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看临床早期康复介入的意义和影响
1
作者 王茂斌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康复 科室建设 学科发展 医院管理
下载PDF
论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远滨 肖娟 +3 位作者 王建国 吴佼佼 李月 吕嫣然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7期118-121,共4页
科研创新能力是七年制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10名七年制医学生在研究脊髓功能性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脊髓环路电活动及痉挛的调节作用的具体实践与体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科研创新能力是七年制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10名七年制医学生在研究脊髓功能性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脊髓环路电活动及痉挛的调节作用的具体实践与体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 科研 创新 文献检索 实验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艳明 杨翠翠 +3 位作者 宋为群 胡洁 葛亚丽 曲斯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1-673,共3页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技术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过程,是从学生转变为合格康复治疗师的关键阶段,临床带教老师如何提高临床实践带教质量尤为重要。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能够...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技术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过程,是从学生转变为合格康复治疗师的关键阶段,临床带教老师如何提高临床实践带教质量尤为重要。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而且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教学理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科研实践和医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点是解决临床问题,强调临床研究证据,获取和分析信息,准确评估及使用基于循证的证据,增强临床治疗能力,反映出诊断和治疗模式的新变化。PBL和EBM的结合已被国内外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因此,在康复治疗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利用PBL与EBM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践带教,评价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循证医学 康复治疗专业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带教老师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治疗师 科研实践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宋为群 霍速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3-744,共2页
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 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现、相互讨论、共同提高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的基础理论是: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 康复医学教育 学生思维 实践能力 学习热情 互动教学 组织教学 课堂讨论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1 位作者 霍速 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4月实习生(对照组,n=23)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4月实习生(试验组,n=22)在传统带教方法 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模式,采用...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4月实习生(对照组,n=23)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4月实习生(试验组,n=22)在传统带教方法 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模式,采用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的操作技术考试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提高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提高选择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对此教学方法 的满意度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思维 临床实习
下载PDF
论康复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6-837,共2页
康复医学具有多科性、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康复医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也有其特殊性,是关系到康复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康复医学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 康复医学具有多科性、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康复医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也有其特殊性,是关系到康复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康复医学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而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康复医学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自主创新能力是高层次康复人才的核心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事业 医学人才培养 自主创新能力 医学研究生 生物-心理-社会 高素质人才 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抓住我国康复医学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茂斌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第11期1-2,13,共3页
康复医学是一个很新的医学专科。近年来,我国已将"防、治、康三结合"和"补足康复医学的短板"作为"国策",康复医学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人们对于康复医学的认识也不断提... 康复医学是一个很新的医学专科。近年来,我国已将"防、治、康三结合"和"补足康复医学的短板"作为"国策",康复医学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人们对于康复医学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相关的康复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性质和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康复相关器械和设备的性质和内容也就十分复杂。相信中国康复器材和设备将很快赶上世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康复设备
下载PDF
沉痛悼念我国康复医学的创始人陈仲武同志
8
作者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7,共1页
陈仲武同志在抗日战争前曾留学日本(日本大学医学部),抗战期间毅然回国到延安参加共产党,并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医学界为数不多的“老延安”。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担任我国卫生部医政局(司)局长期间.亲自... 陈仲武同志在抗日战争前曾留学日本(日本大学医学部),抗战期间毅然回国到延安参加共产党,并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医学界为数不多的“老延安”。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担任我国卫生部医政局(司)局长期间.亲自指导了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创建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仲武同志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康复医学 创始人 日本大学医学部 抗日战争 中国医学 医院工作 共产党 延安
下载PDF
悼念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曲镭教授
9
作者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4-864,共1页
关键词 现代康复医学 教授 创始人 河北省人民医院 悼念 康复中心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曲斯伟 朱琳 +4 位作者 严莉 李子怡 侯敬贤 安赛尔丁·多力坤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GMI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训练,30min/次,1次/d,5d/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和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mGMI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康复 分级运动想象 镜像疗法
下载PDF
一种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制和初步评估
11
作者 刘霖 朱琳 +5 位作者 孙晨曦 曹磊 刘秀贞 胡洁 任宇鹏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64,671,共4页
目的:尝试设计制造一种模拟卒中患者典型痉挛的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并对其仿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根据简化公式:F=Bθ·(t)+Kθ(t)+A设计并制造了教学仿真机器人的原型机。公式中,肌肉张力(F):代表机器人原型机在研究者被动... 目的:尝试设计制造一种模拟卒中患者典型痉挛的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并对其仿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根据简化公式:F=Bθ·(t)+Kθ(t)+A设计并制造了教学仿真机器人的原型机。公式中,肌肉张力(F):代表机器人原型机在研究者被动运动原型机移动臂时所产生的阻力;补偿力(A):为克服原型机系统内部阻力而产生的力;Kθ(t):原型机系统根据牵拉关节角度变化θ的产生的阻力变化。关节角度θ越大,原型机产生阻力越大;Bθ·(t):原型机系统根据牵拉角速度θ·模拟阻力变化,角速度θ·越高,原型机产生阻力越大。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在每位评估者进行评定时运行随机化程序,随机呈现20次屈肘肌群Ashworth评级1、2、3、4级中的任意一项,以文本的形式在后台进行记录。评估者需要对机器人随机仿真模拟呈现的20次痉挛进行评定和记录,而后和机器人后台记录信息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原型机共随机呈现不同Ashworth评级共440次,1—4级分别呈现119、109、98、114次。使用R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Ashworth 1—4级机器人仿真模拟和人工评定的一致率分别为:0.905、0.832、0.736、0.931,总体一致率为0.884。结论:教学机器人原型机对于卒中后典型痉挛仿真度较高,具备成为康复治疗学临床教学工具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康复教育 模拟患者 机器人辅助技术 痉挛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前肢运动障碍的效果
12
