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B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谭延国 闫惠平 高祖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0-404,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肝内小胆管的损伤为特征,但其损伤机制尤其是B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从B细胞和浆细胞在PBC肝组织中的分布、B细胞清除、PBC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gM产生机制及其组织器官来源、线粒体抗体的产生机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肝内小胆管的损伤为特征,但其损伤机制尤其是B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从B细胞和浆细胞在PBC肝组织中的分布、B细胞清除、PBC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gM产生机制及其组织器官来源、线粒体抗体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胆管损伤中的可能作用、PBC中特征性的自身抗体等方面,回顾了B细胞免疫在PB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通过以上分析,认为B细胞免疫的确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多关键的问题尚未得到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免疫 体液 B淋巴细胞 综述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丹彤 闫惠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研究动态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芳 冯霞 +1 位作者 张国元 闫惠平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94-496,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据报道,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HBV感染者 细胞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 重大传染病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HIV-1B亚型Nef core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4
作者 李伟华 闫惠平 +3 位作者 张海萍 张欣 杨虹冰 胡文静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研究表明,Nef蛋白通过激活CD4+T淋巴细胞,提高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增加CD4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内吞,以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途径,对HIV复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机体对Nef蛋白的免疫反应及其在控制病... 研究表明,Nef蛋白通过激活CD4+T淋巴细胞,提高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增加CD4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内吞,以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途径,对HIV复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机体对Nef蛋白的免疫反应及其在控制病毒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F蛋白 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HIV-1B亚型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特异性 E蛋白 cor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罗光成 黄云丽 +4 位作者 闫惠平 冯霞 林芳 凡瞿明 张国元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LF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1),CHB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ACLF死亡组IL-6、TNF-α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TNF-α、IL-6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01;r=-0.521,P=0.009);TNF-α、IL-6与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91,P<0.015;r=0.379,P=0.048)。细胞因子与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其中IL-6和TNF-α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光成 易婷婷 +4 位作者 闫惠平 冯霞 凡瞿明 王强 张国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CHB患者9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入组本研究,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CHB患者分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和TNF-α水平,并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除IL-10以外,IL-2、IL-4、IL-6、IL-8、GM-CSF、IFN-γ和TNF-α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活动组IL-2、IL-4、IL-8、GM-CS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2、IL-6、IL-8、GM-CS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组IL-4、IL-8和IFN-γ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6、IL-8与ALT、AST、TBil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其余细胞因子与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和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免疫清除期以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主,非活动期以抗炎和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因此,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HCV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金花 赵艳 +6 位作者 孙焕芹 刘宁 乔桂芳 王子康 徐杰 李昂 张永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HCV对HIV/HCV共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到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HCV共感染者29例及HIV单独感染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IV感染时间及感染方式、感染的HIV病毒亚型均具有可比性。外周血生化指标检... 目的探讨HCV对HIV/HCV共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到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HCV共感染者29例及HIV单独感染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IV感染时间及感染方式、感染的HIV病毒亚型均具有可比性。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计数。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76.16±81.25)U/L、(87.66±71.32)U/L、(14.21±9.56)μmol/L,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27.74±20.63)U/L、(45.65±16.95)U/L、(10.26±3.2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5及0.046)。与HIV单独感染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Stiffness指数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9,P=0.080)。HIV/HCV共感染组HIV病毒载量(拷贝/ml)的对数值为3.66±0.97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的3.02±0.90(t=2.251,P=0.030)。HIV/HCV共感染组、HIV单独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374.25±185.48)/μl及(0.33±0.17)、(496.45±230.98)/μl及(0.46±0.27),HIV/HCV共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低于HIV单独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43。共感染组艾滋病发病率(27.59%)呈现出较HIV单独感染组(5%)高的趋势(P=0.063)。结论HCV促进HIV/HCV共感染者肝脏损伤,增强HIV复制,加剧机体免疫功能损伤,HCV可能加速HIV/HCV共感染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下载PDF
