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102
1
作者 崔丽英 张澍田 +10 位作者 于康 陈良安 蒋朱明 朱赛楠 姚明 陈伟 李单青 吴咏冬 梁晓坤 揭彬 王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体重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PBL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系消化内科理论授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青釭 赵海英 杨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1648-1648,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系消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将40名基础医学系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BL)组,分别采用PBL和SBL教学方法进行消化内科各论内容的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系消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将40名基础医学系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BL)组,分别采用PBL和SBL教学方法进行消化内科各论内容的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PBL组在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优于S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系 消化内科 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BL)
下载PDF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会议纪要
3
作者 邢洁 张澍田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7期781-781,共1页
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管理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首都医科... 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管理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于2016年6月17~19日在北京顺利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会议
下载PDF
拉萨地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的调研分析
4
作者 魏红涛 普布仓决 +3 位作者 格桑央宗 益西旺扎 黎燕 李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92-9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于女性57例(占24.1%),且长期吸烟89例(占37.6%)和大量饮酒70例(占29.5%)占一定的比例。常见的伴发疾病中慢性肝病39例(占16.5%),高血压24例(占10.1%),关节炎(痛风)8例(占3.4%)。234例(占98.7%)PUD患者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分别为腹痛200例(占84.4%),呕血或便血122例(占51.5%),烧心90例(占38.0%)和腹胀84例(占35.4%);多发溃疡131例(占55.3%)多于单个溃疡106例(占44.7%);发病部位由高向低依次是胃角124例(占52.3%)>胃体72例(占30.4%)>胃窦69例(占29.1%)>幽门48例(占20.3%)>十二指肠球部29例(占12.2%)>胃底14例(占5.9%)。能够追踪到治疗方案的235例患者中229例(占97.4%)接受了规范的抑酸治疗和胃黏膜保护剂。237例PUD患者中对166例进行了随访,161例提供症状反馈,其结果显示,158例(占98.1%)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166例受访患者中49例复查胃镜,其中11例(占22.4%)显示溃疡复发。研究期间166例受访患者中分别有7例(占4.2%)患者因PUD再次入院,7例(占4.2%)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涉及消化道出血、胃癌、胃相关疾病、肝癌和冠心病。结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拉萨地区PUD的临床特征的重要信息,其预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PUD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管理现状,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和进一步研究来确认和扩展其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圣韬 闵力 +2 位作者 郭水龙 李鹏 张澍田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A02期65-67,共3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高层次教育。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是全国最早获得消化专业研究生培养点的单位之一,近30年里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高层次教育。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是全国最早获得消化专业研究生培养点的单位之一,近30年里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重要性及培养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内科学(消化系病)
下载PDF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艳华 宗晔 +2 位作者 张澍田 孟凡冬 吴咏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25家医院收治的252例消... 目的探讨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25家医院收治的25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入组127例,采用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10 mg每12小时1次连续治疗共5 d,对照组共入组125例,采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0 mg每12小时1次连续治疗5 d。以72 h有效止血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24 h、48 h、120 h有效止血率、5 d内因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再次内镜诊治率、72 h和5 d内的平均输血量为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治疗效果,同时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72 h有效止血率分别为96.85%、94.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24 h有效止血率分别为51.97%、60.48%(P=0.203),48 h有效止血率分别为89.76%和89.52%(P=1.000),120 h有效止血率分别为97.64%、95.97%(P=0.49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d内因消化道出血再次内镜治疗者,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P=1.000)。用药前输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例和1例(P=1.000);用药后输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4例(P=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在整个试验中没有非预期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62例(48.82%)和53例(42.74%)(P=0.376),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21例(16.54%)和19例(15.32%)(P=0.8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白细胞计数下降9例(7.09%)、血甘油三酯升高3例(2.36%)、高胆固醇血症3例(2.36%)。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右旋雷贝拉唑钠 雷贝拉唑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与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宗晔 赵海英 +2 位作者 王青釭 吴咏冬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差异。方法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46例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88例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SAIDs组,女性患者比率高于...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差异。方法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46例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88例非NSAIDs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SAIDs组,女性患者比率高于非NSAIDs组;NSAIDs组具有心脑血管和/或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多于非NSAIDs组,而既往具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低于非NSAIDs组;NSAIDs组上腹痛症状显著低于非NSAIDs组;NSAIDs组发病时血糖高于非NSAIDs组;NSAIDs组胃溃疡比率显著高于非NSAIDs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溃疡的发生部位与非NSAIDs溃疡患者均有差异,熟悉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的特点有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国内外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韦键 宋洋 +2 位作者 李鹏 张澍田 冀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3564-3569,共6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飞速发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由此对消化内镜专科护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护理专科化培养趋势,对比国外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对我国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培养制度、培养内容、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反...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飞速发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由此对消化内镜专科护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护理专科化培养趋势,对比国外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对我国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培养制度、培养内容、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反思.以期能促进消化内镜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消化内镜护理工作者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诊疗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NRS-2002在消化科住院患者整体营养状况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海英 吴咏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住院患者 营养状况 消化科 应用 消化吸收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低白蛋白血症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孟莹 梁晓梅 +4 位作者 周巧直 李文燕 王青釭 吴咏冬 张澍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1期851-853,共3页
