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和PBL教学模式在公共卫生专业妇产科见习中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升平 李文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453-2455,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公共卫生专业见习生共62人,按班级随机分两组,循证组29名采用循证带教法带教,PBL组33名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结果两组对病例分析的能力、对教学方式满意程度和对学...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公共卫生专业见习生共62人,按班级随机分两组,循证组29名采用循证带教法带教,PBL组33名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结果两组对病例分析的能力、对教学方式满意程度和对学生开拓思维的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是理论考试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公共卫生专业妇产科临床见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BL教学模式 公共卫生专业 妇产科 见习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瑾 白文佩 +1 位作者 李红霞 周友珍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本科生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94名北京大学医学部2008级本科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PBL组,48人)和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CG组,46人)。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本科生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94名北京大学医学部2008级本科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PBL组,48人)和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CG组,46人)。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理论考试结果无差异(P>0.05)。随堂测试成绩PBL组高于CG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PBL教学组知识面更开阔、学习效率更高、集体协作能力提高、更适合学生(P<0.05)。结论PBL教学法适用于妇产科本科生教学,但还需要继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妇产科 临床实习
下载PDF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杨慕坤 贾潇湘 +2 位作者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背景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 背景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绝经 年龄 肥胖 中年女性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左慈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围绝经期听力损失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
4
作者 刁翯 白文佩 赵立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3-1503,共11页
背景近年来,围绝经期听力损失(PMS-HL)症状得到普遍关注,但无针对性治疗。左慈丸治疗耳聋已有百年历史,但尚无该药治疗PMS-HL的相关研究。目的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左慈丸对PMS-HL的作... 背景近年来,围绝经期听力损失(PMS-HL)症状得到普遍关注,但无针对性治疗。左慈丸治疗耳聋已有百年历史,但尚无该药治疗PMS-HL的相关研究。目的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左慈丸对PMS-HL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方法检索数据库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根据左慈丸的组方,通过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挖掘该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根据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获取PMS-HL的蛋白靶点,取其交集,筛选左慈丸治疗PMS-HL的潜在治疗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功能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蛋白的功能及其通路进行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和Pymol对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确定核心靶点与左慈丸的关键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于2022年9月—2023年1月建立绝经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左慈丸(ZCW)组,并检测血清中关键蛋白白介素1β(IL-1β)水平,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慈丸组方中化合物的活性成分90个,潜在蛋白靶点226个,PMS-HL相关靶点2481个,左慈丸与PMS-HL交集靶点150个。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中获得生物过程共183个条目,分子功能103个条目,细胞成分103个条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前三位分别是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路和化学致癌的受体激活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左慈丸治疗PMS-HL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β-谷甾醇、异鼠李素、薯蓣皂苷、四氢鸭脚木碱和海风藤酮;左慈丸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胱天蛋白酶3(CASP3)、IL-1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结合能稳定。3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3,P<0.001)。结论左慈丸中的槲皮素等90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等226个潜在蛋白,实现调控组织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调节血脂血糖代谢、抗肿瘤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保护围绝经期听力功能的作用,IL-1β可能是其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听力损失 左慈丸 中药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绝经期激素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高帅英 杨慕坤 +1 位作者 孙明利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75-2882,共8页
背景绝经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逐渐增加,压力性尿失禁(SUI)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的探索绝经期激素疗法(MHT)联合Kegel运动对轻中度SUI患者盆底结构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 背景绝经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逐渐增加,压力性尿失禁(SUI)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的探索绝经期激素疗法(MHT)联合Kegel运动对轻中度SUI患者盆底结构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年期门诊的绝经综合征伴轻中度SUI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MHT组和对照组,MHT组再按1∶1随机分为替勃龙亚组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EPT)亚组。对照组和MHT组均给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又称Kegel运动,15~30 min/次,2~3次/d,2~3 d/周,连续12个月。对照组在PFMT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持续治疗12个月。MHT组在PFMT基础上,同时给予绝经激素治疗。EPT亚组包括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戊酸雌二醇片1mg+地屈孕酮片10mg,1次/d)、雌孕激素连续序贯疗法(芬吗通12个疗程),替勃龙亚组口服替勃龙,连续用药12个月。检查治疗前后各组及亚组间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尿道旋转角(URA)、逼尿肌厚度(BDT)、膀胱尿道后角(PVU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以及尿失禁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临床疗效、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分级)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束时,MHT组失访7例(其中替勃龙亚组失访5例,EPT亚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共纳入65例。治疗1年后,MHT组和对照组FSH、E2、MO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MHT组和对照组PUVA、BDT、U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T组LHA低于对照组(P=0.028)。