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现状
1
作者 彭华彬 孙丽莹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已比较成熟,而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国内以往关注较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耐激素性 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单中心8年治疗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3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肝移植的15例AL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所占比例,分析ALF患儿肝移植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同期儿童肝移植受者中ALF占2.0%(15/743)。15例ALF患儿均急性起病,多数伴有发热、腹泻、进行性皮肤及巩膜黄染加重。13例患儿术前合并肝性脑病(其中6例为4期脑病),2例患儿术前合并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10例患儿行亲属供肝的活体肝移植,4例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例行多米诺供肝辅助性肝移植。15例患儿中,12例供、受者血型相同,1例血型相容,2例跨血型。15例患儿中,有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脑水肿5例,其中4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另1例为持续植物状态(睁眼昏迷)。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例,2例术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移植治疗后生存,1例死于CMV性肝炎、病毒性脑炎,2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1例患儿术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行骨髓移植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存活的9例患儿随访期间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ALF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脑水肿是ALF患儿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行降颅压、改善脑代谢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在ALF患儿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前尽早行肝移植手术,有望延长患儿的生存期和改善其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脑水肿 活体肝移植(LDLT)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4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赵新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生率为0.8%(2/239),中位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5(1.7,9.0)个月。HSO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胀、腹腔积液、肝肿大、胆红素升高,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4例HSOS患者的腹部增强CT均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肝窦扩张伴淤血。4例患者均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将他克莫司(Tac)转换为环孢素,并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好转后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HSOS是肝移植术后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移植物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移植 药物性肝损伤 抗凝治疗 腹腔积液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他克莫司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静怡 孙丽莹 +5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刘颖 曾志贵 曲伟 刘思琦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受者中PTLD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TLD受者的病理学结果与治疗方式;分析PTL... 目的总结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受者中PTLD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TLD受者的病理学结果与治疗方式;分析PTLD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肝移植受者PTLD发生率为2.2%(16/734),中位术后发病时间为8(3,46)个月。PTL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系统症状等。16例PTLD受者中,1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异常升高;6例转氨酶升高;14例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DNA载量升高;5例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升高。13例受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检查提示相关肿大淋巴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2例受者颈部及腹部CT检查提示相应区域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受者仅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16例PTLD受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13例受者原位杂交结果提示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降低免疫抑制剂水平是PTLD受者的基础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的PTLD可联合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针对肿大淋巴结,给予手术及放射治疗。1例受者因PTLD治疗致移植肝衰竭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PTLD的患病风险,PTLD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发生率高于成人,尽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极大地改善PTLD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免疫抑制剂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巨细胞病毒 淋巴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宋伟 孙丽莹 +3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9,共8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16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术后6个月的粪便样本及肝功能指标等临床数据,1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粪便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宏基因组测序,采用R语言等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肝移植对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16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术后6个月的粪便样本及肝功能指标等临床数据,1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粪便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宏基因组测序,采用R语言等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物种结构及功能组成的改变情况,检测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肠道菌群恢复的程度,分析肠道菌群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后,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物种数量增加。