作者 李芳 霍速 +3 位作者 杜巨豹 刘秀贞 李小爽 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摘除C5椎板,其余5组利用IH脊髓打击器制备C5半侧挫伤模型。造模后,tDCS组给予tDCS治疗,SPG组给予SPG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不通电流的tDCS治疗,tDCS+SPG组给予tDCS治疗和SPG治疗,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各组行Rearing实验、Grooming实验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术后4周,与脊髓损伤组比较,tDCS组和tDCS+SPG组患侧前肢Rearing评分和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SPG组评分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5),SPG组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组、SPG组和tDCS+SPG组MEP振幅增加(P<0.05),tDCS组和tDCS+SPG组潜伏期缩短(P<0.05),tDCS+SPG组振幅明显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1)。结论tDC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与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相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13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3 位作者 程亦男 袁英 汪洁 马佳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cm2,中密度组)和高电流密度(0.080 mA/cm2,高密度组)电刺激(每组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不同电流密度组患者治疗后FMA‑UE(F=284.343,P=0.000)、ARAT(F=180.427,P=0.000)和mBI(F=487.159,P=0.0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各组间FMA‑UE(F=2.293,P=0.000)和ARAT(F=2.572,P=0.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FMA‑UE(t=2.426,P=0.029;t=2.140,P=0.035)和ARAT(t=2.537,P=0.024;t=2.353,P=0.028)评分均高于低密度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以电流密度0.057和0.080 mA/cm2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下载PDF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朱琳 贾晓红 +3 位作者 刘霖 王世云 杨胜荣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51-455,460,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 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 min/次,2次/d,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手运动功能评定、痉挛评定(MAS)和功能独立评定(FIM)中自我照顾的评分。两组存治疗后4周和第1、3、6个月,评价Brunnstrom、MAS和FIM评分改变。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3个月的2例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抓成像检查和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①治疗后4周,运动想象组Brunnstorm、FIM评分分别增加0.6±0.5和3.8±1.9,对照组分别增加0.1±0.6和1.5±2.6;两组Brunnstorm增加值比较,t=2.69,P<0.05;两组FIM增加值比较,t=3.03,P<0.01。在痉挛方面,MAS评分运动想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减少0.2±0.4和0.1±0.3。运动想象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②运动想象训练组在治疗后1、3、6个月,Brunnstrom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表面肌电图检查显示,当进行腕背仲运动时,桡侧腕伸肌群活动比尺侧腕屈肌群活动明显。④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组患者在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降低于致残率的疗效显著,但对缓解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镜像疗法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曲斯伟 杨晓龙 +2 位作者 孙丽 李子怡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2-130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有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ICU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有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ICU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和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移动 呼吸训练 机械通气 重症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急性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艳明 姚辉 +2 位作者 屈亚萍 杜巨豹 程亦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有抑郁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评定。两组... 目的:研究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有抑郁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康复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2.1±17.2)明显高于常规组(48.7±13.2)(P<0.01);康复组治疗后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53.4±12.8)明显高于常规组(39.6±11.9)(P<0.01);康复组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4.3±0.6)明显低于常规组(18.3±0.6)(P<0.01)。结论: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艳明 付伟 +3 位作者 胡洁 马佳妮 曲斯伟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rTMS组患者采用行为学训练方法 (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rTMS组患者采用行为学训练方法 (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练、交叉促进训练,15 min/次,2次/d;常规训练30 min/次,2次/d)和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0.5 Hz、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治疗15 min/次,2次/d),均为期2周。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行为学训练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画钟试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①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直线二等分试验评分中位数(M,范围)分别为8.17(0~48.31)、31.75(0~86.96);两组线段划消试验评分M分别为0.005(0~0.333)、1.333(0~5.667);两组画钟试验评分M分别为0(0~1)、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分别为36(24~94)、21(6~63),两组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分别为45(30~65)、40(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治疗有显著作用,卒中后患侧单侧空间忽略的恢复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症 经颅磁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霖 朱琳 +6 位作者 单桂香 曹磊 刘秀贞 朱悦桐 张宇航 钱李果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00-504,F0003,共6页
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出现偏瘫的卒中患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但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缓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又是决定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出现偏瘫的卒中患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但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缓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又是决定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手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如无创性脑刺激技术、电子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手功能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神经机制及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2 位作者 霍速 岳月红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5-868,共4页
视觉空间障碍是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其中最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USN为卒中后患者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定位、报告或反应,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 视觉空间障碍是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其中最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USN为卒中后患者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定位、报告或反应,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现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卒中后 神经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 视觉空间 患者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5,共2页
1 PBL教学法概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教育领域应用较广,此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逐步推进教学任务的难度和深度... 1 PBL教学法概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教育领域应用较广,此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逐步推进教学任务的难度和深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主导思想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强调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将学生置于结构复杂、具有真实性的问题环境中,探索理论知识、查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及归纳总结,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及团队沟通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教育领域应用 临床思维 教学任务 带教老师 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 康复治疗师 临床实习教学 临床带教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