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图技术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培培 王静 +1 位作者 陈昭燃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期高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不可逆转的神经变性已发生,治疗与预后均不理想。脑电图(EEG)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连续记录全脑电活动,并被广泛应用于PD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期高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不可逆转的神经变性已发生,治疗与预后均不理想。脑电图(EEG)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连续记录全脑电活动,并被广泛应用于PD研究中。本文回顾EEG在PD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从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研究和疗效评估3方面展开。最后论述其临床应用优势,并讨论EEG的局限性及其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电图 临床应用 优势 局限性
下载PDF
脑内源性cPKC gamma水平影响缺血性卒中小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洁霏 章欣欣 +4 位作者 钟洁 杨璇 李筠 韩松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2-1459,共8页
目的探讨脑内源性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γ表达水平对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R)致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利用cPKCγ基因野生型(WT)、杂合型(HET)和敲除型(KO)小鼠,建立小鼠1hMCAO... 目的探讨脑内源性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γ表达水平对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R)致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利用cPKCγ基因野生型(WT)、杂合型(HET)和敲除型(KO)小鼠,建立小鼠1hMCAO/R24h和7d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借助Westernblot蛋白印迹、2,3,5-氯化三苯基四唑(TTC)染色、神经行为学测试等技术方法,检测脑内源性cPKCγ蛋白表达水平、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MCAO/R1h/24h和7d可使WT、HET和KO小鼠脑出现明显的梗死灶和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双拷贝基因的wT小鼠脑内cPKCγ/蛋白表达量存在个体差异的同时,只有单拷贝基因的HET小鼠脑内cPKCγ蛋白表达水平约为wT型小鼠的30%~100%,而非简单的50%;脑内源性cPKCγ/蛋白表达量与卒中脑梗死体积大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随着脑内cPKCγ/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而明显减轻。结论脑内源性cPKCγ/蛋白表达水平可影响缺血性卒中小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蛋白激酶C(PKC) 脑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和血清中IL-17A的变化及其对缺血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津泠 李淑娟 +3 位作者 魏海萍 朱弘倚 韩松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7A(IL-17A)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和脑脊液的变化。在离体氧糖剥夺(OGD)模型和基因敲除小鼠中,进一步探讨IL-17A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损伤途径。方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和脑皮层原代神经元氧糖... 目的观察白介素-17A(IL-17A)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和脑脊液的变化。在离体氧糖剥夺(OGD)模型和基因敲除小鼠中,进一步探讨IL-17A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损伤途径。方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和脑皮层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6及12 h和1、3及7 d的血清(n=7)、脑脊液和12 h梗死区周围皮层(n=5)IL-17A的含量,经5、10、100和500 ng/m L重组IL-17A(r IL-17A)处理后的野生小鼠(n=8)与未经r IL-17A处理的基因敲除小鼠原代神经元进行OGD(n=5),用MTS比色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对缺血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MCAO 1 h再灌12 h,梗死区周围脑皮层匀浆IL-17A升高(P<0.001),脑脊液中IL-17A在12 h达到高峰(P<0.05);MCAO 1 h再灌1 d,血清IL-17A开始升高,再灌3 d达到高峰(P<0.001);r IL-17A对常氧下神经元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其可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加重OGD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OGD处理野生型(IL-17A+/+)小鼠脑皮层原代神经元,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和Cl/pro-caspase 3的比值明显升高,缺乏IL-17A可以逆转OGD的作用(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IL-17A可能通过神经元的自噬和凋亡途径加重神经元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A(IL-17A) 缺血性脑卒中 脑脊液(CSF) 氧糖剥夺(OGD) 小鼠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欣欣 杨璇 +3 位作者 马维 陈璐勔 韩松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予14-3-3γ抑制剂R18干扰,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验证cPKCγ与14-3-3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R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Co-IP结果证明,14-3-3γ与cPKCγ在小鼠脑皮层中确实存在相互作用;1hOGD/24hR处理使原代培养野生型(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cPKC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14-3-3γ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每组n=6);对于原代培养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尽管14-3-3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但1hOGD/24hR处理却使14-3-3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每组n=6),提示cPKCγ可影响神经元内14-3-3γ的表达水平。此外,MTT结果表明,14-3-3γ抑制剂R18(100μmol/L)可显著加重1hOGD/24hR处理原代培养cPKCγ-/-和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的缺血损伤(P<0.05,每组n=6)。结论cPKCγ与14-3-3γ在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存在相互作用并影响14-3-3γ的蛋白表达水平,cPKCγ和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低氧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损伤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 14-3-3γ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原文传递