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前肠道菌群以机会致病菌为主,移植术后机会致病菌丰度下降,产短链脂肪酸菌丰度升高(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代谢通路增强,而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抵抗等相关代谢通路减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移植术后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仍存在差异物种。胆道闭锁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001)。肠道有益菌的丰度与肝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而机会致病菌丰度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改善胆道闭锁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基因测序 病原微生物 代谢通路 肝功能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诊断及预后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徐瑞芳 何恩辉 +8 位作者 易展雄 朱志军 孙丽颖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519例儿童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29例被超声诊断为PVS的肝移植患儿,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的超声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519例儿童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29例被超声诊断为PVS的肝移植患儿,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诊断效能及随访要点。结果:在29例PVS患者中,1例由门静脉CT血管重建除外PVS,28例PVS均由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DSA诊断,PVS发生率为5.4%(28/519),PVS相关病死率为0。PVS患儿狭窄处内径为0.2~0.4 cm,中位数为0.3 cm,狭窄处平均流速(210.5±8.7)cm/s。超声诊断PVS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8%,诊断指数为199.8%,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VS与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DSA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81,P=0.000)。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多参数测量诊断PV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与金标准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诊断和随访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瑞芳 何恩辉 +7 位作者 易展雄 李丽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7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受体门静脉狭窄(PV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519例患儿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被诊断为PVS的31例患儿纳入PVS组,通过一对一...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受体门静脉狭窄(PV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519例患儿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被诊断为PVS的31例患儿纳入PVS组,通过一对一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及移植物类型,再将其中31例无PVS的患儿纳入非PVS组。通过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例PVS组患儿PVS发生平均时间为(14.6±12.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潜在危险因素(t=-2.635,P<0.05);体重(≤7.0 kg)、术中是否使用间置血管及门静脉吻合口位置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x^(2)=5.429,x^(2)=8.952,x^(2)=7.6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62,P<0.05)。结论:PVS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使用间置血管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PV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PVS) 血管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在肝移植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烨 王菲 +7 位作者 王兢 李云生 张丽娜 李君 邢建坤 朱志军 魏林 刘思琦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使用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在减少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中准备时间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手术60例为对照组,记录从患者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术前准备时间(T1)、术中因物品准备不充分...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使用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在减少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中准备时间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手术60例为对照组,记录从患者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术前准备时间(T1)、术中因物品准备不充分手术停顿等待时间(T2)及无肝期用药准备时间(T3)。分析肝移植手术术前、术中护理准备工作情况,制定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并应用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为观察组60例,分别记录T1、T2及T3,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中T1平均为(60.4±14.2)min,占时最长的为体位用物准备不充分,防水贴膜贴取时机、位置不合适。T2平均为(3.1±0.6)min,停顿时间最长的是手术灯炳容易遗忘,手术贴膜准备错误,双极电凝准备用物不全,T3平均为(17.8±2.1)min,无肝期用药配药时机,配药顺序掌握不明确。应用肝移植手术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后,观察组T1和T2及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5.2±11.3)min,(1.3±0.3)min,(13.2±1.2)min。两组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总结的肝移植患者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医生满意率得到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手术 护理配合 图文式护理准备清单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的围术期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艳 张勤 +5 位作者 何重香 任艳伟 曾志贵 孙丽莹 朱志军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421-426,共6页
小儿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汁淤积性疾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不足,亲属活体肝移植是我国目前小儿肝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随着免疫抑制剂、移植术后管理及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小儿肝移植术后存活率、生... 小儿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汁淤积性疾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儿童逝世后器官捐献不足,亲属活体肝移植是我国目前小儿肝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随着免疫抑制剂、移植术后管理及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小儿肝移植术后存活率、生存质量和移植物存活率在不断提高。小儿肝移植术不仅需要移植医师精湛的技术,还需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输血科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肝移植 器官捐献 护理团队 输血科 超声科 器官来源 生存质量 麻醉科
