclopamine阻断Shh信号,采用Real-time PCR在mRNA水平检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激活Shh信号通路,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DOT1、MLL2和MLL4在mRNA水平表达明显升高。抑制Shh信号通路,DOT1、MLL2和MLL4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口腔鳞癌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DOT1、MLL2和MLL4是Shh信号通路的下游基因,其表达受Shh信号分子的正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信号 口腔鳞癌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下载PDF
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尼古丁诱导α3nAChR、α7nAChR表达及与Prx1相互作用研究
14
作者 齐墨词 沈亚俊 +1 位作者 汤晓飞 张敏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尼古丁诱导α3n AChR和α7nAChR表达及与Prx1的相互作用,探讨尼古丁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预测α3nAChR和α7n AChR与Prx1是否存在直接结合,在体外培养的口腔癌前病... 目的研究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尼古丁诱导α3n AChR和α7nAChR表达及与Prx1的相互作用,探讨尼古丁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预测α3nAChR和α7n AChR与Prx1是否存在直接结合,在体外培养的口腔癌前病变DOK细胞中进行验证。细胞分为尼古丁组(1μmol/L尼古丁处理7 d)和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利用Co-IP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x1与α3nAChR或α7nAChR的结合。采用α-BTX阻断α7nAChR受体,Western Blot检测尼古丁诱导Prx1结合蛋白GTPBP4和DIRAS2的表达。结果尼古丁可诱导DOK细胞α3nAChR、α7nAChR、Prx1及其结合蛋白GTPBP4和DIRAS2表达增高。软件预测α3nAChR和α7nAChR均可能通过氢键和疏水键与Prx1直接结合,但是在DOK细胞中未检测到Prx1与α3nAChR或α7nAChR的结合。α-BTX特异性阻断α7n AChR对DOK细胞中GTPBP4和DIRAS2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尼古丁可诱导口腔癌前病变细胞α3nAChR、α7n AChR、Prx1及其结合蛋白GTPBP4和DIRAS2表达增高;α7nAChR对Prx1的调控并非通过两者直接结合发挥作用,且亦非通过GTPBP4、DIRAS2介导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还原酶1 乙酰胆碱受体 口腔癌前病变 尼古丁
下载PDF
六种茶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任蕾 杨圣辉 果梅英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91-93,117,共4页
目的 :选用普通绿茶、龙井茶、红茶、茉莉花茶、紫阳茶、乌龙茶的水浸液对龋齿致病菌和牙周炎可疑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进行抑菌研究。探讨饮茶防龋的作用及防牙周病的可能性。方法 :6种茶叶的水... 目的 :选用普通绿茶、龙井茶、红茶、茉莉花茶、紫阳茶、乌龙茶的水浸液对龋齿致病菌和牙周炎可疑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进行抑菌研究。探讨饮茶防龋的作用及防牙周病的可能性。方法 :6种茶叶的水浸液倍比稀释 5个浓度 ,用杯碟法对 4种细菌进行抑菌实验 ,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 :6种茶较高浓度的水浸液 (2 4mg/ml)均对变链菌都有抑菌作用 ;普通绿茶、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水浸液饮用浓度 (12mg/ml)即对变链菌有抑菌作用 ;普通绿茶水浸液在低浓度 (6mg/ml)对变链菌就有抑菌作用。普通绿茶和红茶水浸液在饮用浓度 (12mg/ml)对具核梭杆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普通绿茶和茉莉花茶的水浸液浓度在 4 8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抑菌作用。高浓度 (4 8mg/ml)的普通绿茶水浸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口腔 致病菌 抑菌作用 普通绿茶 龙井茶 红茶 茉莉花茶 紫阳茶 乌龙茶
下载PDF
几种常用口腔材料细菌粘附性能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丁宁 张祖太 +2 位作者 何敏 刘艳 任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5种口腔常用材料的抗细菌粘附性能。方法将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树脂、Z250复合树脂、氧化锆陶瓷、纯钛和镍铬合金5种牙科常用修复材料,分别制备成3.0cm×2.0cm×0.2cm的板片试件,每组各5片。各组试件表面进行抛光处... 目的探讨5种口腔常用材料的抗细菌粘附性能。方法将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树脂、Z250复合树脂、氧化锆陶瓷、纯钛和镍铬合金5种牙科常用修复材料,分别制备成3.0cm×2.0cm×0.2cm的板片试件,每组各5片。各组试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试件表面粗糙度(Ra)值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菌株选用变形链球菌,用细菌悬浮液置试件表面,37℃培养48h,对粘附在材料表面的细菌再进行洗脱、培养、菌落计数,使用SPSSl7.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纯钛表面变形链球菌粘附量最低,依次为氧化锆陶瓷、Z250复合树脂、镍铬合金、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树脂。结论不同口腔材料在同样粗糙度的条件下,抗细菌粘附性能存在差异,钛具有较好的抗细菌粘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材料 变形链球菌 细菌粘附
下载PDF
