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突触核蛋白促进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光伟 王鹏 +3 位作者 李尧华 李昕 何欣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突起的长度;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蛋白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α-Syn... 目的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突起的长度;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蛋白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α-Syn处理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在培养1h、2h和4h时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Syn的这一作用可被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后,神经元突起的长度随α-Sy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α-Syn具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元 突起 大鼠
下载PDF
共聚物-1致敏T淋巴细胞保护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胜利 宣琪 周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明确C57BL/6J小鼠MPTP模型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共聚物-1(Copolymer-1,Cop-1)致敏淋巴细胞的类型。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Cop-1/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去T淋巴细胞Cop-1/... 目的明确C57BL/6J小鼠MPTP模型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共聚物-1(Copolymer-1,Cop-1)致敏淋巴细胞的类型。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Cop-1/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去T淋巴细胞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d内接受4次MPTP(18mg.kg-1)腹膜腔注射,每次注射间隔2h,正常对照组动物仅接受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MPTP末次注射后,除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他组动物立即分别接受不同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细胞移植7d后处死动物,取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及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黑质DA神经元数。结果黑质DA神经元定量分析显示,MPTP注射使模型对照组黑质DA神经元减少到正常对照组的37.68%,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38.15%)、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41.44%)和去T淋巴细胞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结果(Cop-1:40.06%,BSA:34.81%)和模型对照组类似。而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和Cop-1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黑质DA神经元数为正常对照组的74.38%和84.64%,DA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和去除T淋巴细胞的BSA/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P<0.01)。结论在MPTPC57BL/6J小鼠模型,Cop-1致敏T淋巴细胞可有效对抗MPTP毒性,保护黑质DA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共聚物-1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低分子量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尧华 叶懿文 +3 位作者 李昕 于顺 杨慧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区别于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5例和正常人35例,用弱阳离子交换(weak cationic exchange,WCX)磁珠捕获血清蛋白质组分,用MALDI-TOF-MS(matrix assisted laser...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区别于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5例和正常人35例,用弱阳离子交换(weak cationic exchange,WCX)磁珠捕获血清蛋白质组分,用MALDI-TOF-MS(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检测各样品的蛋白质质谱,统计学筛选差异表达分子,监督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区分模型,盲法验证。结果在PD组和对照组之间筛查到8个差异分子(非参数检验Z值范围为-4.458~-3.059,P<0.05)。以监督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区分模型,其判断正确率为81.4%。对25例新样本的盲法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正确率为76.0%。结论PD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谱有别于正常人。蛋白质组学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可能有助于P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左晓虹 蔡彦宁 +3 位作者 李宁 于顺 张燕莉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d后连续24h每间隔6... 目的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d后连续24h每间隔6h收集NIH/3T3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mRNA水平。结果SCN共培养组Per1的表达均表现明显的节律性(P=0.001),对照组大脑皮质共培养组Per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节律性变化。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诱导细胞内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为研究SCN调控外周组织细胞生物节律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表达 视交叉上核 PER1
下载PDF
一个小型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活性分析
5
作者 李尧华 叶懿文 +4 位作者 高楠 李昕 于顺 杨慧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功能。方法PCR法扩增人TH基因上游片段,插入pGL3-Basic质粒,构建一个表达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瞬间转染MES23.5、293及Cos7细胞,用Dual Luciferase Assay法测...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功能。方法PCR法扩增人TH基因上游片段,插入pGL3-Basic质粒,构建一个表达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瞬间转染MES23.5、293及Cos7细胞,用Dual Luciferase Assay法测定目的DNA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DNA片段长度为520bp,与人TH基因-493/+27区一致。与pGL3-Basic质粒相比较,构建的报告基因在3种细胞中显著表达(P<0.01)。结论TH基因-493/+27区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构建的报告基因有助于研究TH基因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启动子 多巴胺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对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形成的促进作用
6
作者 李雁 殷娟娟 +4 位作者 李昕 吴燕川 刘光伟 李尧华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对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初步分析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37℃振荡孵育,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α-Syn寡聚体的...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对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初步分析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37℃振荡孵育,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α-Syn寡聚体的形成情况,用ELISA分析α-Syn寡聚体的形成量。结果α-Syn在血清中振荡孵育后主要形成二聚体和十四聚体。与对照组血清相比较,PD患者血清具有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在血清中加入还原性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弱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结论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α-Syn的氧化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血清 寡聚体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在大鼠脊髓的表达
7
作者 殷娟娟 Giorgio Vivaqua +3 位作者 李昕 刘光伟 李尧华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9,共6页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利用2种抗α-Syn单抗3D5和2E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Syn在脊髓的表达和分布;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α-Syn与神经肽Y(NPY)共存的情况。用Luxol fast blue染...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利用2种抗α-Syn单抗3D5和2E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Syn在脊髓的表达和分布;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α-Syn与神经肽Y(NPY)共存的情况。用Luxol fast blue染色鉴别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α-Syn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神经元核及灰质无髓神经纤维中。富含α-Syn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的第Ⅰ、Ⅱ层,而α-Syn核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Ⅶ、Ⅷ、Ⅸ、Ⅹ层;后根第Ⅰ、Ⅱ层一小部分α-Syn阳性纤维与NPY共存;前角细胞核呈α-Syn阳性神经元胞质中存在NPY,而其他部位的α-Syn核阳性神经元胞质中无NPY。结论α-Syn存在于大鼠脊髓灰质的神经元核及无髓神经纤维中,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呈NPY免疫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脊髓 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突触核蛋白含量与各种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九艳 李昕 +3 位作者 刘光伟 程芙蓉 李尧华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分析大鼠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含量与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选择性损伤神经元的原因。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脑组织线粒体、Western blottin... 目的分析大鼠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含量与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选择性损伤神经元的原因。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脑组织线粒体、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测定线粒体中α-SYN含量;通过检测脑组织主要氧化指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apability,T-AOC)、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判定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不同脑区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不同,其中,PD易损区纹状体、海马与嗅球中的线粒体中α-SYN的含量较高,而PD非易损区额叶皮质和小脑中的线粒体中α-SYN含量较低,易损区与非易损区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脑区各种氧化和抗氧化指标应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没有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SYN含量不同,但与氧化应激水平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氧化应激 线粒体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