下载PDF
辅助性肝移植的技术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志军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433-435,共3页
辅助性肝移植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肝移植方式,但在肝移植开展的早期已经被不断尝试[1]。这是因为辅助性肝移植在保留全部或部分患者自体肝脏的基础上植入移植肝脏[2],这使得供体肝脏处于辅助地位,即使因为排斥反应或并发症导致移植物功能不... 辅助性肝移植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肝移植方式,但在肝移植开展的早期已经被不断尝试[1]。这是因为辅助性肝移植在保留全部或部分患者自体肝脏的基础上植入移植肝脏[2],这使得供体肝脏处于辅助地位,即使因为排斥反应或并发症导致移植物功能不良,患者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自体肝脏,从而减少供肝功能不良带来的不利影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良 辅助性肝移植 移植物功能 排斥反应 辅助地位 移植肝脏 自体
下载PDF
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受体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1
作者 徐瑞芳 何恩辉 +8 位作者 易展雄 李丽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受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因胆道闭锁行肝移植手术小婴儿(≤1岁)的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21例诊...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受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因胆道闭锁行肝移植手术小婴儿(≤1岁)的病历资料,以门静脉CT血管重建联合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21例诊断为PVS的小婴儿纳入狭窄组,再通过一对一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及移植物类型,将其中21例无PVS的小婴儿纳入非狭窄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t=-2.308,P<0.05),体重(≤7.0 kg)、术中是否使用间置血管及门静脉吻合口位置是PVS的潜在危险因素(χ^(2)=7.875,χ^(2)=5.091,χ^(2)=3.8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使用间置血管及体重≤7.0 kg是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0,OR=6.623;P=0.018)。结论:PVS是儿童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使用间置血管及体重≤7.0 kg是胆道闭锁小婴儿肝移植术后发生PV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PVS) 血管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肝移植围术期管理
12
作者 侯斐 孙丽莹 +12 位作者 熊号峰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姜亦洲 张译之 赵爽 亢倩 刘颖 张梁 何恩辉 易展雄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肝移植围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13例肝移植术后MMA患者的围术期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尿MMA变化及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13例患者均... 目的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的肝移植围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13例肝移植术后MMA患者的围术期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尿MMA变化及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13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单纯型MMA,5例患者接受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肝脏移植(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DDLT),8例接受了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肝移植术后早期MMA患儿代谢情况有所波动,碱剩余及HCO3-水平在术后3 d及2周较术前逐渐好转。肝移植术后C3、C3/C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尿MMA水平较术前下降了82.41%(P<0.01),但仍高于正常值上限。在肝移植围术期,通过制定个性化免疫抑制方案,2例肝移植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恢复并趋于稳定。2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改变。所有患儿至今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63.6(30~100.8)个月。结论肝移植是MMA患者代谢危象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围术期需严密监测血气结果,避免酸中毒发生,酌情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MMA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 肝移植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光鹏 朱志军 +8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张梁 何恩辉 檀玉乐 王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4-826,共3页
先天性高氨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是由尿素循环中所需6种酶的缺乏或2种跨膜转运载体缺陷导致的高氨血症。6种酶的缺乏所致的尿素循环障碍,临床上将其分为6种类型: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N-acetylglutamate synthas... 先天性高氨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是由尿素循环中所需6种酶的缺乏或2种跨膜转运载体缺陷导致的高氨血症。6种酶的缺乏所致的尿素循环障碍,临床上将其分为6种类型: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 deficiency,NAGSD)、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 deficiency,CPS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缺乏症 文献复习 酰基转移 鸟氨酸 移植治疗 先天性高氨血症 活体肝 PHOSPHATE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14
作者 陈文倩 张雷 +10 位作者 张弋 孙丽莹 陈文慧 黄洁 王卓 王晓星 李沭 柳芳 廖中凯 王学彬 张相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12期1409-1424,共16页
