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忘初心,医者仁心——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华扬主任
1
作者 夏明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6-478,共3页
华扬,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1995年先后3次前往美国西雅图、达拉斯、洛杉矶、路易斯维尔大学医院进修学习;1996年3月~1997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 华扬,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1995年先后3次前往美国西雅图、达拉斯、洛杉矶、路易斯维尔大学医院进修学习;1996年3月~1997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院进修学习。她编写专著10部,制定指南规范,带领团队完成200余篇专业论文(SCI近20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其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估标准被2017欧洲血管外科血管疾病指南引用,其创立的脑-颈血管超声整体化评估模式作为国家卫健委(原卫计委)脑卒中筛查指导规范向全国推广。她带领团队承担两院院士卒中的筛查工作,培训的进修医生遍布全国,其中不少人成为区域的领军人物等。获得北京市优秀医师称号以及中国医师学会超声医师分会突出贡献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突出贡献专家奖、美国Aaslid颁发的中国脑血管超声突出贡献奖、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奖等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脑血管超声 主任医师 超声医学工程 突出贡献奖 科华 医者 进修学习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应用转流管的单中心研究
2
作者 武森森 高喜翔 +8 位作者 张楠 张帆 郭聚龙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邢英琦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1-55,6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3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30例次手术)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前TCD评估将患者分为无需转流组(157例次)、可能需要转流组(92例次)和必需转流组(81例次)。评估TCD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在CEA的应用价值。结果共75例次(22.73%)使用转流管。症状性脑梗发生率为1.52%,其中转流患者为5.33%,未转流患者为0.39%。无需转流组、可能需要转流组和必需转流组分别有3.2%、15.2%和69.1%的患者进行转流操作,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4%、2.06%和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TCD术中监测能安全、有效地指导CEA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术前评估对于术中精准转流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但术中实时监测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转流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常莹 吴静 +2 位作者 杨敬春 张鸿祺 王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77-478,共2页
目的总结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38例神经外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复查MRI检查,以其为判断标准。结果术后3个MRI复查显示病灶无残留21例,术中超声... 目的总结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38例神经外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复查MRI检查,以其为判断标准。结果术后3个MRI复查显示病灶无残留21例,术中超声均显示病灶无残留。术后3个月MRI显示病灶残留17例,而术中超声显示病灶残留8例、无残留9例。术中超声诊断病灶残留敏感性为47.1%(95%CI:39.5%~61.6%),特异性为100%(95%CI:97.9%~100%),阴性预测值为70.0%(95%CI:77.1%~83.8%),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明确病灶的范围,发现残留病灶,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超声 效果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景植 华扬 +1 位作者 刘然 杨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缺...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将患者分为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超声造影特征(斑块厚度、斑块长度及回声特征)的差异性,以及IPN、溃疡性斑块、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率≥70%为重度狭窄)等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中,无症状组47例,症状组75例。症状组MRI缺血性病灶患者比例、血管重度狭窄比例、IPN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80.0%(60/75)比46.8%(22/47),χ^(2)=14.44,P<0.01;84.0%(63/75)比51.1%(24/47),χ^(2)=15.32,P<0.01;78.7%(59/75)比34.0%(16/47),χ^(2)=8.74,P<0.01],症状组斑块长度明显长于无症状组[26.00(20.30,30.01)mm比20.20(17.28,25.75)mm,Z=-3.2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N、血管重度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6.77,95%CI:2.24~20.46,P<0.01;OR=9.92,95%CI:2.37~41.64,P<0.01),溃疡性斑块并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0.70,95%CI:0.24~2.00,P=0.50)。结论IPN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斑块内新生血管 溃疡斑块 超声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与解剖学因素相关性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峰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9-615,共7页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根据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_(起始段)/PSV_(椎间隙段)]确定VAOS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率70%~99%)狭窄及闭塞,并依据VAOS的程度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分为VAOS组(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与正常组(无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包括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椎间隙段(V2段)内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肥胖(BMI≥28 kg/m~2)。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数进行统计,其中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计入左侧和右侧;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情况、解剖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中,剔除基本信息不完整、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缺失或录入错误者819例,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 436例,其中VAOS组547例,正常组9 889例。(2)10 4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共20 872侧椎动脉,其中VAOS组634侧(右侧399侧、左侧235侧),右侧VAOS检出率(1.9%)高于左侧(1.1%),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1);正常组20 238侧(右侧10 037侧、左侧10 201侧)。右侧椎动脉的VAOS组均无椎动脉走行变异,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两组椎动脉走行变异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8%(229/10 037),χ~2=9.31;V2段内径:3.5(3.1,3.8) mm比3.2(2.9,3.5) mm,Z=8.21;均P<0.01]。左侧椎动脉的VAOS组无椎动脉起源异常,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0%(296/10 201),VAOS组0.43%(1/235),χ~2=5.09;起源异常:正常组1.75%(179/10 201);V2段内径:3.7(3.3,4.0) mm比3.4(3.1,3.8) mm,Z=5.46;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7~1.09,P<0.01)、吸烟史(OR=1.91,95%CI:1.53~2.37,P<0.01)、高血压病(OR=1.90,95%CI:1.56~2.31,P<0.01)、高脂血症(OR=1.30,95%CI:1.01~1.65,P<0.05)、糖尿病(OR=1.44,95%CI:1.14~1.80,P=0.002)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3,95%CI:0.42~0.66,P<0.01)、走行变异(OR=0.47,95%CI:0.26~0.80,P=0.009)为保护因素。