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传染病医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菌种分布与耐药分析
1
作者 党燕 于艳华 +5 位作者 陈铭 丁秀荣 代芳芳 康艳芳 王晨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菌种分布与耐药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信息,回顾... 目的分析本院2019~2023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菌种分布与耐药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3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其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本院2019~2023年CRE占比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44%、27.91%、41.11%、38.35%、42.55%,整体呈上升趋势。CRE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CRKP、CREC、CRECL。从标本来源看,占比最多的标本类型为痰、腹水和血,从年龄分布看,40~7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较高,0~60岁,占比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呈下降趋势。3种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且抗菌药物耐药谱存在差异。结论传染病医院CRE检出率更高,临床分布存在标本类型、患者年龄的差异,不同菌株耐药谱也存在差异。医院应持续性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耐药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菌种分布 耐药
下载PDF
2014-2018年单中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璨 刘燕瑜 +1 位作者 陈铭 黄晶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干预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S.A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干预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S.A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检出S.A 387株,占全部检出菌的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平均检出率为31.7%。分离出S.A菌株最多的标本来自呼吸道(118株)、血液(102株)和腹水(61株),占全部标本分离菌株的72.7%。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9.9%,其次是红霉素57.2%、苯唑西林29.4%、克林霉素27.0%和四环素23.9%,仅在2018年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 2014-2018年我院S.A分离率、MRSA检出率和耐药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增长趋势,应予以重视,进一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避免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桥梁——检验医师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代芳芳 娄金丽 +1 位作者 于艳华 陈铭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1期97-99,共3页
检验医师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桥梁,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我国检验医师定位模糊、培养滞后的现状,通过借鉴医学院校和检验科在这方面尝试的经验,对我国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思考,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关键词 检验医师 培养模式 沟通
下载PDF
实验记录规范化与培训在临床检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4
作者 赵丹彤 冯霞 闫惠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631-1632,共2页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2010年开设检验医学4年制本科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目的是丰富检验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1]。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有近半数的实验课学时用以培养学生...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2010年开设检验医学4年制本科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目的是丰富检验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1]。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有近半数的实验课学时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实验记录的书写未引起重视,导致实验报告完成质量不高。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实验记录规范化培训,不仅丰富了实验课教学内容,而且对实验课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现将体会和思考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诊断学 规范化培训 实验记录 诊断教学 专业人才培养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实验操作能力 应用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贫血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与病因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闫旭 王文静 赵丹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801-1808,共8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贫血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与病因的关系。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本院进行网织红细胞及全血细胞分析检测且贫血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筛选出院诊断为单一病因肝硬化失代偿且无现症上消化道出血及输血史...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贫血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与病因的关系。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本院进行网织红细胞及全血细胞分析检测且贫血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筛选出院诊断为单一病因肝硬化失代偿且无现症上消化道出血及输血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病因分析其贫血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与病因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138例患者,其中男性72例(52.2%),平均年龄56.4±11.4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46例(33.3%)、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42例(30.4%)、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50例(36.2%);血红蛋白(Hb)94(39~123)g/L,轻度贫血30例(21.7%)、中度贫血70例(50.7%)、重度贫血38例(27.5%);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Ret-He)≤29pg 24例(17.4%),>29pg 114例(82.6%);平均红细胞计数(RBC)(2.87±0.70)×1012/L,总铁结合力(TIBC)36(13~70)μmol/L,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19(1~66)μmol/L;正常细胞性贫血65例(47.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3例(16.7%)、大细胞性贫血50例(36.2%);脾大和/或脾亢113例(81.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7例(70.3%)、腹水和/或腹腔感染119例(86.2%)、肝性脑病24例(17.4%)。(2)ALD组男性患者比例、PBC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Pc值均<0.05);PBC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Pc值均<0.05);ALD组AST/ALT、MCV、MCH、大细胞性贫血比例、腹水和/或腹腔感染比例明显高于CHB组(Pc值均<0.05);PBC组Ret-H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C)明显低于ALD组(Pc值均<0.05)。