治疗1年后,EPT亚组和替勃龙亚组PUVA、BDT、URA、LH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MHT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EPT亚组和替勃龙亚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治疗1年后,MHT组尿失禁量、ICI-Q-SF评分、KM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EPT亚组和替勃龙亚组尿失禁量、ICI-Q-SF评分、KM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T联合PFMT对盆底结构有一定改善作用,并且可以缓解尿失禁症状;然而,EPT和替勃龙在改善患者盆底结构和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绝经激素治疗 盆底肌训练 盆底三维超声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二孩”政策以来中国北方某三甲医院高龄产妇及产次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博浩 金楚瑶 +2 位作者 王慧英 李楠 李智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了解"二孩"政策逐渐开放以来中国北方某三甲医院高龄产妇及产次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2016年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6 059名孕妇。用趋势卡方检验探讨高龄产妇比例及二孩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 目的了解"二孩"政策逐渐开放以来中国北方某三甲医院高龄产妇及产次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2016年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6 059名孕妇。用趋势卡方检验探讨高龄产妇比例及二孩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该院8年间住院分娩产妇15 359名,高龄产妇比例为11.9%,二孩比例为16.8%。高龄产妇比例从2009年的9.3%升到2016年的21.6%,上升显著(P<0.001),总体上升了132.3%,其中从单独二孩时期(2014—2015年)到全面二孩时期(2016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升高了49.0%。二孩比例从2009年的10.6%升到2016年的37.7%,上升显著(P<0.001),总体上升了255.7%,其中从双独二孩时期(2011—2013年)到单独二孩时期(2014—2015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升高了147.2%。结论该医院8年间高龄产妇比例和二孩比例均显著上升,"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出生效应已经显现,为国家科学评估生育政策调整效应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孩”政策 高龄产妇 产数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不确定性盆腔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章静菲 任正洪 +5 位作者 杨敏 吴美静 顾小宁 刘芳 刘冬梅 白文佩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不确定性盆腔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81例常规超声诊断不确定的盆腔肿瘤患者(200个肿块)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不确定性盆腔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81例常规超声诊断不确定的盆腔肿瘤患者(200个肿块)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良恶性盆腔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其诊断效能。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肿物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200个盆腔肿块中,病理诊断良性149例,交界性9例,恶性42例。盆腔恶性及交界性肿瘤与盆腔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模式不同,二者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强度、消退时间、增强均匀性及周边血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出恶性及交界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94.63%、82.87%、93.00%、84.91%和95.92%。超声造影判断盆腔肿物性质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供丰富的盆腔肿块血流灌注信息,判别盆腔良恶性肿瘤的效能较高,建议在常规超声判断困难的疑难复杂的盆腔肿瘤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聪 刁翯 +2 位作者 盛威 曹燕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92-2996,3004,共6页
背景超重/肥胖女性呈逐年增多趋势,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减重效果堪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目的探讨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 背景超重/肥胖女性呈逐年增多趋势,抑郁及焦虑状态、心理异常也有较高的发病率。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有效应对,减重效果堪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人群的减重效果及情绪关注较少。目的探讨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体成分与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10—12月采用志愿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区92例超重/肥胖伴轻中度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指导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质量;试验组由专人在线监督患者每日自我称重并将体质量数据上报课题组,对照组每月监测患者体质量并由课题组收集数据,共干预3个月。两组于基线和干预3个月后测量体成分、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成分各指标及量表评分。结果92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问卷及随访。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BMI、体脂率、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伴焦虑及抑郁状态女性基于在线监督的每日称重干预可有效减脂、减重,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焦虑 抑郁 每日称重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存 被引量:10
9
作者 樊蓓 李红霞 +2 位作者 吴玉梅 赵群 邓小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耐药细胞的长期保存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选用卵巢癌化疗敏感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浓度递增诱导建立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TAX300、SKOV3/T... 目的研究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耐药细胞的长期保存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选用卵巢癌化疗敏感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浓度递增诱导建立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TAX300、SKOV3/TAX30。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的IC50;比较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生长曲线倍增时间的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无药冻存和加药冻存的方式对耐药细胞的保存效果。结果耐药细胞SKOV3/TAX300,耐药指数为4.60,耐药细胞SKOV3/TAX30,耐药指数为51.31;与敏感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倍增时间延长。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两种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蛋白激酶Cα(PRKCA)基因仅在SKOV3/TAX300中的表达增高,BCL-2样1基因(BCL2L1)在SKOV3/TAX30中低表达。耐药细胞冻存在含有药物的条件下,有利于耐药性的保持。结论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浓度递增两种方法诱导的耐药细胞为研究紫杉醇耐药机制建立了良好的体外模型,两种耐药细胞SKOV3/TAX300和SKOV3/TAX30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耐药 卵巢癌
下载PDF
妇科微创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效小莉 陈醒 白文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41-644,共4页
