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释性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晓林 王桂君 王仲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输血(HAT)在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岁实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AT组(n=30)和未实施自体输血(对照组,n=30)手术中异体血输血的比例和HAT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输血(HAT)在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岁实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HAT组(n=30)和未实施自体输血(对照组,n=30)手术中异体血输血的比例和HAT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HAT组和对照组输异体血比例分别为10%和60%,有显著性差异(P<0.05);HAT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Hb、Hct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T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中输异体血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性自体输血 老年人 骨科大手术
下载PDF
病历质控系统在输血病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永敬 汤毅楠 +2 位作者 张媛 陈燕 李小飞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1554-1558,共5页
目的通过输血病历评价系统评价全院输血病例,并通过病历质量控制系统监控输血病例,以期全面改进输血病历水平。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09版)》《病历书写规范》《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 目的通过输血病历评价系统评价全院输血病例,并通过病历质量控制系统监控输血病例,以期全面改进输血病历水平。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09版)》《病历书写规范》《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评价。通过病历质控系统调取2015—2020年共21790份临床输血病历,其中非手术科室5515份,手术科室16275份(实际用血病历4134份)。采用输血评价系统对每一份病历问题进行登记分类和汇总,通过扣分制与绩效相关联,同时实时反馈并发布《输血月报》公示,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输血病程遗漏、输血后评价未完成、知情同意书缺项等问题,通过电子病历质控系统进行提示或强制限制,未完成者禁止再次申请用血和禁止出院结算等方式,彻底对输血病历进行了全面全流程的监管。结果2015—2020年合格病历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较前一年增加(P<0.05)。非手术科室的输血病历合格率(96.33%)高于手术科室(88.90%),2020年病历质控系统干预后比前5年有大幅进步(P<0.01)。结论通过信息系统对输血病历进行全流程的监管,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输血病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输血对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郎嵘 王桂君 +1 位作者 梁晓林 贾保祥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03-304,共2页
肾移植术前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则是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检测之一。PRA的产生主要由输血、妇女妊娠和器官移植物刺激所致,是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术前高致敏患者,术后发生... 肾移植术前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则是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检测之一。PRA的产生主要由输血、妇女妊娠和器官移植物刺激所致,是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术前高致敏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几率较高。因此了解肾移植术前尿毒症患者由于输血导致PRA产生的因素,对于避免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尿毒症患者 抗体产生 输血 肾移植术后 REACTIVE 肾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前
原文传递
临床输血会诊路径及典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 李小飞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会诊病例,制订输血会诊模板,参与临床输血医疗。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会诊的病例,按会诊类型分类统计并分析,总结会诊要点。结果2017—2020年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会诊病例,制订输血会诊模板,参与临床输血医疗。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会诊的病例,按会诊类型分类统计并分析,总结会诊要点。结果2017—2020年参与临床输血会诊145例,各年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23例,2018年27例,2019年40例,2020年55例),会诊类型主要为围术期大量备(输)血(41例,28.3%)、疑难输血(24例,16.6%)和疑难配血等(24例,16.6%),并结合会诊要点制订输血会诊路径。结论明确临床输血会诊要点和会诊路径,有利于输血会诊工作的落实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会诊 会诊路径 患者血液管理
原文传递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
5
作者 吴学敏 李小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到不良事件管理中,以增强识别、处理报告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实现安全用血。方法依据输血全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型,按照系统要求收集2020—2022年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到不良事件管理中,以增强识别、处理报告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实现安全用血。方法依据输血全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型,按照系统要求收集2020—2022年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数据,应用系统监控数据并统计分析,对输血各环节差错分析原因,各科室发生率排序,重点督查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科室,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结果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统计51例不良反应,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43.1%,22/51)高于红细胞(39.2%,20/51),过敏反应发生例数稍高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628例输血不良事件中,血液运输、入库及储存(TS-A)差错占比最高,为46.2%(290/628),输血后处置与评价(TS-G)为20.9%(131/628)和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S-B)为15.8%(99/628)。TS-A差错中TS-A12占比较高,为63.8%(185/290),主要是由于血液运输中因挤压致血浆漏袋和血液库存管理不足致红细胞过期报废。TS-B差错主要集中在外科系统,手术前未全面评估患者出血倾向导致术前未备血或备血不足。TS-G差错大多是临床病例书写不合格。结论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或复发,针对性地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提高血液安全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输血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适用范围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6