结论 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可能存在关联,VAOS患者中走行变异比例较低,且走行变异为VAOS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走行变异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吸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贾筱夏 常莹 +3 位作者 侯文颖 符颖 张会单 杨敬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94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和病理特征对术后结节吸收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进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P...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和病理特征对术后结节吸收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进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PTM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于术后第1、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获得结节体积变化情况。以术后结节体积减小百分率(volume reduction ratio,VRR)达到100%的时间作为吸收率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FA术后结节吸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56例接受RFA治疗的PTMC患者的64个结节进行了18个月的随访评估,术后1、3、6、12、18个月随访时结节的平均VRR为61.43%、87.86%、96.62%、99.70%、100%。通过对吸收率相关因素分析发现,结节体积大于0.08 mL以及RFA时间大于130 s与患者术后吸收不良(达到100%VRR时间大于12个月)相关。BethesdaⅢ级的PTMC患者出现术后吸收不良的比例低于BethesdaⅤ/Ⅵ级患者。另外,PTMC患者伴有桥本甲状腺炎与术后低吸收率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FA时长是RFA术后PTMC吸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TMC术后吸收率的因素包括结节体积、RFA时长、Bethesda分级以及桥本甲状腺炎。RFA时长是RFA术后PTMC吸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ethesda分级 桥本甲状腺炎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 被引量:115
7
作者 华扬 刘蓓蓓 +5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缪中荣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下载PDF
血管超声评估永存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洁 华扬 +3 位作者 李秋萍 杜利勇 侯伟红 贾凌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1-477,共7页
目的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评估永存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PCVBA)的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CDU及TCCS联... 目的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评估永存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PCVBA)的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经CDU及TCCS联合筛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PCVBA的患者14例,测量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阻力指数(RI),以及双侧椎动脉颅外段的管径。结果(1) 12例(12/14)患者出现头晕症状,5例存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其中4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50%。(2)永存三叉动脉(PTA) 6例,CDU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阻力升高,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后,基底动脉远段流速明显下降。(3)永存舌下动脉(PHA) 5例,寰前节间动脉(PIA) 3例,其中Ⅰ型PIA 1例,Ⅱ型PIA 2例,CDU探及PHA及Ⅰ型PIA均自颈内动脉颅外段发出,Ⅱ型PIA自颈外动脉发出。8例患者均合并同侧椎动脉缺如,CDU显示颅外段管径纤细合并无血流或PSV减低及RI升高,而TCCS探及同侧颅内段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正常,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后其流速明显下降;4例患者合并对侧椎动脉缺如,另4例合并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CDU联合TCCS可通过颅内外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筛查出PCVBA,PTA仍易误诊或漏诊,而PHA或PIA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即一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存在异常分支、双侧椎动脉颅外段发育不良合并同侧椎动脉颅内段与基底动脉血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动力学 永存动脉
下载PDF
超声检测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华扬 李景植 +3 位作者 贾凌云 刘蓓蓓 段春 王力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69-572,共4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残余狭窄、支架类型、降脂类药物等因素对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VAOS)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15...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残余狭窄、支架类型、降脂类药物等因素对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VAOS)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15例为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置入支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年患侧椎动脉的管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椎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①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22.4%(43/19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42.7%(82/192)。②术后残余狭窄者再狭窄发生率为76.7%(33/43),明显高于无残余狭窄患者的32.9%(4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裸支架(30.3%比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③服用降脂类药物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未服用者(46.7%比65.2%,P=0.047),其中高脂血症患者术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者VAOS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未服用者(41.7%比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VAOS后1年的再狭窄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涂层支架及术后规律性降脂类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响 韩雪华 +2 位作者 华扬 杨洁 金成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CMCAO患者7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为一侧CMCAO而对侧MCA正常,并经DSA证实。根据DSA显示ACA有无脑膜支,分为LMA组49例及无LMA组(NLMA)60例。采用TCCS和(或)TCD测量,记录患侧与健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流速(MFV),并计算健侧、患侧PSV比值(PSV_(健侧)/PSV_(患侧))。根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脑组织正常、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4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LMA组与NLMA组脑梗死面积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侧MCA的血流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MCA的PSV、MFV及PSV_(健侧)/PSV_(患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MA组中卒中者占90.0%(54例),明显高于LAM组71.4%(3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DW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51.0%,25例),NLMA组多以中小面积脑梗死为主(45.0%,27例),并且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21.7%,13例)高于LMA组(4.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LMA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MCA的PSV呈中度负相关(r=-0.736,P<0.01),并随PSV_(健侧)/PSV_(患侧)的升高而增加,呈高度正相关(r=0.849,P<0.01)。结论 CMCAO患者ACA的LMA状态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患侧MCA血流速度的减低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痉挛肌注射肉毒毒素的超声及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远滨 张倩 +5 位作者 王萍 杜巨豹 屈亚萍 朱琳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3-905,I0001,共4页