(3)多分类Logistic回归似然比检验表明,年龄、ALT、性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CHB作为参考组别,多分类Logistic线性预测方程提示年龄、女性对PBC特征的正向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S、女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常细胞性贫血对ALD特征的负向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常见病因为CHB、ALD和PBC,贫血以中重度为主,正常细胞性及大细胞性贫血常见;ALD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大细胞性贫血比例、腹水和/或腹腔感染比例高于CHB患者;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性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TS、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对区分3种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贫血及临床特征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贫血 缺铁性 多分类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欣欣 张海萍 闫惠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5期296-29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通常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已成为AIL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由于各级医师认识水平的不同、医院检测方法和项目组合多样,在自身抗体结果的解...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通常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已成为AIL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由于各级医师认识水平的不同、医院检测方法和项目组合多样,在自身抗体结果的解读方面目前尚有一些困惑。本文主要对AILD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单概述,以有助于临床对自身抗体意义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抗体 诊断
下载PDF
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丽梅 赵艳明 +7 位作者 王一鹏 赵丹彤 张海萍 李卓敏 王熠 马胤雪 闫惠平 刘燕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SLA/LP为混合靶抗原)、常规检测项目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IBT)、AMA-M2 ELISA法检测178例血清样本。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78例样本,应用筛查试剂检测阳性70例(50%),强阳性49例。70例阳性样本采用常规试剂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IFA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61例,AMA阳性63例。其中61例ANA阳性样本中21例荧光核型为核膜型,但IBT检测抗gp210抗体16例为阳性,5例为阴性。63例AMA阳性样本,应用AMA-M2 ELISA法检测AMA-M2 60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49例强阳性样本应用常规检测,其中抗gp210抗体单独阳性2例、抗sp100抗体单独阳性5例、AMA-M2单独阳性20例、抗gp21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2例、抗sp10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0例。178例样本中,65例PBC患者采用常规检测均可检出PBC相关抗体,而采用筛查试剂检测则63例PBC患者阳性,2例为阴性,符合率为96.9%(63/65),常规试剂检出例数高于筛查试剂检出例数,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4例样本采用筛查试剂检测为阳性而常规试剂检测各单一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2011-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树萍 何菡 +1 位作者 王文静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间6岁以上患儿占96.0%;发病以5~7月份为主,占73.5%。2011-2013年HFMD 患者 EV71、CA16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42.6%、35.3%、18.5%,16.1%、22.6%、11.5%,41.3%、42.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3,P<0.05)。2013年EV71、CA16检出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未分型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7)。613例重症HFMD患儿中,EV71感染占59.2%、CA16感染占11.1%,未分型病毒感染占29.7%,且均以肺炎合并脑干脑炎为主。结论2011-2013年HFMD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未分型肠道病毒增多,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肠道病毒未分型
原文传递
HIV抗体不确定带型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霞 娄金丽 +3 位作者 刘翠娥 刘意 马红丽 李健维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48-450,45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带型的临床转归,及其与初筛S/CO值、CD4^+ T细胞计数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WB不确定带型共10种,按条带个数分为1条带、2条带和3条带3种类型,其HI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0);WB不确定病按例临床转归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者初筛S/CO值分别为30.70±28.39和2.82±5.74(F=25.81,P=0.00),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为(328.83±250.63)个/μl和(569.92±143.06)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P=0.03);将阳转病例分为急性期组和艾滋病期组,急性期组的不确定带型为p17、p24、gp160、p51p66、p24gp160、p17p24gp160,艾滋病期组带型为gp120gp160和gp41gp120gp160,两组初筛S/CO值和CD4^+ T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IV-1 R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B不确定带型随条带数增加,阳转率增高,结合初筛S/CO比值和CD4^+ T细胞计数,根据WB不确定带型可判断其临床转归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印迹实验 不确定结果 转归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在自身抗体检验后阶段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丹彤 闫惠平 +6 位作者 张海萍 孙丽梅 马胤雪 李丽娟 于艳华 赵艳 娄金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2939-2940,共2页
近年,国内一些三甲医院陆续开展了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被管理者接受。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就是制订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到各个管理环节,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运转,... 近年,国内一些三甲医院陆续开展了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被管理者接受。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就是制订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到各个管理环节,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运转,最终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本文探索了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自身抗体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环节,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改进,不提升检验后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抗体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医院内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芳芳 赵秀英 +4 位作者 于艳华 张立丽 陈铭 袁星星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用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方法 (repetitive element 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进行感染谱内宿主菌同源性分析,确认噬菌体的感染谱;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检测筛出的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结果从16家医院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到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确定其中4株感染谱较广,4株宽嗜性噬菌体的交叉组合对临床日常分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吞噬覆盖率为96.7%(29/30);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2株,对药敏实验全部药物敏感菌株5株,其他耐药菌株13株,4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耐亚胺培南菌株吞噬覆盖率为91.7%(11/12),对药敏实验敏感菌株的吞噬覆盖率为100%(5/5),对其他耐药菌株交叉吞噬覆盖率为100%(13/13)。结论从分离鉴定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筛选出4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交叉组合能够吞噬型解临床日常筛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对耐亚胺培南和其他临床常规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交叉吞噬覆盖率在90%以上,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嗜性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株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6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艳华 陈铭 +2 位作者 丁秀荣 赵艳 娄金丽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59-662,共4页
