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汤哲 孟琛 陈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4-736,共3页
关键词 北京 老年痴呆 流行病学 防治
原文传递
北京市55岁以上人群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病率和残疾率情况及变动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方向华 汤哲 +5 位作者 项曼君 Zachary Z 陈彪 吴晓光 刘宏军 刁丽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分别是7.2%、7.9%和8.0%,到2000年分别提高到12.2%、12.7%和13.7%。1992年调查显示城市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农村(8.0%vs4.8%),2000年城乡差异消失。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分别是30.8%和31.2%,残疾率随年龄而增加,80岁组残疾率高达57.3%。以北京市同期人口数推算脑卒中患病人数:1992年约97 000人,2000年约228 000人。推算脑卒中残疾人数:1992年约29 915人,2000年约71 261人。结论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市5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幅度增长,尽管在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处于稳定水平,但是由于脑卒中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使残疾人数激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患病率 残疾人 年龄因素
下载PDF
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戈改真 汤哲 +1 位作者 贾小青 何慧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5-1026,共2页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北京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24
4
作者 关绍晨 汤哲 +4 位作者 吴晓光 刁丽君 刘宏军 孙菲 方向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395-398,共4页
目的抽样调查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抽样调查北京地区≥60岁人群1865人,根据问卷调查及临床医师检查进行MCI诊断,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1750人的M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1750人中,... 目的抽样调查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抽样调查北京地区≥60岁人群1865人,根据问卷调查及临床医师检查进行MCI诊断,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1750人的M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1750人中,患MCI203例,患病率为11.6%。其中≥75岁者的患病率(123例,15.7%)高于<75岁者(80例,8.3%);文盲(130例,17.5%)高于非文盲(73例,7.2%);农村(92例,19.4%)高于城区(111例,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虽然女性患病率(111例,12.3%)高于男性(92例,10.8%);无配偶的老人(77例,13.7%)高于有配偶的老人(126例,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病史中,仅卒中对MCI患病率有影响(χ2=18.853,P=0.000)。经年龄、性别分层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年龄<75岁、≥75岁及不同性别人群的MCI患病率仍无明显影响(P>0.05);而卒中可增加老年男性(χ2=16.858,P=0.000)、女性(χ2=4.531,P=0.045)及<75岁(χ2=33.024,P=0.000)人群MCI的患病率。③随着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疾病种类的增加,在男性(χ2=11.119,P=0.004)和<75岁人群中(χ2=6.117,P=0.047),MCI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OR:2.134,95%CI:1.459~3.120)、居住在农村(OR:2.084,95%CI:1.502~2.893)、≥75岁(OR:1.853,95%CI:1.342~2.559)及文盲(OR:2.178,95%CI:1.517~3.128)是M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是老年人群患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75岁人群及男性老人,预防卒中对预防痴呆的发生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老年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与慢性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戈改真 汤哲 +3 位作者 孙菲 吴晓光 刁丽君 何慧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率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1716例,比较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同慢性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危险...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率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1716例,比较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同慢性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的老年人MCI患病率(9.3%,10.7%,10.9%)比较,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18.2%,17.6%,22.6%)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脏病和脑卒中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2,95%CI:1.521~2.851,P=0.000;OR=1.633,95%CI:1.168~2.282,P=0.004;OR=2.035,95%CI:1.379~3.003,P=0.004)。结论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高血压 心脏病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宏军 方向华 +4 位作者 秦晓明 穆丽媛 张新卿 李淑婷 汤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14-518,共5页