目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中,比较超声+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定位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伴有一侧肢体痉挛,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改良Ashworth评分(MAS)2级12例,3级20例,4级8例,按分级随机分... 目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中,比较超声+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定位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伴有一侧肢体痉挛,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改良Ashworth评分(MAS)2级12例,3级20例,4级8例,按分级随机分入A、B两组,每组各级评分的人数相等,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A组以电刺激加超声引导下定位,B组单独以电刺激定位。注射后立即进行疼痛VAS评分,并于注射后2周对比MAS评分、步行速度。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肉毒毒素注射后,小腿踝跖屈肌群MAS评分,A组为0.8±0.70,B组为1.4±0.94;步行速度A组0.36±0.13m/s,B组0.27±0.12m/s;VAS疼痛评分,A组5.71±1.04,B组6.66±1.32,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以往常规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前者缓解肌张力的效果好,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超声波引导 电刺激定位 注射
下载PDF
应用超声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旸烁 华扬 +3 位作者 贾凌云 王力力 赵新宇 周瑛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64-568,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评估CAS术前、术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支架置入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声波特征、形态,置入的支架类型(开环式或闭环式),术后残余狭窄及疾病危险因素对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4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的检出率为8.2%(41/502)。CAS后1~、3~、6~、12~、24~36个月累积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4%、5.9%、9.2%、11.3%和11.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2.905,95%CI:1.483~5.694,P=0.002)、术后残余狭窄(OR=3.689,95%CI:1.891~7.197,P=0.000)是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开环式支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0.428,95%CI:0.218~0.842,P=0.014)。结论 CDFI可用于CAS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使用开环式支架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残余狭窄及高脂血症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再狭窄 残余狭窄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玉梅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33-536,546,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支架41枚。记录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起始段与椎间隙段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综合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率,并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时间(11±8)个月。结果支架置入术前、后椎动脉起始段内径分别为(1.3±0.4)mm和(2.7±0.7)mm(P=0.000),狭窄率从(64±9)%降至(23±17)%(P=0.000),术前PSV异常高流速(242±102)cm/s,术后降至(87±45)cm/s(P=0.000)。术前患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的PI值为0.77±0.19,健侧为0.96±0.17(P=0.011),术后患侧与健侧椎间隙段比较,PI值差异无显著性(P=0.494)。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占29.3%(12/41),表现为PSV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高脂血症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多发,OR=5.7,95%CI:1.3~25.9(P=0.024)。结论CDFI可作为客观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和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随访的重要手段。高脂血症可能是引起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椎动脉 支架 血液动力学过程 再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华扬 凌晨 +2 位作者 段春 李慎茂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 方法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管内径、狭窄率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为(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 方法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管内径、狭窄率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为(1.644±0.817)mm,术后支架内径为(4.150±0.642)mm(P=0.000)。支架术前后血管造影和CDFI狭窄率分别为(84.24±12.17)%、(85.72±11.44)%和(26.00±8.25)%、(29.00±9.74)%(P=0.000、P=0.000)。术后MCA流速提高(20-189)%,平均(63±34)%,支架术前后MCA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0.76±0.17和1.04±0.14;P=0.000),侧支循环开放类型与患侧MCA、PCA血流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 CDFI和TCD结果均能提示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二者结合是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治疗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临床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新宇 华扬 +1 位作者 段春 贾凌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和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MVMCA)下降率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DSA证实的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部CT、...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和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MVMCA)下降率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DSA证实的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部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梗死组(CI组)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40例和无症状组(Asy组)42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的平均流速(MVMCA)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ECA)的开放,比较3组间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开放类型、患侧MVMCA下降率的差异性。结果①3组间各侧支动脉开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97,P=0.000)。Asy组ACoA(51.7%,78/151)、PCoA(38.4%,58/151)及ACoA+PCoA+ICA-ECA(7.3%,11/151)开放率均高于TIA和CI组(P<0.001),ICA-ECA的开放率亦高于CI组(P<0.001);TIA组与CI组比较,除ICA-ECA为TIA组高于CI组外(P<0.001),其他侧支开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间MVMCA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49,P=0.000)。Asy组MVMCA下降率为(30±11)%,TIA组为(51±4)%,CI组为(65±7)%。AcoA+PCoA同时开放者,患侧MVMCA下降率最低(P=0.000)。结论一侧ICA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ICAO患者的ACoA+PCoA同时开放可以降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下载PDF