中药漏芦对口腔鳞癌细胞中转录因子Ets-1及过氧化物还原酶Prx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慧 王春晓 +2 位作者 张敏 葛丽华 汤晓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中药漏芦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EA)对口腔鳞癌细胞株SCC15中转录因子Ets-1及过氧化物还原酶家族成员Prx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漏芦对口腔鳞癌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指导口腔癌临床用药提供新... 目的通过检测中药漏芦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EA)对口腔鳞癌细胞株SCC15中转录因子Ets-1及过氧化物还原酶家族成员Prx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漏芦对口腔鳞癌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指导口腔癌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50μg/ml漏芦EA处理口腔鳞癌细胞株SCC15 48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中Ets-1和Prx1的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50μg/ml漏芦EA处理SCC15细胞48h后,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减慢,细胞形态变圆,部分出现皱缩变圆甚至脱落。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中Ets-1和Prx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2,P=0.02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30,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芦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相关蛋白Ets-1和Prx1表达来抑制口腔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芦 口腔癌 ETS-1 过氧化物还原酶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宿颖 葛丽华 +2 位作者 苗聪聪 张敏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株SCC-4,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CC-4细胞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株SCC-4,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CC-4细胞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A)、As2O3低剂量组(B组)、中剂量组(C组)和高剂量组(D组)。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第6、9、12、15、18、21天按上述剂量给予裸鼠腹腔注射As2O3,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停药1周后处死动物,完整取出瘤块,测量肿瘤重量和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Ki67、cleaved caspase-3、CD31的表达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及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2O3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中剂量组移植瘤体积抑制率最大为64.95%,低剂量组为32.99%,高剂量组为44.3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用药后As2O3中剂量组Ki67的表达及M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蛋白cleaved ca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凋亡蛋白cleaved capase-3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Ki67、cleaved caspase-3、CD3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各组裸鼠体重无差异(P>0.05),用药后高剂量组裸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 As2O3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As2O3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口腔鳞癌 裸鼠移植瘤
下载PDF
尼古丁上调口腔鳞状细胞癌抗氧化蛋白Prx1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艳华 汤晓飞 张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抗氧化蛋白Prx1与烟草诱导的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h)不同浓度(0.1、1、10、100μmol/L)及同一浓度(1μmol/L...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抗氧化蛋白Prx1与烟草诱导的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h)不同浓度(0.1、1、10、100μmol/L)及同一浓度(1μmol/L)不同时间(24、48、72h)对Tca8113细胞Prx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古丁可诱导Tca8113细胞Prx1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rx1表达增高可能与烟草诱导的氧化应激有相关性,在烟草诱导的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还原酶1 尼古丁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口腔癌和癌前病变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汤晓飞 张辛燕 +1 位作者 张敏 孙正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09-311,共3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细胞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口腔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核酸微阵列技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KB及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细胞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口腔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核酸微阵列技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KB及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OK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检测、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8条。与氧化应激关系较密切的差异表达基因有9条,如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合成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硫氧还原酶及硒蛋白等。另外,细胞角蛋白17、细胞角蛋白10及细胞角蛋白7在Tca8113和KB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氧化应激损伤可能通过某种信号通路引起细胞角蛋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DNA微阵列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