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对慢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誩 宋佳 刘汶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精神心理状态。[方法]调查2008年8月-2009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的患者共3155例,其中慢性便秘患者252例,分别对调查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我国常... [目的]探讨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精神心理状态。[方法]调查2008年8月-2009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的患者共3155例,其中慢性便秘患者252例,分别对调查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便秘患者,并与我国常模比较。[结果]调查发现慢性便秘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P〈0.01,〈0.05)。[结论]慢性便秘患者不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而且在生理、心理、环境领域的QOL情况也较正常人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医药诊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声生 陈贞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西医对其尚无特殊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显示出其优势。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的规范病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西医对其尚无特殊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显示出其优势。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的规范病名、关键病机环节、证候分型模式、辨证治疗的思路、疗效评价要点以及疗效机制研究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 思考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贞 许文君 +1 位作者 张声生 汪红兵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以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以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为主要证候;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且不同的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候为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分类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有不同模式特点,其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证候 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汶 范萌 +3 位作者 王仲霞 韩偎偎 夏志伟 陈誩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0期764-765,共2页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于2001年至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病人10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两所医院消化病患者的性情、功能性...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于2001年至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病人10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两所医院消化病患者的性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舌脉。结果FD的肝气郁结证多见于溃疡型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多见于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湿热滞胃证多见于非特异性消化不良(P=0.001)。结论从中医理论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流行病学调查 中医证型 西医分型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声生 赵鲁卿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本文简介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过程,评述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并指出应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使分型与治疗方案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鲁卿 张声生 +6 位作者 汪红兵 沈洪 王垂杰 黄穗平 魏玮 刘永 吴兵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60例脾虚气滞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2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 目的观察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60例脾虚气滞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2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7%),优于对照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6.57±6.71)分,对照组(11.63±7.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中医证候积分(6.31±6.06)分,对照组(11.35±7.6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病2号能够改善FD患者中医证候,且疗效优于安慰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与思路 被引量:52
7
作者 赵鲁卿 张声生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西医对其尚无特殊治疗。通过大量的临证研究,认为着重脾虚气滞、详辨病机,分辨"寒热虚实"、分证论治,辨病辨证结合、异中求同,辅用特色疗法、内外同治,强调心理疏导、身心兼护...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西医对其尚无特殊治疗。通过大量的临证研究,认为着重脾虚气滞、详辨病机,分辨"寒热虚实"、分证论治,辨病辨证结合、异中求同,辅用特色疗法、内外同治,强调心理疏导、身心兼护,是中医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疗效,显示出中医药良好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验 思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慕课在消化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帅 沈晨 +4 位作者 张声生 陶琳 吴兵 赵鲁卿 谢静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慕课在消化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进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人。对照组采用临... 目的探讨慕课在消化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进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1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人。对照组采用临床带教结合科内定期讲课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慕课教学,培训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2组学员在理论知识考核、腹腔穿刺、腹部查体、病历书写及对带教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各单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查体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教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中“准备充分、病例选择合理”等7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慕课应用于消化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可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及专科查体技能,且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消化科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热点及中医药治疗进展述评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声生 赵鲁卿 朱春洋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7期583-589,605,共8页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拥有最多脏器的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肛门、肝、胆囊、胆道及胰腺组成。消化系统疾病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疾病之间相互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学领域...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拥有最多脏器的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肛门、肝、胆囊、胆道及胰腺组成。消化系统疾病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疾病之间相互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及重点之一,现代医学虽有不少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但临床疗效远不能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药 热点 进展 述评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哲 陶琳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辨证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证候 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带教的认识与思考
11
作者 丁洋 程海英 +5 位作者 李彬 王鹏 陈鹏 崔瑾 王玉涛 张声生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61-62,共2页
医学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复合型学科,临床教育是中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医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基于对学生的访谈和教学管理实践,发现学生临床学习存在:1)学生学习积极性低;2)学生知识储备不足;3)临床基本功不扎实;4)沟通技巧不足等... 医学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复合型学科,临床教育是中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医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基于对学生的访谈和教学管理实践,发现学生临床学习存在:1)学生学习积极性低;2)学生知识储备不足;3)临床基本功不扎实;4)沟通技巧不足等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总结了临床带教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2)完善科室临床教学体系;3)完善科室临床教学体系;4)规范带教行为,定期进行带教老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教育 临床带教 医学生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大有可为
