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药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被引量:4
1
作者 段薇 蒋雪云 张建伟 《人力资源管理》 2015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药学专业实验室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学危险品管理、加强开放实验室管理,能够创造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需要的良好实验教学环境。结果:营造一... 目的:探讨药学专业实验室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学危险品管理、加强开放实验室管理,能够创造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需要的良好实验教学环境。结果: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科研探索精神,实现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实验室管理目标。结论: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营造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以满足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实验室管理 创新型药学人才 培养
下载PDF
利用BIBP-H荧光探针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
2
作者 崔玮 庞淇丹 +4 位作者 相韩悦 肖猱 姜德春 李深 沈光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明确BIBP-H荧光探针是否可以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BIBP-H探针荧光成像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104)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对B104... 目的明确BIBP-H荧光探针是否可以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BIBP-H探针荧光成像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104)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对B104细胞氧化应激后荧光强度的影响。随后,将2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短暂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依达拉奉右莰醇+tMCAO、还原型谷胱甘肽+tMCAO和假手术4组(每组7只),缺血1.5 h,再灌注12 h后,经尾静脉注射BIBP-H探针,利用活体成像及后续离体和组织荧光成像进行BIBP-H探针的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结果①仅给予BIBP-H探针的B104细胞未见自发性红色荧光;BIBP-H探针可在谷氨酸刺激的B104细胞中显示红色荧光,依达拉奉右莰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后则荧光强度显著下降;②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假手术小鼠和未注射探针的tMCAO小鼠均呈活体荧光成像阴性;③静脉注射BIBP-H探针的tMCAO小鼠病灶区呈活体荧光成像阳性,且再灌注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输注后病灶区的荧光强度下降;④BIBP-H探针显示的红色荧光范围与脑梗死范围一致。结论BIBP-H探针能有效监测体内外氧化应激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生物成像
下载PDF
基于点击反应合成双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
3
作者 朱乾贵 王天然 +1 位作者 于博然 肖猱 《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基于点击反应,以叠氮化四乙酰基葡萄糖(TAGP-N_(3))及齐多夫定(AZT)为叠氮化物,以2,6-二乙炔基吡啶(DEP)为端炔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A-A型(TAGP-bitapy-TAGP)及A-B型(TAGP-bitapy-AZT)两种新型含生物活性分子。通过核磁氢谱(^(1)H NMR)... 基于点击反应,以叠氮化四乙酰基葡萄糖(TAGP-N_(3))及齐多夫定(AZT)为叠氮化物,以2,6-二乙炔基吡啶(DEP)为端炔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A-A型(TAGP-bitapy-TAGP)及A-B型(TAGP-bitapy-AZT)两种新型含生物活性分子。通过核磁氢谱(^(1)H NMR)、质谱(ESI-MS)及核磁碳谱(^(13)C NMR)确定了DEP、TAGP-N_(3)、TAGP-bitapy-TAGP和TAGP-bitapy-AZT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基 叠氮基 点击反应
下载PDF
编写长学制药学专业普通化学教材的尝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天蓝 王夔 《医学教育》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考虑到国内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非化学专业六年制学生普通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长学制药学专业普通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智力,更要重视培养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编写普通化学教材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考虑到国内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非化学专业六年制学生普通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长学制药学专业普通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智力,更要重视培养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编写普通化学教材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现象→归纳总结→更多现象→理论……”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并使自学与课堂讲授交叉进行;②遵循科学发展史的轨迹讲解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规律,激发学生跳出教材,提出问题;③通过实例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包括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④鼓励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搜集有用信息和利用计算机改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化学 教材 药学教育 长学制
