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预约制模式下影响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家长情绪因素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龙燕 杨宁燕 +3 位作者 曲兴民 蔡爽 杨昳 尚佳健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调查全预约制挂号模式下,影响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家长情绪的因素,并探讨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21年3月1日至4月25日期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家长402名,进行情绪影响因素调... 目的调查全预约制挂号模式下,影响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家长情绪的因素,并探讨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21年3月1日至4月25日期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家长402名,进行情绪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挂号难”“孩子牙齿坏的严重”、“候诊时间长”、“就诊次数多”是影响家长情绪的主要因素。54.73%的家长接受30 min以内的候诊,39.05%的家长可以接受1 h之内的候诊。40%的家长担心候诊时间过长会影响患儿就诊情绪。候诊期间,家长主要采用自我调节方式调节不良情绪,其中48.60%的家长认为“分诊台护士态度和善”可以安抚焦虑的情绪,48.20%的家长认为“候诊环境温馨舒适”有利于情绪调节。高达67.70%希望科室播放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宣教的内容,52.10%的家长希望播放儿童娱乐短片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焦虑情绪。结论全预约制模式下,挂号难仍是家长最焦虑的问题。候诊时间控制在1 h内、与分诊护士良好的沟通交流,以及舒适的候诊环境可以改善家长情绪。播放口腔卫生知识宣教视频和娱乐短片可以转移患儿家长和患儿注意力,抚慰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预约制挂号 儿童口腔科 家长 情绪
下载PDF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腮腺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 祁森荣 +1 位作者 华琳 尚佳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3-45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腮腺液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变化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方法通过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4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和16例正常儿童腮腺液标本中微...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腮腺液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变化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方法通过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4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和16例正常儿童腮腺液标本中微生物群落的16SrRNA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正常儿童腮腺液对比,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液Alpha多样性指标中样品文库的覆盖率(goods_coverage)增高(P<0.05),Chao1、菌群丰富度指数(abundance coverage estimator,ACE)、Shannon指数降低(P<0.05),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液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正常儿童腮腺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口腔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丰富度 腮腺液
下载PDF
3~7岁儿童患龋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茜 杨宁燕 时清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0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患龋相关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7岁儿童200例,记录乳牙患龋情况,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龋病相关因素。结果200例受检儿童患龋率为92.5%,男女之... 目的:分析儿童患龋相关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7岁儿童200例,记录乳牙患龋情况,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龋病相关因素。结果200例受检儿童患龋率为92.5%,男女之间患龋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乳牙龋均7.58,男童龋均6.95,女童龋均8.40,男女童龋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刷牙起始时间和糖的摄入与儿童患龋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龋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家长及儿童进行相应的口腔卫生宣教,规范和加强对乳牙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早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乳牙龋病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与儿童龋病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庆楠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4期267-272,共6页
龋病作为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生态菌斑学说的提出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者们能够从微生物角度对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种群分布、菌群多样性、菌斑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儿童龋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深入... 龋病作为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生态菌斑学说的提出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者们能够从微生物角度对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种群分布、菌群多样性、菌斑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儿童龋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菌群多样性的降低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早于龋病发生前的6个月就可以检测到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这为龋病监测和患龋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差异菌属如乳酸杆菌、韦荣球菌等有可能作为儿童龋病生物标记物,判断儿童患龋风险。