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所医院医师、护士、药剂师告知内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素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2期139-14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某市三所医院《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中的告知制度,了解医师、护士、药剂师告知内容的异同,探讨医疗机构告知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结果:三所医院均存在国家要求告知医院没有相应制度... 目的:通过比较某市三所医院《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中的告知制度,了解医师、护士、药剂师告知内容的异同,探讨医疗机构告知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结果:三所医院均存在国家要求告知医院没有相应制度的情况;医师主要承担特殊告知,护士主要承担一般告知,药剂师的告知内容较单一;医师、护士、药剂师之间的告知存在一定重复;三所医院有关护士能否进行特殊告知规定不尽相同。结论:国家应根据医疗发展适时修订法规,使临床有法可依;医疗机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要全面具体,理清不同告知主体之间的职责与分工;避免信息误差,人力浪费;医院建立规范的告知行为范本,可以缓解医患矛盾、化解医疗纠纷;更好的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告知 医师 护士 药剂师
下载PDF
影像检查五花八门 哪种适合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启勇 李坤成 《医药与保健》 2012年第8期32-34,共3页
生病去医院就诊,自然要做一些检查,其中影像检查是最常见的一种。除了常见的拍X线片,还有CT、核磁(MRI),以及近年来新兴的PET。这些检查手段,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何作用,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关键词 影像检查 医院就诊 检查手段 疾病诊断 X线片 PET
下载PDF
影像检查五花八门哪种适合您
3
作者 郭启勇 李坤 《健康促进》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如今,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已经由传统的单一X线成像(透视、摄影和血管造影),扩展为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主要是SPECT和PET)、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组成的“家族”。
关键词 影像检查 放射性核素显像 SPECT 医学影像学 影像学技术 磁共振成像 医学发展 X线成像
下载PDF
影像检查五花八门 哪种适合您
4
作者 郭启勇 李坤成 《医药与保健》 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
生病去医院就诊,自然要做一些检查,除了常见的拍X线片,还有CT、核磁(MRI),以及近年来新兴的PET。对于这些检查手段有哪些特点、治疗作用、注意事项等,本文为您作以权威的解读。
关键词 影像检查 医院就诊 检查手段 治疗作用 X线片 PET
下载PDF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基因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贾白雪 杨旗 +1 位作者 王涵 郭秀海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患者的基因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40例原发性HypoPP患者,包括散发性(sporadic periodic paralysis,SPP)33例和家族性(familial periodic paralysis,FPP)7...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患者的基因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40例原发性HypoPP患者,包括散发性(sporadic periodic paralysis,SPP)33例和家族性(familial periodic paralysis,FPP)7例,同时选取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患者CACNA1S及SCN4A基因的编码S4片段的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20例HypoPP患者(16例SPP、4例FPP)及1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双小腿肌肉MRI检查,其中1例SPP患者在补钾及改变生活方式3年后进行复查。总结HypoPP患者基因及下肢骨骼肌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分别在1例SPP患者和1个FPP家系中筛查到CACNA1S基因上的R1239H及R900S突变,余患者均未在基因筛查中发现突变。患者MRI脂肪抑制T2WI像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信号,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小腿不同肌肉受累程度存在差异(P<0.01),最易受累的肌肉依次为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患者治疗好转后进行复查,脂肪抑制T2WI异常信号显著减轻和局限。结论大多数中国HypoPP患者不存在CACNA1S和SCN4A基因上高加索人种的已知突变。其小腿肌肉在MRI脂肪抑制T2WI上信号明显高于健康人,肌肉的受累具有选择性,负重的大块肌肉更容易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突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一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薛素芳 石海艳 +1 位作者 杜祥颖 马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23-425,共3页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又称弓猎人综合征(BHS),指在头颈旋转或伸展过程中导致椎动脉机械性闭塞或狭窄的一种罕见临床综合征,其后循环缺血症状多在头部旋转时发生,并在中立位置时迅速改善。在少数情况下,BHS可因椎动脉反复挤压内膜受损...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又称弓猎人综合征(BHS),指在头颈旋转或伸展过程中导致椎动脉机械性闭塞或狭窄的一种罕见临床综合征,其后循环缺血症状多在头部旋转时发生,并在中立位置时迅速改善。在少数情况下,BHS可因椎动脉反复挤压内膜受损继发血栓形成致动脉-动脉栓塞性梗死。作者报道了1例弓猎人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的青年女性病例,该患者以突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起病,既往无明确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与转颈活动无相关性。