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在医学机能学实验准备工作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建慧 王世全 +4 位作者 王俊亚 张冬梅 刘清 马建新 孙宁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793-796,共4页
医学机能实验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师必须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思维导图引入实验准备工作,使实验准备层次清晰,工作有条不紊,也使学生直观快速了解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医学机能实验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师必须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思维导图引入实验准备工作,使实验准备层次清晰,工作有条不紊,也使学生直观快速了解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机能实验准备工作中,减少了实验准备工作中的重复性工作,明显提高了实验准备工作的效率,而且对实验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机能学 实验准备 思维导图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翻转课堂+病例教学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2
作者 张阳 赵海燕 +4 位作者 王世全 王俊亚 张冬梅 马建慧 刘丹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包含理论与实验的综合学科,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内容,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间的联系。故在实验课中开展基于病例讨论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包含理论与实验的综合学科,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内容,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间的联系。故在实验课中开展基于病例讨论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翻转课堂 病例教学 虚拟实验室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生物化学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
3
作者 王宏娟 王凡 +1 位作者 古同男 徐世明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771-774,共4页
与传统的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学时少、与专业课联系不明显、学生不够重视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积极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并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运... 与传统的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学时少、与专业课联系不明显、学生不够重视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积极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并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有助于为在非传统医学专业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孔祥照 李囡 +2 位作者 骆雨辰 张阳 鄢雯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深层次的影响。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解剖知识内容繁多、结构复杂,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深层次的影响。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课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解剖知识内容繁多、结构复杂,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缺乏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本课题组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小班实验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心血管系统 实验教学
原文传递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鄢雯 李囡 +1 位作者 古同男 张丽娟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6期433-435,共3页
文章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系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实施的混合教学改革措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 文章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系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实施的混合教学改革措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6
作者 方玮 王光辉 +3 位作者 马建慧 崔莲 刘丽丽 马建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2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90)。记录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2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90)。记录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测定心脏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的相关性;以logistic回归预测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房颤的预测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s-CRP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LAD增大,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LAD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水平升高(OR=1.474, 95%CI:1.150~1.888,P=0.002)、 25(OH)D水平降低(OR=1.281, 95%CI:1.141~1.440,P<0.001)以及LAD增大(OR=1.450, 95%CI:1.234~1.703,P<0.001)是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以25(OH)D 16.68 ng/mL作为预测房颤的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717,灵敏度为65.70%,特异度为74.44%。结论 维生素D缺乏有望成为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维生素D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甘草次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丽娟 喻红梅 +1 位作者 张勇 龚宁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制备和表征甘草次酸(GA)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载体,使用反溶剂沉淀-冷冻干燥法制备GA纳米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所制纳米粒进行表征;采... 目的:制备和表征甘草次酸(GA)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载体,使用反溶剂沉淀-冷冻干燥法制备GA纳米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所制纳米粒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GA的溶解度和载药量;采用MTT法考察GA原料药及纳米粒(GA剂量均为12.5、25、50、100、200μmol/L)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所制纳米粒中GA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和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消失,吸热峰发生改变。纳米粒的粒径为(194.88±23.52)nm,低于原料药的(2592.33±207.51)nm;分散指数为0.24±0.04,高于原料药的0.15±0.03;纳米粒的平均载药量为15.99%;溶解度由原料药的(1.05±0.01)μg/mL升至(250.00±0.15)μg/mL。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GA原料药200μmol/L组和纳米粒各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且GA纳米粒各剂量组(除12.5μmol/L组外)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同剂量原料药组(P<0.01);GA纳米粒的IC50值为86.3μmol/L,低于原料药的364.4μmol/L。结论:成功制得GA纳米粒;所制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溶解度增大且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纳米粒 反溶剂沉淀-冷冻干燥法 制备 表征 抗肿瘤活性 HEPG2细胞
下载PDF
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DOCA-高盐高血压小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鄢雯 李囡 +2 位作者 王世全 曾令娥 刘立新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39-341,35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敏感型高血压小鼠血压和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雄性C57BL/6J小鼠摘除左侧肾脏,2 d后皮下包埋DOCA药片,饮用含0.9%NaCl和0.2%KCl的高盐水,持续3周,复制DOCA-高盐高血压小...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敏感型高血压小鼠血压和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雄性C57BL/6J小鼠摘除左侧肾脏,2 d后皮下包埋DOCA药片,饮用含0.9%NaCl和0.2%KCl的高盐水,持续3周,复制DOCA-高盐高血压小鼠模型;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皮下注射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12 mg/kg/d),每两天1次,持续3周;其余两组皮下注射DMSO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3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肾脏指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qPCR方法检测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压和肾重/体重显著增高,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出现肾纤维化改变,collagenⅠ、collagenⅢ、ⅠL-1β、ⅠL-6、TNF-α和MCP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957治疗后,肾脏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纤维化病变明显得到改善,以及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PR957对DOCA-高盐高血压小鼠的肾脏损伤可以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蛋白酶体 抑制剂PR-957 DOCA盐敏感型高血压 肾脏纤维化