作者 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适用范围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李小飞 +4 位作者 马春娅 蔡晓红 于洋 向东 许先国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红细胞同种抗体会增加交叉配血的难度,导致患者红细胞输注延迟,甚至发生输注无效或急性溶血反应。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概率大约在0.38%~2.38%,一些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包括血液病等)抗体产生概率则更高,极大地增加了筛选到相合血液的... 红细胞同种抗体会增加交叉配血的难度,导致患者红细胞输注延迟,甚至发生输注无效或急性溶血反应。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概率大约在0.38%~2.38%,一些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包括血液病等)抗体产生概率则更高,极大地增加了筛选到相合血液的难度及检测成本。如何有效预防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实现快速选择相合血液成分且能同时兼顾输注疗效与安全,一直是困扰临床输血工作者的难点问题之一。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是减少红细胞同种免疫机率的有效策略。本共识经国内输血医学和血液病学领域167位专家共同深入探讨后完成,旨在进一步规范红细胞输注时血型抗原拓展匹配的适用范围,为实现红细胞精准输注,提高输注疗效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型抗原 拓展匹配 输血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7
作者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编写组 马春娅 +4 位作者 李小飞 于洋 苗天红 夏荣 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可检测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并明确其特异性,从而选择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及最适交叉配血方法,避免发生溶血或红细胞输注无效等输血反应,降低或消除延迟输血给患者造成的风险。抗体筛...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可检测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并明确其特异性,从而选择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及最适交叉配血方法,避免发生溶血或红细胞输注无效等输血反应,降低或消除延迟输血给患者造成的风险。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试验所用谱细胞质量,尤其是红细胞抗原谱构成直接相关。目前商品化的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谱细胞存在抗原谱搭配不合理致红细胞意外抗体漏检或无法确认抗体特异性,严重影响输血安全。本共识旨在推动建立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抗原构成行业标准细则,为谱细胞选择和质量评判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行业不断提高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谱细胞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8
作者 刘欣然 王丹 +3 位作者 苏瑞蕊 马一鸣 李小飞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4-741,共8页
目的 探讨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搜集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肾移植科室住院的9... 目的 探讨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搜集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肾移植科室住院的9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名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共进行了28次TPE,总结治疗方案:根据入院时患者的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水平、性别、身高、体重、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制定置换液的比例、置换次数和置换量。同时监测患者入院时及TPE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肌酐、尿素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移植术后检测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变化,肌酐和尿量变化等肾功能指标,观察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如:移植肾区肿胀、疼痛、水肿等表现。结果 9名ABOi-KT患者术前平均血浆置换次数约为3次,平均每次置换液总量约为2 500~3 500 mL,大约为1.01~1.16血浆容量(plasma volume,PV),数次TPE后在移植术前抗体效价水平较前可平均下降3倍。Hb、PLT、PT、PTA、INR、TBil、ALB、C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APTT、Fbg、TP、GLB、A/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名患者肌酐可降至100~140μmol/L左右,尿量正常,尿蛋白下降至弱阳性或阴性,9名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TPE可有效降低ABO系统血型抗体水平,可有效预防ABO血型不合患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 肾移植 ABO血型不合 急性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樱硕 张健 +5 位作者 王丹 白丽 杨旭 黄蔚 李敏 孙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非心衰患者比较,明确HFpEF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内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非心衰患者比较,明确HFpEF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内科就诊的234例患者(年龄≥60岁),分为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组(ADD组)104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组(HFpEF组)130例。通过回归分析明确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ADD组相比,HFpEF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31,0.003)。结论老年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和COPD与HFpEF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
下载PDF