细胞自噬缓解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培养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缺血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璐勔 罗艳琳 +3 位作者 赵丽 韩松 李淑娟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在离体细胞水平,探讨氧-糖剥夺(OGD)致原代培养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缺血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情况和可能作用。方法出生24 h内C57BL/6J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分为常氧(Nor.)、15、30、60、90和120 min OGD后24 h复糖复氧... 目的在离体细胞水平,探讨氧-糖剥夺(OGD)致原代培养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缺血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情况和可能作用。方法出生24 h内C57BL/6J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分为常氧(Nor.)、15、30、60、90和120 min OGD后24 h复糖复氧等6组,每组n=6;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和LC3Ⅱ/Ⅰ比值;借助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神经元的损伤;用细胞自噬下游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 A1100 nmol/L)抑制自噬后,观察神经元的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OGD时间的延长,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Ⅱ/Ⅰ比值显著升高,30 min达到峰值,之后略有回降(P<0.05);在OGD处理30和60 min致使神经元显著损伤的基础上,细胞自噬抑制剂Baf A1可明显加重60 min OGD处理神经元的损伤和提高LC3Ⅱ/Ⅰ的比值(P<0.05)。结论 OGD可诱发原代培养小鼠脑皮质神经元自噬发生,且细胞自噬可缓解OGD处理皮质神经元的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脑皮质神经元 氧-糖剥夺(OGD) 细胞自噬 巴弗洛霉素A1(BafA1) 缺血性损伤
下载PDF
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雨沙 路欣 李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36,共5页
作为大脑固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的研究一直使用传统M1、M2分型来解释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从细胞转录组学或基因组学、蛋... 作为大脑固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的研究一直使用传统M1、M2分型来解释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从细胞转录组学或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方面来更加全面地认识小胶质细胞,而不是仅仅靠几个标志基因来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分型。疾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disease associated microglia,DAM)就是从细胞转录组学的角度建立的小胶质细胞亚型,这一亚型的确立对于构建小胶质细胞新的分型意义重大,并且预测了许多新的AD危险位点,对于下一步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小胶质细胞 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产生IL-17A的神经细胞类型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婷 韩松 +2 位作者 张颖 李淑娟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2期1618-1623,共6页
目的在离体细胞水平鉴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产生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脑固有神经细胞类型。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1-4 h氧-糖剥夺/24 h复糖复氧(OGD/R)模拟细胞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在离体细胞水平鉴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产生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脑固有神经细胞类型。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1-4 h氧-糖剥夺/24 h复糖复氧(OGD/R)模拟细胞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技术,确定产生IL-17A的神经细胞类型。结果三种神经细胞中,除NeuN阳性神经元外,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OGD/R处理后,均可表达IL-17A蛋白,且分别与其特定标志物Iba-1和GFAP存在共定位现象。星形胶质细胞经过1-6 hOGD/24 h R处理后,IL-17A mRNA表达水平随OGD时间延长显著增高,且在4 hOGD/R时达高峰[(2.74±2.48),P〈0.001,每组n=5]。此外,OGD/R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IL-17A蛋白[(3.17±0.91),P〈0.05,每组n=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产生IL-17A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施玉婷 李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114,125,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多能诱导干细胞的出现和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发展,将患者来源的成熟体细胞体外分化得到运动神经元进行自体移植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治疗途径。此外... 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多能诱导干细胞的出现和细胞重编程技术的发展,将患者来源的成熟体细胞体外分化得到运动神经元进行自体移植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治疗途径。此外,分化得到的运动神经元还可作为细胞模型,用于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目前由成纤维细胞体外分化得到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较多,就经多能诱导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中间状态及直接转化这三类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成纤维细胞 分化 细胞重编程 多能诱导干细胞
