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老年人多巴胺受体D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平 陈彪 +5 位作者 马秋兰 汤哲 张丽梅 冯秀丽 董秀敏 杨静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调查392名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的吸烟史,包括吸烟起始年龄、年吸烟量(包/年)、吸烟持续年限。酚提取法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调查392名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的吸烟史,包括吸烟起始年龄、年吸烟量(包/年)、吸烟持续年限。酚提取法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DRD2基因TaqⅠA和TaqⅠB多态频率。统计分析DRD2基因多态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在本人群中,65.8%的男性吸烟,27.2%的女性吸烟。DRD2 TaqⅠA1和TaqⅠ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7%和60.3%,DRD2 TaqⅠB1和TaqⅠB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2%和56.8%。DRD2基因多态与吸烟与否、吸烟年限和年吸烟量无明显相关。然而,在吸烟起始年龄≥30岁的吸烟者中,A1和B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0%和55.2%,高于吸烟起始年龄<30岁的吸烟者38.5%和41.0%(P=0.017和0.018)。结论:中国北方老年人男性吸烟者多。DRD2 TaqⅠA1、B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老年人吸烟的相关基因,与吸烟起始年龄有关。但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独立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D2基因 吸烟 相关性
下载PDF
吸烟及其相关基因和帕金森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新平 陈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吸烟 基因
下载PDF
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综合征的表面肌电特点
3
作者 冯焕焕 林仲希 +4 位作者 庄平 周涌涛 张伟 许二赫 陈彪 《中华神经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震颤(ET)、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综合征(ET-PD)患者的表面肌电特点。方法采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诊疗中心于2020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伴有震颤患者(包括ET组23例、帕金森病... 目的比较原发性震颤(ET)、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综合征(ET-PD)患者的表面肌电特点。方法采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诊疗中心于2020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伴有震颤患者(包括ET组23例、帕金森病组30例、ET-PD组21例)的双上肢表面肌电图结果,进行功率谱分析,探讨其表面肌电活动特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各项电生理参数。结果ET组震颤频率为(6.06±0.68)Hz,震颤幅度为(1200.91±360.69)μV,交替收缩所占比例为30.4%(7/23),谐波共振所占比例为34.8%(8/23)。帕金森病组震颤频率为(4.81±0.61)Hz,震颤幅度为(1057.40±354.52)μV,交替收缩所占比例为73.3%(22/30),谐波共振所占比例为70.0%(21/30)。ET-PD组的静止性和姿势性震颤频率分别为(5.04±0.44)Hz和(5.80±0.47)Hz,震颤幅度分别为(1026.05±191.90)μV和(1196.67±212.12)μV,交替收缩所占比例分别为52.4%(11/21)和38.1%(8/21),谐波共振所占比例分别为52.4%(11/21)和33.3%(7/21)。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帕金森病组和ET-PD组的静止性震颤频率低于ET组,也低于ET-PD组的姿势性震颤频率(F=27.439,P<0.001)。帕金森病交替收缩模式所占的比例高于ET组(χ^(2)=9.669,P=0.002)和ET-PD组(姿势性震颤;χ^(2)=6.333,P=0.012)。帕金森病组谐波共振所占的比例高于ET组(χ^(2)=6.517,P=0.011)和ET-PD组(姿势性震颤;χ^(2)=6.708,P=0.010)。各组间震颤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3,P=0.100)。结论ET以姿势性震颤为主,震颤频率偏快,交替收缩和谐波共振所占的比例低;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震颤频率偏慢,交替收缩和谐波共振所占的比例高;ET-PD的各项参数介于ET和帕金森病之间,为临床震颤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三种神经心理量表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葡萄糖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新卿 闵宝权 +2 位作者 马云川 杨培杰 李德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扩充痴呆量表 (ESD)、Blessed痴呆量表 (BDS)分数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所显示的脑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AD组 2 1例 ,平均年龄 6 7 6± 7 0岁。轻度痴呆 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扩充痴呆量表 (ESD)、Blessed痴呆量表 (BDS)分数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所显示的脑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AD组 2 1例 ,平均年龄 6 7 6± 7 0岁。轻度痴呆 10例 ,中度痴呆 6例 ,重度痴呆 5例。采用SIEMENSECAT 47PET扫描仪进行脑显像。记录正常对照组与AD组的双侧顶叶、额叶、颞叶与小脑单位面积的放射性计数 ;计算出双侧顶叶、额叶、颞叶与同侧小脑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的比值 ,以此比值作为研究的半定量观察指标。认知功能用MMSE、ESD及BDS测量。结果 AD组MMSE及ESD得分均与双侧的顶叶、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呈正相关 ;BDS得分与双侧的顶叶、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低代谢呈负相关。MMSE与ESD的相关系数r =0 886 ;ESD与BDS的相关系数r =- 0 76 3;MMSE与BDS的相关系数r=- 0 773,P均 <0 0 1。以各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比值为自变量X ,分别以MMSE、ESD、BDS得分为因变量Y ,建立 3个回归方程 :Y =40 11 X - 2 5 32 ,Y =30 9 19 X - 180 9,Y =19 97 16 5 3 X。进入 3个回归方程的自变量X均为左侧顶叶 /小脑比值。结论 AD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与脑的葡萄糖代谢降低程度一致 ;3种量表在反映认知功能方面损害方面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心理量表 阿尔茨海默病 脑葡萄糖代谢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晨曦 许二赫 +1 位作者 毛薇 陈彪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2期859-862,共4页
神经变性疾病大多以特定蛋白的异常聚集为特点,而异常蛋白聚集的成因一直没有被阐明.不仅如此,在不同神经变性疾病中,异常蛋白沉积往往有其特征性的发展顺序。与这种病理上的蔓延同步,疾病的表型从最轻微的前驱症状到典型症状,再... 神经变性疾病大多以特定蛋白的异常聚集为特点,而异常蛋白聚集的成因一直没有被阐明.不仅如此,在不同神经变性疾病中,异常蛋白沉积往往有其特征性的发展顺序。与这种病理上的蔓延同步,疾病的表型从最轻微的前驱症状到典型症状,再发展到晚期多脑区功能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益生元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综述
原文传递
吸烟、尼古丁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平 陈彪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0-402,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尼古丁 神经元进行性变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吸烟 多巴胺含量 保护性因素 中脑黑质 病理基础 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 临床症状 替代治疗 左旋多巴 指导治疗 临床工作 纹状体 PD
原文传递
多系统萎缩喘鸣的博洛尼亚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潘竞 陈彪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92-1395,共4页
多系统萎缩症(MSA)是一种成年发病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展快、致残高等特点。其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尿毒症及睡眠中发生的猝死。而喘鸣作为疾病的一个特征,可能预示着MSA患者生存期的下降。2017年10月在意大利召开了... 多系统萎缩症(MSA)是一种成年发病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展快、致残高等特点。其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尿毒症及睡眠中发生的猝死。而喘鸣作为疾病的一个特征,可能预示着MSA患者生存期的下降。2017年10月在意大利召开了该领域专家的国际共识会议(博洛尼亚共识会议),就多系统萎缩患者喘鸣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以及预测价值达成了共识,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系统的证据,并探寻出今后研究工作中需要继续深人探索的科研领域,对于老年患者的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喘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