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慧娟 刘春燕 +1 位作者 王桂芳 王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对50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 目的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对50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生理参数。分别计算各参数以及年龄、性别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Ⅱ期纺锤波指数及特征(频率、时长和波幅)的相关性。其中庞加莱图中的SD1代表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正指标,SD2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逆指标;脉搏传导时间(PTT)下降指数代表血管交感神经稳定性。结果SD1(β=-0.512,P<0.05)和PTT下降指数(β=-0.271,P<0.05)与纺锤波指数分别呈负相关,SD2与纺锤波指数呈正相关(β=0.474,P<0.05)。睡眠期变化指数、NREMⅠ期占比和皮质EEG微觉醒指数均与纺锤波指数呈低度负相关(r=-0.316,r=-0.359,r=-0.326;均P<0.05)。年龄与纺锤波指数呈负相关(β=-0.422,P<0.05)。深睡期δ功率与纺锤波幅度呈正相关(β=0.65,P<0.001)。未发现性别与纺锤波有相关性。结论睡眠纺锤波的产生依赖于良好的睡眠及稳定的自主神经。其与认知相关,能反映神经突触连接的强度,这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提供了佐证,也为评价认知和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纺锤波 自主神经 庞加莱图 多导睡眠监测 脉搏传导时间下降指数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快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特征与临床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怡 詹淑琴 +5 位作者 王玉平 张益萌 丁岩 赵昕 刘江红 李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SLT)检查,并计算REM期肌张力失弛缓(RWA)指数。结果发作性睡病1型(NT1):41例50%;发作性睡病2型(NT2):41例50%。病程:≤1年者NT1(25/41)60.98%,NT2(16/41)39.02%。全部患者中RWA指数增高者[RWA(+)](37/82)45.12%,其中NT1 RWA(+)(25/41)60.98%,NT2 RWA(+)(12/41)29.27%。全部患者中伴有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RBD)者[RBD(+)]为(37/82)45.12%,其中NT1 RBD(+)(24/41)58.53%,NT2 RBD(+)(13/41)31.71%。全部患者中睡眠中生动梦境或噩梦者(+)(51/82)62.20%,其中NT1(36/41)87.80%,NT2(15/41)36.59%。结论NT中NT1患者就诊时病程更短,伴有RWA指数增高的比例、伴有RBD的比例均高于NT2,更易伴有生动梦境或噩梦。RWA指数增高者更易伴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提示产生RWA的病理生理机制与NT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的产生具有相关性,RWA可作为NT患者病情监测及评估的一个客观有效指标。RWA可作为NT临床分型的参考,对发NT电生理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REM期肌张力失弛缓 多导睡眠监测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琪琳 王红星 +1 位作者 王迪 王玉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68-1370,共3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项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因其具有无创、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包括疼痛、帕金森病、癫痫、耳鸣、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成瘾等神经精...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项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因其具有无创、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包括疼痛、帕金森病、癫痫、耳鸣、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成瘾等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本文就tDCS治疗抑郁障碍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直流电刺激 抑郁障碍 神经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神经调控 非侵入性 价格低廉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教学在癫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佳 王玉平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第2期269-2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相对于常规教学模式在癫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癫痫中心进修学习的3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16级春季班15名学员为对照组,2016级秋季班15名学员为实验组。对照组在癫...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相对于常规教学模式在癫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癫痫中心进修学习的3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16级春季班15名学员为对照组,2016级秋季班15名学员为实验组。对照组在癫痫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通过出科考试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员的出科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对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教学引入癫痫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对癫痫的临床诊疗能,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教学模式 癫痫 临床能力
原文传递
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佳琦 林一聪 王玉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3期3468-3471,共4页
分子遗传学改变是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突变类型多为新生的单核苷酸变异,也有拷贝数变异、染色体异常等。现有报道共涉及近40个相关致病基因,涵盖离子通道、突触传递、生长发育等多方面。本文深入综述了近20余年来Le... 分子遗传学改变是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突变类型多为新生的单核苷酸变异,也有拷贝数变异、染色体异常等。现有报道共涉及近40个相关致病基因,涵盖离子通道、突触传递、生长发育等多方面。本文深入综述了近20余年来Lennox-Gastaut综合征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NOX-GASTAUT综合征 分子遗传学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