下载PDF
帕金森病研究中iPSCs疾病模型的选择和应用
9
作者 李峰 冯简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 2013年第1期23-36,共14页
帕金森病是一类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运动性疾病,在以往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巾,由于缺乏对患者特异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认识,阻碍了人们对疾病机制的认识和药物的研发。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 帕金森病是一类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运动性疾病,在以往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巾,由于缺乏对患者特异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认识,阻碍了人们对疾病机制的认识和药物的研发。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人们对帕金森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易损性和疾病的治疗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崭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 PARKIN LRRK2 Α-SYNUCLEIN PINK1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内表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颖 曲彦明 +3 位作者 韩松 钟洁 于春江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例正常脑组织和30例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VCA...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例正常脑组织和30例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V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及各级别胶质瘤组织内VCAM-1阳性细胞率分别为:正常5.8%,Ⅱ级26.5%,Ⅲ级69.5%和Ⅳ级79.3%。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内,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肿瘤微血管周围。脑胶质瘤组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级和Ⅳ级恶性胶质瘤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Ⅱ级低级别胶质瘤(P<0.05);正常脑组织中VCAM-1表达量较低,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则明显增多(P<0.05);Ⅲ级和Ⅳ级恶性胶质瘤内VCAM-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Ⅱ级胶质瘤(P<0.05);而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间,VCAM-1蛋白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VCAM-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且与脑肿瘤病理级别相关,提示VCAM-1蛋白在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蛋白表达和分布 脑胶质瘤 肿瘤病理分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现实”的多巴胺——帕金森病研究新进展
11
作者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62,共2页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何会"众里寻他"唯倾心一人?类似的爱情故事里除了"浪漫",似应有其它缘由?! 二十世纪50年代,脑内一种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被发现,科学界给文学作品中的"浪漫"蒙上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何会"众里寻他"唯倾心一人?类似的爱情故事里除了"浪漫",似应有其它缘由?! 二十世纪50年代,脑内一种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被发现,科学界给文学作品中的"浪漫"蒙上了"现实"的色彩。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神经药理学家阿维.卡尔森(Arvid Carlsson)教授因为发现了多巴胺(dopamine)而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帕金森病 神经药理学 瑞典哥德堡大学 DOPAMINE 爱情故事 运动症状 突触核蛋白 黑质 纹状体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增强人脑胶质瘤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杰 曲彦明 +2 位作者 韩松 罗艳琳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中作用。方法用慢病毒p SGU6/GFP/Neo介导VCAM-1的shRNA、慢病毒EF1a-GFP/puro介导VCAM-1过表达载体、划痕迁移、Transwell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染色...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中作用。方法用慢病毒p SGU6/GFP/Neo介导VCAM-1的shRNA、慢病毒EF1a-GFP/puro介导VCAM-1过表达载体、划痕迁移、Transwell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染色等实验技术和方法,观察了VCAM-1蛋白表达水平对人脑胶质瘤T98G和U251细胞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其中,T98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乱序对照组和实验组(抑制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组),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过表达VCAM-1组),每组6个复孔。结果首先利用慢病毒介导VCAM-1的shRNA和过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划痕恢复能力(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5)。