下载PDF
MG132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囡 孔祥照 +2 位作者 古同男 骆雨辰 鄢雯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71-173,17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缺氧/复氧(H/R)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cells,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缺氧/复氧(H/R)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cells,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G132组、H/R组和H/R+MG132组。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活力,用二硝基苯肼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测定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p-IκB和p-P65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和细胞凋亡增加,IL-1β、IL-6及TNF-αmRNA水平升高,p-IκB和p-P65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相比,H/R+MG132组细胞活力明显提高,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降低,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降低,p-IκB和p-P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细胞的H/R过程能激活NF-κB,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也相应增加,导致细胞损伤;而MG132能抑制NF-κB的活化,继而降低NF-κB调控的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MG132 缺氧复氧 NF-κ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坐骨神经变异一例
10
作者 骆雨辰 张阳 +1 位作者 李囡 孔祥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550-550,共1页
某些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异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解剖学实验室发现标本变异、关注标本变异,了解结构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能够为临床医生做出准确诊断、提出更佳治疗方案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临床医生 坐骨神经 结构变异 临床疾病 器官形态 形态学 解剖学实验室 准确诊断
原文传递
云班课+CBL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丹 张阳 +3 位作者 李海涛 王岩梅 王新芳 赵海燕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第12期268-268,共1页
充分利用云班课平台,采用CBL教学模式,即以临床病例为基础,通过问题引导的模式进行病理生理学理论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临床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CBL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方玮 马建新 +1 位作者 崔莲 马建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05-0009,共5页
了解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种类、数量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慢性病种类与是否感染有无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01-01至2019-12-31符合纳入标准的≥80岁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病历记录所有出院诊断,统计慢性病患病情况,对慢性病... 了解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种类、数量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慢性病种类与是否感染有无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01-01至2019-12-31符合纳入标准的≥80岁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病历记录所有出院诊断,统计慢性病患病情况,对慢性病种类、数量进行分析。统计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分析感染与性别、住院天数及慢性病种类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年龄≥80岁的住院患者共747例均患≥2 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为高血压病(64.4%),最低的为脑出血后遗症(0.9%)。慢性病的数量为2~19个,平均10(9,12)个,慢性病数量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住院患者中,53.2%(398/747)的发生感染,其中78.2%为呼吸系统感染,高血压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痴呆、慢性心衰、低蛋白血症发生感染人数高于未感染组。结论 高龄老年住院患者以多种慢性病共存为主。近一半以上高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住院天数、高血压病、脑梗死、2性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高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老年住院患者 慢性病 感染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母婴分离大鼠成年后肠道敏感性及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军伶 曾令娥 +2 位作者 高妍 邵长玲 沙素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母婴分离大鼠成年后肠道敏感性及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正常组)、MS组(模型组)、MS+Bif组(双歧杆菌干预),每组20只大鼠,应用避水应激模型(chronic water avoidanc...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母婴分离大鼠成年后肠道敏感性及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正常组)、MS组(模型组)、MS+Bif组(双歧杆菌干预),每组20只大鼠,应用避水应激模型(chronic 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避水实验构建大鼠应激波形,通过兴盛时期母婴分离建立大鼠的肠道高敏感模型,新生鼠在断奶之后对溶剂组与双歧杆菌组分别进行灌胃干预,取大鼠的新鲜粪便进行选择性培养基平皿技术方法检测大鼠粪便的菌群代表性菌种数量。到大鼠8 w成年之后应用阶梯体积直肠求精扩张对三组大鼠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明显增多,且通过双歧杆菌干预之后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下降,三组大鼠大肠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三组大鼠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大鼠成年时利用阶梯体积为0 mL、0.4 mL、0.8 mL和1.2 mL直肠球囊扩张评价三组大鼠的肠道敏感性发现,NS组与MS组在0 mL和0.4 mL体积球囊出现扩张的时候血管运动反应性(vascular motor reactivity,VM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0.4 mL到1.2 mL两组大鼠显著提高,且对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MS组与MS+Bif组,在0 mL到0.4 mL体积球囊出现扩张的时候VM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0.4 mL到1.2 mL之后VMR差异显著(P<0.05);对比大鼠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发现,三组ACTH和CRF表达差异显著(P<0.05);对比大鼠结肠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发现,三组大鼠的BDNF表达与SP(P物质)表达对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母婴分离大鼠成年之后会出现肠道高敏感性现象,应用双歧杆菌干预之后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稳定结肠脑源性神经因子表达,改善肠道敏感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母婴分离大鼠 肠道敏感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超声重复辐照孕鼠对子代海马NMDA神经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沙素红 王伟 +2 位作者 杨黎明 王新芳 孔军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8期3413-3416,34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重复辐照孕鼠对子代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 aspartic acid,NMDA)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孕12~14 d昆明种小鼠27只随机平分为三组-对照组、短时间辐照组、长时间辐照组。用超声探头在各组孕鼠进行辐照0 min、10min... 目的:探讨超声重复辐照孕鼠对子代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 aspartic acid,NMDA)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孕12~14 d昆明种小鼠27只随机平分为三组-对照组、短时间辐照组、长时间辐照组。用超声探头在各组孕鼠进行辐照0 min、10min与20 min,让母鼠自然分娩哺育幼仔,将各组仔鼠随机挑选12只,检测仔鼠海马组织NMDA表达与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辐照过程中无孕鼠死亡,短时间辐照组、长时间辐照组仔鼠第30 d与60 d的总路程、中央路程、中央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长时间辐照组低于短时间辐照组(P<0.05)。短时间辐照组、长时间辐照组仔鼠第60 d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NMD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长时间辐照组与短时间辐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重复辐照孕鼠能抑制仔鼠海马组织NMDA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元细胞凋亡与提高乙酰胆碱酯酶含量,从而降低仔鼠的自主记忆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重复辐照 孕鼠 仔鼠 海马组织 N-甲基-D天冬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