目前研究表明在龋病发生发展的不同进程中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中优势菌属不同,各菌群间的相互作用仍未清晰,菌斑微生物群落在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致龋机制尚未阐明。探究龋病发展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变化,筛选特异性的龋病生物标记物,仍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儿童 牙菌斑生物膜 生态菌斑学说 菌斑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致龋微生物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伤害监测系统中口腔科门急诊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莹 崔春玉 +2 位作者 祁森荣 华琳 郭晔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56-55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颌面部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北京房山第一医院口腔科门/急诊室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2016年房山第...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颌面部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北京房山第一医院口腔科门/急诊室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2016年房山第一医院NISS共收集颌面部伤害病例1085例,男719人,占66.3%,女366人,占33.7%。病因第一位是跌倒/坠落(53.9%),其次是机动车车祸(14.0%)。伤害性质首位是锐器伤/咬伤/开放伤(57.1%),其次是擦伤/挫伤(35.3%)。1~5岁年龄组在家中发生伤害占比最高;6~17岁年龄组在学习与公共场所发生伤害占比最高;18~59岁在公路/街道发生伤害占比最高;60岁以上人群在家中发生伤害占比最高。结论:可从建立安全社区等多个方面介入减少颌面部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伤害 监测 安全社区
原文传递
S⁃ECC患儿经治疗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改建过程分析
6
作者 周庆楠 赵焕英 +3 位作者 蔡爽 杨宁燕 周焱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采集治疗前(C)、术后7 d(C⁃7D)、1个月(C⁃1M)、3个月(C⁃3M)无龋牙面集合菌斑,并纳入无龋儿童(CF)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的动态改建过程。结果S⁃ECC组和CF组菌斑群落组成高度相似;组间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相对丰度值分析,纤毛菌属、聚集杆菌属等在治疗后较术前下降(P<0.05),C⁃7D组血链球菌较C组上升并在3个月内逐渐下降;治疗前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拟普雷沃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变异链球菌在C组和CF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变异链球菌经治疗后的C⁃7D、C⁃1M组与CF组未存在显著差异,而C⁃3M组较CF组出现上升(P<0.01)。结论S⁃ECC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菌群结构的迅速改变,并在治疗后1~3个月逐渐开始建立新的无龋状态下的平衡。核心微生物群的存在使得菌斑群落保持稳定,韦荣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变异链球菌等具备作为龋病菌斑微生物标记物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低龄儿童龋 全身麻醉 口腔微生态 菌斑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生物失调 菌斑生物膜 龋病管理
下载PDF
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涂料对龋齿患儿龋面均值龋均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丽萍 关飞 时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607-2609,共3页
龋齿是临床常见于儿童的口腔疾病,牙齿不洁是其主要导致原因。窝沟封闭术是临床预防龋齿的有效方式,其可在牙齿与致龋菌之间形成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对龋病进行预防。目前临床预防龋齿的主要方式为含氟涂料与窝沟封闭术,但临床关于... 龋齿是临床常见于儿童的口腔疾病,牙齿不洁是其主要导致原因。窝沟封闭术是临床预防龋齿的有效方式,其可在牙齿与致龋菌之间形成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对龋病进行预防。目前临床预防龋齿的主要方式为含氟涂料与窝沟封闭术,但临床关于二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含氟涂料对龋齿患儿龋面均值、龋均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龋均 致龋菌 龋面均 口腔疾病 预防龋齿 含氟涂料 牙齿
下载PDF
EDA基因在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中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卢守仪 高清平 +4 位作者 张笑雨 何芳奇 陈韵佳 曾婷雯 余慧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对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的ED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突变的位置、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基因组DNA,其中患者5人,无症状者12人,另外抽取100名无先天缺牙家族史的正常成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 目的对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的ED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突变的位置、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基因组DNA,其中患者5人,无症状者12人,另外抽取100名无先天缺牙家族史的正常成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对照,设计EDA基因8个外显子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的方法与正常序列比对。结果 4个家系的患者均存在ED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分别为c.466C>T、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携带者存在杂合突变,正常对照不存在以上突变。结论 EDA基因的c.466C>T、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突变是导致家系先证者及患者出现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的病因。其中,EDA基因的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是未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 EDA基因 突变