目的 探讨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在北京市5个城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此就诊的2003年1月-2004年12月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廊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 目的 探讨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在北京市5个城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此就诊的2003年1月-2004年12月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廊性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了卒中发病情况、PSCI危险因素等资料。结果共有993例患者完成MMSE评估,PSCI为7.9%(78/993)。卒中后6个月内、6个月〈卒中〈12个月、12~24个月的PSCI患病率分别为8.5%、10.1%和4.9%。〈60岁者的PSCI患病率为3.9%,60~、65~、≥70岁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5.1%、8.1%和11.4%,趋势检验,,=12.521,P〈0.0001。大专学历以上者PSCI患病率为3.6%,中学、小学和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专以上者的1.72、3.94、4.04倍(趋势检验,X^2=13.694,P〈0.0001)。影响PSCI的因素有多病灶卒中(OR=4.53,95%CI:2.26~9.06)、抑郁状态(OR=9.13,95%CI:3.35~24.83)、日常生活能力障碍(OR=2.53,95%CI:1.73~3.71)和非腔隙性梗死,其中前三项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PSCI与病程、文化程度、患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病灶卒中、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为PS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关绍晨 杨静芳 +5 位作者 汤哲 吴晓光 刁丽君 刘宏军 孙菲 陈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北京地区≥55岁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2000年7-9月,在北京的城区、平原地区和山区,随机抽取≥55岁者2103人,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北京地区≥55岁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2000年7-9月,在北京的城区、平原地区和山区,随机抽取≥55岁者2103人,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水平。结果①2103人基因型分布以E3/3最多(1428人,67.9%),以下依次为E2/3(306人,14.6%),E3/4(291人,13.8%),E2/4(38人,1.8%),E2/2(21人,1.0%)和E4/4(19人,0.9%);等位基因分布ε3占82.1%,ε2占9.2%,ε4占8.7%。②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年龄、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02)。≥75岁者E2/3、E3/3基因型较多,E2/4、E3/4、E4/4基因型较少;与≥75岁者比较,<75岁者E4/4明显增多。E3/3基因型山区高于平原,平原又高于城市,而E3/4则相反,城市高于平原高于山区。③与.ApoE 3组比较,ApoE 2组TC和LDL-C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oF4组TC和LDL-C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分层后,与ApoE 3组相比,ApoE 2组的TC和LDL-C均明显降低(P<0.01,TC在女性中差异不明显);ApoE4组的TC和LDL-C水平在各年龄组、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2者中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5岁的人群中,ApoE 2基因型者TC和LDL明显降低。在北京地区血脂预防重点应放在<75岁老人及城区老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多态现象 遗传 胆奰在醇 LDL 老年人 总胆固醇
下载PDF
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生存率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关绍晨 汤哲 +4 位作者 方向华 刁丽君 刘宏军 孙菲 吴晓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并评价其死亡风险比。方法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88人,其中...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并评价其死亡风险比。方法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88人,其中男1356人,女1432人,年龄为60—98岁。此样本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10月进行全面追踪随访,记录死亡、失访的时间和原因。结果卒中组年死亡率为7.77/100人年,非卒中组为4.51/100人年(X^2=27.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至随访期末,卒中组累积生存率为57%,非卒中组为72%(u=29.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卒中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非卒中组,即卒中组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8%、73%和64%,均低于非卒中组的94%、89%、85%和78%;经Cox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及其他慢性病史等因素后,卒中的死亡风险比为1.869(95%CI:1.530~2.283),归因危险度(AR)为3.95,归因危险度比率(ARP)为46.5%。结论社区卒中后老年人的生存率明显降低。卒中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社会应重视卒中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北京老年人抑郁症状5年预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军 孟琛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北京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现状及预后变化。方法:对1992年抽取的55岁以上亚老年和老年人的样本采用自评晴表CES-D评定抑郁症状的有无,追踪5年观察其生存结局。存活者采用同一量表再次评定,观察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其变... 目的:分析北京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现状及预后变化。方法:对1992年抽取的55岁以上亚老年和老年人的样本采用自评晴表CES-D评定抑郁症状的有无,追踪5年观察其生存结局。存活者采用同一量表再次评定,观察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其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抑郁症状的现患率无明显差别,分层分析显示,女性和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高于男性和城市居民。