12
作者 张声生 王瑞昕 +2 位作者 赵鲁卿 吴震宇 李丹艳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448-453,共6页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念的辨证施治,本文从临床常用的调肝理脾、调补心神、温补脾肾、清利湿热四种主要治法入手,从中医视角分析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基础,...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念的辨证施治,本文从临床常用的调肝理脾、调补心神、温补脾肾、清利湿热四种主要治法入手,从中医视角分析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基础,提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致力于临床疗效的提升,并对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调肝理脾 调补心神 温补脾肾 清利湿热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超声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思路
13
作者 朱曦含 邓鑫 +1 位作者 窦丹 赵鲁卿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323-1326,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尚无诊断金标准,主要依靠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诊断。肠道超声简便易行、无放射性、非侵入、价格低廉,被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UC属中医学“痢疾”“休息痢”“肠澼”等范畴,湿热蕴肠、... 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尚无诊断金标准,主要依靠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诊断。肠道超声简便易行、无放射性、非侵入、价格低廉,被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UC属中医学“痢疾”“休息痢”“肠澼”等范畴,湿热蕴肠、气滞络瘀是UC的基本病机。UC的肠道超声表现主要包括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多,肠蠕动减慢、肠壁弹性减弱及结肠袋消失。针对肠壁增厚的患者,可选择清热燥湿解毒类中药;针对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多者,可合理运用凉血止血类中药,炒炭之品效果更优;针对肠蠕动减慢者,可配伍补气、行气的中药;针对肠壁弹性减弱、结肠袋消失者,可尝试化痰祛瘀通络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超声 中医药 诊疗思路
原文传递
“北京国际消化病中西医诊疗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14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9期705-705,共1页
8月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消化病中西医诊疗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 8月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消化病中西医诊疗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脾胃病重点专科协i_F组组长、我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副局长,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潘苏彦副局长,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副校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谢阳谷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等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信彬书记、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卞兆祥教授以及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危北海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来自世界4大洲10余个国家的20余名外国专家和来自国内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医医院 国际会议中心 高峰论坛 消化病 中西医 中华中医药学会 诊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下载PDF
9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糜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声生 吴兵 +4 位作者 牧童 陶琳 汪红兵 刘卫红 李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HP)组染、胃黏膜糜烂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表格进行研究。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各个证候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P<0.05);而证候分...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HP)组染、胃黏膜糜烂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表格进行研究。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各个证候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P<0.05);而证候分布在HP组染和无HP组染及伴有或不伴有胃黏膜糜烂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关系密切;但证候分布与是否HP组染及是否伴有胃黏膜糜烂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证候 发病季节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糜烂
下载PDF
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病机规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3
16
作者 汪红兵 陈剑明 张声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例四诊资料,建立Epidata2.0资料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对本病症状及其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阐述本... 目的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例四诊资料,建立Epidata2.0资料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对本病症状及其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阐述本病的中医病机特点。结果症状以干硬便、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为主。另外,在38种全身症状中,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腹胀、口干、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畏寒。其他症状如腹痛、嗳气、气短、胃脘胀满、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胸胁胀满、口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口苦、太息、两颧潮红、心悸、小便短黄、眩晕的出现频率>10%。出现频率≥30%的证候为肠道气滞、脾气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其中肠道气滞41.32%、脾气虚弱40.30%。结论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机复杂,与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衡有关,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符合中医学理论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功能性便秘 中医症状 中医证候 中医病机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健脾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汶 陈明 +7 位作者 邓晋妹 张瑞 李惟 胡锦丽 张琳 张声生 李乾构 郑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胀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脾虚气滞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健脾消胀颗粒;对照组60例服吗丁啉。观察症状、舌象、脉象、钡条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目的:观察健脾消胀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脾虚气滞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健脾消胀颗粒;对照组60例服吗丁啉。观察症状、舌象、脉象、钡条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胃排空也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疗效明显,且与吗丁啉作用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消胀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中医药疗法 胃排空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翟兴红 胡锦丽 +2 位作者 邓晋妹 李帷 张俊平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对Hp相关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胃镜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Hp相关消化性溃疡14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75g2次/d,克... 目的观察及评价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对Hp相关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胃镜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Hp相关消化性溃疡14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75g2次/d,克拉霉素g2次/d,三联根除Hp1周,继续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口服3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10ml,3次/d,共4周,两组均为4周1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溃疡愈合情况及Hp情况,观察消化性溃疡愈合率[Sl期+S2期]及S2期获得率,评价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胃溃疡愈合率和S2期获得率分别为87.5%和58.3%,对照组分别42.8%和21.4%,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和S2期获得率分别为93.6%和72.3%,对照组分别为88.1%和40.5%,试验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及S2期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明显增加S2期获得率,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示康复新液在消化性溃疡愈合中,特别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三联疗法 Hp相关消化性溃疡 愈合质量
下载PDF
张声生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证经验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孟梦 周强 +1 位作者 朱春洋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病案一体化 数据挖掘 临证经验 组方用药 @张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