静脉声学造影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5
16
作者 任美杰 杨敬春 +1 位作者 杜岚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5,共6页
目的通过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VCD)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静脉声学造影(intraveno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um polyps,EPs)的诊断价值。方法 85例可疑... 目的通过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VCD)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静脉声学造影(intraveno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um polyps,EPs)的诊断价值。方法 85例可疑EPs病例以病灶直径10 mm为界分为2组,先后行TVCD、CEUS检查;病理证实后,将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造影诊断EPs敏感度分别为82.8%、94.1%,特异度分别为90.9%、72.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88.9%,明显高于TV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中56例与病理结果相符,53例灌注方式呈离心型,3例呈整体型;时间-强度曲线分析2组病灶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是临床检查EPs的良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声学造影 子宫内膜息肉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强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44-247,277,共5页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改变与颅内W illis环主干、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而另一侧正常或...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改变与颅内W illis环主干、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而另一侧正常或狭窄50%以下且颅内动脉无狭窄的患者112例作为闭塞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均正常的11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MC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患者双侧MCA、ACA、PCA的PSV和PI的差异,计算并分析患侧MCA的PSV、PI差值(PSVD、PID)。结果①闭塞组患者双侧MCA的PSV和PI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相差61 cm/s,PI相差≥70%,P=0.000、P=0.000)。②闭塞组患者患侧MCA、ACA的PSV和PI较健侧明显降低(P=0.000),患侧PCA的PSV较健侧增高,PI相对降低(P=0.000),患侧MCA的PSV下降率明显高于ACA的PSV下降率。③闭塞组患者患侧MCA的PSV与双侧ACA及患侧PCA的PSV直接相关(P=0.000、P=0.000、P=0.006)。结论对双侧MCA的PSV、PI及ACA、患侧PCAPSV的差值分析,可以提高TCD对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认识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孟秀峰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的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的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变异 椎动脉 眩晕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华扬 焦志欣 +2 位作者 贾凌云 段春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83-587,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首诊为一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率50%~69%)狭窄者52例。所有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至少连续观察2.5年。根据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A组,21例)和非规律服药组(B组,31例),分别于0.5、1.0、1.5、2.0、2.5年比较两组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CA-IMT)、狭窄处责任斑块厚度(RPT)变化的差异。结果①与初检时比较,两组IMT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厚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2.5年IMT平均增长0.062inln,B组平均增长0.113mm。与前一阶段比较,A组IMT增厚值在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组无下降趋势。2.5年时两组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RPT值均有逐渐增厚的趋势。与初检时比较,A组各阶段RPT增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各阶段RPT增厚值除与初检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与1.5年,1.5与2.0年阶段除外),P〈0.05或P〈0.01。2.5年A组RPT共平均增厚0.560mm。B组平均增厚0.955mm。③以CCA-IMT变化〉0.1mm,RPT变化〉0.3mm定义CCA-IMT及RPT为增厚。2.5年时B组患者RPT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7.1%(27/31)与57.1%(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CA-IMT、RPT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华扬 唐旸烁 +3 位作者 段春 刘蓓蓓 贾凌云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73-576,589,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的患者423例(434枚支架)。术后1周内行CDFI检查。根据术后DSA影像及C...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的患者423例(434枚支架)。术后1周内行CDFI检查。根据术后DSA影像及CDFI的结果判定残余狭窄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声波特征、形态学的变化及支架的类型(开环式和闭环式)对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1.1%(135/434),其中98.5%(133/135)的残余狭窄率﹤50%,1.5%(2/135)残余狭窄率≥50%。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的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4.1%,高于均质回声斑块的24.8%,P<0.05。在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强回声斑块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48.6%,高于等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的17.9%、14.6%,P=0.002、P=0.001;不均质回声斑块患者中,斑块基底部钙化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51.3%,高于无基底部斑块钙化者的28.1%,P=0.000。不规则形态斑块的患者,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35.7%,高于规则形态斑块者的26.1%,P=0.031。③置入开环式支架和闭环式支架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0.6%(110/360)、33.8%(2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部钙化斑块(OR=2.658,95%CI:1.598~4.560)、强回声斑块(OR=4.609,95%CI:1.994~10.657)是影响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部钙化的不均质回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纯强回声斑块是造成CAS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残余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