目的:评估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内镜证实的2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埃索美拉唑组(n=19)和奥美拉唑组(n=6),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埃索美... 目的:评估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内镜证实的2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埃索美拉唑组(n=19)和奥美拉唑组(n=6),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40mgq12h静脉滴注,治疗5d。观察72h及120h的临床止血疗效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两组临床上无消化道出血征象受试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0h有效率两组均为100%。中位止血时间埃索美拉唑组为41h,奥美拉唑组为20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相似,均无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静脉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劣于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相比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内科见习的带教体会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秀静 徐有青 +1 位作者 李鹏 朱圣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留学,其中包含大量的医学留学生[1].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需要大量的实习、见习与理论知识结合.临床见习对于原本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留学生有一定难度,加之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导致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留学,其中包含大量的医学留学生[1].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需要大量的实习、见习与理论知识结合.临床见习对于原本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留学生有一定难度,加之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导致这些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带好外籍学生的见习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留学生临床见习带教经验总结出了一些体会和思考,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教学 留学生 临床见习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宇 李鹏 张澍田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是一种通过发射窄带光谱进而识别消化道病变的技术,在NBI内镜中,存在着滤光器,可将红、绿、蓝3色光谱中的宽带光波进行过滤,仅保留415nm、540nm、600nm波长的窄带光波。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疾病诊断 消化系统 应用 消化道病变 滤光器 光谱
下载PDF
原发性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艳华 刘彬 +2 位作者 王拥军 吴咏冬 张澍田 《胃肠病学》 2017年第10期638-640,共3页
病例:患者男性,61岁,主因"间断腹痛、黑便1月余,再发5 d"于2017-04-02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痛,多次解黑便,每次量约100~500 m L,并出现晕厥,约5 min后意识转清,无头痛、胸痛,无四肢抽搐,无呕血。患者就诊于... 病例:患者男性,61岁,主因"间断腹痛、黑便1月余,再发5 d"于2017-04-02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痛,多次解黑便,每次量约100~500 m L,并出现晕厥,约5 min后意识转清,无头痛、胸痛,无四肢抽搐,无呕血。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红斑/渗出性胃炎;腹部CT检查示贲门部黏膜强化较明显,胃窦壁水肿,动脉硬化,腹主动脉中段局部溃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 胃肠出血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治疗
下载PDF
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预警、预防、早期精准诊治的全链条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焦月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诊早治的全链条研究就是要建立消化系统重大疾病诊治体系,提高现有诊断水平,创新和推广精准诊治技术和设备,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符合中国国情的消化病学癌前病变和早期的诊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疾病 早期预警 精准诊治 预防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振 李鹏 张澍田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377-378,388,共3页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又以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最为常见。近年来,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的内镜技术不断涌现,内镜诊治理念日趋更新。本文对2015...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又以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最为常见。近年来,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的内镜技术不断涌现,内镜诊治理念日趋更新。本文对2015年度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内镜技术 诊治 肿瘤流行病学 消化系统肿瘤 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春涛 苏珈仪 +3 位作者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卓玛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vs 22.9%)、消化性溃疡(33.2%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青釭 张澍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0-92,共3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是合并出血。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应用对...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是合并出血。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应用对溃疡出血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这两方面因素与溃疡出血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抗炎药 出血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贺凌婕 王国兴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因构成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并行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胃镜检查结果及是否...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因构成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并行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胃镜检查结果及是否镜下治疗、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是否输血及院内死亡等;并按年龄分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25例住院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恶性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是各个年龄段的首要病因,随着年龄增长,胃恶性肿瘤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比率逐渐升高。结论消化性溃疡始终是各个年龄段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胃恶性肿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病因
下载PDF
有关阿司匹林与消化道黏膜损伤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海一 宗晔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861-862,864,共3页
目的总结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特点。方法服用阿司匹林且存在消化道不适的患者入选,询问服用阿司匹林时间、服药原因,消化道症状、体征,吸烟史等,整理胃镜资料[含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男性62... 目的总结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特点。方法服用阿司匹林且存在消化道不适的患者入选,询问服用阿司匹林时间、服药原因,消化道症状、体征,吸烟史等,整理胃镜资料[含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内镜结果显示:胃溃疡28例,占22.22%;十二指肠溃疡37例,占29.37%;糜烂性胃炎45例,占35.71%;十二指肠球炎5例,占3.96%;复合性溃疡2例,占1.59%;食管炎16例,占12.70%。Hp阴性者71例,占56.34%;阳性者55例,占43.65%。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者达32.54%,其他腹部不适占67.46%。吸烟者达51.59%。高达96.83%的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服用阿司匹林。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服药前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疾病史,戒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有重要作用,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应及时服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停用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胃肠黏膜损伤 胃镜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应林 吴咏冬 +1 位作者 冀明 张澍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744-745,共2页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部CT、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间质瘤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65.2%)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岁(38-69岁),血红蛋白中位数为57g/L,60%的患者曾接受输血治疗;腹部CT检出率为69.2%(9/13),小肠气钡造影率为77.8%(7/9),血管造影为88.9%(7/8),小肠镜为100%(8/8);15例并发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黏膜面均有溃疡形成,间质瘤直径中位数为3.5cm,85%的间质瘤直径≤5.0cm;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2例;另8例无并发出血间质瘤直径的中位数为8.4cm,均为恶性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累积出血量较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双气囊小肠镜和血管造影较腹部检查CT敏感,尤其对于直径≤2.5cm的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小肠出血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