目的分析该院确诊的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IDS合并PSM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腹痛伴腹泻,肝脾肿大,腹水,淋巴结肿大,皮肤损... 目的分析该院确诊的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IDS合并PSM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腹痛伴腹泻,肝脾肿大,腹水,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颜面及躯干散在丘疹;CD4^+T淋巴细胞计数2~32 mm^(-3);13例患者中5例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实验)均为阳性,7例上述检查中有一项为阳性,1例上述检查均为阴性;16例患者均行抗真菌治疗,其中4例患者同时给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c ART)治疗。2例患者因其它机会性感染死亡,其余14例好转出院。结论PSM是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G实验与GM实验可能有助于PSM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艾滋病 1 3-β-D 葡聚糖检测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
下载PDF
全自动数字细胞形态分析系统Sysmex DI-60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新 金子铮 +6 位作者 王文静 范冉 闫旭 马捷 房忠军 沈琳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70-973,共4页
目的分析DI-60型全自动数字化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简称DI-60系统)对外周血细胞的识别和分辨能力,评估其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应用中的性能。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白细胞分类临床标本,经SP-1000i自动涂片机进行推片、染色,使用DI-60系统对血涂... 目的分析DI-60型全自动数字化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简称DI-60系统)对外周血细胞的识别和分辨能力,评估其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应用中的性能。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白细胞分类临床标本,经SP-1000i自动涂片机进行推片、染色,使用DI-60系统对血涂片进行细胞分类自动分析。分析各类细胞预分类与人工审核结果的符合率,DI-60系统人工审核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相关性,以及DI-60系统人工审核结果与Sysmex XE-5000全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DI-60系统预分类重复性较好,偏差均较小。110例标本预分类结果中未分类细胞占4.4%,预分类结果与人工审核结果符合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98.8%)、淋巴细胞(96.2%)、嗜碱性粒细胞(59.5%)、嗜酸性粒细胞(56.9%)、中性杆状核粒细胞(46.7%)、单核细胞(43.6%)。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细胞人工审核结果与人工镜检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淋巴细胞(r^2=0.9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r^2=0.87)、嗜酸性粒细胞(r^2=0.77)、中性杆状核粒细胞(r2=0.70)、单核细胞(r^2=0.45)。人工审核结果与全血细胞计数分类结果相关性的趋势与人工镜检基相关性趋势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淋巴细胞(r^2=0.91)、中性粒细胞(r^2=0.88)、嗜酸性粒细胞(r^2=0.79)、单核细胞(r^2=0.55)。结论 DI-60系统可满足临床需求,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形态学报告的一致性及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类 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图像分析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秀荣 于艳华 +3 位作者 陈铭 王晨 康艳芳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1例肝硬化合并肠道外气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特点。结果培养出气单胞菌61株,其中嗜水气单胞菌2...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1例肝硬化合并肠道外气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特点。结果培养出气单胞菌61株,其中嗜水气单胞菌20株,豚鼠气单胞菌20株,温和气单胞菌18株,维隆气单胞菌3株。其中社区感染35例(57.4%),以嗜水气单胞菌最多(18例);院内感染26例(42.6%),以豚鼠气单胞菌最多(1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肝性脑病等。该菌属对阿米卡星(95.1%)、头孢吡肟(93.4%)和亚胺培南(93.4%)的敏感率高。而豚鼠气单胞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菌种。结论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耐药性差异较大,及早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对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属 肝硬化 肠道外感染 临床特征 耐药性
原文传递
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艳 娄金丽 +4 位作者 陈俊梅 刘意 李宇 刘新 冯霞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HIV诊断策略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通门诊或... 目的探讨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在普通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HIV诊断策略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通门诊或住院手术/有创诊疗前接受HIV抗原抗体ECLIA筛查的1374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抗原抗体反应模式的结果与补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与HIV-1核酸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阳性106例,最终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为73.6%(78/106),其中单独抗原阳性15例、抗原和抗体均阳性33例、单独抗体阳性58例,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0%(0/15)、81.8%(27/33)和87.9%(51/58);抗原和抗体均阳性的补充实验阳性符合率低于单独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2,P<0.01);抗原和抗体均有反应病例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确证12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p31条带阳性率为58.3%(7/12);单独抗体有反应病例采用WB确证25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p31条带阳性率为100.0%(25/25);两种抗原抗体反应模式经WB确证带型中p31条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P<0.01);按补充实验结果将筛查有反应病例分为两组,阳性组抗体COI值[340.50(78.15,960.75)比2.20(0.43,5.51)]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0,P=0.00)。结论在普通人群中对HIV区分抗原抗体筛查ECLIA单独抗原阳性结果与补充实验符合率低,对HIV早期感染的预测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区分抗原和抗体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秀荣 刘家琛 +3 位作者 陈淑华 康艳芳 王晨 娄金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35例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情况。