颈动脉超声转颈试验示左侧椎动脉颈部右转时出现血流减弱逆转,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DSA检查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处局部突起,考虑为夹层或假性动脉瘤;转颈CTA示右侧转头时左侧椎动脉出枢椎横突孔之后未见显影;高分辨率MR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区血管内一膜样结构突入管腔。提示BHS临床症状可以与转颈无关,仅表现为后循环区域梗死,可以合并同侧椎动脉范围非常局限的夹层或假性动脉瘤损害表现。临床医师如果缺乏相应的认识,可能会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遇到隐源性后循环青年卒中患者,应仔细分析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必要时行颈动脉超声转颈试验或动态DAS明确有无合并B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猎人综合征 后循环梗死 动脉-动脉栓塞性梗死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旸 矫黎东 +4 位作者 王宪玲 梁军华 杨延辉 王向波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12例为单纯脑膜炎,12例为脑膜脑炎。头痛23例,发热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12例为单纯脑膜炎,12例为脑膜脑炎。头痛23例,发热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例,肌力下降7例,听力下降2例。颅内压升高19例。14例治愈或明显好转,7例无明显改善,3例死亡。结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Creutzfeldt-Jakob病脑脊液14-3-3蛋白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静 王玉平 +4 位作者 王红星 李莉萍 刘爱华 叶静 杨延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61-665,共5页
目的 分析47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脑脊液(CSF)14-3-3蛋白特征,为CJD早期临床评估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CSF 14-3-3蛋... 目的 分析47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脑脊液(CSF)14-3-3蛋白特征,为CJD早期临床评估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CSF 14-3-3蛋白特征进行分析。比较CSF 14-3-3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磁共振(MRI)的特点,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CJD患者CSF 14-3-3蛋白与年龄、病程、MRI、EEG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进行了腰椎穿刺并送检CSF 14-3-3蛋白,其中有5例既往CSF 14-3-3蛋白检查为阴性者在复查后结果转为阳性,由阴性转为阳性时间为1-3个月。最终CSF 14-3-3蛋白阳性的患者占58.70%(27/46),14-3-3蛋白阳性组锥体束(P=0.015)、小脑症状(P=0.012)和视力障碍(P=0.044)均高于阴性组,仅磁共振(MRI)阳性率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25),且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CJD患者CSF 14-3-3蛋白与锥体束(P=0.029)、视力障碍(P=0.039)及MRI(P=0.006)相关。结论 ① CSF 14-3-3蛋白含量可能与锥体束、小脑症状等运动系统及视力损害有关系,可间接反应CJD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② CSF 14-3-3蛋白为CJD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之一,CSF14-3-3蛋白含量随病情进展发生变化,对于首次检查阴性的患者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复查,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氏病 14-3-3蛋白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下载PDF
HR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秀梅 李坤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恶性SPN患者为观察组,98例良性SPN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癌肿瘤标志物4项组合:癌胚抗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恶性SPN患者为观察组,98例良性SPN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癌肿瘤标志物4项组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19-fragment 21-1,CYFRA21-1)检测和HRCT检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HRCT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SPN病理检测结果:腺癌59例,鳞癌4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6例,小细胞癌9例。在HRCT征象上,恶性组在典型结节并深分叶、胸膜凹陷、短细毛刺、空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棘状突起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良性组在相邻胸膜增厚和卫星灶的检出率高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CEA、SCC、NSE、CYFRA21-1浓度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中联合检查敏感度最高,但是其特异度是最低的;准确度以肿瘤标志物最低,HRCT与联合检查相近;阳性预测值以HRCT最高,阴性预测值以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最低。结论联合检查敏感度最高,特异度最低,应注意假阳性率的鉴别,综合评价各项指标,HRCT检查中各项指标均较恒定,在临床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HRCT检查将大大提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高分辨率CT 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Creutzfeldt-Jakob病4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静 王玉平 +4 位作者 王红星 李莉萍 刘爱华 叶静 杨延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43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JD早期诊断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JD通常... 