下载PDF
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焱 王颖慧 +1 位作者 赵焕英 尚佳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乳牙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肉芽肿
下载PDF
基于ViewGum色彩分析软件的固定矫治过程中咀嚼效率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勇 周焱 +1 位作者 王冰 李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本身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拥挤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2例,采用全口MBT直丝弓对其进行非拔牙矫治;并分别于治疗前、中、后,利用View Gum色彩分析软件测定其咀嚼效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固...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本身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拥挤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2例,采用全口MBT直丝弓对其进行非拔牙矫治;并分别于治疗前、中、后,利用View Gum色彩分析软件测定其咀嚼效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固定矫治开始后1、3、6个月各时间点,患者的咀嚼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其咀嚼效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至治疗结束后基本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P>0.05)。结论:固定矫治本身在治疗过程中可造成咀嚼效率的降低,但随着矫治的进行,其咀嚼效率可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效率 固定矫治 ViewGum
下载PDF
蜂胶涂膜抗乳牙人工龋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爽 时清 +3 位作者 李玉晶 葛丽华 宿颖 郑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以蜂胶醇提取物制成的缓释涂膜对乳牙人工龋的预防作用,为蜂胶涂膜防龋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48颗离体滞留乳牙随机分为4组,表面开窗区分别用10g/L、100g/L蜂胶涂膜和氟保护漆处理,并设1组阴性对照。处理后的标本置于变... 目的研究以蜂胶醇提取物制成的缓释涂膜对乳牙人工龋的预防作用,为蜂胶涂膜防龋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48颗离体滞留乳牙随机分为4组,表面开窗区分别用10g/L、100g/L蜂胶涂膜和氟保护漆处理,并设1组阴性对照。处理后的标本置于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培养基中培养96h,取出制成磨片并拍摄软X线照片。用TMR软件对各组标本进行脱矿量和龋损深度分析。结果2种浓度的蜂胶涂膜与氟保护漆预防早期人工龋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蜂胶涂膜能够缓释药物,延长作用时间,可达到与氟化物涂膜相似的预防乳牙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涂膜 乳牙 人工龋
下载PDF
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瑞芝 杨东梅 尚佳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中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方法选取需行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的3~8岁患儿204例,共216颗患牙。常规方法开髓、制备开髓洞型,使髓室底完全暴露,用小号锉结合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中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方法选取需行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的3~8岁患儿204例,共216颗患牙。常规方法开髓、制备开髓洞型,使髓室底完全暴露,用小号锉结合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溶液探查各根管口的位置,确定并记录根管数目,根管预备完成后采用碘仿氧化锌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 216颗上颌第二乳磨牙中,122颗为3根管(占56.5%);94颗为4根管(占43.5%),根管数目变异以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出现频率较高,占比41.2%。上颌第二乳磨牙MB2的发现率在性别(X^2=1.004,P=0.316)及牙位方面的差异(X^2=0.072,P=0.788)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存在较多变异,MB2发现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乳磨牙 根管数目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根管治疗 根管变异
下载PDF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判断白色窝沟封闭剂下龋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宁晖丽 杨剑珍 +2 位作者 刘成霞 赖春花 时清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laser fluorescent,LF)用于白色窝沟封闭剂下龋损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从龋损离体恒牙上分离出龋损组织,通过一圆柱状模具,将龋损组织固定于封闭剂上,然后在其上方堆积固化封闭剂,获得圆柱状的测量样本11个...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laser fluorescent,LF)用于白色窝沟封闭剂下龋损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从龋损离体恒牙上分离出龋损组织,通过一圆柱状模具,将龋损组织固定于封闭剂上,然后在其上方堆积固化封闭剂,获得圆柱状的测量样本11个,逐层磨除龋损组织上方的封闭剂,LF测量龋损组织封闭前和不同厚度封闭剂下的荧光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白色封闭剂后荧光值显著减低(P〈0.001),且荧光值与封闭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r=-0.628,P〈0.001)。LF在封闭剂厚度为0~0.5 mm、0.5~1.0 mm和1.0~2.0 mm时的龋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1%、24.2%和4.8%。结论 LF对白色封闭剂下龋损可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信息,但随着封闭剂厚度的增加,LF诊断龋齿的能力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设备 龋齿/诊断 坑缝封闭物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 窝沟封闭
下载PDF
大块充填树脂在乳牙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鸿翼 杨东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大块充填树脂因可以一次性固化4~5 mm的深度而显著缩短了充填时间,并且在聚合收缩、微渗漏、机械强度等方面不逊于传统复合树脂。本文就大块充填树脂的分类、性能、在乳牙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 大块充填树脂 乳牙 树脂充填 机械性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年轻恒前牙Ⅱ型冠折间接盖髓即刻修复的远期疗效观查
