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肝病合并特殊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
作者 时淑云 李莲惠 +3 位作者 许卫红 郑颖楠 史艳芳 武秀莲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58-258,共1页
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加之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较多及交叉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后者的5~10倍[1]。我院重症肝病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特... 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加之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较多及交叉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后者的5~10倍[1]。我院重症肝病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特殊感染患者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病 感染患者 护理 侵入性诊疗操作 感染发生率 免疫功能低下 肝功能衰竭 2009年
原文传递
4例肝病合并重症HELLP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莲惠 郑颖楠 +1 位作者 贾海媛 杨明慧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期36-37,共2页
总结4例肝病合并重症HELLP综合征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要点。持续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注重凝血功能的观察护理,以防患者出血,做好并发肝衰竭、呼吸衰竭和肾衰竭患者的对症护理,以提高肝病合并重症HELLP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率。本组4例肝... 总结4例肝病合并重症HELLP综合征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要点。持续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注重凝血功能的观察护理,以防患者出血,做好并发肝衰竭、呼吸衰竭和肾衰竭患者的对症护理,以提高肝病合并重症HELLP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率。本组4例肝病合并HELLP综合征剖宫产术后产妇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重症HELLP综合征 剖宫产 护理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钊 李宏军 +2 位作者 于红卫 李娟 孟庆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肝穿病理检查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0例药物性肝病的腹部CT扫描中48例出现异常,其中局灶性肝损害29例(5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肝穿病理检查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0例药物性肝病的腹部CT扫描中48例出现异常,其中局灶性肝损害29例(58%),弥漫性肝脏损害14例(28%),肝硬化表现5例(10%);肝脏外形改变,表面欠光整30例(60%),左、右叶比例失调30例(60%),可合并脾大、脂肪肝等。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有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汁淤积/胆色素沉积,以及弥漫性再生结节等。50例患者平均住院(38.3±20.3)天,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好转出院,无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均具有一定特征,影像与病理一致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松涛 付丽 +4 位作者 王昭 崔华 杨凌志 王婷婷 黄达永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研究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3例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防用药方案和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巾22例选择了预防性抗HBV药物,其中1例因继... 目的研究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3例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防用药方案和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巾22例选择了预防性抗HBV药物,其中1例因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治疗过程中ALT升高6例,其中1例换用恩替卡韦、5例继续应用拉米夫定ALT渐降至正常。化疗前HBV-DNA阳性的15例患者,其中5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阳性,10例化疗1~3个月转为阴性;化疗前HBV-DNA阴性的8例患者,其中4例至化疗结束始终阴性,4例出现HBV-DNA复制。结论伴有慢性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预防性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必要。对于初始选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如果HBV-DNA为阴性或者服药后在3个月内得到良好应答,可继续服用,但要密切进行监测HBV-DNA和ALT变化。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初始治疗即服用恩替卡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乙肝病毒 化疗
下载PDF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 被引量:8
5
作者 侯维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 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代谢特点 肝病患者 干预措施 CHILD-PUGH分级 终末期肝病 评分标准 营养状况 慢性肝病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宇 欧晓娟 +6 位作者 段维佳 展玉涛 孟庆华 张向东 张华兴 赵可星 贾继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查阅北京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及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结果,并在北京3家三级甲等医院就慢性乙型肝炎(CHB)、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对于慢性肝病社... 目的:探讨常见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查阅北京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及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结果,并在北京3家三级甲等医院就慢性乙型肝炎(CHB)、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对于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认识及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合作转诊的态度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中,3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3.7%~36.9%,其中93.5%的患者血脂升高。