分析比较合并MTB感染者和NTM感染者的相关资料。结果:(1)病原学检查:135例研究对象中MTB感染者64例(47.4%),NTM感染者71例(52.6%)。NTM分离株中以鸟分枝杆菌为主(40株,56.3%)。(2)临床表现: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3.7%,113/135)、咳嗽(44.4%,60/135)、乏力(30.4%,41/135)、腹泻(25.2%,34/135)等。MTB感染组发热(92.2%,59/64)、咳嗽(56.3%,36/64)、咳痰(32.8%,21/64)的发生率,以及体温峰值[(39.0±1.0)℃]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76.1%(54/71)、33.8%(24/71)、11.3%(8/71)、(38.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1;χ^(2)=6.869,P=0.009;χ^(2)=9.263,P=0.002;t=2.025,P=0.045)。(3)实验室检查:MTB感染组降钙素原[1.57(0.42,6.71)ng/ml]、白细胞计数[6.62(3.39,8.78)×10^(9)/L]、血红蛋白[(95.5±21.5)g/L]、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45.3%,29/64)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0.31(0.11,1.80)ng/ml、4.03(2.81,6.20)×10^(9)/L、(78.7±14.6)g/L、11.2%(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Z=-2.798,P=0.005;t=5.344,P<0.001;χ^(2)=19.609,P<0.001)。MTB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4(8,55)×10^(6)/L,明显高于NTM感染组的7(2,2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4,P=0.001)。(4)影像学表现:MTB感染组粟粒影(17.2%,11/64)与胸腔淋巴结肿大(85.9%,55/64)的发生率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1.4%(1/71)和71.8%(5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91和3.971,P值分别为0.004和0.046)。(5)治疗转归:MTB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8(8,25)d,明显短于NTM感染组[26(1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4,P=0.001)。MTB感染组死亡率为17.2%(11/64),明显高于NTM感染组(2.8%,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P=0.021)。结论: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的AIDS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肺部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时,应警惕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可能。MTB与NTM感染虽然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分枝杆菌属 细菌感染 疾病特征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铭 丁秀荣 +3 位作者 于艳华 康艳芳 王晨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S.gallolyticus)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合并S.gallolyticus感染者26例,记录并分...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S.gallolyticus)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合并S.gallolyticus感染者26例,记录并分析其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6例S.gallolyticus感染者中医院感染12例(46.2%),社区获得性感染14例(53.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S.gallolyticus血培养的平均报阳时间(11.4±3.9)h。该菌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7%、7.7%和34.6%,对四环素不敏感。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合并S.gallolyticus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及时控制感染并减少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血流感染 慢性肝病
原文传递
PBL教学结合卡片教学法在检验科见习教学中应用的构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新 娄金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1期65-67,共3页
检验科见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目前,国内的医学检验见习教学仍存一些问题,尤其是针对非医学检验专业的医学相关专业的见习教学。首先概述了检验科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PBL教学结合卡片教学法应用于检验... 检验科见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目前,国内的医学检验见习教学仍存一些问题,尤其是针对非医学检验专业的医学相关专业的见习教学。首先概述了检验科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PBL教学结合卡片教学法应用于检验科见习教学的构想,并举例说明。最后通过分析该教学模式的优势,阐明PBL教学结合卡片教学法是提高临床检验科见习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见习教学 PBL教学法 卡片教学法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耿侠 陈铭 栗光明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6例住院慢性肝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菌株进...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6例住院慢性肝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药敏)检测。结果106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者中,分离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3.4%,热带念珠菌是最常见的非白色念珠菌,占19.8%。白色念珠菌对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低,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为8.7%。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耐药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菌株均对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菌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仍然是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感染 慢性肝病 耐药性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20
作者 陈铭 丁秀荣 +3 位作者 于艳华 康艳芳 王晨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总结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enterococcal peritonitis,SEP)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39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 目的总结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enterococcal peritonitis,SEP)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39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EP与其他病原体所致SP的差异,并对SE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5例SP患者中SEP 72例,分离出的72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9.4%(14/72),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94.4%比10.4%)、呋喃妥因(94.4%比14.6%)、环丙沙星(55.6%比10.4%)敏感率高于屎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与肠球菌性腹膜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感染[OR值(95%CI):3.254(1.011~10.473),P=0.048]、糖尿病[OR值(95%CI):2.038(1.049~3.958),P=0.036]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OR值(95%CI):5.505(1.348~22.484),P=0.018]。结论SEP在SP的构成比有增高趋势,且SEP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具有更高的耐药性;肝硬化患者发生SEP的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感染、糖尿病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球菌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