目的分析43例临床可能或很可能克雅氏病(CJ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JD早期诊断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以"可疑CJD"诊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JD通常在60岁左右发病,平均病程5.70±5.08个月;首发症状多变,以迅速进展性痴呆为主。典型临床表现有6种:迅速进展的痴呆、运动系统损害(锥体束、锥体外系及小脑症状)、肌阵挛、无动性缄默、睡眠障碍和视力障碍。结论 CJD的早期诊断应重视其临床特征,当一个患者具有典型特征中的两项或以上表现时,即使14-3-3蛋白、脑电图(EEG)、磁共振(MRI)均不典型,也要高度警惕CJD,定期复查,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氏病 临床特征 首发症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参数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恒河猴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默 吴迪 +3 位作者 何小夺 齐志刚 李坤成 陈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1,共6页
目的使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年龄(8.2±1.2)岁,体重(9.4±1.0)kg,随机分为梗死组(n=4)和... 目的使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年龄(8.2±1.2)岁,体重(9.4±1.0)kg,随机分为梗死组(n=4)和溶栓组(n=4),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M1段),栓塞后,溶栓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梗死组仅接受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 h和24 h进行磁共振T2WI、T2-FLAIR、TOF-MRA、DWI扫描。结果成功制备恒河猴血栓-溶栓模型。MRA显示梗死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均未再通,溶栓组MCA实现血管再通。T2WI序列显示梗死组梗死体积增量为(12 027±5507)mm3,溶栓组梗死体积增量为(4910±2764)mm3;DWI序列显示梗死组梗死体积增量为(9498±5226)mm3,溶栓组梗死体积增量为(4854±1792)mm3。T2WI和DWI序列均显示,两组4 h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溶栓组24 h梗死体积低于梗死组,差异有显著性;溶栓组的梗死体积增量低于梗死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MRI序列成功评估恒河猴血栓-溶栓模型的再通及梗死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急性脑梗死 溶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边缘系统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特点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蕾 周卫东 +1 位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和扣带回后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改变在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MRS技术检测15名健康老年人、15例MCI患者及15例AD患者脑内边缘系统的代谢物水平,对检测的N-乙酰天门冬氨... 目的探讨海马和扣带回后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改变在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MRS技术检测15名健康老年人、15例MCI患者及15例AD患者脑内边缘系统的代谢物水平,对检测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肌醇(mI)波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D组与健康对照组和MCI组相比,海马部位的mI/Cr均升高(均P<0.05),NAA/mI降低(均P<0.05);随病情进展,扣带回后部的mI/Cr呈递增趋势(P<0.05),NAA/mI呈递减趋势(P<0.05);AD组和MCI组扣带回后部的NAA/mI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程度大于海马部位(P=0.001,P=0.019)。结论扣带回后部的mI/Cr和NAA/mI有助于鉴别健康老人和AD患者;海马部位的NAA/mI有助于鉴别痴呆和非痴呆;MRS在诊断AD和MCI方面有一定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MRI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丽 叶静 +1 位作者 于春水 刘玉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分布特征;比较磁共振T2WI与FLAIR序列对颅内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计数40例患者各个脑叶结节数量,用SPSS11.5软件比较颅内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差异;Siemens Trio3.0T核磁共振仪扫描其中16例,测量T2WI和FLAI...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分布特征;比较磁共振T2WI与FLAIR序列对颅内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计数40例患者各个脑叶结节数量,用SPSS11.5软件比较颅内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差异;Siemens Trio3.0T核磁共振仪扫描其中16例,测量T2WI和FLAIR未钙化结节总体积,比较二者差异。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患者均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85%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χ2检验P(双侧)=0.49,表明结节在各脑叶数量无差异;配对T检验P(双侧)=0.001,表明T2WI与FLAIR测得结节总体积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无差异;FLAIR比T2WI更能敏感检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54例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静 赵丽 +6 位作者 李存江 于春水 李丽萍 王玉平 邹丽萍 佟长顺 薛官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应用癫痫严重程度量表和韦氏量表分析54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癫痫、智能障碍特点。结果癫痫发生率89%(48/54);84%患者10岁前发生癫痫,1岁以内为首发癫痫高峰;智力障碍者占63.3%。结论结节性硬...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应用癫痫严重程度量表和韦氏量表分析54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癫痫、智能障碍特点。结果癫痫发生率89%(48/54);84%患者10岁前发生癫痫,1岁以内为首发癫痫高峰;智力障碍者占63.3%。结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癫痫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早、发作频繁,智力障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癫痫 智能障碍
