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模拟体验教学提升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捷 孙柳 肖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 基于学生视角,评价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在提升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中共情能力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对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82名护理本科生开展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学生采取抽... 目的 基于学生视角,评价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在提升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中共情能力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对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82名护理本科生开展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学生采取抽签法确定需要模拟的一种行为(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规律睡眠、体温监测),进行为期10 d的模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健康行为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问卷对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75.6%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7 d以上的行为模拟任务,而且多数学生(90%以上)对该行为模拟体验任务感兴趣,给予肯定,并表示通过该行为模拟体验受到了启发,也有助于对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在行为模拟体验后的共情能力总分为(115.11±13.63)分、换位思考(10.38±2.77)分、情感护理(45.48±6.36)分和观点采择(59.26±6.81)分均较行为模拟体验前有所提升,行为模拟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共情能力,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护理本科生 行为模拟体验 共情能力
原文传递
数据挖掘技术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佳妮 肖倩 王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6,共5页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护理人员已开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的护理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研究等领域的发展。本文回顾了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梳理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护理人员已开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的护理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研究等领域的发展。本文回顾了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梳理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护理领域数据挖掘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护理学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 数据挖掘技术 应用
原文传递
护士基于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现状及意愿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爱华 肖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8期3678-3682,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基于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现状、护士移动微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如何引导和促进护理人员移动微学习的可持续性及如何提升移动微学习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4—6月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 目的了解护士基于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现状、护士移动微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如何引导和促进护理人员移动微学习的可持续性及如何提升移动微学习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4—6月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能手机使用及移动微学习的现状和移动微学习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护理人员智能手机使用、移动微学习的现状、意愿及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22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回收率为95.7%。结果308名护士中76.6%(236/308)的护士具有2年以上的智能手机使用经验;使用最多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苹果系统(52.3%),其次为安卓系统(45.5%)。281名护士有过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经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医学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类知识等;未来进行移动微学习的行为意愿均分为(3.93±0.87)分,处于中等水平;行为意愿得分与护士的年龄和工作年限呈负相关(P<0.01),与移动微学习的预期学习效果、操作简易程度、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感知到的趣味性、手机本身的条件和学习所需的外部支持条件得分呈正相关(P<0.01),与周围人的态度得分、护士自身的学历和职称无相关性(P>0.05)。结论护士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具备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硬件基础和经验基础,且大多数护士有过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微学习的经历。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移动微学习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护理人员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及提升移动微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移动微学习 意愿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助产士人力资源及助产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美洁 许亚红 +3 位作者 姜梅 陈向韵 李立梅 韩翠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0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产房助产模式及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助产模式下的助产士人员结构及人力配备情况,为助产士队伍的建设及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有独立产房...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产房助产模式及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助产模式下的助产士人员结构及人力配备情况,为助产士队伍的建设及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有独立产房的2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房助产模式及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北京地区助产队伍的组成特点为年龄25~34岁的护士居多(59.5%)、助产士学历主要为大专(50.2%)和本科(41.7%)、助产士为非助产专业毕业(62.6%)、初级职称者(69.8%)居多。20家医院陪产率为90.0%,在产程陪产时间上72.2%是全程陪产,27.8%选择第一或第二产程陪产。助产士主要的排班模式是小组制占55.0%,三班倒占30.0%,弹性排班占15.0%。助产士1个班次工作时间为12~16 h的为45.0%,8 h为25.0%,24 h为20.0%,工作时间不一定为10.0%。不同助产模式医院的助产士配备类似,1张分娩床平均配备有(3.75±1.21)名助产士,1名助产士1年内需负责(137.92±73.09)名新生儿。结论北京地区的助产士队伍学历、职称水平有待提高,助产士的配比应结合不同的助产服务模式及工作量进行科学研究和配置,护理管理及教育人员应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讨规范的独立的助产士继续教育及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人力资源 助产模式 继续教育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临床护士工作投入与工作沉浸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爱华 赵菁 肖倩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11期837-840,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工作投入现状及其与工作沉浸感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动力,促进护士更好地投入和沉浸到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工作投入量表和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对中日友好医院内科及外...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工作投入现状及其与工作沉浸感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动力,促进护士更好地投入和沉浸到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工作投入量表和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对中日友好医院内科及外科的12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的工作投入评分为(3.18±0.59)分,属于中等投入。工作投入程度与护士的年龄、学历和职称有关,P〈0.05。护士的工作沉浸感得分为(3.48±0.45)分,属于中等程度。其中,清晰的目标、对任务的专注、技能与挑战的平衡这3个维度的得分较高。除行动与意识的融合、自我意识的弱化2个维度外,工作沉浸感中的其他维度均与护士的工作投入呈统计学相关性,多数为中度正相关。结论临床护士的工作投入与工作沉浸感均属于中等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需要护理管理者积极采取措施,使护士拥有更多的正性体验与幸福感,从而有效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投入,提高护理质量与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投入 工作沉浸感
原文传递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孕妇妊娠期运动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清平 勾宝华 肖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3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了解孕妇对妊娠期运动的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及妊娠期运动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指导孕妇进行科学健康运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4月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的127名孕晚期(≥36周)孕妇,采... 目的了解孕妇对妊娠期运动的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及妊娠期运动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指导孕妇进行科学健康运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4月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的127名孕晚期(≥36周)孕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孕妇妊娠期运动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97.7%。97.6%的孕妇认为妊娠期有必要进行运动,但认为妊娠早、中、晚三期运动都安全的孕妇仅占4.7%。孕妇对妊娠期运动的知识平均得分为(13.13±3.83)分,平均正确率为62.7%。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孕妇运动知识得分为(10.44±4.32)分,大专及本科孕妇得分为(13.23±3.57)分,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孕妇的运动知识得分为(15.06±3.83)分,不同文化程度孕妇的运动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2,P〈0.01)。城镇地区孕妇知识得分(13.32±3.75)分高于农村地区孕妇(8.60±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P〈0.01)。仅4.7%的孕妇经过正规的孕期运动相关知识培训,70.9%的孕妇表示很需要该培训,66.9%的孕妇希望在产前检查的医院接受培训,59.8%的孕妇认为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较好。结论绝大多数孕妇认为孕期进行运动非常必要,但对于孕期运动安全性的认知有待提高,运动相关知识欠缺,缺少运动相关知识的正规培训,但孕妇培训的需求很高,提示医院应加大孕期运动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结合孕妇需求给予个体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运动 认知
原文传递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可纯 刘哲 +2 位作者 刘海飞 王兵 刘维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5期1961-1966,共6页
目的对国内外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以期为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完善及医务人员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有关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的研... 目的对国内外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以期为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完善及医务人员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有关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采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及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多中心研究1篇,单中心研究12篇;8篇文献为回顾性研究,5篇文献为前瞻性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显示,6项研究总体存在偏倚风险;在适用性评价方面,13项研究各领域和总体适用性均较好。结论PICC-CRT风险评估模型的种类多样,其预测效能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PICC-CRT风险预测模型的重要内容为患者因素和治疗因素。未来需要对现有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或构建低偏倚风险的预测模型,以有效预防PICC-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护理 PICC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芳 王凌云 刘维维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 目的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30/30),专家权威系数为均为0.9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77、0.396(均P<0.001)。最终形成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要求及学员准入条件、考核评价5个部分,共86个要素。结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科学、可靠,可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慢性病 专科护士 胜任力 德尔菲法 培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