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丽梅 赵艳明 +7 位作者 王一鹏 赵丹彤 张海萍 李卓敏 王熠 马胤雪 闫惠平 刘燕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SLA/LP为混合靶抗原)、常规检测项目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IBT)、AMA-M2 ELISA法检测178例血清样本。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78例样本,应用筛查试剂检测阳性70例(50%),强阳性49例。70例阳性样本采用常规试剂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IFA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61例,AMA阳性63例。其中61例ANA阳性样本中21例荧光核型为核膜型,但IBT检测抗gp210抗体16例为阳性,5例为阴性。63例AMA阳性样本,应用AMA-M2 ELISA法检测AMA-M2 60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49例强阳性样本应用常规检测,其中抗gp210抗体单独阳性2例、抗sp100抗体单独阳性5例、AMA-M2单独阳性20例、抗gp21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2例、抗sp10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0例。178例样本中,65例PBC患者采用常规检测均可检出PBC相关抗体,而采用筛查试剂检测则63例PBC患者阳性,2例为阴性,符合率为96.9%(63/65),常规试剂检出例数高于筛查试剂检出例数,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4例样本采用筛查试剂检测为阳性而常规试剂检测各单一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HBeAg特异性T细胞应答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芳 冯霞 +1 位作者 闫惠平 张国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eAg)的免疫应答特征。方法分别收集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的外周血,以HBeAg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eAg)的免疫应答特征。方法分别收集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的外周血,以HBeAg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产生IFN-γ的HBeAg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和强度。结果 1)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12月总的T细胞反应频率分别为31.8%(7/22)、50.0%(11/22)、77.3%(17/22)和95.5%(21/22),治疗后12月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P<0.05),治疗后6月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反应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12月T细胞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均分别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3)将患者T细胞的反应强度与HBV DNA载量(取对数值表示)做Spearman秩相关分析,rs=-0.186<0,P=0.041,P<0.05,认为患者T细胞对HBeAg蛋白的反应强度与HBV DNA载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HBeAg可以刺激CHB患者产生特异性T细胞应答,且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BeAg特异性T细胞的应答频率和应答强度均有所增强,且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 E抗原 治疗
原文传递
重视综述写作培训在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艳 闫惠平 张永宏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01-502,共2页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发展的后备军,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文献综述写作能力培训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其在论文选题设计、科研设想及科研课题申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科研能力培养 医学研究生 能力培训 文献综述 写作 研究生教育 医学发展 论文选题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胤雪 闫惠平 +4 位作者 张海萍 冯霞 王熠 孙丽梅 赵丹彤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AIH患者和69例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抗-SLA/LP,比较其检测结果;分析抗-SLA/LP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评价血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AIH患者和69例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抗-SLA/LP,比较其检测结果;分析抗-SLA/LP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40例AIH患者中12例抗-SLA/LP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ELISA法和WB法的符合率为100%。抗-SLA/LP阳性的AIH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阴性组[(60.92±11.97)岁vs.(48.25±10.40)岁,P=0.002]。抗-SLA/LP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83.91±58.0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7.83±57.52)U/L,明显低于抗-SLA/LP阴性组的(367.96±415.48)U/L和(275.52±317.00)U/L(P=0.001,P=0.008)。两组中均有其他自身抗体,但抗-SMA只在抗-SLA/LP阴性组中检测到。结论抗-SLA/LP对AIH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抗-SLA/LP在老年女性患者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可溶性肝抗原 肝胰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HIV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文静 李伟华 闫惠平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90-492,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的病原体。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AIDS病例以来,AI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的病原体。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AIDS病例以来,AI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AIDS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检测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AIDS 重大疾病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HBV慢性感染者不同阶段的特异性CTLs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光成 易婷婷 +4 位作者 蒋兴亮 王强 冯霞 闫惠平 张国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81例,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正常对照20例,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81例,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正常对照20例,依据HBV感染后的自然史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患者(耐受组)、免疫清除期患者(活动组)和非活动期患者(非活动组),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特异性CTLs数量,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特异性CTLs反应较弱,其反应强度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于不同疾病分期的慢性HBV感染者,CTLs数量在免疫耐受组<非活动组<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免疫清除期患者的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特异性CTLs数量与血清AL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免疫清除期患者,血清ALT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HBV特异性CTLs反应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慢性感染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祥沙 闫惠平 +6 位作者 廖慧钰 赵艳 冯霞 檀玉芬 刘秀红 张海萍 李俊强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1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其他肝功能异常患者1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1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其他肝功能异常患者147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CA及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中,ANCA阳性1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7.6%。16例ANCA阳性患者中AIH11例,PSC3例,慢性乙型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41例AIH中,11例ANCA阳性(11/41,26.8%),同时伴有ANA阳性,核型以均质型为主(8/11,72.7%);30例ANCA阴性者中,25例ANA阳性,核型多样化,均质型仅占20.0%(6/30)。结论本研究中AIH中的ANCA阳性率仅为26.8%,以高滴度为主;ANCA阳性AIH患者ANA均阳性,其核型以均质型为主,且未观察到特殊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原文传递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血清多肽谱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萍 闫惠平 +6 位作者 赵艳 张欣 孙丽梅 马胤雪 王爽 孔祥莎 李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85-788,792,共5页