在小型事业单位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5%,91.2%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共完成调查问卷970份,其中慢性肝病患者800份,社区医师170份。CHB 和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花费分别为994.2元和279.3元。57.2%的 CHB 患者和80.9%的脂肪性肝病患者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大约85.6%的患者希望通过社区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98.2%的患者希望由三级医院安排患者回到社区医院就诊。91.4%的城区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结论对 CHB 和脂肪性肝病的社区管理,具备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医师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基本药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性肝病 社区管理
下载PDF
2011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急性肝衰竭处理立场声明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庆华 段忠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1 前言 2011年《急性肝衰竭处理》[1 ]推荐意见建立在一种证据分级的标准上,采用了下列证据:①最近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正式回顾和分析文章(Medline检索);②美国内科医师学院健康评定和实践指导手册;③指导方针,包括... 1 前言 2011年《急性肝衰竭处理》[1 ]推荐意见建立在一种证据分级的标准上,采用了下列证据:①最近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正式回顾和分析文章(Medline检索);②美国内科医师学院健康评定和实践指导手册;③指导方针,包括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 和美国消化病学会(AGA)发布的实践指南;④本领域专家和作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支持 推荐意见 慢加急性 辅助肝移植 人工肝 人工器官 肝病研究 肝性脑病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下载PDF
ICU病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护理及防护
8
作者 时淑云 李莲惠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753-753,756,共2页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为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如果持续高热3d以上,发生剧烈咳嗽,咳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神志改变,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ICU病房 危重症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防护 护理 呼吸频率增快 流感病毒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娟 李娟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制订临床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制订临床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代谢车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糖类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和蛋白质氧化率(PRO%)等。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占预计值百分比REE/pREE(%)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呼吸商减低、糖类氧化率下降、脂肪氧化率升高,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REE升高,呈高代谢状态,能量代谢紊乱显著,主要表现为FAT%上升,CHO%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2型糖尿病 静息能量消耗 糖类氧化率
原文传递
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金环 李娟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方法:设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研究组(酒精组),乙肝肝硬化病人为对照组(乙肝组),每组各30例。根据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应用Med Graphic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进行能量代谢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谢和临床特点。方法:设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研究组(酒精组),乙肝肝硬化病人为对照组(乙肝组),每组各30例。根据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应用Med Graphic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进行能量代谢测定。结果:两组病人实测静息能量消耗(REE)与REE预计值的比值均<90%。酒精组病人的呼吸商(RQ)低于乙肝组,脂肪氧化率(FAT)%高于乙肝组,蛋白质氧化率(PRO)%低于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级至C级,FAT%和PRO%逐渐升高,两组均伴随糖类氧化率(CHO)%和RQ值逐渐降低。相同Child-Pugh分级,酒精组FAT%高于乙肝组,而PRO%却低于乙肝组。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为低代谢状态,代谢率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发生动态变化。其突出表现为:1RQ值降低更明显;2糖利用障碍;3能量和物质代谢异常随Child-Pugh由A级至C级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静息能量消耗 呼吸商 氧化率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能量代谢状况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娟 王金环 +3 位作者 李娟 侯维 于红卫 孟庆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 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 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死亡时的能量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存活组出院时REE/pREE与入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住院期间REE/pRE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入院时两组呼吸商(RQ)值、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出院时RQ值及CHO%均有所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死亡时RQ值及CHO%均降低,RQ、CHO%与存活组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EE/pREE与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RQ、CHO%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代谢的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商及三大营养底物氧化比例的变化比静息能量代谢更敏感,是ACLF营养干预治疗中重要的、较好的监测指标;PTA及TC与代谢指标变化一致且灵敏,可间接体现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静息能量消耗 