15
作者 贾玫 杨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67-68,共2页
年轻恒前牙牙冠折断,牙髓并未暴露时,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是保护牙髓,以利牙根继续发育。长期以来,临床上多在间接盖髓后采用护髓冠治疗,从1991年至1992年我科应用氢氧化钙糊剂(Dycal)间接盖髓,光固复合树脂即刻修复治疗了64例80只伤牙,经... 年轻恒前牙牙冠折断,牙髓并未暴露时,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是保护牙髓,以利牙根继续发育。长期以来,临床上多在间接盖髓后采用护髓冠治疗,从1991年至1992年我科应用氢氧化钙糊剂(Dycal)间接盖髓,光固复合树脂即刻修复治疗了64例80只伤牙,经五年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恒前牙 牙冠折断 盖髓 修复术
下载PDF
乳牙龋病,不要再等换牙了
16
作者 刘瑶 《健康》 2023年第7期6-9,共4页
先来说说乳牙的形成Q“幼儿园检查口腔,说孩子有坏牙,是不是缺钙了?现在补钙还来得及吗?”A其实胎宝宝的乳牙在母亲怀孕初期就已经开始发育了。除了遗传因素外,妈妈怀孕过程是否顺利、营养摄入是否充足等,都是影响孩子牙齿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营养摄入 乳牙龋病 遗传因素 牙齿健康 幼儿园 怀孕初期
原文传递
窝沟封闭前局部用氟对离体牙窝沟侧壁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丽萍 关飞 +2 位作者 时清 葛丽华 毛骞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窝沟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氟(APF)对窝沟侧壁氟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恒磨牙共9对18颗,随机一侧为对照组、对侧同名牙为酸性磷酸氟处理组。(1)对照组:酸蚀60 s,窝沟封闭;(2)处理组:酸性磷酸氟溶液处理4 min后,酸蚀60 s,窝... 目的研究窝沟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氟(APF)对窝沟侧壁氟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恒磨牙共9对18颗,随机一侧为对照组、对侧同名牙为酸性磷酸氟处理组。(1)对照组:酸蚀60 s,窝沟封闭;(2)处理组:酸性磷酸氟溶液处理4 min后,酸蚀60 s,窝沟封闭。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对窝沟侧壁进行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性磷酸氟处理组的窝沟侧壁氟含量为(0.5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0.2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0,P=0.002)。结论窝沟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氟溶液,可提高窝沟侧壁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缝封闭物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原文传递
蜂胶涂膜抗乳牙人工龋的体外研究
18
作者 蔡爽 时清 +2 位作者 李玉晶 葛丽华 宿颖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蜂胶制剂 体外研究 人工龋 乳牙 涂膜 远缘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 混合培养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GREM1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成牙分化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行燕 刁树 +1 位作者 杨东梅 范志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拮抗剂Gremlin1(GREM1)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s)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CAPs,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GREM1在SCAPs的... 目的研究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拮抗剂Gremlin1(GREM1)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s)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CAPs,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GREM1在SCAPs的亚细胞定位;利用GREM1shRNA慢病毒转染,敲低GREM1;分别对GREM1敲低组和对照组SCAPs进行成骨诱导,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GREM1的敲低效果。取两组细胞,成骨诱导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成骨/成牙本质诱导3周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并用Real time-PCR检测成骨诱导0周、1周、2周、3周后成骨/成牙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桥素(OPN)、骨涎蛋白(BSP)、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以及成骨/成牙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同源盒基因2(DLX2)的表达。取两组细胞,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Real time-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53、细胞周期调控因子1(Waf1)和干性相关基因krupple样因子4(KLF4)、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的表达,以及BMPs相关基因(BMP2、BMP4、BMP5、BMP6、BMP7、BMP9)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实验表明GREM1在胞核内表达量比胞浆中更高;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了GREM1敲低组的敲低效果。GREM1敲低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浅于对照组;OCN、DMP1在1周、2周、3周时表达均有升高,OPN在2周时升高,BSP在3周时升高,DSPP在1周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X2、OSX、DLX2均在不同时段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显示GREM1敲低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GREM1敲低组BMP2、BMP6、BMP7表达升高,SOX2、KLF4表达升高(P<0.05),P53、Waf1表达下降(P<0.05)。结论GREM1敲低后,能促进SCAPs成骨/成牙分化及干性,抑制SCAPs的增殖及衰老;GREM1对SCAPs的功能作用可能是通过在mRNA水平调控BMP2、BMP6、BMP7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GREM1 骨形态生成蛋白 成骨/成牙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