原文传递
医学高校大型仪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焕英 王俐勇 +1 位作者 付文卓 郝子洋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806-809,共4页
大型仪器设备是医学高校开展科研、教学的必备资源,高质量的大型仪器课程能促进仪器使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目前大型仪器课程存在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改革与实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文章以荧光定... 大型仪器设备是医学高校开展科研、教学的必备资源,高质量的大型仪器课程能促进仪器使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目前大型仪器课程存在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改革与实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文章以荧光定量PCR为例,建立四位一体教学法,采用思维导图、创新实验等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课程 荧光定量PCR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探针分子的制备及其依次对铜离子和硫化氢的识别
6
作者 庞淇丹 王天然 肖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设计一个新型铱配合物荧光探针分子Ir-cyc,以质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确定产物的结构并分析其对Cu 2+及H 2 S的荧光响应。方法以2-苯基吡啶(2-phenylpyridine,ppy)及三氯化铱(iridium trichloride,IrCl 3)为原料,制备桥式铱前配物[Ir(ppy... 目的设计一个新型铱配合物荧光探针分子Ir-cyc,以质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确定产物的结构并分析其对Cu 2+及H 2 S的荧光响应。方法以2-苯基吡啶(2-phenylpyridine,ppy)及三氯化铱(iridium trichloride,IrCl 3)为原料,制备桥式铱前配物[Ir(ppy)2 Cl]2;以5-氨基邻菲啰啉和溴乙酰溴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配体分子Phen-Br;通过[Ir(ppy)2 Cl]2和Phen-Br在溶剂中螯合反应可得到溴功能化的铱配合物Ir-Br,Ir-Br进一步与轮环藤宁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后制备探针分子Ir-cyc。结果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所合成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结构,通过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掌握了配合物探针分子的基本光学性质。荧光光谱变化显示探针分子Ir-cyc可依次识别Cu 2+及H 2 S。结论通过经典的螯合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新型探针分子铱配合物Ir-cyc,该探针分子可在水溶液中依次识别Cu 2+及H 2 S,具备应用于环境监测及生物样品分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荧光探针 铜离子 硫化氢 质谱
下载PDF
Dppz配体10,13-位由芳香基取代的新型单核钌配合物的合成
7
作者 李敏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本论文以1,10-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辅助配体,在主配体联吡啶类(3,2-a:2'-3'-c)吩嗪[pyrido-(3,2-a:2',3'-c) phenazine,dppz]的10,13-位分别引入噻吩、苯并噻吩、呋喃及苯并呋喃,设计并合成出对应... 目的本论文以1,10-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辅助配体,在主配体联吡啶类(3,2-a:2'-3'-c)吩嗪[pyrido-(3,2-a:2',3'-c) phenazine,dppz]的10,13-位分别引入噻吩、苯并噻吩、呋喃及苯并呋喃,设计并合成出对应4种新型单核二-(1,10-邻菲罗啉)-吡啶类(3,2-a:2'-3'-c)吩嗪合钌(Ⅱ)衍生物。方法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得到4种苯并噻二唑中间体,然后经Co Cl2催化、Na BH4还原得到邻苯二胺类化合物,再经缩合反应得到对应的目标配合物。结果苯并噻二唑中间体及对应的4种目标配合物通过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了目标配合物结构的正确性。结论本论文通过多步反应合成出以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主配体dppz的10,13-位分别含有噻吩、苯并噻吩、呋喃及苯并呋喃的4种新型单核多吡啶钌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尽管4种芳香取代基结构有差异,对应苯并噻二唑中间体和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联吡啶类(3 2-a’-3’-c)吩嗪配体 10 13-芳香基取代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2
8
作者 黄健 张金超 +2 位作者 张天蓝 许善锦 王夔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851-2856,共6页
采用在骨片上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破骨细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淫羊藿苷(icariin)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和探讨淫羊藿苷的作用机制,采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骨吸收造成的... 采用在骨片上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破骨细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淫羊藿苷(icariin)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和探讨淫羊藿苷的作用机制,采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骨吸收造成的陷窝表面积,并检测了细胞肌动蛋白环(actin—ring)、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Ca^2+]i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变化.结果显示,淫羊藿苷降低了破骨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这可能是引起肌动蛋白环回缩和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减少的原因,进而导致吸收陷窝面积减小,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破骨细胞 肌动蛋白环 [CA^2+]I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