他克莫司是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线用药,具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在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肝、肾、心、肺及骨髓移植治疗中的抗排斥反应。基于他克莫司的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和药物暴露影响因素多等特性,药品说明书、临床指... 他克莫司是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线用药,具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在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肝、肾、心、肺及骨髓移植治疗中的抗排斥反应。基于他克莫司的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和药物暴露影响因素多等特性,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研究普遍推荐临床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药物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为主导的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工作,他克莫司药品说明书中的信息无法覆盖临床实践中的全部问题,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作为医疗文件的重要补充,有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和患者治疗获益。《实体器官移植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起草专家组分析了2020年以前的他克莫司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54篇,认为有必要医药多学科合作,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他克莫司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既从临床角度提出亟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深度解决的治疗问题,又从药学药理角度明确应关注的药品治疗要素和药学服务的药师职责清单,从而加强他克莫司的合理使用,提高患者获益。本共识由临床医师和药师共同起草,正文包括前言、临床应用、药学监测和临床药师4个部分,涵盖肝、肾、心和肺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包括临床治疗靶目标、血药浓度监测、基因多态性测定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临床药师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他克莫司治疗的个体化应用,本共识根据我国多家器官移植中心的经验,为临床药师在器官移植中的药学服务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优化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实体器官移植 个体化治疗 专家共识 多学科合作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生长发育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闫非易 朱志军 +12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张梁 何恩辉 张建蕊 李晓莹 李日丽 郭伟 刘静怡 韩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9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肝移植术后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196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儿移植时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年...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肝移植术后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196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儿移植时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描述不同分组Z评分结果差异。结果患儿HAZ、WAZ评分均数在肝移植手术时分别为-2.08±1.86和-1.42±1.48;肝移植手术后HAZ、WAZ评分逐渐提高;患儿HAZ、WAZ评分在移植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均数(P<0.01),术后2年时患儿HAZ评分与标准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段HAZ和WAZ评分与标准均数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移植时年龄分组,≤12个月组和>12个月组患儿在移植时的HAZ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HAZ与WAZ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患儿肝移植术前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术后生长发育逐渐恢复,并在术后3年内可完成追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生长发育 Z评分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静怡 孙丽莹 +7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刘颖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赵新颜 刘思琦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83-189,共7页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病理确诊PTLD的18例儿童肝移植患者...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病理确诊PTLD的18例儿童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确诊PTLD的儿童肝移植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8例移植后PTLD患者中位移植年龄为15.9(4.6~146.7)个月,手术后PTLD中位发病时间为15.1(4.2~30.1)个月。88.9%(16/18)的PTLD患者存在浅表淋巴结肿大,94.4%(17/18)患者伴EB病毒血症,88.9%(16/18)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EBER原位杂交阳性。17例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相关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18例患者均应用减停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病理类型,PTLD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化疗、手术切除及EBV-CTL过继性免疫治疗。1例患者死亡,17例患者临床缓解。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EBV感染和免疫抑制水平较强可能导致PTLD的患病风险增加。非特异性症状合并EB病毒血症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到PTLD的可能。监测EBV DNA复制载量和降低免疫抑制水平是治疗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的重要手段,尽早诊断和治疗对PTLD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BV感染 细胞分选 免疫抑制减量
下载PDF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晋平 朱志军 +4 位作者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96-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SR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原位肝移...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SR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肝细胞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为预防肿瘤复发,将他克莫司(3 mg,每日2次)调整为西罗莫司(1 mg,每日1次)治疗,西罗莫司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4.18μg/L左右。患者于术后第33天出现了中度急性排斥反应,应用甲泼尼龙(500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冲击治疗7 d后无明显效果,行肝脏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为SRAR,故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治疗6 d后SRAR缓解。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过早单用西罗莫司抗排斥反应治疗及较低的西罗莫司谷值血药浓度均可能导致术后SRAR的发生。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时,应及时行肝脏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为SRAR,如为SRAR可使用ATG抑制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免疫抑制剂 西罗莫司
下载PDF