下载PDF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脑区灰质容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富勇 陶蔚 +3 位作者 秦文 于春水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525-530,535,共7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与慢性疼痛相关的脑结构改变。方法:选择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行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后疼痛减轻>75%的患者,共10例,以及1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纳...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与慢性疼痛相关的脑结构改变。方法:选择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行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后疼痛减轻>75%的患者,共10例,以及1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疼痛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半年采集MRI数据,同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HADD)和焦虑评分(HADA)。用统计参数图5(SPM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患者中,灰质容积减低的脑区为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和患肢同侧的海马;灰质容积增高的脑区为患肢同侧的前扣带回(BA24)、对侧的额下回(BA47)。而术前疼痛和术后半年疼痛消失的两组之间比较发现,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的脑区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研究提示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患者存在皮层或皮层下脑组织结构上的重组,这些改变可能在疼痛的慢性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臂丛神经撕脱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脊髓背根入髓区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示踪技术的丘脑Vim核可视化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志伟 李建宇 +7 位作者 赵倬翎 卢洁 张苗 孙峥 张默 胡永生 李骏驰 郭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 探讨纤维束示踪技术定位丘脑腹中间核(Vim)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需行丘脑Vim核细胞刀毁损术的原发性震颤患者,术前采集60个方向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资料,应用美敦力S7神经导航进行纤维束重建及术前计划。通过对锥... 目的 探讨纤维束示踪技术定位丘脑腹中间核(Vim)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需行丘脑Vim核细胞刀毁损术的原发性震颤患者,术前采集60个方向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资料,应用美敦力S7神经导航进行纤维束重建及术前计划。通过对锥体束、内侧丘系及齿状红核丘脑束(DRT)进行纤维束示踪,可视化定位Vim核靶点位置。对比其与常规方法得到的Vim核靶点坐标,通过术中宏刺激判断靶点感觉及运动阈值,验证靶点坐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Fahn震颤评分;术后复查毁损灶位置。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岁,前后联合(AC-PC)长度为(23.6±1.5)mm,第三脑室半径为(2.6±0.8)mm。常规靶点坐标,x:(14.1±0.8)mm,y:(-5.9±0.4)mm;DTI靶点坐标,x:(14.6±0.8)mm ,y:(-5.7±1.0)mm 。4例患者不同方法得到靶点坐标相差≥1.5 mm。全部患者先按常规靶点穿刺,其中2例患者因感觉阈值异常,与DTI靶点坐标完全一致,术中调整后效果良好。患者手术前后的Fahn震颤评分比较,平均改善率为80.1%。结论 基于纤维束示踪技术的可视化靶点定位方法对于Vim核位置变异较多的情况具有可行性,可增加丘脑Vim核靶点定位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立体定向手术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示踪 丘脑腹中间核
下载PDF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多发性硬化患者MRI强化病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会卿 贾建平 +7 位作者 李坤成 徐娟 于春水 陈彪 谢淑萍 张津 苏力 冀冰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 MRI强化病灶的抑制作用、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 10例 ,用惠尔血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预处理应用 BEA...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 MRI强化病灶的抑制作用、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毒副作用。方法 应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 10例 ,用惠尔血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预处理应用 BEAM方案 (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 ) ,移植前 1、2个月及移植后每间隔 3个月分别进行脑、脊髓的 MRI及强化扫描 ,同时评价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 ( EDSS)。