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名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目的:分析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名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于开机时、开机后6、12、18、24、36、48和60个月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能力分级在开机后12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趋势(P>0.05)。言语可懂度能力在开机后24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P>0.05)。CAP得分和SIR得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0)。结论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言语可懂度能力分别于1年和2年内快速增长,CAP和SIR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组(极重度耳聋组,10例),根据患儿干预年龄分为C组(≤2岁组,15例)和D组(>2岁组,8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患儿助听后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对评估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患儿的CAP与SIR、CAP与MUSS、SIR与MUSS评估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A分别为0.973、0.969、0.973(P<0.01),相关系数rB分别为0.926、0.862、0.886(P<0.01),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4、0.975、0.960,P<0.01,相关系数rD分别为0.881、0.902、0.868(P<0.01)。结论不同听障程度及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均存在显著相关性,CAP、SIR、MUSS 3种问卷可联合用于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的规律,为制订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1例3~6岁语前聋患儿,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机6、12、24、36、48、60个月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MAI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12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24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48、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12、24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S得分在36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36个月后进入平台期;MUSS得分在48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结论学龄前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患儿术后言语能力较听觉能力发展缓慢。该两项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组(极重度耳聋组,10例),根据患儿干预年龄分为C组(≤2岁组,15例)和D组(>2岁组,8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患儿助听后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对评估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患儿的CAP与SIR、CAP与MUSS、SIR与MUSS评估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A分别为0.973、0.969、0.973(P<0.01),相关系数rB分别为0.926、0.862、0.886(P<0.01),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4、0.975、0.960,P<0.01,相关系数rD分别为0.881、0.902、0.868(P<0.01)。结论不同听障程度及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均存在显著相关性,CAP、SIR、MUSS 3种问卷可联合用于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