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丁基苯酞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调节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鲲宇 唐圣桃 +4 位作者 邱峰 王晴晴 任明 王文 戚晓昆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丁基苯酞(n-butylphthalide, NBP)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大鼠脑损伤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COP组和ACOP正丁基苯酞干预组(干预组)。染毒过程中... 目的探讨正丁基苯酞(n-butylphthalide, NBP)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大鼠脑损伤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COP组和ACOP正丁基苯酞干预组(干预组)。染毒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ACOP组和干预组大鼠的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COHb%);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学习与记忆功能;检测海马和皮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soxyguanosine, 8-OHdG)和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和皮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uin 3, SIR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毒过程中,ACOP组和干预组大鼠呈典型的ACOP表现,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ACOP组与干预组大鼠血液COH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OP组与对照组或干预组大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第3象限游泳时间缩短。ACOP组与对照组或干预组大鼠相比,海马和皮质MDA和8-OHdG以及海马3-NT含量均升高,但各组大鼠皮质3-N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OP组与对照组或干预组大鼠相比,海马和皮质SIRT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NBP通过对脑组织SIRT3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抗氧化应激,降低脑组织MDA、8-OHdG和3-NT含量,从而发挥对ACOP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伤 正丁基苯酞 氧化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原文传递
新生鼠心肌再生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梦琪 刘婷婷 +6 位作者 孙芳玲 田欣 郑文荣 祝自新 王宇峰 马连素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导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心肌细胞自我增殖更新能力有限,而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哺乳动物在出生早期具备心肌再生的能力,并且其强度足...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导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心肌细胞自我增殖更新能力有限,而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哺乳动物在出生早期具备心肌再生的能力,并且其强度足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新生鼠心肌再生现象的发现,为探讨影响心肌再生的相关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继而许多能够逆转心肌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心肌再生的调控机制得以揭示。本文基于近几年开展的有关新生鼠心肌再生的研究,综述了影响心肌再生基因表达的因素(ncRNAs、转录因子等)、心肌再生相关信号通路和非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反应、心外膜等)对心肌再生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实现成年哺乳动物心肌损伤后心肌再生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生 心血管疾病 细胞增殖 新生心脏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德玉 孙芳玲 +8 位作者 魏仁平 刘婷婷 程华 艾厚喜 田欣 祝自新 郑文荣 王宇峰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30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7 d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VEGF和FGF-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7 d后,各组梗死侧大脑皮层VEGF、FGF-2的表达均有增加(P<0.05);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VEGF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莫诺苷大剂量组FGF-2的表达进一步显著增加(P<0.001)。结论莫诺苷可以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和FGF-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莫诺苷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生长因子-2 大鼠
下载PDF
3D-TSE-T2加权像纵向观察猫脑皮质脊髓束早期Wallerian变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于春水 +6 位作者 秦文 朴月善 郭德玉 宣芸 祝自新 田欣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研究猫脑皮质脊髓束早期Wallerian变性(WD)在3D-TSE-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8只家猫实施单侧皮质脊髓束(CST)起源脑区切除术,选取连续的8个时间点,即建模前、建模后2天、4天、6天、8天、10天、20天、30天进行MRT2... 目的研究猫脑皮质脊髓束早期Wallerian变性(WD)在3D-TSE-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8只家猫实施单侧皮质脊髓束(CST)起源脑区切除术,选取连续的8个时间点,即建模前、建模后2天、4天、6天、8天、10天、20天、30天进行MRT2加权扫描。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分别获得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的T2信号强度值(T2s),计算患侧与健侧T2s比值即相对T2信号强度(rT2s)。结果手术后至第4天,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rT2s值相对稳定;第6~10天,T2WI见患侧开始出现异常低信号,rT2s值急剧下降;第10~30天内,患侧仍表现为T2WI明显低信号,rT2s值保持相对稳定,但30天时rT2s值有升高趋势。结论 T2WI能比较敏感地监测早期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 WALLERIAN变性 T2信号强度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敬东 张磊 +2 位作者 崔茜 童学红 王文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11-13,共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用于许多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抓住机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尽早使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用于许多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抓住机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尽早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下载PDF
PBL与临床案例结合促进内科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万云高 徐敬东 +3 位作者 王跃秀 孙芳玲 艾厚喜 王文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32-33,共2页
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即可以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从案例教学中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从问题到思考,从理论到临床,达到深化理论强化实践的真正统一。
关键词 PBL 案例教学 优势
下载PDF
多巴胺诱导SH-SY5Y多巴胺能细胞凋亡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文荣 徐胜利 +1 位作者 周铭 丁晖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动态研究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处理SH-SY5Y细胞,在一定时程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活性,各种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研究发现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能细胞系SH-SY5Y,可导致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细... 目的动态研究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处理SH-SY5Y细胞,在一定时程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活性,各种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研究发现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能细胞系SH-SY5Y,可导致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的下降呈时间与浓度依赖;多巴胺处理后,细胞的氧化应激指标OH_自由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线粒体膜电位(ΔΨM)、活性氧(ROS)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细胞的毒性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多巴胺 氧化应激 SH-SY5Y细胞
