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2017年冬季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特征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磊 卢幼然 +8 位作者 吕小琴 郭玉红 王玉光 赵京霞 胡晶 刘卫红 连博 罗丹 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2017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017年11月2日至12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潞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110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对比既往同期该地区的流行病...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2017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017年11月2日至12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潞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110例流感样病例,通过分析对比既往同期该地区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证型分布特点,总结北京地区2017年冬季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结果流行病学方面,该流感样病例人群年龄为(35.8±15.1)岁,男女比例为0.77∶1,有基础病者较少(8%),与2015年及2016年同期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病原学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既往两年同期相比,流感阳性比例17.3%较前两年明显下降(45.5%、20.2%),其中甲型H3N2占73.7%,新型H1N1占10.5%,乙型流感15.8%。临床表现:110例流感样病例,前驱症状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其中33.6%的病人发病时风寒束表的症状明显,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甚而头痛;27.3%的病人发病初起即有乏力等不适。就诊时患者仍以发热、咽干、恶寒、咳嗽明显(百分比>50%),76.4%的病人咽干症状显著,较2015年、2016年同期上述症状(24.8%、61.7%)明显升高。消化道症状,如便秘比例较2015年、2016年同期(3.9%、10.1%)明显增加。中医证候以外寒里热证47例,占42.7%,较往年明显增加(25.3%、40.3%)。而风热证占32.7%、风寒证占15.5%(2015年同期为28.5%、20.8%,2016年同期为17.5%、13.6%)。结论北京地区2017年冬季流感样病例以甲型H3N2为主,中医证候以外寒里热证为主,表现为风寒外束肌表,燥热郁闭伤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甲型H3N2 中医病证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0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红升 梁腾霄 李雁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8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明确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 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明确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结果甲型H1N1组就诊时症状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发热(100%)、苔黄(100%)、脉数(100%)、头重(97.6%)、头重如裹(97.6%)、身体困重(97.6%)、脉滑(97.6%)、咳嗽(96.4%)、倦怠乏力(94%)、有明确接触史(90.5%)、鼻塞流清涕(90.5%)。证素集中在表、湿、热、外风、肺、气虚6种,没有寒证素出现,说明甲型H1N1病毒感染人体后有其特殊的中医证候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风热疫毒"。结论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生是人体、病毒和六淫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和病毒的存在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六淫邪气在外感热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时行感冒 证候 发病规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医虚实证型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裴晓璐 姚卫海 +5 位作者 郝丽 刘琳 曲志成 曹迎 陈滕飞 范亚楠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危重患者中医虚实证型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危重患者,依据虚实辨证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比较不同证型静脉一次...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危重患者中医虚实证型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危重患者,依据虚实辨证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比较不同证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并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深静脉置管率、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例数。结果共纳入实证组患者272例,虚证组128例。实证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71.3%,高于虚证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越大,穿刺成功率越低(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越高,穿刺成功率越低(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低于未合并者(P<0.05)。2组患者的死亡率、深静脉置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静脉穿刺并发症。结论虚证、高龄、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穿刺难度大,在救治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危重患者 虚实证型 静脉穿刺成功率
原文传递
中医护理干预在1、2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学艳 裴晓璐 +9 位作者 姚卫海 彭伟 郭桂明 郝丽 林晓烁 王桂倩 关丽 王爽 范亚楠 白京华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是卧床、行动不便或活动受限等患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控制、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影响。采取情志、饮食、...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是卧床、行动不便或活动受限等患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控制、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影响。采取情志、饮食、生活起居、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分期辨证施护,可直达病所,使肿消痛止、脓去疮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 压力性损伤 中医外治法
原文传递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在Ⅱ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琪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Ⅱ期压疮护理联和甘草油纱条创面湿敷治疗,试验组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规范化管理下联和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压疮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差异有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可有效提高Ⅱ期压疮治疗效果,加快压疮创面的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 甘草油纱条 Ⅱ期压疮 满意度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徐光勋 张红升 +3 位作者 曹迎 曲志成 