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10个月 (范围 4~ 2 2月 )。移植后 1、3、6、9、12、15、18个月 MRI强化病灶数较移植前均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1) ;移植后患者 EDSS评分较移植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1)。造血干细胞动员、预处理和移植期间无 1例死亡 ,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感染等 ;2例患者在 3~ 6个月神经功能一过性加重 ,1例在 10个月后复发。结论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 MRI强化病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临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无严重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硬化 MRI 磁共振成像 毒副作用
下载PDF
脑膜癌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珏娴 矫黎东 +4 位作者 宋旸 梁军华 杨延辉 高利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癌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膜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头痛19例,恶心呕吐15例,复视7例,视力下降6例,听力下降5例,癫痫8例,智能减退6例,小便障碍6... 目的探讨脑膜癌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膜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头痛19例,恶心呕吐15例,复视7例,视力下降6例,听力下降5例,癫痫8例,智能减退6例,小便障碍6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1例,蛋白升高17例,葡萄糖降低17例。2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脑膜强化征15例,脊膜强化征6例,脊髓内病变7例。结论脑膜癌是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特殊形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影像学显示脑膜结节样或混合型强化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 临床特点 脑脊液 细胞学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颞叶癫癎定位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遇涛 李勇杰 +4 位作者 张国君 蔡立新 王玉平 王亮 王志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36-438,共3页
目的研究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颞叶癫癎的致癎灶定位作用。方法对36例颞叶癫癎病人和15例正常人进行MRI扫描和1H-MRS成像,采样容积为8.8mm×8.8mm×8.0mm,选取海马前部相邻3个体素,取平均值,比较病侧、健侧以及对... 目的研究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颞叶癫癎的致癎灶定位作用。方法对36例颞叶癫癎病人和15例正常人进行MRI扫描和1H-MRS成像,采样容积为8.8mm×8.8mm×8.0mm,选取海马前部相邻3个体素,取平均值,比较病侧、健侧以及对照组氮-乙酰天门氨酸(NAA)/肌酸+胆碱复合物(Cr+Cho)等比值的差异。并分析MRI与1H-MRS在定位致癎灶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侧NAA/(Cr+Cho)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S定位率50%,联合应用MRI与1H-MRS定位准确率可达到83.3%;MRI阴性病例中45.5%的病人MRS为阳性。结论1H-MRS可有效定位颞叶致癎灶,尤其是MRI阴性表现的颞叶癫癎。联合应用MRI与1H-MRS可提高定位致癎灶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癫癎 颞叶 致癎灶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干预预测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冀瑞俊 贾建平 +11 位作者 许燕 马欣 武剑 宿英英 许二赫 楚长彪 李慎茂 朱凤水 高艳 孙菲 宋旸 黄小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编制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预测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溶栓决策和提高溶栓疗效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2003年2月-2008年12月间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椎...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编制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预测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溶栓决策和提高溶栓疗效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2003年2月-2008年12月间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者信度、准则关联效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临床预测价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信度检测结果提示,量表的总评分和分项评分均显示较高的α信度系数。以患者溶栓干预后30天mRS评分改善≤2作为溶栓干预有效性的评价准则,对不同溶栓干预预后患者的基线风险-效益量表评分进行显著性检测分析提示,溶栓后改善组、无改善组、恶化组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OSThoc分析提示,以35分和45分分别作为溶栓干预"良好预后"和"不良预后"预测界点显示较好的预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73。结论在本研究的平台上,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显示较好的信度、效度、临床应用价值和经济学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用于预测溶栓治疗风险和收益,指导临床溶栓干预决策的简便、有效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溶栓治疗 风险-效益评价 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