呼吸商 碳水化合物氧化率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与人工胶体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引流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君 宁琪琪 +5 位作者 吴静 李娟 朱跃科 于红卫 孟庆华 胡中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疗效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lochrane Library(1993年-2018年2月)、PubMed (1966年-2018年2月)、Embase (1990年-2018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8年2月)、中国生物医... 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疗效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lochrane Library(1993年-2018年2月)、PubMed (1966年-2018年2月)、Embase (1990年-2018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8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8年2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2018年2月)、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7年-2018年2月),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纳入有关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腹水引流后输注白蛋白与人工胶体的的随机对照试验,按Jadad改良法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696例患者,其中人血白蛋白组299例,人工胶体组3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 04%vs 20. 4%,相对危险度(RR)=0. 58,95%可信区间(95%CI):0. 40~0. 84,P=0. 004];对于并发症肾损伤、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住院病死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 02%vs 7. 81%,RR=0. 93,95%CI:0. 53~1. 65,P=0. 82; 6. 77%vs 7. 45%,RR=0. 87,95%CI:0. 48~1. 55,P=0. 63;3. 91%vs 3. 65%,RR=0. 97,95%CI:0. 43~2. 22,P=0. 95; 5. 22%vs 4. 56%,RR=1. 07,95%CI:0. 52~2. 18,P=0. 86;12. 78%vs 14. 59%,RR=0. 70,95%CI:0. 47~1. 02,P=0. 06)。结论输注人血白蛋白在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引流后低钠血症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白蛋白类 人工胶体 META分析
下载PDF
酒精性肝衰竭患者能量代谢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金环 李娟 +3 位作者 冯岩梅 张汾燕 于红卫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酒精肝衰竭组)的能量代谢与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8例酒精肝衰竭患者为研究组,48例乙肝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乙肝肝衰竭组)为对照组,根据疾病程度分早期和中期,根据预后分恢复和死亡。应用间接能量... 目的探讨酒精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酒精肝衰竭组)的能量代谢与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8例酒精肝衰竭患者为研究组,48例乙肝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乙肝肝衰竭组)为对照组,根据疾病程度分早期和中期,根据预后分恢复和死亡。应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及24h尿素氮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CHO)、蛋白质(protein,PRO)和脂肪(FAT)的氧化率。结果酒精肝衰竭组RQ值显著低于乙肝肝衰竭组[(0.80±0.06)vs.(0.84±0.05),P=0.007]。同为疾病中期或死亡组,酒精肝衰竭组RQ值显著低于乙肝组[(0.78±0.05)vs.(0.83±0.05),(0.75±0.04)vs.(0.82±0.05),P均=0.001]。酒精肝衰竭组内,中期患者RQ显著低于早期[(0.78±0.05)vs.(0.83±0.05),P=0.007],死亡组RQ及CHO氧化率显著低于恢复组[(0.75±0.04)vs.(0.83±0.04),P=0.000;(25.82±13.04)%vs.(38.41±14.69)%,P=0.029],而FAT氧化率显著增高[(54.55±11.44)%vs.(40.29±14.53)%,P=0.011]。结论酒精肝衰竭患者REE与乙肝肝衰竭患者相似,均以FAT氧化供能为主、伴CHO利用障碍为代谢特点,并且随病情动态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酒精肝衰竭患者RQ值降低更加显著,RQ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衰竭 呼吸商 静息能量消耗 预后
原文传递
葡萄糖激酶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汾燕 冯岩梅 +5 位作者 朱跃科 张立洁 于红卫 李娟 付万发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10例慢重肝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GLUT2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表达低于肝硬化组,(1.13±0.11)vs(1.44±0.14),P<0.05。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水平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呈正相关(r=0.845,P<0.01),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r=0.03,P>0.05)。慢重肝肝组织GLUT2表达减少,且分布在假小叶结节周围细胞。结论肝脏GCK mRNA水平与糖氧化利用密切相关,GCK mRNA与GLUT2表达减少是慢重肝糖代谢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葡糖转运体乙型 葡糖激酶 葡萄糖代谢障碍
下载PDF
