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姚宏伟 孙丽婷 +5 位作者 吴偲 舒文龙 高加勒 杨正阳 吴国聪 张忠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是指肿瘤已侵及肠壁全层,可能波及邻近组织或淋巴结,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LARC的治疗目标在于减少局部复发,提升肛门保留率,并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目前,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新辅助放化疗(nCRT)、全直肠...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是指肿瘤已侵及肠壁全层,可能波及邻近组织或淋巴结,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LARC的治疗目标在于减少局部复发,提升肛门保留率,并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目前,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新辅助放化疗(nCRT)、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以及辅助化疗。尽管nCRT和TME显著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但远处转移以及整体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偏低,依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显著前景。研究表明,免疫治疗与nCRT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pCR率和临床完全缓解率(cCR),并提升肛门保留率,尤其对单一免疫治疗不敏感的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或者微卫星稳定型(MSS)患者效果尤为显著。本文将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现状与前景
2
作者 张忠涛 高加勒 姚宏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来临,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良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针对pMMR/MSS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 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来临,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良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针对pMMR/MSS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完全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并有望在器官功能保护和远期预后方面同样展现优势。而新的治疗模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关注。此外,治疗后疗效评价,获益人群筛选和联合其他用药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慧明 葛智成 +6 位作者 王子函 苑著 高银光 赵宁 藤长胜 张忠涛 屈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5-807,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I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4例患者中,男38例(24.7%),女116例(7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I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4例患者中,男38例(24.7%),女116例(75.3%)。年龄18~74岁,中位年龄46.0岁。110例(71.4%)患者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28例(18.2%)患者进行了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其余的16例(10.4%)患者接受了根治术及改良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位随访63.0个月(12.169个月).甲状腺乳头状癌1、3、5、7和10年的0S率分别为:100.0%、99.34%、98.47%、93.67%和82.7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5、7和10年的DFS率分别为:93.51%、92.19%、85.9l%、79.20%和75.6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缺乏标准术式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秦胜旗 张忠涛 +3 位作者 王国军 郑智 孟宪璞 李建设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院普通外科和医保中心外科的23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6例。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照组仍采用传...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我院普通外科和医保中心外科的23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6例。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照组仍采用传统康复手段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该方法对平均住院时间及一个月内再次入院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能促进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乳腺外科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慧明 屈翔 +1 位作者 葛智成 张忠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97-398,共2页
从医学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医患关系疏导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乳腺外科的教学模式,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病例综合的分析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病患心理疏导能力、跟踪专业前沿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乳腺外科 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我国的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故在我国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有断流术和门体静脉分流术2大类。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 我国的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故在我国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有断流术和门体静脉分流术2大类。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不足之处在于围手术期病死率达10%~20%,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分流手术。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联合术式,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供和提高肝动脉对肝脏的供氧量,又能疏通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状态,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有明显下降,疗效好。肝移植手术的出现,对彻底治愈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带来了希望。但对我国大量肝炎后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不可能全都采用肝移植治疗。因此,传统疗法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有用武之地。另外,肝移植术治疗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肝移植的研究还是用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的防治,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门腔静脉分流术 强化灌注 肝移植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外科的未来发展之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宏伟 张忠涛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我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猛,但在专科化建设、诊疗规范化、临床研究的开展等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结直肠外科未来应重点加强专科化建设,提高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度,推广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标准化和微创化... 我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猛,但在专科化建设、诊疗规范化、临床研究的开展等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结直肠外科未来应重点加强专科化建设,提高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度,推广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标准化和微创化;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全国性学术机构的组织下,开展基于中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相关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诊疗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国结直肠外科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 规范化 微创外科 精准医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单中心成绩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宁 李俊 +2 位作者 李亚东 宁晨 马云雷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结业考试成绩,阐明外科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的一般规律,找出提升外科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外科专业基地2017年至2021年共有252名住院医师参加北京... 