下载PDF
由反应时与反应的关系反观学生的安全教育
8
作者 王文 徐敬东 +2 位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郭德玉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60-61,共2页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在人体机能学教学中人体机能的测试越来越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同时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以我校假肢专业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生理学中的反应与反射时关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 反应 反射时 人体机能学 教学
下载PDF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CD_3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敏 孙芳玲 +10 位作者 刘婷婷 程华 向本旭 魏仁平 艾厚喜 田欣 祝自新 郑文荣 王宇峰 郭德玉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CD_(34)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9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30 min后再灌注模型。术后莫诺苷小、中...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CD_(34)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9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30 min后再灌注模型。术后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予莫诺苷30 mg/kg、90 mg/kg、270 mg/kg每天灌胃1次。7 d后采用免疫组化(n=6)及Western blotting法(n=3)观察缺血侧皮层CD_(34)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患侧皮层CD_(34)表达显著升高,莫诺苷大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F>14.865,P<0.001)。结论莫诺苷可能通过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CD_(34)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莫诺苷 CD_34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大脑神经发生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仁平 孙芳玲 +1 位作者 刘婷婷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到多种源于自身或外在、邻近或远程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总结国内外研究中与大脑神经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otch、骨形态发生蛋白、Wnt、Shh等,重点分析各通路的关键蛋白以及在神经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关键词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信号通路 NOTCH 骨形态发生蛋白 WNT SHH 综述
下载PDF
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仁平 孙芳玲 +8 位作者 刘婷婷 程华 艾厚喜 郭德玉 田欣 祝自新 王宇峰 郑文荣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患侧皮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患侧皮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每组5只。造模后3 h按照30,90,270 mg/kg剂量每天一次灌胃给予莫诺苷。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患侧皮层HGF及v WF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7 d后,免疫印迹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H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模型组相比,莫诺苷给药组(30 mg/kg、90 mg/kg、270 mg/kg)H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免疫荧光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v WF表达显著升高(P<0.001);同模型组相比,莫诺苷中、大剂量组(90 mg/kg、270 mg/kg)v WF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论莫诺苷可以上调HGF及v WF在脑内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 HGF VWF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敏 孙芳玲 +4 位作者 田欣 刘婷婷 艾厚喜 郭德玉 王文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1期2170-2174,2180,共6页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特定神经核团植入电极,给予低频或高频电刺激来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与传统手术相比,DBS具有选择性好、靶点明确、无损伤、可调、可逆、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且...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特定神经核团植入电极,给予低频或高频电刺激来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与传统手术相比,DBS具有选择性好、靶点明确、无损伤、可调、可逆、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在神经调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其可辅助传统手术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近年来,DBS在帕金森病、癫痫、肌张力障碍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癫痫 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心肌梗死后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天博 刘婷婷 +4 位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郭德玉 王文 夏云峰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心肌梗死(MI)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病理特点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血管狭窄和堵塞,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促血管新生成为治疗MI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新生研究的不... 心肌梗死(MI)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病理特点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血管狭窄和堵塞,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促血管新生成为治疗MI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新生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MI后治疗研究的新领域,在恢复血运重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本文就治疗性血管新生在MI后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长因子 治疗性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婷婷 许栋明 +5 位作者 孙芳玲 郑文荣 祝自新 田欣 郭德玉 王文 《实验动物科学》 2018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体质量...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体质量)、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体质量)、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体质量)。