妇科领域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若围术期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治疗,短期内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远期可引起慢性盆腔痛。因此,加强(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 妇科领域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若围术期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治疗,短期内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远期可引起慢性盆腔痛。因此,加强(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妇科"微创理念"相符合。目前(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更注重患者参与,加强专业疼痛管理人员培训,妇科微创术后镇痛模式也由单一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术后"自控性镇痛"转变为联合用药的超前镇痛或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降低,且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根据不同的妇科微创术式个体化选择镇痛模式,将微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当中,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本文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微创 围术期 腹腔镜手术 阴式手术 腹部小切口手术 术后镇痛 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醒 周应芳 白文佩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89-492,496,共5页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MHT)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激素疗法认识的不断深化,激素治疗的风险也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激素相关的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目前...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MHT)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激素疗法认识的不断深化,激素治疗的风险也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激素相关的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目前已有很多临床研究阐述了激素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有子宫的患者使用雌激素治疗(estrogen therapy,ET)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需加用孕激素(estrogen-progesterone therapy,EPT)保护子宫内膜;EPT连续用药比序贯用药能更好地保护子宫内膜;对于已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早期患者使用雌激素并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并能改善生存质量。ET和EPT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且与病理类型有关;卵巢癌术后使用MHT并不增加复发的风险和死亡率,不影响预后。ET可能会降低乳腺癌风险,而EPT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适用激素疗法。但是上述许多结果均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检验,有些问题还缺少相关研究,甚至有些结论互相矛盾。综述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化对激素治疗的认识,为临床指导激素治疗提供最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肿瘤
下载PDF
免疫指标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结局的指导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慧英 叶艺璇 +2 位作者 于莎莎 赵绵松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指标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结局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5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SLE患者20例,均进行规律孕期监测和治疗。选取抗核抗体、血清补体水平及红细胞... 目的探讨免疫指标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结局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5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SLE患者20例,均进行规律孕期监测和治疗。选取抗核抗体、血清补体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为免疫指标,比较不同免疫情况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13例,血清补体水平下降5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的早产例数高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平均孕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胎例数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水平下降患者的早产例数高于血清补体水平正常患者,平均孕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血清补体水平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胎例数与血清补体水平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患者的早产例数、死胎例数高于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患者,平均孕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低于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核抗体滴度、血清补体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高,不同免疫情况患者间存在差异,推测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补体水平下降、红细胞沉降率加快预示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免疫指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晚发性宫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新生儿死亡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慧英 于松 +1 位作者 于莎莎 程冉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81-3884,3892,共5页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的常见病毒,也是导致胎儿异常和新生儿智力、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极易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且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的常见病毒,也是导致胎儿异常和新生儿智力、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极易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且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报道了3例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致新生儿死亡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1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屠京慧 于莎莎 张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6 h后不能临产,宫颈不成熟(宫颈Bishop评分<6分),将孕妇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入缩宫...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6 h后不能临产,宫颈不成熟(宫颈Bishop评分<6分),将孕妇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入缩宫素2.5 U,静脉微量泵滴注,根据宫缩情况调整缩宫素浓度,最大浓度不超过15.0 U·L-1,每天静脉滴注不超过12 h。治疗组消毒外阴后将地诺前列酮栓1枚,横置于阴道后穹窿,进行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治疗,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用药后6,24 h内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6,12h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分别为7.5%,58.5%,治疗组分别为85.4%,95.1%(均P<0.01)。治疗组用药24 h内阴道分娩32例,对照组为11例(P<0.05);治疗组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7例,对照组分别为30和23例。治疗组出现胎儿宫内窘迫3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产后出血2例,对照组4例;治疗组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1例。结论对于足月胎膜早破且宫颈不成熟的孕妇,及时应用地诺前列酮可以明显缩短破膜至分娩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前列酮 胎膜早破 促宫颈成熟 引产
下载PDF