目的分析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结业考试成绩,阐明外科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的一般规律,找出提升外科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外科专业基地2017年至2021年共有252名住院医师参加北京市外科住培结业考试,考试科目有理论、临床技能两项,均合格才能通过结业考试。2020年和2021年,外科专业基地强化过程教学,严格模拟手术训练课程的实施,注重提高住培教学质量的内涵。收集252名住院医师在外科专业基地结业当年直至结业3内参加北京市外科住培结业考试两个科目的全部成绩。结果252名住院医师第1次考试理论通过率为97.6%,第2次考试理论累计通过率即达到100.0%;第1次考试技能通过率为91.7%,至第5次考试技能累计通过率才达到100.0%。经过严格过程教学的年份首考通过率(95.3%~98.2%)明显高于未经过严格过程教学年份的通过率(84.2%~87.7%)。结论结业考核对外科住培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指导和检验作用,多数住院医师能够在两次以内通过住培结业考试,技能考试的难度高于理论考试,外科专业基地过程教学的严格管理有助于提高首考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外科教学 过程教学 模拟手术 结业考试 首考通过率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一些问题
9
作者 张忠涛 王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问题多多,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至今人们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自然病程了解甚少,另外至今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临床研究报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预后取决...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问题多多,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至今人们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自然病程了解甚少,另外至今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临床研究报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预后取决于肝脏原发疾病的进展,现有的传统手术方式都不能显著改善存活率。人类最终战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有赖于多种途径解决供体来源,使肝脏移植造福于更多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延缓甚至逆转肝硬化进程、预防和治愈肝脏原发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门静脉高压症传统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传统手术方式 肝脏移植 原发疾病 自然病程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0
作者 武亚东 赵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相关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术前明确诊断、精准定位。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如声音嘶哑、出血、低钙血症、皮下气肿等。总随访时间为13~46个月,期间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所有病人均未中转开放,并顺利完成。围手术期内,亦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102.14±21.77)min。住院时间为4~7 d,平均(5.43±1.13)d。术后有3例病人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表现,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钙对症治疗,所有病人均获得痊愈。整个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所有病人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在有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安全、有效,且美容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乳晕腔镜入路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13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栋 张文尧 +3 位作者 宋建宁 杨鋆 吴国聪 李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例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完整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例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完整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痛、吐、胀、闭”等肠梗阻症状,术前均行急诊全腹CT平扫,并经过手术验证诊断。结果将13例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分为4种病因:胆石性3例、非食源性异物1例、食源性粪石8例、血块性1例。胆石性组梗阻3例,均有胆囊结石病史且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全腹CT平扫提示Rigler三联征;3例患者均在急诊手术将梗阻远端约5~10 cm正常小肠对系膜缘纵行切开,将胆石挤向远端取出、近端肠管减压术。非食源性异物梗阻1例,有吞服胶囊内镜检查病史,术前出现肠梗阻症状;全腹CT平扫提示:小肠可见极高密度影(金属),近端肠管明显扩张、积液;术中将梗阻远端约10 cm正常回肠对系膜缘纵行切开,将异物挤向远端取出,近端肠管减压术。食源性粪石梗阻8例,有多次空腹食用“生柿子、生山楂、生李子或芒果”病史,术前出现肠梗阻症状;全腹CT平扫提示小肠病变完全充填梗阻节段肠腔,致使肠腔明显扩张;病灶密度均为夹杂气泡的“蜂窝状”或“筛孔状”,边界清楚有包壁征;术中将梗阻远端约10 cm正常小肠对系膜缘纵行切开,将粪石挤向远端取出,近端肠管减压术。血块性梗阻1例,患者有食用“生山楂”病史,术前出现肠梗阻症状;CT平扫提示肠道内多发小肠残渣征表现,故临床上误诊为“粪石梗阻”伴严重感染(白细胞快速异常增高)而行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明确机械性肠梗阻;术后胃镜提示胃贲门撕裂伤、活动性出血,予钛夹止血。结论肠腔内型机械性小肠梗阻病因繁杂,容易造成误诊,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病史、查体,尤其是腹部CT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及时判定小肠梗阻的病因是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肠腔内型小肠梗阻 机械性小肠梗阻 CT扫描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与疗效评价
12
作者 姚宏伟 魏鹏宇 +1 位作者 高加勒 张忠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1)完整的手术切除范围;(2)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3)安全的消化道重建。重视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推动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形成科学的手术评价体系,做好手术疗效评估,并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结肠直肠癌 手术操作 标准化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的2种手术方式效果分析
13
作者 牛磊 刘烺飚 +1 位作者 武亚东 蔡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17-20,26,共5页
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式)对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中14例采用TAPP的... 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式)对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中14例采用TAPP的患者设为试验1组,同时期无脏器移植手术史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1组;另外,3例采用Lichtenstein式的患者设为试验2组,同时期无脏器移植手术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2组。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不同脏器移植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 试验1组的手术时间为(50.17±14.52) min,对照1组为(33.77±10.1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的手术时间为(41.87±12.55) min,对照2组为(27.14±10.64) min,出血量分别为(10.78±7.56) mL和(5.40±1.5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手术出血量和出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肾移植合并输尿管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Lichtenstein式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修补术 肝移植 肾移植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汪栋 张轶西 +3 位作者 林华骏 管成剑 张小东 郭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患者术前3 d的SII;按照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胰瘘诊断标准和分级依据分为临床相关胰瘘(CRPF)组31例与非CRPF组27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及SII的指标对术后胰瘘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31例(10.2%)发生CRPF,其中24例为B级胰瘘,7例为C级胰瘘。单因素分析发现,CRPF组中性粒细胞率(NEU-R)和TG水平高于非CRPF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CRPF组(P<0.05)。