同样,稳定低表达VCAM-1的T98G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而稳定过表达VCAM-1的U25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VCAM-1可显著增强人脑胶质瘤细胞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脑胶质瘤 慢病毒转染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调节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弘倚 张楠 +3 位作者 于津泠 魏海萍 韩松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离体细胞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生物化学技术,验证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的相互作用,探讨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调节及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后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正常及缺血小鼠脑皮层组织中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均存在相互作用;对突触蛋白-Ⅰ5个可能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进行筛选发现,只有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OGD和c PKCγ敲除前后有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野生型(c PKCγ^(+/+))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中,OGD处理使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基因敲除可显著降低上述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而OGD处理后降低趋势更明显(每组n=5,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除此之外,OGD处理可使c PKCγ^(+/+)和c PKCγ^(-/-)脑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数目均显著降低(每组n=8,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组降低现象更加显著(每组n=8,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结论缺血/低氧损伤情况下,c PKCγ可能通过调节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磷酸化水平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形态,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低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 突触蛋白-Ⅰ 基因敲除 免疫荧光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类淋巴系统机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路正钊 路欣 李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类淋巴系统与AD中的异常蛋白清除障碍密切相关。本文总体阐述了类淋巴系统的发现及其与AD的关系,重点对其对脑内β-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类淋巴系统与AD中的异常蛋白清除障碍密切相关。本文总体阐述了类淋巴系统的发现及其与AD的关系,重点对其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protein,Aβ)、tau蛋白的清除功能及影响因素,以及基于类淋巴系统机制治疗AD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类淋巴系统 Β-淀粉样蛋白 水通道蛋白4 睡眠
下载PDF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世琪 李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426-3431,共6页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是将成熟体细胞重编程得到具有多分化潜能干细胞的技术,可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可行性及最新成果,并对现阶段的不足与进一...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是将成熟体细胞重编程得到具有多分化潜能干细胞的技术,可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可行性及最新成果,并对现阶段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方法:在中国知网与Pub Med数据库搜索阿尔茨海默病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相关文献。对数据库索引结果进行相关性及重复性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视野,解决了神经细胞在体获取困难的大难题。利用患者自身细胞诱导形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进行治疗更加切实可行,但现阶段该技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高效稳定的定向分化方法、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问题、最合适的供体细胞、伦理争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药物筛选 疾病模型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结合自评量表和认知任务测量医学生抑郁情绪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培培 莫少华 +3 位作者 马昕宇 张嘉玲 徐志卿 王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抑郁主观自评量表和客观认知任务监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医学院在校学生抑郁倾向的筛检率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方法。方法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31名,采用自评量表结合客观任务监测的方法,即要求被试完成常规的自评量表包括... 目的研究抑郁主观自评量表和客观认知任务监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医学院在校学生抑郁倾向的筛检率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方法。方法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31名,采用自评量表结合客观任务监测的方法,即要求被试完成常规的自评量表包括Beck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抑郁形容词检查表(depression adjective checklist,DACL),以及客观的情绪Stroop任务。结果学生的BDI评分为(7. 57±9. 36)分,SDS评分为(37. 27±5. 23)分,DACL评分为(28. 27±11. 63)分,提示医学生中存在着抑郁倾向。相关分析显示DACL与SDS、BDI的相关性呈显著性(r=0. 44,P <0. 05; r=0. 36,P <0. 05),表明量表测查的医学生抑郁倾向具有一致性。情绪Stroop任务的结果显示正常组(Beck≤4分)和抑郁倾向组(Beck≥5分)对正性词汇的反应时间分别是485 ms和561 ms;对中性词汇的反应时间分别是545 ms和606 ms;对负性词汇的反应时间分别是530 ms和603 ms。相对于中性词汇,被试者对情绪性词汇的反应时延长,有抑郁倾向的医学生存在情绪Stroop效应。结论自评量表与客观认知任务结合将有助于医学院校更有效的筛查出有抑郁倾向的医学生,为进一步抑郁干预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评量表 情绪Stroop 抑郁倾向 医学生
下载PDF
