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华昱 陈海平 马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友谊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近10年变化。方法通过统计病案首页数据,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6063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近5年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情况。结果2008~2012年患病... 目的了解北京友谊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近10年变化。方法通过统计病案首页数据,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6063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近5年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情况。结果2008~2012年患病率排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19.6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90%)、恶性肿瘤(13.20%)、糖尿病(10.40%)和血脂代谢异常(9.80%)。2013~2017年,患病率排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40.00%)、恶性肿瘤(25.92%)、糖尿病(19.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58%)和白内障(15.70%)。2013~2017年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共病情况,60~69岁患者慢性病共病数(2.71±1.86)种,70~79岁患者慢性病共病数(4.24±1.54)种,80~89岁患者慢性病共病数(5.93±2.33)种。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恶性肿瘤、高血压、白内障患病率显著增高,慢性病共病种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老年科医师应综合全面地对老年人所患疾病进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共病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邢云利 王翠英 +1 位作者 孙颖 唐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0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以及血压节律曲线。结果颈动脉狭窄和无狭窄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6)。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颈动脉狭窄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动脉狭窄组反杓型节律更多(P=0.032)。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血压节律异常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腰围动态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3
作者 谭曼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1年随访动态改变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年龄60~75岁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1年后再次进行相同数据的收集。比较2次的血压测量结果,按血压升...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1年随访动态改变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年龄60~75岁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1年后再次进行相同数据的收集。比较2次的血压测量结果,按血压升降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升高组和血压降低组,比较2组BMI和WC的变化情况。结果:男性血压升高组的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高于血压降低组(P<0.01),锻炼情况显著少于血压降低组(P<0.01);女性患者中,2组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升高组的锻炼情况明显较血压降低组少(P<0.01);血压升高组中,男性与女性BMI和WC第2次测量均较第1次测量明显升高(P<0.01)。在血压降低组中,第2次测量男性和女性BMI和WC均较第1次明显降低(P<0.01)。取2次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BMI和WC之间的差值,分别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与BMI及WC之间的关系,结果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升高和吸烟、饮酒及锻炼等情况有关,且BMI和WC的变化与血压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体质量指数 腰围 老年医学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邢云利 王翠英 +1 位作者 孙颖 陈海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白尿组(n=38)。比较两组之间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以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血压变异曲线。结果白蛋白尿组与非白蛋白尿组问比较,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白蛋白尿组比较,白蛋白尿组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下降(P〈0.05)。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dSBP和dDBP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差异(P〉0.05),但白蛋白尿组nS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反杓型曲线比例更高(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反杓型血压 白蛋白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