抑郁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ADL)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老年人 抑郁症状 预后 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居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晓光 汤哲 +4 位作者 方向华 关绍晨 刘宏军 刁丽君 孙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乡居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探讨其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方法 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分两阶段进行基线痴呆患病率调查,第1阶段完成问...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乡居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探讨其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方法 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分两阶段进行基线痴呆患病率调查,第1阶段完成问卷调查及筛查量表(MMSE)等测试,第2阶段由神经内科医师对MMSE得分低于界值和部分正常的老年人进行病史搜集、临床查体和神经心理测验等,最后根据DSM-Ⅲ-R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完成痴呆临床诊断.按照同样的方法在2000年和2004年对研究样本进行随访,总计追踪7.25年.结果 基线调查有效样本2788例,筛查出痴呆171例.截至随访期末,累积诊断新发痴呆180例,经年龄标化的年发病率(以下均为标化率)为0.84/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64/100人年,女性为1.01/100人年.老年性痴呆(AD)的年发病率为0.41/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23/100人年,女性为0.59/100人年;血管性痴呆(VaD)年发病率为0.35/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39/100人年,女性为0.32/100人年.痴呆的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文肓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文盲、卒中和血压(收缩压)高是Va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居民老年期痴呆年发病率略高于国内其他研究.高龄、文盲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男性、文肓、卒中和血压(收缩压)高是VaD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城乡老年队列中基线痴呆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亡风险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晓光 汤哲 +4 位作者 方向华 关绍晨 刘红军 刁丽军 孙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3-9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目标人群的追踪观察,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死亡率及死亡风险。方法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分两阶段调查基线痴呆患病率,第一阶段完成问卷... 目的通过对目标人群的追踪观察,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死亡率及死亡风险。方法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分两阶段调查基线痴呆患病率,第一阶段完成问卷调查及筛查量表(MMSE)等测试,第二阶段由神经内科医师对MMSE得分低于界值和部分正常的老年人进行病史搜集、临床查体及神经心理测验等,最后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根据DSM-Ⅲ-R和NINCDS.ADRDA等诊断标准完成痴呆的临床诊断。最终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788例。在2000和2004年对研究样本进行全面随访同时记录死亡及失访原因和时间,总计随访7.25年。结果基线共诊断痴呆171例,累积死亡133人。全样本的痴呆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率分别为7.8/1000人年和5.5/1000人年,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痴呆组其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率分别为236/1000人年和206/1000人年;非痴呆组累积死亡680人,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率分别为40/1000人年和31/1000人年,两组粗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痴呆的死亡风险比在60~74岁各组均高于≥75岁各组。经多因素Cox回归调整,痴呆的死亡风险比为2.181(95%CI:1.751-2.717)、阿尔茨海默病为2.524(95%CI:1.964-3.243)、血管性痴呆为1.859(95%CI:1.213-2.850)。结论老年期痴呆的粗死亡率及死亡风险比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提示痴呆是预示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死亡率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市老年人膳食结构与代谢状况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玮 李霞 +4 位作者 罗艳侠 吴立娟 高琦 郭秀花 汤哲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膳食结构对北京市老年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老龄化纵向研究1992年完成血生化检查的2 101人相关信息,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提取膳食结构,根据膳食频率对膳食结构的类别进行命名,并对不同膳食结构类别的老年人的代... 目的探讨膳食结构对北京市老年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老龄化纵向研究1992年完成血生化检查的2 101人相关信息,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提取膳食结构,根据膳食频率对膳食结构的类别进行命名,并对不同膳食结构类别的老年人的代谢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AS 9.1软件PROC LCA Version 1.2.7软件包完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SNK法、卡方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北京市老年人按照膳食结构可以分为三类:营养充足型(n=711,33.84%),中间型(n=1 071,50.98%)和主食肉类为主型(n=319,15.18%)。营养充足型主要存在于城区(95.08%),主食肉类为主型主要集中在山区(46.71%)和郊区(44.51%)。三组在体质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22、3.756、22.282、12.746、15.885,P均<0.05)。结论膳食结构的分布具有地域性,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对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数据进行膳食结构提取,但其与代谢状况的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 潜在类别分析 代谢异常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