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玉兰 赵娟 +5 位作者 刘雪梅 张汾燕 李娟 于红卫 王金环 孟庆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sylated serum,GA)、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浓度,评价其在监测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过程中的意义。... 目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sylated serum,GA)、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浓度,评价其在监测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27例肝源性糖尿病及5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入院患者次日晨起空腹血清分别检测GA、FBG、HbA1c。结果①肝源性糖尿病组GA值、HbA1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源性糖尿病组,FBG大于7.0mmol/L者占66.7%(18/27);HbA1c大于6.5%者占22.2%(6/27);GA高于16.87%者占92.6%(25/27)。肝硬化组FBG大于7.0 mmol/L者占3.7%(2/54);HbA1c大于6.5%者占1.8%(1/54);GA高于16.87%占25.9%(14/54)。结论 FBG和HbA1c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诊断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低,GA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所以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三个检测指标结合使用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糖化血清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下载PDF
睡前加餐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于红卫 赵娟 +3 位作者 王克菲 李娟 时淑云 孟庆华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睡前加餐(late evening snack,LES)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3级)分为A、B、C3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按1∶1分为100kcal和20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睡前加餐(late evening snack,LES)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3级)分为A、B、C3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按1∶1分为100kcal和200kcalLES组,对其干预2周。采用间接测热法应用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测定干预前、后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脂肪氧化率(fat oxidation rate,FAT%)、蛋白质氧化率(protein oxidation rate,PRO%)和葡萄糖氧化率(carbohydrate oxidation rate,CHO%)。结果 3组中加餐100kcal的患者RQ和CHO%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PRO%和FAT%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A、B组加餐200kcal的患者,干预后RQ和CHO%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PRO%和FAT%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C组加餐200kcal的患者干预前后RQ、CHO%和FAT%差异不明显(P均>0.05),PRO%较干预前降低(P<0.05)。A、B组加餐200kcal患者的RQ较100kcal患者升高(P均<0.05),C组加餐200kcal患者的RQ明显低于100kcal患者(P<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为A/B级患者,睡前进食100、200kcal碳水化合物,均能明显提高RQ,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提高糖的氧化率;在改善RQ方面,200kcal组更有显著性。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睡前进食100kcal较200kcal更能明显改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行为 肝硬化 能量代谢 对照组
下载PDF
50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钊 王金环 +2 位作者 于红卫 李娟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507-509,共3页
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目前报道已有1000余种药物可引起DILD,几乎涉及各类药物[2]。由于DILD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分析 DILD 药物性肝病 LIVER 肝脏损害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玉兰 孙琳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和肝胆外科肝组织标本40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源性糖...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和肝胆外科肝组织标本40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源性糖尿病组)肝组织中GLUT2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BMI以及肝组织脂肪变性比例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GLUT2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尤其是靠近窦腔部位的细胞膜上,在正常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组织的表达均表现为从中央静脉向汇管区逐渐减少的趋势,有1例在肝硬化肝细胞再生结节部位表达增强。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有明显的脂肪变性(6/10),GLUT2在脂变部位呈强阳性表达,且表达相对均匀,在脂变细胞周围肝细胞质中的表达也有所增加,与窦腔侧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易合并脂肪变性,且GLUT2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其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葡萄糖转运体2型 葡萄糖代谢障碍
下载PDF
微生物酵素对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维 李晖 +2 位作者 刘雪梅 李宁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微生物酵素对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正常组5只,微生物酵素组20只,实验对照组20只。通过CCl4法建立慢性肝衰竭模型。微生物酵素组大鼠给予微生物酵素灌胃进行干预。观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微生物酵素对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正常组5只,微生物酵素组20只,实验对照组20只。通过CCl4法建立慢性肝衰竭模型。微生物酵素组大鼠给予微生物酵素灌胃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时间、肝功能、D-乳酸、DAO、IEL及PP淋巴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及凋亡情况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微生物酵素组血中D-乳酸水平为(0.74±0.05)μg/ml,DAO为(1.86±0.06)μ/ml,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的(0.85±0.10)μ/ml及(1.96±0.07)μ/ml,IEL及PP集合淋巴结内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56.92±11.76)%和(58.98±14.92)%,高于实验对照组(P=0.06,0.016)。结论微生物酵素有利于改善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微生物酵素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