裴晓璐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汤剂治疗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2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的64例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乌梅丸汤剂治疗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2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的64例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乌梅丸汤剂口服、鼻饲或直肠滴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病死率、腹泻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死亡5例(16.13%),对照组死亡9例(29.03%),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RR为0.85(95%CI 0.644~1.11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2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乌梅丸汤剂对脓毒症合并腹泻及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的胃肠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减轻患者整体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脓毒症 腹泻 胃肠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沉浸式教学在急诊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晖 王江山 +3 位作者 曹迎 杨舟 朱华栋 刘继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8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水平,北京协和医院设计实施了沉浸式教学的师资培训课程,本研究旨在对该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纳入34位接受本课程培训的急诊住院医规培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教学查房和诊间教学的技能培训,培训内... 目的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水平,北京协和医院设计实施了沉浸式教学的师资培训课程,本研究旨在对该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纳入34位接受本课程培训的急诊住院医规培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教学查房和诊间教学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教案设计、评价工具设计、师生互动技巧、诊间教学方法。在培训前、培训后24 h内、培训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U检验和非参数Kruskal-Wailis H检验评估培训前后的差异。结果培训后学员普遍认为该沉浸式课程非常重要。在师生互动技巧、对克服诊室环境不合适的诊间教学困难的信心,培训后24 h及3个月均有提高(P<0.05)。结论沉浸式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可进一步在中国急诊住院医规培师资培训的课程优化和教学改革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诊间教学 师资培训课程设计 急诊医学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秦 王红 +7 位作者 王超 任爱民 张淑文 陈纬 幺改琪 段美丽 姚卫海 齐文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APACHE-II分值及转归,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最多(77例,73.3%)。发生率较...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APACHE-II分值及转归,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最多(77例,73.3%)。发生率较高的证型是热证(105例,100%)、腑气不通证(94例,89.5%)。多数患者非单一证型(101例,96.2%)。合并四种证型组的入院APACHE-II评分最高(27.75±7.436分,P=0.018)。合并四种证型组死亡率最高(21例,65.6%,P=0.012)。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的,热证及腑气不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合并的证型数越多,其入院时APACHE-II评分越高,病死率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中医证型 APACHE—II 病死率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探讨(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石筝筝 曹迎 +1 位作者 范圣凯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中医角度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治疗,提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治疗以"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为基本原则,早期宜祛邪通腑,后期宜扶正通腑。
关键词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脓毒症 脾胃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迎 曲志成 +1 位作者 张红升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制定研究纳排标准,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系统检索CNKI、WANFANG DATE、VIP、CBM、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 目的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制定研究纳排标准,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系统检索CNKI、WANFANG DATE、VIP、CBM、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RCT文献,使用Cochrane ROB tool进行风险偏倚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肠鸣音改善率[RD=0.21,95%CI(0.09,0.33),P=0.000 7]、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RD=0.19,95%CI(0.05,0.32),P=0.007]优于对照组;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后肠鸣音次数[SMD=1.09,95%CI(0.44,1.74),P=0.001]高于对照组;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后的腹腔压力[SMD=-1.65,95%CI(-2.68,-0.63),P=0.002]、胃肠功能障碍评分[MD=-0.86,95%CI(-1.13,-0.60),P<0.000 01]、APACHEⅡ评分[SMD=-2.97,95%CI(-4.40,-1.53),P<0.000 1]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外治法可增加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鸣音,降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腔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因此有待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药防治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姚卫海 李云虎 孟宪文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1],胃肠功能障碍/衰竭(gastrointestinal dyfunction and failure,GIDF)是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1],胃肠功能障碍/衰竭(gastrointestinal dyfunction and failure,GIDF)是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种严重疾病和器官损伤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发现,危重症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 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 中医药防治 综述
下载PDF