目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提取多肽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MS)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血清多肽谱,寻找具有潜在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105例血清样本,包括55例PBC患者、25例其他肝病患者... 目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提取多肽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MS)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血清多肽谱,寻找具有潜在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105例血清样本,包括55例PBC患者、25例其他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样本,经弱阳离子交换磁珠纯化,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多肽表达谱。结果在质荷比(m/z)1000~10 000 Da的范围内3组间共检测到158个血清多肽峰,其中83个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BC中表达上调的多肽有31个,表达下调的多肽有52个。组合m/z 1062.47、5356.13、4268.63、846.18、1945.31和6649.53Da 6个峰建立多肽诊断指纹图谱模型,该模型盲样验证的准确率在PBC组、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分别为100%、81.8%和72.7%。结论可以利用MALDI-TOF-MS技术和ClinProTools软件来筛选PBC血清标志物,其在PBC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血清多肽谱
下载PDF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伟华 李传云 张爱英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0期88-89,共2页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育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提升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和科研基本功。
关键词 医学科学学位 研究生教育 科研能力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血清HBeAg滴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芳 冯霞 +1 位作者 闫惠平 张国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3312-3313,3315,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HBeAg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血浆HBeAg滴度动态变化有无关系。方法分别收集22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3、6、12月的外周血共88份标本,以HBeAg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HBeAg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血浆HBeAg滴度动态变化有无关系。方法分别收集22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3、6、12月的外周血共88份标本,以HBeAg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产生IFN-γ的HBeAg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并检测患者HBV DNA、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结果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月总的T细胞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1.8%(7/22)、50.0%(11/22)、77.3%(17/22)和95.5%(21/22);治疗后12月T细胞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反应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2月T细胞的平均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均分别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患者T细胞的平均反应强度与血浆HBeAg COI无相关性(r=-0.107,P=0.319)。结论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eAg特异性T细胞的应答较治疗前有所增强,但这种变化与血浆HBeAg滴度的动态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细胞免疫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肝病与肝癌的新疗法: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秀红 李宁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13-814,共2页
一、肝病中的干细胞对转录因子Sox9细胞谱系的标记追踪证明成熟肝祖细胞(LPCs)存在或来源于胆管的上皮内膜。从3,5-diethoxy—carbonyl-1.g-二氢三甲吡啶所诱导的小鼠胆管中分离出源于无性系和双潜能成熟的LPCs,也能从正常肝脏中分... 一、肝病中的干细胞对转录因子Sox9细胞谱系的标记追踪证明成熟肝祖细胞(LPCs)存在或来源于胆管的上皮内膜。从3,5-diethoxy—carbonyl-1.g-二氢三甲吡啶所诱导的小鼠胆管中分离出源于无性系和双潜能成熟的LPCs,也能从正常肝脏中分离出来,具有相同潜能的成人肝脏细胞有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尽管多能干细胞(iPSCs)和胚胎干细胞(ESC)存在遗传学的差异.将ESC和iPSCs人住到缺乏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类(FAH)的肝衰竭小鼠后,均可产生肝细胞。不同来源的细胞不能影响人类iPSCs所具有的肝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癌 肝病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疗法 多能干细胞 肝祖细胞 细胞谱系
原文传递
不同药物导致的复发性药物性肝损害与自身免疫性肝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卓敏 闫惠平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58-860,共3页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对机体的一种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DILI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隐匿性疾病的遗传背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的相互作用 复发性 严重不良反应 liver 药理学特性 隐匿性疾病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征性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延国 闫惠平 高祖华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518-523,共6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破坏,最后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AMA(抗线粒体抗体)在PBC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疾病诊断标志之一。但是,PBC中尚有10%左右的个体AMA阴性,在这部分人群中,有将近半数具...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破坏,最后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AMA(抗线粒体抗体)在PBC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疾病诊断标志之一。但是,PBC中尚有10%左右的个体AMA阴性,在这部分人群中,有将近半数具有特征性抗核抗体的检出。本文就PBC具有疾病特征性的自身抗体与PBC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线粒体抗体 SP100 GP2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