CRPF组SII高于非CRPF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b、TG和SII是L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Alb是LPD术后胰瘘的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II的AUC值为0.945。TG的AUC值为0.911,95%CI(0.918~0.971),约登指数为0.733,截断值为5.62 mmol/L,(Z=4.78,P<0.001)。Alb的AUC值为0.771,95%CI(0.674~0.867),约登指数为0.515,截断值为35.1 g/L,Z=4.34,P<0.001,相比较于TG与Alb,SII曲线下面积最大,且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ROC曲线来确定SII最佳临界值为984.6×10^(9)/L,灵敏度为0.782,特异度为0.736。结论SII是LPD术后的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相比于TG及血清Alb,SI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汪栋 呼昱衡 +4 位作者 林华骏 管成剑 张小东 张轶西 郭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梗阻性黄疸,并在术前胆道引流后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 目的分析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梗阻性黄疸,并在术前胆道引流后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轻度黄疸组(总胆红素<250μmol/L)77例,严重黄疸组(总胆红素≥250μmol/L)71例。比较轻度黄疸组和严重黄疸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胆肠及胰肠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病理特征[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按照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分析不同引流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严重黄疸组ERBD患者比例为31.2%,低于轻度黄疸组(9.9%),PTCD患者比例为52.1%,高于轻度黄疸组(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与严重黄疸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及胆肠引流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的良性疾病患者比例为7.8%,显著高于严重黄疸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JCC分期、其他类型肿瘤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中不同引流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引流及胆肠引流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黄疸程度及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轻度黄疸患者采用ERBD较多,而重度黄疸患者采用PTCD较多,且轻度黄疸患者的良性疾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前胆道引流 梗阻性 黄疸
下载PDF
“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纪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宏伟 韩加刚 林国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6-1068,共3页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美敦力创新外科承办,医梯外科医生临床研习平台提供学术支持的“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美敦力创新外科承办,医梯外科医生临床研习平台提供学术支持的“普通外科著名专家学术沙龙(21)”于2017年7月15日在沈阳市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关注微创、保肛与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显微外科手术 括约肌间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
17
作者 吴国聪 孟聪 +1 位作者 魏鹏宇 高加勒 《腹部外科》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房收治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胃肠病房收治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223例,根据病人围手术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42)和非并发症组(n=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4.3.2软件构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列线图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拟合程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2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病人中,围手术期内有42例发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肿瘤低分化、腹腔外吻合术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14分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危险因素进行可视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构建,可计算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概率;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DCA曲线,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0.6之间时,表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的净收益率较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93~0.988),灵敏度为87.46%,特异度为81.48%,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236,P=0.732),校准曲线的实际曲线位于理想曲线附近,提示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肿瘤低分化、腹腔外吻合术和APACHE-Ⅱ≥14分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度和区分度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列线图
下载PDF
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脏移植临床诊疗策略
18
作者 蔡如洲 曲伟 +8 位作者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曾志贵 刘颖 张海明 檀玉乐 王君 谢付骁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428-432,共5页
ABO血型不相容肝脏移植(ABO-incompatible liver transplantation,ABOi-LT),即供者-受者血型匹配不符合输血原则的肝脏移植,曾经被视为肝脏移植手术的禁忌证。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核心问题是预存特异性血型抗体的存在,增加术中和围手... ABO血型不相容肝脏移植(ABO-incompatible liver transplantation,ABOi-LT),即供者-受者血型匹配不符合输血原则的肝脏移植,曾经被视为肝脏移植手术的禁忌证。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核心问题是预存特异性血型抗体的存在,增加术中和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血型抗体 诊疗策略 禁忌证 预存 肝移植 LIVER
下载PDF
结直肠癌外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热点
19
作者 高加勒 张忠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外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如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机器人手术等技术的创新,全程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等待-观察策略、局部切除策略的应用,使得结直肠外科正逐步实现手术操作微创化、肿瘤治疗高...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外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如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机器人手术等技术的创新,全程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等待-观察策略、局部切除策略的应用,使得结直肠外科正逐步实现手术操作微创化、肿瘤治疗高效化以及器官保留个体化。针对这些热点和创新,近年来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微创手术 新辅助治疗 器官保留
原文传递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宏伟 陈宁 +1 位作者 张志鹏 张忠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行评估,筛选出本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顺利施行pure-TaTME联合ISR手术:利用肛门牵开器充分显露肛管,直视下完成ISR手术。然后建立经肛手术路径,完全经肛完成pure-TaTME手术,并创建肠道的连续性。结果手术时间35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切除标本长约18 cm,远断端切缘1.0 cm,直肠系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级别锯齿状腺瘤,局灶黏膜内癌变,远近断端及环周切缘阴性;检出淋巴结32枚,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为p T1N0M0。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3d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流食,术后第5天进半流食,无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至今随访24个月,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这为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选择,但远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括约肌间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