院内获得性感染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裴晓璐 姚卫海 +2 位作者 郝丽 孟昊 赵国敏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任一时间段内,每2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名会发生医源性感染[1]。2002年,我国医院感染现患率接近5.22%,例次感染率高达5.58%[2],初步... 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任一时间段内,每2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名会发生医源性感染[1]。2002年,我国医院感染现患率接近5.22%,例次感染率高达5.58%[2],初步预计每年发生约500万例[3]。高发的院内感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感染 中医药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医皮肤科调通理论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剑华 杨磊 +2 位作者 秦万里 姚卫海 陈彤云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095-1097,共3页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通理论即针对中医皮肤科相关疾病提出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通、气血失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阳、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必然引起人体肌肤、毛发的病理变化,发生皮肤、毛发相关的各种疾病...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通理论即针对中医皮肤科相关疾病提出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通、气血失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阳、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必然引起人体肌肤、毛发的病理变化,发生皮肤、毛发相关的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用药谨守阴阳调和、脏腑调通、气血调顺的法则与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通理论 中医皮肤科 阴阳 气血 脏腑
原文传递
中医皮肤学科的文质学说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剑华 陈彤云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内在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这也正是《丹溪心法》"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具体表现。中医皮肤学科的文质学说是文与质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概括为由外察内、由内推外;内治调外,内外通...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内在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这也正是《丹溪心法》"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具体表现。中医皮肤学科的文质学说是文与质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概括为由外察内、由内推外;内治调外,内外通达;外治调内,内外兼治;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四个方面。只有医学理论完善,临床技能全面,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才是中医学的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学科 文质学说 赵炳南 陈彤云
原文传递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8
15
作者 裴晓璐 王桂倩 +3 位作者 龙鹏依 陈方会 王佳楠 乔首昂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近年来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护理质量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就是在"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在熟识急危重症患者的共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近年来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护理质量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就是在"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在熟识急危重症患者的共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下,实施"辨证施护",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灌肠、穴位敷贴、艾灸、情志调护等。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发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重症胃肠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重症颅脑外伤昏迷等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广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俱佳,一定程度上可缩短疾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中医特色护理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原文传递
中医危重病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玉红 王洪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死亡危险性,危重疾病评分在临床中普遍应用,对医生及护士掌握病情有一定的意义。中医根据脏腑及经络学说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但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改进目前通用的评价方法,构建中医危重... 为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死亡危险性,危重疾病评分在临床中普遍应用,对医生及护士掌握病情有一定的意义。中医根据脏腑及经络学说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但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改进目前通用的评价方法,构建中医危重病评分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危重患者的预后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评分系统 中医
原文传递
浅谈沟通技巧在急诊的应用——“表演的技巧”在急诊分诊沟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岳丽娜 徐国丽 +4 位作者 崔淑节 裴晓璐 田秀霞 尤玉双 周峻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8期76-77,共2页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前沿,就诊病人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就诊病种复杂,一个合格的急诊护士不仅应具有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病情发展预见能力,还应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掌握沟通技巧,...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前沿,就诊病人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就诊病种复杂,一个合格的急诊护士不仅应具有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病情发展预见能力,还应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掌握沟通技巧,以理智的情感抑制非理性的冲动,用真诚和良好的服务对待患者,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急诊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技巧 表演技巧 急诊分诊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研究进展
18
作者 高伟 裴晓璐 +3 位作者 王桂倩 郭冰洁 安然 王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风险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从中医学角度谈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
19
作者 徐国丽 刘琳 +2 位作者 崔淑节 周峻伟 刘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6期1-2,共2页
甲型H1N1流感已形全球范围的肆虐流行,事态严峻。应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传播与流行,两千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在不断地实践与摸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检验效果卓著,我国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可参照其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流感 中医药疗法 治未病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徐向东 姚卫海 曹迎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quired pneumonia CAP)中医常见辨证分型情况,为今后制定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quired pneumonia CAP)中医常见辨证分型情况,为今后制定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四诊资料),观察我院CAP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结果:不同年龄与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证型分布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