miRNA-181b在氧-糖剥夺致N2A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A5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松 彭志锋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miR-181b在氧糖剥夺(OGD)致N2As神经瘤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热休克蛋白(HSP)A5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N2A细胞OGD模型模拟神经细胞缺血损伤,MTT比色法检测N2A细胞生存率,免疫印迹法检测HSPA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 目的探讨miR-181b在氧糖剥夺(OGD)致N2As神经瘤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热休克蛋白(HSP)A5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N2A细胞OGD模型模拟神经细胞缺血损伤,MTT比色法检测N2A细胞生存率,免疫印迹法检测HSPA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81b和HSPA5 mRNA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miR-181b对HSPA5 mRNA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 miR-181b在OGD致N2A细胞缺血损伤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5);在OGD致N2A细胞缺血损伤过程中,通过上调或抑制miR-181b的表达水平可以显著影响N2A细胞的生存率(n=6);而在非OGD条件下,miR-181b表达水平的改变对N2A细胞活力无影响;miR-181b表达水平的改变可显著影响HSPA5蛋白表达水平(n=3),而非HSPA5的mRNA水平;共转染miR-181b前体(premiR-181b)或miR-181b抑制剂(anti-miR-181b)可显著抑制或增高含有HSPA5 mRNA 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n=5)。结论 miR-181b通过负性调节HSPA5的蛋白表达水平,在OGD致N2A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缺血性损伤 miR-181b 热休克蛋白A5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PCR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 因分析 N2A细胞
原文传递
吗啡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强 邱东宇 +3 位作者 菅敏钰 韩松 李俊发 韩如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观察吗啡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T98G和U118MG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胶质母细胞瘤T98G、U118MG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吗啡0.1(M1)、1(M2)、10(M3)和100μmol/L(M4)等5组。处理胶质母细... 目的观察吗啡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T98G和U118MG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胶质母细胞瘤T98G、U118MG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吗啡0.1(M1)、1(M2)、10(M3)和100μmol/L(M4)等5组。处理胶质母细胞瘤T98G和U118MG细胞24和48 h后,用甲臢MTS法和Brd U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与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在M3、M4组显著促进T98G和U118MG细胞增殖(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3、M4组T98G、U118MG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吗啡可能通过调节ERK1/2激活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胶质母细胞瘤T98G和U118MG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ERK1/2 CYCLIN D1
下载PDF
miR-378负性调节caspase-3蛋白表达减轻氧-糖剥夺致小鼠N2A细胞缺血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洁 李洁霏 +4 位作者 郭颖 韩松 尹艳玲 李淑娟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探讨miR-378在氧-糖剥夺(OGD)致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离体培养N2A细胞,采用3 h OGD/24 h复糖复氧模拟缺血/再灌细胞模型,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N2A细... 目的探讨miR-378在氧-糖剥夺(OGD)致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离体培养N2A细胞,采用3 h OGD/24 h复糖复氧模拟缺血/再灌细胞模型,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N2A细胞生存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78和caspase-3 mRN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78对caspase-3 mRNA 3'非翻译区(UTR)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 miR-378在N2A细胞内表达水平,随着3 h OGD复糖复氧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n=5);在3 h OGD/24 h复糖复氧致N2A细胞缺血损伤中,上调或下调miR-378的表达水平可显著提高或降低N2A细胞生存率(P<0.05,n=6);而在非OGD条件下,miR-378表达水平改变对N2A细胞生存率则无明显影响;同样,在3 h OGD/24 h复糖复氧条件下,miR-378表达水平的改变可显著影响caspase-3蛋白表达(P<0.05,n=3)而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共转染pri-miR-378可显著抑制含caspase-3 mRNA 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P<0.05,n=6)。结论 miR-378可通过负性调节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来减轻OGD致N2A细胞缺血损伤,所获实验结果有助于从miRNAs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缺血性损伤 miR-378 caspase-3 N2A细胞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与Nurr1相互作用增强致小鼠小胶质细胞系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多 被引量:1
20
作者 庄颖 鲁玲玲 +2 位作者 赵春礼 段春礼 杨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在BV2细胞中,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与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yn和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观... 目的在BV2细胞中,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与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yn和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观察Nurr1核转位,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TNF-α的释放量。结果α-syn和Nurr1存在共定位,α-syn和Nurr1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α-syn时Nurr1的核转位减少,单独过表达α-syn使得TNF-α分泌增加;而同时过表达Nurr1可以明显抑制TNF-α产生。结论α-syn可能通过与Nurr1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其核转位,导致TNF-α产生增多,这可能是α-syn介导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炎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uclein NURR1 TNF-Α BV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