更年期患者的就诊特点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席思思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更年期患者的就诊特点,为开展更年期女性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女性更年期患者1 03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 目的探讨更年期患者的就诊特点,为开展更年期女性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女性更年期患者1 03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月经及绝经相关症状、既往已明确诊断的病史。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及腰围,并计算BMI。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0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7%。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6)岁,专科及以上学历609例(60.5%),个人月收入≥3 000元598例(59.4%)。处于绝经期446例(44.3%),其中自然绝经338例(75.8%),中位绝经年龄为49(5)岁。绝经相关症状中感到疲乏807例(80.1%),对失眠感到苦恼734例(72.9%),对更年期持积极态度595例(59.1%)。合并中心性肥胖551例(54.7%),合并超重326例(32.4%),合并高脂血症132例(13.1%),合并高血压132例(13.1%)。结论就诊的更年期患者以绝经期、高学历、中高收入女性为主,合并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应重视全民更年期保健工作,对更年期女性进行慢性病筛查,以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月经 合并症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时青云 赵晋 +3 位作者 林宇庚 闫时 周新 林颖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与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holesterol 27-hydroxylase,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holesterol 12α-hydroxylase,CY...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与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holesterol 27-hydroxylase,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holesterol 12α-hydroxylase,CYP8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孕鼠自孕第13天均分为2组:对照组孕鼠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0 mL.kg-1.d-1;研究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25 mg.kg-1.d-1。2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17、21天断尾采母鼠血2 mL检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于妊娠第21天处死。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母鼠、胎鼠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孕鼠以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浓度;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胎鼠肝脏ERα、CYP7A1、CYP27A1、CYP8B1的mRNA表达量。结果①胆酸指标比较:在妊娠第17天时对照组、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分别为(24.6±1.3)μmol/L、(58.7±3.2)μmol/L,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462,P<0.05);在妊娠第21天时对照组、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分别为(26.5±3.1)μmol/L、(66.4±2.7)μmol/L,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与妊娠第17天时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相比(F=5.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胎鼠肝脏CYP7A1 mRNA、CYP27A1 mRNA、CYP8B1 mRNA表达:研究组中CYP7A1 mRNA(1.25±0.01)、CYP27A1 mRNA(2.05±0.03)、CYP8B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2、0.75±0.03、0.85±0.0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胎鼠肝脏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研究组中ERαmRNA(0.7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ERαmRNA(0.45±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CYP7A1、CYP27A1、CYP8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期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脏 胎鼠 雌激素受体 胆固醇7α羟化酶 胆固醇12α羟化酶
下载PDF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屠京慧 李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39-2141,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收治的26例胎盘植入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保守治疗方法、产后出血量、保守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 26例患者中,19例行剖宫产术,其中11例切除植入胎盘,8例保...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收治的26例胎盘植入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保守治疗方法、产后出血量、保守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 26例患者中,19例行剖宫产术,其中11例切除植入胎盘,8例保留植入胎盘;7例行阴道分娩,均保留植入胎盘。19例剖宫产患者中,7例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大于12例胎盘位置正常患者〔(1 514.3±177.3)ml与(904.2±326.4)ml,t=4.534,P<0.05〕。7例阴道分娩患者均在阴道分娩时发现胎盘植入,产后出血量平均为1 142.9 ml;出血量超过1 000ml者6例,其中4例由基层医院转入。妊娠结局:26例胎盘植入行保守治疗患者中,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死亡,1例手术保守治疗失败者行全子宫切除,1例合并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胎盘组织排出时间:12例患者产后3个月内排出,3例患者产后3个月后排出。结论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大小、深浅及出血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胎盘植入个体化保守治疗方案,加上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正确的产时处理、严格的产后随诊等措施,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侵入性 前置胎盘 保守治疗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导乐陪伴分娩对母婴影响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倪志超 杨兰兰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4例产妇采用传统方式分娩作为对照组,另外34例产妇采用导乐陪伴分娩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生产过程所需的时...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4例产妇采用传统方式分娩作为对照组,另外34例产妇采用导乐陪伴分娩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产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有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乐陪伴 分娩 母婴影响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达菲林与达那唑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晋 李红霞 顾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达菲林、达那唑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行腹腔镜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达菲林组与达那唑组,各18例。达菲林组给予达菲林3.75 mg,第1天,第28天,第56天,第84天,皮下注射,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达菲林、达那唑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行腹腔镜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达菲林组与达那唑组,各18例。达菲林组给予达菲林3.75 mg,第1天,第28天,第56天,第84天,皮下注射,12周为1个疗程。达那唑组给予达那唑200 mg/次,2次/d,口服,月经第1天开始连续服用,12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4周随访。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RS评分情况、术后妊娠情况及治疗后药物毒副反应。结果达菲林组的临床缓解率、改善率均高于达那唑组,复发率低于达那唑组。治疗后两组V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达菲林组治疗后VRS评分明显低于达那唑组治疗后(P<0.01)。达菲林组妊娠率为66.7%;达那唑组妊娠率为45.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达菲林能显著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复发率低,适于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达菲林 达那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