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构建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张国强 李世朋 +6 位作者 李煜 王峰 唐华侨 张志 王有财 刘英俊 王刚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构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只野生型同胎新生健康杜洛克猪,其中1只为对照(p6307),6只为胰岛移植供体,2只为胰岛移植受体(p6210、p6207)。新生猪胰岛分离、体外培养分化后,行猪肾包膜下... 目的构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只野生型同胎新生健康杜洛克猪,其中1只为对照(p6307),6只为胰岛移植供体,2只为胰岛移植受体(p6210、p6207)。新生猪胰岛分离、体外培养分化后,行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术,术后给予他克莫司(Tac)联合西罗莫司免疫抑制治疗。术后监测移植受体的体质量、血糖、血清肌酐水平,术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受体新生猪p6210和p6207、对照新生猪,获取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术后,受体新生猪的体质量增长相对于对照新生猪明显减慢,并间断性伴有纳差、腹泻等症状;而受体新生猪的血糖、血清肌酐水平相较于术前及对照新生猪无明显变化。受体新生猪p6210肾包膜下可见明显的胰岛团块,病理学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胰岛团块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受体新生猪p6207肾包膜下未见明显的胰岛团块,病理学染色未见明显胰岛团块,考虑该受体新生猪发生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导致胰岛定植失败。结论新生猪肾包膜下胰岛移植是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用于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猪胰岛-肾复合供体器官提供前期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洛克猪 胰岛移植 肾包膜 异种移植 胰岛素 糖尿病 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
下载PDF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与器官移植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世朋 朱志军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物和受体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1-3]。移植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会降低系统免疫功能,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恶性肿瘤[4]。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物和受体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1-3]。移植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会降低系统免疫功能,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恶性肿瘤[4]。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一组来源于骨髓的异质性细胞,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发育而来。作为免疫抑制细胞,MDSC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5]。MDSC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免疫抑制功能,如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6]。近年来研究发现,MDSC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或诱导免疫耐受形成。本文总结了MDSC在常见器官移植研究中的作用,为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细胞 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功能 器官移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骨髓来源 移植物 免疫排斥反应
下载PDF
临床肝脏移植20年回顾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沈中阳 谷川 +22 位作者 郑虹 潘澄 邓永林 杜洪印 朱志军 刘懿禾 孙丽莹 刘振文 蒋文涛 张雅敏 高伟 蔡金贞 张建军 沈文 唐缨 李延钧 张玮晔 宋红丽 王政禄 张弋 于立新 滕大洪 郭庆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80,共12页
目的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人及儿童肝脏移植发展历程,旨在增进学术交流,改进科技创新,携手促进学科的进步与成熟。方法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脏移植发展概况,以及1998年9月至2018年9月施行成人及儿童肝脏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器... 目的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人及儿童肝脏移植发展历程,旨在增进学术交流,改进科技创新,携手促进学科的进步与成熟。方法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脏移植发展概况,以及1998年9月至2018年9月施行成人及儿童肝脏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器官移植中心20年间的肝脏移植重要事件与科技创新成果。结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1980年4月即开始尝试临床肝脏移植;1994年完成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成人肝脏移植(术后存活11年);于1998年9月正式组建肝脏移植专业团队;至今20多年的临床探索与发展历程,映射了中国肝脏移植快速发展期的年代变化特点与科技创新的嬗变过程。该中心于1999年1月开展再次肝脏移植;2000年8月开展减体积供肝小儿肝脏移植;2001年5月组织制定肝脏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防治方案;2002年7月开展肝肾联合移植;2004年4月开展劈离式肝脏移植(SLT);2005年8月完成首例多米诺肝脏移植(DLT);2006年10月开展小儿活体肝脏移植(LDLT);2007年8月开展成人LDLT;2007年9月完成亚洲首例同一供者活体肝肾联合移植;2009年1月开展国际首例多米诺+活体供肝双供肝肝脏移植;2011年3月开展腹腔镜辅助含肝中静脉活体右半肝供肝肝脏移植;2014年5月开展全腹腔镜下左外侧叶供肝获取;2016年4月开展同期肝胰肾多器官联合移植;2017年2月开展多米诺供肝辅助肝脏移植,同年12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肝脏移植;2018年4月开展联合脾部分切除术的肝脏移植,同年5月开展交叉多米诺供肝(辅助肝脏移植的高致敏肾移植+儿童肝脏移植)。20年间,该团队完成及协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兄弟单位开展肝脏移植累积超过1万例,其中该院单中心共完成各类型肝脏移植7?043例(成人6?005例,儿童1?038例),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成人肝脏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1%、73.0%和69.0%,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分别为85.3%、76.2%和72.1%,2009年4月至2018年9月分别为87.5%、79.2%和75.1%;儿童肝脏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5%、92.2%和91.5%。该中心制定了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方案,使乙肝复发率、5年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率明显下降。该中心还建立了肝癌肝脏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风险评估体系,并依据肿瘤复发风险提出了个性化指导意见。不断探索与改进了肝癌肝脏移植、再次肝脏移植、合并门静脉血栓肝脏移植、SLT、DLT、多器官联合移植等术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累积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针对临床肝脏移植的关键问题与技术难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脏移植团队进行了长期探索,有力推动了中国肝脏移植的快速发展。该团队启动了肝脏移植的快速发展,率先突破肝脏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限制性屏障;建立了肝癌肝脏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防控体系;在复杂肝脏移植与扩大供肝来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实现了肝脏移植技术的迭代式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单中心分析 团队创新 迭代式进步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