老年人ABO血型正反定不一致37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晓林 王桂君 王仲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346-346,共1页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ABO血型正反定不一致的46例标本中,有37例≥60岁的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功能下降[1],ABO血型抗体也减弱,对血型的正确鉴定有一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ABO血型正反定不一致的46例标本中,有37例≥60岁的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功能下降[1],ABO血型抗体也减弱,对血型的正确鉴定有一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标本来源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临床输血血型检测中ABO血型正反定不一致老年患者血标本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0~91岁,平均(78.6±9.7)岁。内科慢性贫血,血红蛋白450~730g/L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抗体 老年人 老年患者 储备功能 免疫功能 血型检测 临床输血 标本来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柳曦 钱林学 +2 位作者 胡向东 孙鹏飞 李小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单侧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单侧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每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射PRP 1 mL,一共注射4次;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每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一共注射4次。所有患者均门诊随访2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6 min步行距离,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而对照组3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治疗后4周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为(4.5±0.6)、(3.3±0.5)分,均低于对照组[(6.2±0.5)、(6.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WOMAC低于治疗前,6 min行走距离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WOMAC为(31.8±5.4)、(26.8±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0.5±7.2)、(26.8±4.1)分],6 min行走距离为(492.7±21.9)、(501.8±23.1)m,高于对照组[(375.3±20.6)、(501.8±23.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PRP能够减轻膝关节疼痛,并且提高膝关节功能,是中度膝骨关节炎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超声引导 膝关节腔内注射 富血小板血浆 疼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晓林 王桂君 王仲泉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根据血小板采集方式和疗程的长短分为长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长机组)、长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长手组)、短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短机组)和短期...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80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根据血小板采集方式和疗程的长短分为长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长机组)、长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长手组)、短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短机组)和短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短手组),每组20例。输注前和输注后24h测定各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止凝血情况。结果输注血小板24h后,长机组、长手组、短机组和短手组血小板分别增加(4.1±2.6)×109/L、(3.8±3.0)×109/L、(14.2±6.2)×109/L和(27.4±13.0)×109/L。长期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短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出血现象无明显好转;长机组和长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机组和短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组临床出血现象有明显改善。结论短期组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长期组,手工分离血小板可明显提高短期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手工分离血小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频率和量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患者M蛋白清除率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晓林 王仲泉 +1 位作者 王桂君 徐忠华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频率和量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患者M蛋白清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2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同程度损伤并在化疗期间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M蛋白平均值80g/L组)每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1500ml,连续5d;第...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频率和量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患者M蛋白清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2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同程度损伤并在化疗期间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M蛋白平均值80g/L组)每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1500ml,连续5d;第2组(M蛋白35g/L组)每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1500ml,连续5d;第3组(M蛋白35g/L组)隔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800ml,连续5d。每组分别在置换3d和5d后检测血液中M蛋白的含量。结果第1组M蛋白3d后下降54.3%,5d后下降78.5%;第2组M蛋白3d后下降49.7%,5d后下降79.7%;第3组M蛋白3d后下降37.1%,5d后下降45.7%。结论在使用有效化疗的同时,连续血浆置换且置换量大,可迅速降低患者血中的M蛋白,减少肾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肾衰竭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血液库存动态管理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永敬 刘冲 +2 位作者 张霁云 张媛 李小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01-703,共3页
