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长期随访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孟超 陈雪清 +9 位作者 郭倩倩 孔颖 徐天秋 吕静 尤妍颜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吴燕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名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 目的:分析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名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于开机时、开机后6、12、18、24、36、48和60个月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能力分级在开机后12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趋势(P>0.05)。言语可懂度能力在开机后24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P>0.05)。CAP得分和SIR得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0)。结论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言语可懂度能力分别于1年和2年内快速增长,CAP和SIR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儿童 听觉能力分级问卷 言语可懂度问卷
下载PDF
3~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育规律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倩倩 陈雪清 +9 位作者 孟超 孔颖 徐天秋 吕静 尤妍颜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吴燕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的规律,为制订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1例3~6岁语前聋患儿,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有意义使...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的规律,为制订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1例3~6岁语前聋患儿,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机6、12、24、36、48、60个月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MAI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12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24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48、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12、24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S得分在36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36个月后进入平台期;MUSS得分在48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结论学龄前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患儿术后言语能力较听觉能力发展缓慢。该两项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人工耳蜗 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不同月龄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发育规律及特点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雪清 刘莎 +7 位作者 孔颖 刘博 莫玲燕 刘海红 王硕 吴燕君 亓贝尔 李靖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月龄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的发育规律及特点,为婴幼儿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的选择及制定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共有139例极重度语前聋婴幼儿患儿参加本次研究。按手术时年龄将患儿分为A... 目的:总结不同月龄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的发育规律及特点,为婴幼儿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的选择及制定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共有139例极重度语前聋婴幼儿患儿参加本次研究。按手术时年龄将患儿分为A组(≤12个月)、B组(13~18个月)、C组(19~24个月)、D组(25~30个月)、E组(31~36个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并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对患儿术后听觉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由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回答。评估人员将家长或监护人对每一问题的回答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患儿听觉行为出现的频率对其进行评分。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机后1、3、6、12个月时对各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患儿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听觉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术前和开机后1、3、6、12个月各年龄组患儿听觉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患儿听觉能力得分随开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婴幼儿患儿术后听觉能力的发育遵循相同的规律。婴幼儿患儿手术时年龄对术后听觉能力的发育影响不大。大部分患儿的听觉能力在术后6个月之内提高较快,其后进入较缓慢的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人工耳蜗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听觉 发育
原文传递
3~6岁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雪清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3~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要为助听听阈测试、问卷评估和言语测试,使用时应结合评估目的、患儿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选择,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尽管近年来适用于3~6岁听障... 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3~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要为助听听阈测试、问卷评估和言语测试,使用时应结合评估目的、患儿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选择,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尽管近年来适用于3~6岁听障儿童康复效果评估的方法逐渐增多,但还需要听力学同道共同努力使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听障儿童 听力言语康复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尤妍颜 郭倩倩 +2 位作者 韩军宁 孟超 陈雪清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 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组(极重度耳聋组,10例),根据患儿干预年龄分为C组(≤2岁组,15例)和D组(>2岁组,8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患儿助听后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对评估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患儿的CAP与SIR、CAP与MUSS、SIR与MUSS评估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A分别为0.973、0.969、0.973(P<0.01),相关系数rB分别为0.926、0.862、0.886(P<0.01),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4、0.975、0.960,P<0.01,相关系数rD分别为0.881、0.902、0.868(P<0.01)。结论不同听障程度及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均存在显著相关性,CAP、SIR、MUSS 3种问卷可联合用于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听觉 言语 耳聋 助听器 人工耳蜗
下载PDF
多地区农村的新生儿听力筛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丽辉 蔡正华 +12 位作者 张华 彭世春 吴东生 王蕾 范卫平 杨如兰 黄燕 骆霞 涂琳 恩晖 亓贝尔 甄勇 韩德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7-742,共6页
目的:探讨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为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此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1-2005-12出生于农村地区九个县的新生儿12638例。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快速筛查程序对出生后2~7d的新生儿实施... 目的:探讨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为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此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1-2005-12出生于农村地区九个县的新生儿12638例。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快速筛查程序对出生后2~7d的新生儿实施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6周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行跟踪随访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结果:12638例中10845例(85.8%)新生儿接受了筛查,其中正常新生儿9963例(91.9%),高危新生儿882例(8.1%)。初筛通过7450例(68.7%),未通过3395例(31.3%)。拒绝筛查1793例,占14.2%(1793/12638),其中正常新生儿833例(46.5%),高危新生儿960例(53.5%)。未通过初筛应进行复筛的新生儿3395例,实际复筛2536例(74.7%),未能复筛859例(25.3%)。复筛或初筛未通过应接受听力诊断120例,实际接受听力诊断79例(65.8%),52例确诊听力损失的患儿中6例(7.6%)为双侧极重度听力损失,9例(11.4%)为重度听力损失(双耳7例,单耳2例),11例(13.9%)为中度听力损失(双耳5例,单耳6例),26例(32.9%)为轻度听力损失(双耳11例,单耳15例);27例(34.2%)听力正常。本组先天性听力损失(包括单耳和双耳)的总发生率为0.5%(52/10845),双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0.3%(29/10845)。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0.2%(22/9963);高危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4%(30/882)。13例双侧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中8例(61.5%)配戴了助听器,1例(7.7%)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解决失访率高和转诊率低、提高高危新生儿筛查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新生儿 听力筛查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听力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