造模7 d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患侧海马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及CDK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CyclinD1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DK6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小、中、大三个剂量组CDK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莫诺苷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yclinD1和CDK6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异常激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脑卒中 细胞周期蛋白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Ang-1及FG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天博 崔加敏 +5 位作者 刘婷婷 孙芳玲 陶依然 吴铮 王文 夏云峰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观察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260~280)g的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 目的 观察莫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260~280)g的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低剂量组(45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诺苷高剂量组(180 mg/kg)。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采用灌胃方式每天定时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造模大鼠在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取材,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Ang-1及FGF-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ng-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FGF-2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高剂量组Ang-1、FGF-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 莫诺苷能上调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周边组织中Ang-1及FGF-2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素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子洁 刘婷婷 +8 位作者 吴铮 郑文荣 王宇峰 祝自新 田欣 郑瑞芳 邢建国 孙芳玲 王文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4期2796-2801,共6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或痉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因此针对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或痉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因此针对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和外周传导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皮质兴奋性的效果不同,其中脑深部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作用最强,且具有选择性好、创口小、安全、直接等特点,具有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巨大潜力。未来通过规范化的多中心试验,进一步完善电刺激具体实施标准和参数,将更好地满足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康复治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延长溶栓时间窗在缺血性脑卒中tPA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陶依然 刘婷婷 +3 位作者 孙芳玲 艾厚喜 郭德玉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123,共6页
脑卒中(stroke)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是唯一被美国FD... 脑卒中(stroke)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溶栓药物。然而t PA的时间窗只有4.5 h,很少一部分人会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并且当t PA的治疗时间窗超过4.5 h,会显著增加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生率,从而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在临床上通常使用联合用药的治疗策略来延长t PA的治疗时间窗,从而减少溶栓带来的不利影响。H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限制了t PA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动物试验中与t PA联合使用能扩大t PA的治疗时间窗并且不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的药物,旨在为提高t PA的整体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溶栓时间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加敏 刘婷婷 +3 位作者 孙芳玲 郭德玉 王文 石京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与缺血缺氧条件下,在原有血管丛基础上经出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管腔形成、血管网络稳定及成熟。在缺血... 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与缺血缺氧条件下,在原有血管丛基础上经出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管腔形成、血管网络稳定及成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病理特点是心肌血管的狭窄和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因此,促血管新生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之一。多种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参与到血管新生的过程中,如多肽类生长因子和脂类介质。本文就缺血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促血管生成因子 多肽类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炎症在梗死心肌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余帮兴 王文 刘婷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946-950,共5页
炎症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与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Ly6C^(Lo)单核细胞、M2巨噬细胞及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阴性巨噬细胞可能有助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修复。同时,心肌梗死后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与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Ly6C^(Lo)单核细胞、M2巨噬细胞及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阴性巨噬细胞可能有助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修复。同时,心肌梗死后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CCR2等,它们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已经表明心肌梗死后强烈的炎症反应是造成心肌组织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药物等外界手段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脏损伤,保护心肌组织,可能会为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再生修复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生 炎症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逸夫 刘婷婷 +5 位作者 孙芳玲 田欣 王宇峰 郑瑞芳 邢建国 王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6期40-44,共5页
心肌梗死后组织缺血缺氧,梗死区域大量心肌细胞坏死,受损的组织被纤维化细胞代替,形成瘢痕组织,非梗死区的心室壁重塑,导致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心力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 心肌梗死后组织缺血缺氧,梗死区域大量心肌细胞坏死,受损的组织被纤维化细胞代替,形成瘢痕组织,非梗死区的心室壁重塑,导致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心力衰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疾病。近些年心肌梗死发病患者年轻化的问题日益凸显,总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肌再生是心肌梗死后,原有的心肌细胞少量增殖,缓解心肌梗死造成损伤的过程。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促进心肌细胞的自我复制促使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再生。本文对目前心肌梗死的内源性修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microRNA、细胞因子通过一些特定的信号通路,诱导心肌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实现心肌细胞的增殖。对目前现有的心肌再生相关调节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生 MICRORNA 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