无偿献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受到影响,血液库存量大幅度减少。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孕产妇的输血等医疗安全用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血液库存管理尤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下,血液制品在低库存运行期间,某综合医院输... 无偿献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受到影响,血液库存量大幅度减少。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孕产妇的输血等医疗安全用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血液库存管理尤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下,血液制品在低库存运行期间,某综合医院输血科建立了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包括动态预警库存量、血型分布和效期预警等信息。实现了血液制品动态调剂,包括院区之间、医院之间和医院与血液中心之间的实时动态调剂。建立了紧急用血机制,包括急诊用血绿色通道和疑似新冠肺炎标识管理。尝试采取错时、错峰,按病情发放血液制品流程等措施。实现了血液的预警、预定、流通和发放的全流程的库存管理。本文将探讨血液库存动态预警管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血液库存 动态预警 血液管理
下载PDF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瑞蕊 付丽 +2 位作者 王磊 苏建荣 董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9期2869-2871,287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7年于该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的患者32例,统计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 AB... 目的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7年于该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的患者32例,统计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 ABO血型相合组16例患者中11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BO血型不相合组16例患者中13例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不相合组中主要不相合6例、次要不相合6例、主次要不相合1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PS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相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晓林 槐庆元 王仲泉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30例择期手术患者输入红细胞后6h内主要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出血情况。根据输注红细胞量分为6U组、10U组和20U组,每组10例,输注前检测各组主要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果...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30例择期手术患者输入红细胞后6h内主要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出血情况。根据输注红细胞量分为6U组、10U组和20U组,每组10例,输注前检测各组主要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果患者输入红细胞6U、10U、20U后,血小板(PLT)分别为(166±50)×109/L﹑(85±25×)109/L﹑(30±2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3±2)s﹑(16.2±2.2)s﹑(22.6±2.8)s;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6.0±8.4)s﹑(49±11)s﹑(69.0±7.6)s;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为(3.1±0.9)g/L﹑(1.9±0.6)g/L、(0.8±0.5)g/L,各组间四项凝血指标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出血情况分别为渗血不明显、渗血明显、渗血十分明显。结论输入红细胞﹥10U时应立即补充相应的凝血成分,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凝血功能 输注
原文传递
Nageotte计数方法改良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仲泉 王桂君 +1 位作者 粱晓林 骆群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53-353,共1页
去白细胞成分血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但多数医院输血科未能对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残留白细胞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原因是检测方法(常规Nageotte计数法)较难掌握。常规Nageotte计数法计数残留白细胞,其敏感度可达0.1个白细胞/μl。但细胞计数时... 去白细胞成分血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但多数医院输血科未能对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残留白细胞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原因是检测方法(常规Nageotte计数法)较难掌握。常规Nageotte计数法计数残留白细胞,其敏感度可达0.1个白细胞/μl。但细胞计数时,血样本须用Turk's白细胞稀释液稀释10倍,以溶解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数方法 去白细胞成分血 残留白细胞 细胞稀释液 改良 医院输血科 溶解红细胞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血型鉴定错误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晓林 王仲泉 王桂君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鉴定错误 血型 骨髓瘤细胞 视力模糊 骨髓穿刺 min 60岁 尿素氮
原文传递
白血病引起血型抗原表达改变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桂君 梁晓林 陈燕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患者女.43岁.于2004年6月7日因月经过多来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WBC4.0×10^9/L。RBC 2.03×10^9/L。HCT 24.1%.PLT 290×10^9/L,经骨髓穿刺涂片、细菌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BO... 患者女.43岁.于2004年6月7日因月经过多来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WBC4.0×10^9/L。RBC 2.03×10^9/L。HCT 24.1%.PLT 290×10^9/L,经骨髓穿刺涂片、细菌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BO血型为O型:申请输血后ABO血型检查.正定型为O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型检查 抗原表达 ABO血型 骨髓穿刺涂片 实验室检查 月经过多 化学染色
原文传递
应用白细胞去除管路去除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永敬 孙国常 张爱华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41-642,共2页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是一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体内异常增高的血细胞或病理性成分进行选择性去除或分离,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目的的治疗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白细胞去除 患者 应用 血小板 血细胞分离机 血液 管路 血细胞单采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